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大卓越传媒人大讲堂第51期 | 影视剧创作:素材整理与艺术构思

11月16日下午,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主办的卓越传媒人大讲堂第51期“影视剧创作:素材整理与艺术构思”在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大楼105室举行。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为我国内地著名作家、编剧刘恒。他从1988年开始撰写改编影视剧本,主要电影剧本有《本命年》《菊豆》《秋菊打官司》《张思德》《云水谣》《金陵十三钗》《集结号》《铁人》等,主要电视剧剧本有《大路朝天》《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少年天子》等;多部作品在国内外电影节或电视节上获奖,并数次被评为优秀及最佳编剧。



讲座伊始,刘恒首先向同学们传达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在他看来,作家或编剧的作品中凝聚着个人才华,这一才华来源于创作者对于外部世界敏锐的洞察力。刘恒很高兴为浙大的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他希望此次讨论能够为同学们的剧本创作提供经验性的指导。

紧接着,同学们以大运河资料搜集为例,和刘恒进行了深入交流。刘恒强调,资料搜集是剧本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这一环节锻炼的是创作者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呼应的能力,这便要求创作者能够在浩如烟海的信息空间中,准确而快速地抓取与创作议题息息相关的资料信息。他以“雷达”的比喻进行了生动阐释:“在搜集影视素材的时候,创作者的脑子就像雷达。在庞杂的信息世界里,精准的雷达能迅速定位关键的信息,而破旧的雷达缺少分辨力,只能感触到整体信息的庞大,却无法捕获具体而微的细节。”


资料的收集与资料的使用密切相关,在刘恒看来,资料的搜集需要明确的目的。他指出运河资料搜集的直接目的就是“创作一部与之相关的电视剧”,即使这个目的是作为任务被他人指派的,但已足够明确。因而,围绕这一目的开展的素材搜集工作切忌笼统、表面、乏味,而要做到准确、细致、具体、有趣。



剧本资料的搜集需要有所凭借,最为重要的便是充分利用个人的人生经验以及前人的创作经验。一方面,如果创作者是一个在大运河上生活了数十年的个体,那么创作时便一定要从自己的人生经验中汲取养料,基于此,剧本的创作就成为个人乃是时代生命史的撰写。另一方面,如果创作者与大运河八竿子打不着,那么便需要借鉴前人的创作经验,学习他人对于这一问题的观察视角,并汲取他人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结论,探测、发掘前人成果中与自己创作意图密切相关的素材。刘恒概括道:“绝大部分人对于世界的看法、思想的升华,都是靠启发而得来的。如果仅凭自己的凭空想象,很多东西是创造不出来的。”


借鉴前人的创作经验便需要天长日久的知识积累。刘恒强调:“如果同学们想要未来在编剧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那么你们现在要做的便是好好学习,钻图书馆,大量阅读学术文献或是文学作品,只有扎实的知识积累才能使得今后你在调用资料素材的时候游刃有余、从容不迫。”此外,在他看来,搜集资料只是影视制作过程中的一个起点,而且是非常基础的一步,在这一环节之外有着数不胜数的艰难险阻。因而,他叮嘱同学们珍惜学习的大好时机,多多充实自己,否则只会在残酷的行业竞争中落得灰头土脸。


最后,刘恒强调剧本创作过程中“理性”与“感性”的辩证关系。在他看来,理性是剧本创作的基础,这主要体现在前期的素材搜集与整理的过程中,但只有理性的人一定不是一个好编剧,因为后期剧本的创作是需要感性予以保证的。正如他所说:“在剧本创作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一定是刻苦、而又有强大理性思维的人,但这样的人往往兼具蓬勃的感性情感,因为感性的力量会极大地丰富创作者的想象力。”

在讲座的最后,同学们还与刘恒探讨了“编剧的基本能力”。刘恒认为,编剧的基础能力并非思想深刻、热爱生活,而是还原口语的能力。“很多人写台词的时候爱用书面语,但这是最为忌讳的。剧本与台词需要灵动、有生活韵味,因而往往是口语化的,一个好的编剧需要有‘自己与自己对话’的能力。”他建议同学们多去地铁、菜市场走走,沉到日常生活当中,学习人们的交流。



文案|赵东山
排版|王一然
责任编辑|施慧慧  雷思涵


推荐阅读

1. 新知治学 | 我院李东晓老师的文章《界外之地:线上新闻“作坊”的职业社会学分析》荣获“优秀论文”

2. 问学·讲堂 | 电视剧创作谈

3. “全球变局中的互联网研究”主题讲座圆满召开

4. 水袖翻飞风韵足:传院课堂上的昆曲漫溯

5.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 ——“幸福城市与杭州亚运”分论坛回顾

6. 问学·讲堂 | 影视剧创作 素材整理与艺术构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