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偷偷投简历却被东家知晓|人才啊“离职预警”被指存法律风险

于伟力 法治周末报 2023-05-15

▲ 人才啊官网曾展示的“离职预警”服务范本,会出现有跳槽意向的求职者的具体信息。资料图

全文共3982字,阅读大约17.7分钟。

人才啊推出的“离职预警”服务深受企业HR欢迎,但专家指出,在其他招聘网站对求职者简历信息采取了技术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如果人才啊通过“网络爬虫”进行数据抓取则可能存在法律风险。

本文首发于法治周末

“最近总觉得公司HR看我的眼神怪怪的,后来同事告诉我,公司购买了一个叫‘人才啊’的公司的‘离职预警’服务,只要是最近在网上投过简历的人员名单,公司的HR都能知道。我才意识到,我在智联招聘投简历的事情,可能被公司知道了。我现在每天都睡不好觉,不知道是不是明天上班时就会被开掉。”


4月4日,张卓婷(化名)这样向记者讲述她的经历。


张卓婷所说的“人才啊”,是一家招聘网站,由上海人才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成立于2014年7月,其宣称致力于“大数据精准招聘”“集成全网渠道”。


近日,人才啊推出的一款“离职预警”产品在网络上走红。


据该公司官网介绍,该产品对标公司HR市场,只要客户公司购买了这款产品,那么一旦客户公司的职员在招聘网站上更新或者修改简历,人才啊就会将此求职人员的信息推送给客户公司的HR,实现“离职预警”。


不过,多位法律界人士告诉记者,在其他招聘网站对求职者简历信息采取了技术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人才啊通过网络爬虫进行数据抓取则可能存在法律风险。

智联招聘:

人才啊未注册、无权查询简历

4月5日,记者以某公司HR身份联系到人才啊公司客服,对方告诉记者,“只要上传公司营业执照,并缴纳4999元,就可以使用‘离职预警’功能一年。公司员工只要在互联网上发布或更新简历,就会被人才啊发现,员工的相关信息将被立即通知到公司的HR”。


对于人才啊获取简历数据的来源,客服表示,公司已经与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两家招聘网站签署了合作协议,购买他们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处理。


4月6日,记者联系智联招聘客服,与其核实智联招聘是否与人才啊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并分享求职人员信息。客服回应:“公司非常重视对用户隐私的保护,没有此类合作”。


同日,智联招聘公关部负责人告知法治周末记者,经过核实,人才啊和其母公司上海万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得”)都没有在智联招聘上注册企业账号,而只有注册了账号的企业才有权限查询平台上的公开简历。


记者了解到,企业要查看招聘网站上的简历,首先必须在招聘网站注册。根据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两家网站的《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只有求职人员选择公开简历,在网站注册的企业才可以搜索到其简历。


假如智联招聘客服所言为实,为何人才啊没有在智联招聘注册,却能获取其求职简历?业内人士分析,即使人才啊公司没有注册,也可以通过借用其他企业的账户,或者使用某个“皮包公司”注册账户,这样也可以查询智联招聘上的求职简历。


一位不愿具名的技术人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从技术上看人才啊可以用网络爬虫技术,批量获取了全网求职者的个人简历,再通过数据分析,最终实现“离职预警”的功能。

前程无忧:

已关停人才啊账户并要求解释

4月8日,记者又联系了前程无忧的市场部负责人,得知人才啊和万得都在前程无忧注册了企业账号,这些账号有权限查询用户发布的求职信息。当记者告知该负责人,有用户反映人才啊利用前程无忧的数据提供“离职预警”服务后,该负责人核实后表示,已立即关停了人才啊的账户,并要求对方就处理人才数据的行为提供书面说明。但截至4月17日记者发稿,人才啊并未向前程无忧提供任何书面说明。


记者致电人才啊公司客服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给该公司邮箱发送的采访函,也没有收到回复。


记者发现,目前市场上提供“离职预警”功能并非人才啊一家。北京机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机到”)通过“助理小猎”微信公众号也推出了类似的功能。根据用户在网上上传的截图显示,在拉勾网上注册的简历,被“助理小猎”检索到,并推送给求职人员所在的公司。


4月8日,记者联系到拉勾网客服,客服向记者转发其公司CMO鲍艾乐在3月12日对此事的回应,北京机到“通过违法爬取招聘网站的数据提供服务,不光拉勾网,业内所有招聘平台,都深受其害。我们的技术团队,也一直在与这样的恶劣行为斗争”。


随后记者联系到“助理小猎”的客服,获知用户只需要填写营业执照信息就可享受7天免费试用“离职预警”服务。该服务能够检索到智联、51job、拉勾、猎聘等各大招聘网站的求职信息。


当记者问及这些数据的来源时,客服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表示依据招聘网站的设计,本单位HR搜索不到本单位员工的求职简历,但通过其他公司的账户,可以检索到;只要每月缴纳99元使用费,企业就可以实时检索到本单位是否有员工想跳槽。

抓取数据需遵守Robots协议

针对人才啊等招聘网站推出的“离职预警”服务,业内人士表示,求职简历数据量很大,要获得全网求职简历,光靠个别招聘网站的数据库远远不够,势必要通过网络爬虫技术进行全网检索。


所谓网络爬虫,又被称为网页蜘蛛,是一种按照一定的规则,自动地抓取网络信息的程序或者脚本。目前,业界就网络爬虫抓取数据达成共识的是,其必须遵守Robots协议(网站通过Robots协议告诉搜索引擎哪些页面可以抓取,哪些页面不能抓取)。


