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 我院两支队伍荣获浙江大学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十佳团队
近日,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赴新华社浙江分社“凌云”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团,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赴浙江龙泉“传承非遗文化,助力国际传播”暑期社会实践团两支队伍凭借扎实的实践内容、积极向上的团队风貌,荣获浙江大学2021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十佳团队。
赴新华社浙江分社“凌云”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团
答辩现场照片
赴浙江龙泉“传承非遗文化,助力国际传播”
暑期社会实践团答辩现场照片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赴新华社浙江分社“凌云”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团
实践团成员赴新华社浙江分社实践基地合影
2021年7月12日-8月12日,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选拔优秀研究生赴新华社浙江分社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的足迹遍布浙江大地,用镜头谱写浙江壮丽诗篇,用笔尖描绘新时代画卷。
深耕一线:“践行”四力,讲好故事
实践团成员深入新华社浙江分社、新华网浙江频道各大核心部门,在资深记者指导下进行一线采编工作实践,共在新华社、新华社西语专线、新华网平台发布重要稿件47篇,入选新华社内参1篇,拍摄专业视频6支,独立策划选题13个。所有稿件累计阅读量破5000万。
实践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成果
肩负使命:破空对话,扛起重担
实践团研读、参与新华社浙江分社和浙江频道关于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乡村振兴等各类选题报道,深度对谈在共同富裕变革第一线奔走的资深记者,撰写完成调研报告《探路示范,“新华+”共同富裕调研记》,获得实践基地好评。
实践团成员对话资深记者
社校合作:学以致用,为国育才
传媒学院在新华社浙江分社实践基地基础上,与新华网浙江频道签署合作协议,开拓浙江大学与国家级重要战略媒体的长期实践平台,并以此次实践为契机,与新华社、新华网探索科研发展、学生培养等领域的合作模式。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赴浙江龙泉
“传承非遗文化,助力国际传播”暑期社会实践团
2021年7月20日-9月10日,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15名师生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赶赴浙江省龙泉市,开展以“传承非遗文化,助力国际传播”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发挥专业所长,为传承非遗文化贡献力量。
团队合影
身体力行:深入了解非遗现状
包括留学生在内的团队成员通过访谈、实地调研等形式多角度深入了解非遗传承现状,撰写出万余字的调研报告,为龙泉经济发展贡献策略。实践内容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报道,共获得国家级媒体报道7次,省级媒体报道6次,总报道次数超20次,总点击量超千万。
体悟职责:立志讲好中国故事
团队成员利用传媒学子专业特长,为龙泉青瓷、宝剑行业内老中青三代六位代表性传承人拍摄12部微纪录片。纪录片在第四届世界青瓷大会上作为开幕式影片滚动播放,在浙江日报首发后以一周一部的速度在抖音上进行推送,之后还将登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视台对外宣传龙泉的宝剑青瓷非遗文化。
实践团成员为宝剑非遗传承人卓树平拍摄视频
担起使命:专业助力当地发展
团队成员师生齐心协力,以多种形式为龙泉提供宣传支持。带队教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赵瑜佩运用专业知识,结合龙泉当地的非遗发展情况举办“国家形象对外传播”讲座,并在第四届世界青瓷大会等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为提升龙泉的国际美誉度和海外影响力提供专业见解。
团队指导老师赵瑜佩获评校社会实践十佳指导老师,图为赵瑜佩老师在龙泉举办“国家形象对外传播”讲座
这是学院首次有两支队伍荣获浙江大学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十佳团队,再次向获奖团队表示热烈祝贺!
转自 | “媒大媒小”微信公众号
排版 | 程楠
责任编辑 | 姜盼盼 雷思涵
推荐阅读
1.2021年浙江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线上研究生双边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2.喜报|方兴东教授课题入选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立项
3.2021年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IGF)第68号研讨会召开
4.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协同育人体系建构 —— “新文科建设”浙大传媒圆桌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