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眸“浙”五年: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奋进路

自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秉承“创新驱动、以人为本、交叉取胜、主流引领”的办学理念,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传媒创新人才和领导者,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浙大风格”的传媒学院,在过去的五年里取得显著成效。在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之际,我们总结过去五年来学院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凝聚未来发展新力量。







党建引领

筑牢信仰之基 把稳思想之舵






高水平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新媒体系教工党支部在校、院两级党委的领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学科建设与支部党建共同发展的新路径,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我院专业教师投身理想信念宣讲,2位教师入选教育部网络教育名师培育计划,3位教师入选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批研究员,8位教师入选省级党委理论学习辅导专家、党校优秀教师和“启真先锋”青年讲师宣讲团。



推进“党建+专业”新模式


开展“寻访总书记浙江足迹”主题党建活动,用文字传播建设成果,用镜头记录时代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依托大类平台课程《公共演讲》举办两届主题演讲比赛,着力建设一批专业思政示范课程。举办融媒体文化节,开展“年度十佳学生记者”“学生融媒体好新闻奖”评选等活动,引领学生树立新闻理想,激励学生自觉担负时代使命。









一体两翼

锚定学科建设与学院发展方向






瞄准国际标杆和国家区域重大需求,适应全球化时代和新媒体技术发展趋势,建构“一体两翼”的学科发展新格局,以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为主体,建设数字社科汇聚计划“数字全球沟通”和优势特色学科“媒介学”,建构新闻传播学科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打造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浙大风格的新闻传播学派。“数字全球沟通”聚焦数字新闻、数字沟通、数字文化三个重点方向。“媒介学”聚焦媒介哲学、媒介史、媒介叙事、媒介与社会四个重点方向。







立德树人

建构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育人体系






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


新闻学、传播学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覆盖,建构通识基础、学院平台、专业方向、交叉选修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打通学科学院壁垒,打造卓越传媒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导师组、组会、资格考试、中期考核、预答辩、学生评价等机制改革,推进高质量研究生专业建设。




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入选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新媒体概论》课程入选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重大时政新闻智能生产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0套教材入选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十四五”首批新文科重点教材项目。开发一批思政品牌的专业课程,开展行走的马新观教育,形成一批课程思政的先进经验。





构建新文科协同育人体系


构建“校内—省内—国内—国际”四大层次实践体系。学院与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社、中新社、学习强国等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学院师生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合作的“同走新闻路”大型主题报道荣获中国新闻奖。“讲好一带一路上的故事,深度媒体实践助力国际传播”海外社会实践被阿联酋通讯社等当地主流媒体报道,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选派学生参加中宣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十余篇学生稿件刊发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展现浙大学子风采。







构建面向主流的学生就业体系


依托传媒优势,与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浙江大学重要媒体就业战略指导平台共同打造高质量就业保障平台;服务国家需求,积极引导毕业生赴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单位就业;开展春季、秋季媒体专场招聘会,近年来毕业生进入国家重点行业和领域单位就业比例近60%。







人才引育

打造术理兼攻、享誉国际的师资团队






近五年来,学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加强优秀人才引育,打造结构合理、互相欣赏、受人尊敬的师资团队。


领军人才


学院现有文科资深教授2人、国家级领军人才2人、国家级青年人才3人、求是特聘教授5人。



青年人才


学院积极引进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近五年引进百人计划研究员、特聘研究员等优秀青年人才共23人,2位教师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名师”支持培育计划。



实践人才


学院大力引进优秀实践人才,全职引进传媒创作实践类百人计划研究员2名。加强实践人才共育共享,推动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电集团人员互聘交流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实职化和项目化,实施卓越记者驻校计划。




跨学科人才


全职引进从事复杂网络研究的青年教授1人,助力学院建设一支计算传播学交叉团队,打造以大数据为基点的学术创新高地,形成以数据科学为特色的新闻传播学新方向。聘任计算机学院教授担任院长助理,加强两院深度合作,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科研创新

致力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研究成果


学院发表权威期刊论文及国际高水平论文164篇,一级刊物论文105篇,出版专著编著及教材75部,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72项。获批国家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项目8项,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项,在媒介研究、国际传播、华夏传播、网络治理、智能媒体、文化产业、文艺理论、战略传播等领域取得原创性研究成果。



研究平台


一个研究中心入选国家级科研平台,与桐乡市政府共建乌镇数字文明研究院,与阜博集团共建全球数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与国际联合商学院共建元宇宙产业与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完成高水平智库研究成果10余项。





学术活动


学院举办了启真求是媒介圈、媒介文明:数字时代的回顾与前瞻专题研讨会、互联网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特色学术活动。








社会服务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国际传播


承担“国际传播的理论、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大数据时代中国形象研究”、“国家网络治理与中国互联网全球化协同研究”等重大项目,在国际传播基础理论研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媒体融合


服务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需求,承担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浙江省委宣传部等重要部门的多项委托课题,相关成果获高度评价。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方法与路径探讨,与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数字治理经验相结合,形成了新的“浙江经验”,面向全国推广。



文化强国


在“主旋律影视创作”方面持续发力。主创大型纪录片《钱塘江》在G20期间登陆央视一套。学院教师创作的纪录片《重走坦赞铁路》、动画片《下姜村的绿水青山梦》,学院联合摄制的纪录片《西泠印社》入选浙江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乡村振兴


学院教师首倡的“品牌扶贫”理念与行动被国家扶贫中心采纳,通过对农产品品牌化的研究与实践,帮助26个国家级贫困县(市)实现脱贫“摘帽”。







开放发展

建设国际一流传媒学院






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五年来,学院不断深化与世界顶尖大学的合作,建成1+3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1是紫金港校区的“全球传播”博士项目(PGC),3是海宁国际校区的“全球传播与管理”本科项目(GCM)、“全球传播与商务”硕士项目(MCM)和广播电视艺术硕士项目(iMFA),实现了全英文项目的本、硕、博全覆盖。



打造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


学院创办的全英文季刊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是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科第一本真正同行评议的英文学术期刊,已经被Scopus和ESCI数据库收录,争取成为国内首家进入SSCI的新闻传播学国际期刊。《中国传媒报告》于2021年正式成为中国新闻史学会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以及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的官方合作期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入选CSSCI集刊,伊格尔顿、阿兰巴蒂欧、齐泽克等著名国际学者的论文见诸该刊。



建设引领性国际学科联盟


联合海内外20余家单位成立“全球数字平等”国际学科联盟,在乌镇发布“全球数字平等倡议”,旨在推动全球相关学科的对话合作,以学术研究为出发点,深刻剖析全球数字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不平等问题,推动全球学界与政府、产业及全球公共社会的交流互助,建构全球数字平等国际学术共同体,提升我校在全球数字传播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与学术话语权,推进全球数字社会走向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公平、更加美好的新未来。



回首过去五载,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已经绘就精彩蓝图。

展望未来征程,

浙大传媒人将心怀“国之大者”,

奋力“走在前列”,

弘扬“求是创新”的浙大精神,

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

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谱写中国式传媒教育的新篇章!

排版|吴卓妍 钱颖可

责任编辑|肖玲 张可树


推荐阅读

1.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本科生创新科研训练计划”火热进行中!

2.“浙江大学卓越记者驻校计划”第十期启动招募

3.讲座预告|喻国明:元宇宙、AIGC与传播革命

4.喜报 | 我院王杰教授被聘为中国文联首批特约研究员

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话剧文献补遗与集成研究》开题仪式与论证会顺利举行

6.赛事活动 | 命题解析、创意构思、保研加分...4月16日大广赛浙江赛区经验分享会与创意巡讲不见不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