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知治学|擦亮品牌,文化遗产更生动

 

近日,我院韦路教授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擦亮品牌,文化遗产更生动》,全文如下。




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博物馆的故事,有助于博物馆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抵达更多观众,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贴得更近。


恭王府是现存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建筑群,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一级博物馆,近年来,恭王府博物馆以研究为基础,通过建设社区博物馆、推动非遗传播、开发多品类文创等方式,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活态文化空间,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让博物馆声量更响、吸引更多观众,需要凝练特色文博品牌。提炼鲜明的特色品牌、打造全方位的识别系统对博物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恭王府博物馆围绕其特有的福字碑进行开发,使其成为博物馆的文化品牌。例如,提炼“福”元素,实现“沾福气”的理念识别;通过举办特色活动对“福”文化形成行为识别;设计系列文创产品达成视觉识别等。


此外,还可发挥文化遗产牵引作用,开发特色旅游项目,挖掘城市社区新内涵。近年来,恭王府博物馆抓住区域文化特性,提出建设社区博物馆,与所在地区保持关系,融入周边居民生活,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此种方式有助于建设集文化、旅游、会展、教育、居住、休闲服务于一体的城市社区,并有助于突出相关景点文化联系,建构文旅资源新体系。


同时,打造特色文创产业也有助于集中展示博物馆文化IP。当前,恭王府博物馆已有“中秋寄唱”“海棠雅集”“端午诗会”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可拓宽展示平台,推动节展活动扩容升级。加强传统文化题材作品创作,可结合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尝试跨界文学、影视、音乐、游戏等领域。例如,凭借《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等节目,河南博物院受到众多关注,也使博物馆和教科书中的文物与历史“活”了起来,“圈粉”许多年轻人。提升博物馆在各类作品中的“能见度”,将线上关注引流至线下,不失为增进公众与博物馆互动的有益尝试。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成为热门打卡地,引发年轻人对中华文明的浓厚兴趣。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博物馆的故事,有助于博物馆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抵达更多观众,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贴得更近。


(作者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



个人简介



韦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融媒体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曾获首届“新闻传播学国家学会奖”之杰出青年奖、宝钢优秀教师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浙江省“五四”青年奖章等重要奖项。


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体传播、国际传播、政治传播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媒介体制与社会信任研究”等多项中国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现为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执行主编,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编委,多家SSCI期刊论文评审专家,担任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委员会会长,政协第十二届浙江省委员会委员。




排版 | 钱颖可

责任编辑 | 姜盼盼 吴文倩 雷思涵



推荐阅读


1.对外交流通知|关于举办2022年北卡州立大学暑期线上交流项目的通知

2.【出版】Communication and thePublic:2022年1期

3.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举行升旗仪式

4.关于举办“我的初心·我的梦”大学生短视频大赛的通知

5.浙江大学2022年全职/实习生春季空中双选会(重要媒体专场)邀请函

6.在这个雨季添一点花色

7.快讯 | 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法创新与应用研讨会顺利举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