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的公关均对记者表示,网站是有设置安全规则,不允许爬虫对简历数据进行抓取。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虎表示,如果人才啊没有在其他招聘网站上注册,那么其获取求职者信息主要有两种可能的方式:一种可能是无视其他招聘网站Robots协议,继续进行抓取;第二种可能是绕过了招聘网站的防护壁垒。“如果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的Robots协议不允许其他企业抓取简历数据,那么该协议应该被遵守。Robots协议是维护互联网世界隐私安全的重要规则,如果这种规则被破坏,对整个行业就是灭顶之灾。”


此外,赵虎分析,人才啊如果在招聘网站,如前程无忧注册了企业账号,就应该遵守当初注册企业账号时与招聘网站签订的协议:如果没有遵守这种约定,超出协议范畴获取和使用求职者简历数据,一方面对招聘网站是违约行为,招聘网站可以予以关闭账号,并可以起诉;另一方面,如果求职者选择未公开简历,那么也侵犯了用户的相关权益。“根据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如果利用网络技术,突破招聘网站设置的保护,获取他人求职信息,属于侵权违法行为。”


北京达晓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吴一兴也认为,如果“离职预警”功能的正常开展需要使用其他招聘网站所掌握的数据,至少应征得其他招聘网站的许可,并且需要求职者的授权(如求职者选择公开简历),否则,爬取非公开数据就可能存在法律风险。


在吴一兴看来,如果人才啊之类的公司是通过正常注册的方式伪装身份,获取招聘网站上的用户简历信息,那么由于招聘网站作为信息中介,每天需要面对海量的求职者与用人单位,在信息匹配过程中,很难辨别真正用人单位与简历信息爬取公司的身份区别,这时更多体现出的是简历信息爬取公司的主观恶意和行为的不正当性,而不应归咎于平台的权限机制存在缺陷;如果法律将辨别义务强行施加于平台方,无疑会使平台方承担过高的辨别成本。

求职信息是否属于商业秘密

是行为定性关键

赵虎认为,“离职预警”服务本身是否合法,与提供此类服务的企业获取数据的来源密切相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智联招聘《用户服务协议》和前程无忧的《服务声明》都明确规定,求职信息“只能用于合法目的,即个人寻找职业和雇主寻找雇员。明确禁止任何其他用途”。


赵虎分析,在这种情况下,人才啊如果还将收集到的求职者的简历信息用于对企业HR提供“离职预警”服务,那么就属于“明知故犯,主观恶性更大,且涉嫌侵权”。


有业内人士分析,如果人才啊提供“离职预警”服务的数据来源于对其他招聘网站的非法抓取,还可能涉嫌侵犯商业秘密。


对此,吴一兴分析,构成商业秘密的信息需要满足三个前提:不为公众所知悉、信息享有者对其采取了保密措施、该信息具有商业价值;用户个人简历信息是否属于招聘网站的商业信息,就取决于该信息是否满足上述条件,其中最有待核实的是招聘网站是否采取了保密措施:如果有证据证明,人才啊在获取求职者信息中,动用了技术手段获得保密内容,则可能涉及侵犯商业秘密或侵犯个人隐私。


“该行为性质有着严格的判定条件。如果求职者信息不满足商业的秘密条件,平台仅仅是一般性地对该信息设置获取、使用的限制(例如通过用户协议约定使用方法和使用目的),那么人才啊只可能涉及不正当竞争。”吴一兴说。


吴一兴对此进一步分析:“在‘离职预警’功能的影响下,部分求职者可能会降低公布求职信息的意愿,这样会变相减少招聘网站的用户数量和交易机会,客观上影响了招聘网站的正常运营,因此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


张卓婷对人才啊提供的“离职预警”服务很反感;对于招聘平台因防范失当,导致用户简历被第三方平台用于“离职预警”,也感到很气愤。经历此次事件后,张卓婷称自己再也不敢向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了。

“离职预警”处于法律灰色地带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则认为,“离职预警”一直处在法律的灰色地带,“由于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所以政府目前还没有办法监管;此外,企业也确实有了解员工离职意向的动机,这种需求也属于合理”。


“如果员工因为此功能的运用,被雇主获知其跳槽倾向,从而导致被解雇或者降薪,那么,员工可以用劳动法、合同法来维护自身权益。”刘德良说。


吴一兴也认为“离职预警”功能及商业模式其本身并不构成违法:我国现行法律中并没有明文禁止开展此类服务;任何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也可自行检索各招聘网站上涉及其在职员工的信息,以实现所谓的“离职预警”功能。既然法律不禁止企事业单位的这种行为,那么人才啊作为第三方提供代为检索的服务,也应属合法。


对于被人才啊“离职预警”服务困扰的招聘网站,吴一兴建议,招聘网站可以通过Robots协议设置禁止访问的提示,也可以通过设置身份校检及访问权限等方法,禁止随意查找求职者的信息变动情况。


拉勾网公关部负责人于4月8日向记者表示,公司已就“助理小猎”爬取拉勾网数据并应用“离职预警”功能一事上报了北京市工商局,目前,公司正在等待处理结果;同时,公司已经在技术上修复了漏洞,改进了防火墙,并会不断地增强反爬虫的能力”。

作者/法治周末见习记者 于伟力

编辑/代秀辉 王硕

图片/网络

推荐阅读

问你 | “叮~亲,您收到一份法治周末的有奖问卷调查哦!”

间谍潜伏案|军工专家被策反 提供一次情报五千美元

公民举报间谍线索是正义之举

自由贸易港建设亟待补齐法律短板

法治周末声明

法治周末报

与你携手同行法治路

      法治周末报社出品    ID:fzzmb0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