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讯 | 浏住这片阳光 媒介助力成长——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王可欣带队赴湖南浏阳开展留守儿童媒介使用调研


2022年3月3日至8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王可欣带队赴湖南浏阳,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留守儿童的媒介补偿与依恋安全:亲子沟通与学校协同的干预研究》的调研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根据民政部的最新数据,全国留守儿童共有692万。面对留守儿童短期内难以消除、亲子分离无法从根源解决的复杂现实,如何基于高度发展的媒介环境整合家庭与学校功能,找出对留守儿童真正行之有效的媒介补偿方案,以此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1

走出象牙塔,开展田野调查


湖南作为中部劳务输出大省,是全国五个农村留守儿童密集地区之一,全省共有81.1万名农村留守儿童。部分留守儿童从小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缺少与父母良好有效的沟通,缺乏情感依恋与支持,可能会产生焦虑、回避、矛盾等不健康的依恋心理,也会导致未来性格、发展道路的曲折。与全国常模相比,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焦虑、抑郁、强迫、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等分指标均显著较差。


2022年3月4日,王可欣老师一行人进入浏阳蕉溪中学展开调研,学校位于湖南省蕉溪乡早田村,分为小学部与中学部。结合社会现状与前期调研,师生针对留守儿童对于分离的理解感知和媒介补偿展开了访谈与研究。


(可点击大图)


在访谈中发现:媒介补偿与儿童对亲密关系和社会交往的态度有明显关联,借助媒介是儿童依恋重塑、改善的重要途径。分离并不一定必然导致亲子情感冷漠匮乏,沟通频繁且良好的亲子依然能够克服空间阻隔,保持亲密温情的关系。父母规律、可预测、适合孩子时间、主动、积极、情感性而非工具性、存在非语言信息传递等的联系能够显著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并维系亲子间安全的情感联结,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成长。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介补偿将更加具有沉浸性、互动性、实时性、具身性的特点,在非语言信号的传递方面发挥更大的优势,为留守儿童的亲子互动、依恋安全化提供了新的契机。


3月7日上午,一行人再次来到蕉溪中学,对校内近百位留守儿童展开问卷调查。3月8日,王可欣老师带队前往了浏阳市泮春中学,针对200多名留守儿童开展了访谈与问卷调查。


 (可点击大图)



2

融合学术实际,开展教育培训


3月7日下午,浏阳市蕉溪镇教育发展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坊授牌启动仪式在蕉溪中学展开,田中督学区主任杨幼与王可欣老师共同为工作坊授牌。此后,王可欣老师结合前期田野调查的现状为蕉溪镇中小学相关教师进行了媒介使用与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讲座


围绕访谈中亲子的实际沟通现状,王可欣老师对该如何进行正向的、积极的媒介联系提出了建议与方法:如保证联系的规律性与可预测性,媒介联系的时间节奏以孩子的作息和需求为准,主动与孩子沟通,沟通不畅时应及时向孩子解释和说明,多采用积极话语等。


此外,针对学校的媒介补偿协同作用,王可欣老师也讲解了学校应如何利用多种媒介化手段,开展学校-儿童-家庭的三方线上互动,例如“在线家长会”、给父母拍摄“孩子的一天”、创建“亲子线上日记”,与家庭亲子媒介补偿形成共振效应。最后,王可欣老师针对与孩子的沟通、引导、教育等问题提出专业性的解决方案与建议。


与当地教师团队分享科研成果丰富了科研的内容与实际意义,体现了高校在社会中的使命与担当,实现了科研与现实情境的对话。


3

论文著于大地,科研服务社会


后期,王可欣老师还将赴四川、河南等地展开调研,也将通过干预实验与长期追踪,科学验证媒介补偿对重塑留守儿童依恋、促进心理健康成长的作用。





近年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在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重大科研项目数量不断增加,科研成果质量明显提高,服务社会能力持续增强,科研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传媒学院将进一步注重科研对社会进步的服务作用,走出象牙塔,用责任担当引领学科发展与社会进步,以家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共创新的辉煌。



同学感悟


覃俊颖:

参与这次调研让我感受到了研究的来之不易,并且还需要深入实地进行考察,才能更好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也希望自己做的事能够为留守儿童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更好地担当起传媒学子的社会责任。


严潘婕:

我体悟到想要做好人文社科的研究不能只在象牙塔内翻阅文献资料凭借以往研究形成对于问题的思考,也需要走出校园走入到研究对象当中进行调研,收获更为真实、多元的信息。这样做可以让我们的研究更具有真实性、时代性,更具人文关怀,也能更好地发挥研究的社会效应。


卢亦宁:

很感谢能有这次去调研的机会,真切感受到一个科研研究的开展思路与逻辑,也学到了很多科研的方法。希望这个基于社会实际而展开的项目能真正帮到孩子,真正对社会有一些作用。


 教师简介 



王可欣,清华大学与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浙江大学(文科)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新媒体与受众,传播心理学、网络传播。在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等国内外传播学与心理学期刊上发表SSCI、CSSCI和CSCD论文30余篇。获2020年第三届青年新媒体学术研究“启皓奖”优秀学术奖等。



文字 | 卢亦宁

排版 | 黄予函 程楠

责任编辑 | 姜盼盼 吴文倩 雷思涵



推荐阅读

1.喜报 | 我院张勇老师导演作品《波比的工厂》在多个海外媒体播出

2.纳新 | 传媒新闻中心英文组新学期纳新啦!

3.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傅强带队调研传媒学院

4.浙大传播大讲堂126期|新技术环境下的传播伦理问题

5.喜报 | 方兴东教授荣获2021年国家高端智库重点研究课题优秀课题负责人

6.“传”出去!浙大传媒国际纳新啦~ | 这个春天,期待“媒”好的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