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初心•南京民革杰出人物】邵恒秋:以笔代戈叙爱国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温民革与中共风雨同舟、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增强广大南京民革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励广大南京民革党员再接再厉,奋发有为,“南京民革”微信公众号联手民革“中山博爱读书会”打造了“我读初心•南京民革杰出人物系列音频展播”栏目,向广大南京民革党员,尤其是青年党员,介绍南京民革发展历程中的杰出人物事迹。该栏目于本周开始,隔周推送。
邵恒秋出生于农民之家,自幼酷爱绘画,深具艺术天赋。一次偶然的机遇下,他被介绍到国画家侯子步门下学习,继而进入定县平教会(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艺术教育部,研究和学习绘画艺术,后考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北平美专肄业后,即用画笔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邵恒秋曾任绥远民众抗敌后援会干事,在此期间,结识了共产党人谢觉哉、伍修权、潘汉年等,多次参加八路军办事处举办的时事座谈会,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积极参加各种进步组织,以艺术为武器,宣传国共合作,宣传抗日。他用丰久、洪流等笔名,编辑、创作了大量抗日题材的宣传作品。邵恒秋积极组织举办西北抗敌漫画展,把抗日的壮烈场景画成年画搬上画展,创作了大型连环画《卧薪尝胆》《史可法》《大战平型关》等,大大鼓舞了士气。在担任中国木刻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研究部主任期间,他发起举办了全国木刻展、延安木刻展、苏联版画展等,反映边区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以及前方抗日军民的战绩,引起很大反响。邵恒秋凭借一杆画笔,在坚持国共合作、凝聚抗日民主力量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与傅抱石、关山月、丰子恺等人,被沈钧儒、黄炎培、郭沫若和老舍誉为“以笔代戈的画家”。
新中国成立后,邵恒秋先后在民革南京分部、民革中央及全国政协担任过许多要职,为民革的组织建设、为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贡献。南京刚解放时,他参加了民革南京市临时工作委员会的组织整顿工作,巩固了民革组织;担任民革中央组织部部长期间,他督促建立内蒙、新疆、青海等省区组织,完善了民革各级组织,扩大了爱国统一战线。邵恒秋还注意新形势下,突破条框,吸收和扶持年轻人参加民革组织和实际工作,接好民革的班,继续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发挥积极的作用。
无论是在抗战时期朝不保夕的日子里,还是在和平年代繁忙的政务琐事中,邵恒秋都没有丢下画笔,正是对绘画艺术的执着热爱,他在版画艺术与国画艺术方面都有所建树。他的主要作品有《嘉陵江上》《秋山图》《墨松》等;曾主编过《杭建通俗画刊》《伤兵之友》《中国日报》《星期艺术》副刊等杂志报刊;创作了“拉洋片”《大战平型关》,出版有抗战图文读物《日本兵上吊》,连环画、年画、漫画、宣传画画集《卧薪尝胆》《史可法》《日本兵反战杀长官》《开封大除奸》《小号兵》《邵恒秋画集》等。丰子恺先生曾评其画作是“用西洋写实技法及东方即兴笔调,作新时代风的中国画,每幅引人切身的兴味”。
1987年,已近古稀之年的邵恒秋,被查出患了肾癌,1996年,他又一次查出了前列腺癌。病魔两次袭来,没有让这位乐观超脱的老人屈服。在接受完治疗之后,他一边学习调理身体,一边潜心于艺术创作,虽然身体不比从前硬朗,但心态一如从前洒脱超然。
2006年9月,两次与病魔斗争的邵恒秋,走完了他的人生征程。人虽远去,但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笑对病魇的乐观精神,以及甘为后辈做阶梯的无私奉献精神,会永远成为我们审视人生的一面镜子。
(文字材料来源于《群英风采•江苏民革人物事迹集》,有改动)
End
近期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