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I生成“画作”的法律风险

法治周末报 法治周末报
2024-08-26

■ 图像时代的法律

吴志攀作品。

▶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 | 吴志攀

责任编辑 | 尹丽


当人们还在讨论人工智能(AI)生成的“画作”是否受版权保护时,网上各种AI图像生成网站已经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种情况就好像在20世纪90年代初,网上涌现出了各种搜索引擎那样。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的AI作画网站有:文心·一格、AI大作、6pen.art、Draft、Tiamat、盗梦师、无界版图、滴墨社区等。

国外AI绘画网站有:谷歌Imagen、Parti、OpenAI、Stability AI、ALL-E 2、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novelai、GauGAN、The Next Rembrand、Neural.Love、Al-generated art等。



AI“作画”发展现状



在上述网站中,有的网站生成的图画水平比较高,有的则还不能令人满意。但是从这些网站的AI作画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速度来看,将来一定会出现人们意想不到的成果。目前,AI作画技术还不能被专业画家接受,或被很多画家看不起。但是,即便是AI作画的现有水平不高,它也确实可以成为画家的“助手”了。我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先看看AI作画的过程。

用户在使用某网站进行AI作画技术,首先需要在文本框里填写文字,简单描述一下自己想“画”什么?例如,输入:“兔子坐在莫奈花园里。”经过6至8秒之后,4个图像框中便分别呈现出4幅“兔子坐在莫奈花园”的画,它们构图、色彩、笔触、风格略有不同。有些作画网站还可以选油画、壁画、水墨、卡通等绘画种类和不同的作画风格。

网上还有一个例子:有人在AI-generated art(一种人工智能图像生成网站)录入“海滩”两个字,该网站的人工智能软件便在数据库中利用两万张以上真实的海滩照片数据集,进行学习训练。经过学习训练,AI便能生成了一幅现实中没有的、全新的“海滩”主题彩色风景画。

目前流行于网上的各种AI 人工智能图像生成网站,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能够将文字转换成为图像。在此之前,只有人类才具有这样的“转换能力”。无论是画家,还是没有经过绘画训练的人,都具有这种转换能力,差别只在于画家转换的效率高、质量好。比如,人都能踢球,但是普通人与足球运动员相比,差距一眼就看出来了。

但是,现在AI从文字到图像转换的效率比画家还高,只是质量还不如画家做得好。将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转换质量也能提高。即便是当前质量的AI转换图像也具有了多方面的构图参考价值。



“代笔”画作有版权吗



过去画家在构图时,只是一个人在纸上画草图、小样。现在有了AI,相当于有了一个会画画的朋友,不知疲倦地跟画家一起怀着同样的动机、思路、创意或灵感“打草稿”或“画小样”。这种情况,与过去说的“三个臭皮匠等于一个诸葛亮”的道理是一样的。对于没有经过绘画训练的新手来说,AI的帮助更大。说不定,将来有一天,AI成为一些画家的“代笔”。

在AI能“作画”之前,真人画家中也有让助手“代笔”的情况。只要真人画家在“代笔”作品上签名,这张作品就相当于这位真人画家的“亲笔画作”了。如果是知名画家,签名是辨别作品真伪的一个指标。徒弟代笔画出来的作品,知名画家签名后,该作品版权属于知名画家。这是因为知名画家与代笔的徒弟之间会有某种书面或口头的约定。他们的约定相当于代笔者将权利“转让”于知名画家。因为前者有版权,版权转让于后者,后者便有了版权。同时,基于某种“约定”,前者不署名,而让后者署名,所以前者的著作权也转让给了后者。

AI图像生成网站制作的“画作”,本身是否有版权?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看AI作画过程是否“侵权”。

我在写这篇文章之前,访问了上述列举的AI图像生成网站,体验了使用AI“作画”的感受。这些网站差不多都是基于搜索引擎开发的,而人工智能的惊人之处就在于,它能将我录入对话框中的几个不搭的文字主题,“混搭”在同一个画面上。由于搜索引擎涉及的海量图像的版权不属于AI图像生成网站,也不属于该网站的用户,所以,这种技术路线开发出来的AI图像生成网站作品,没有版权——网站和用户都没有版权。美国版权局也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否定了AI图像生成器制作的漫画的版权。



相关诉讼已经开始



司法实践中,已经有“换脸”等“深度学习”软件开发商被画家和摄影家起诉侵权的先例。例如,国际著名的盖帝图像(Getty Images)网站,联合多名摄像师、艺术家曾经将一系列图像生成类AI开发商告上法庭,指控软件开发商“蓄意抄袭和未经授权使用数百万张受版权保护的图片”。

还有更多与此类似的例子,如给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改变发型或戴上帽子,做成搞怪的“杜甫像”等。由于这些画家早已作古,所以只能任人“胡作非为”。但是现在,更多健在的画家和摄影家的作品,也被一些人拿来滥用。图像网站是收费使用的,收到的版权使用费由网站运营商与画家及摄影家按比例分成。由于上述侵权和滥用行为的存在,图像网站运营商和画家及摄影家的经济利益很可能受到损害。

已经有一批艺术家向美国加州北区地方法院提起集体诉讼,状告Stability AI、DeviantArt和 Midjourney这3家公司利用AI技术侵犯艺术家的版权。原告方之一艺术家卡拉·奥尔蒂斯在社交媒体上呼吁大家“关注此次针对AI的维权行动”。她说:“当我更多地了解深度AI媒介模型的实践方式时,我意识到没有法律先例来设定这一权利。让我们改变它。”

这些艺术家聘请的律师也表示:“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改变现代世界的方方面面,我们必须承认并保护艺术家的权利免受非法盗窃和欺诈,这一点至关重要。”这位原告律师认为:控告这3家公司是因为“他们涉嫌违反数字千年版权法案(DMCA)、侵犯艺术家的发表权、违反与DeviantArt相关的合同服务条款,还违反了加州地区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还有一些艺术家采取“反制措施”,开始采用类似分析监测功能的线上工具,如haveibeentrained.com,查找他们的哪些艺术作品被用于训练AI。

但实际上,这种做法效果并不理性,因为构成图像的因素太过复杂,如:线条、色彩、明暗、冷暖、笔触、形状、力度、质感、动感、体积感、肌理感、空间感、清晰度和风格等。如梵高的笔触、莫奈的体积感、雷诺阿的肌理感、柯勒惠支的力度、杜米埃的动感等,AI将上述绘画构成因素东学一点,西学一点,然后再重新组合起来,确实很难分出具体是从哪幅画中“临摹”过来的。所以,对于AI图像生成器侵权的取证并非易事。


(作者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END


视觉编辑 | 王硕 马蓉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法治周末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