校园招聘设“岗位盲盒”,多了噱头少了真诚
校园招聘是一件很严肃的事,也是用人单位社会责任的体现。真的渴求人才,就别丢掉真诚,勿以“创新”损害劳动者权益
近日,有网友反映,杭州一家公司在2025届校园招聘中设置了一个“岗位盲盒”,该岗位的工作职责、任职要求均用数字“1”显示。据潇湘晨报报道,后续在该公司公布的招聘岗位中,已经看不到该“岗位盲盒”。
盲盒,这种创意潮玩因有不确定性,玩的就是心跳,能给消费者提供情绪价值,在一些领域有一定市场。但若与严肃的校园招聘嫁接,与大学生的前程关联,推出“岗位盲盒”,能算是一种创新招聘吗?
在一项“你找工作会选择‘岗位盲盒’吗”的网络投票中,更多网友选择了“不会,都不知道工作内容”。对“岗位盲盒”说不的态度,体现了当下求职者的理性心态,毕竟自己有什么特长、有哪些职业规划,自会根据个人需求去选择相应的岗位。
对于求职者而言,不明确工作职责,不知道工作内容,既无法与求职需求对标,也无法进行职业规划,用人单位设置的“岗位盲盒”无疑形同虚设,没有参考价值。谁会只图新鲜和好奇,儿戏般地去这样的公司应聘和工作?
用人单位需要什么人才、设置什么岗位,理应理性规划,并在招聘中明确岗位的工作职责、任职要求和薪酬待遇等,便于求职者精准应聘,也有利于单位精准招人。反观杭州这家公司,看似创新招聘,实则态度不严肃,还可能存在误导,有哗众取宠之嫌。貌似给求职者提供了多元化选择,也貌似能让公司借此受关注,其实可能已成笑话。比如,就有网友调侃“能不能提交简历盲盒”“是不是还有薪资盲盒”。
校园招聘,关乎大学生可能很多年的职业生涯,这样的“岗位盲盒”俨然已失人心,丢了社会责任。假设真的有很多人去应聘“岗位盲盒”,这家公司又该怎样合理应对?
该公司工作人员称:“设置它的初衷,是如果同学不愿选其他岗位,才去投递这个,但我们也不建议大家去投递的。”既然不建议投递,何必要多此一举?这样的说辞,缺乏逻辑,自相矛盾。真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不妨允许求职者同时应聘多个岗位,或者加一条“落选者可由单位合理调剂岗位”,才是诚意。
打着“岗位盲盒”旗号的校园招聘,不仅可能误导求职者,而且涉嫌违法。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如果求职者接受此岗位,但并不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待遇等,由此陷入纠纷后,如何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网友反映,该公司在2023年秋招也设置了类似岗位,名为“什么都有的岗位盲盒”。校园招聘是一件很严肃的事,也是用人单位社会责任的体现。真的渴求人才,就别丢掉真诚,勿以“创新”损害劳动者权益。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 推 荐 阅 读 -
【 热 门 话 题 】
热点关注丨依法行政丨国际纵横丨反腐观察丨以案释法丨政事热点丨网事论见丨文化观丨养儿育女丨小黄看剧丨青年议见
【 特 别 策 划 】
百年奥运与明日世界丨新年献词丨破壁2023丨青年与世界丨变局2022丨“我看冬奥”丨“与幸福有关的十年” 丨俄乌冲突 丨与智能机器抢饭碗丨关注二十大丨年有“余”味丨45℃沸谈丨突围2021丨疫情时代的求索丨病毒重构的世界丨“时代的那双眼”新年策划丨关注阿富汗“变天”丨解局“少年自杀”丨观潮:我和我的5年丨红星“两会三人评”
【 评 论 大 赛 】
【 作 者 专 辑 】
守一丨易之丨伍里川丨王石川丨佘宗明丨韩浩月丨赵志疆丨赵清源丨刘远举丨杨三喜丨舒圣祥丨龙之朱丨朱昌俊丨白晶晶丨李一凡丨熊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