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初心•南京民革杰出人物】廖运泽:栉风沐雨为报国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温民革与中共风雨同舟、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增强广大南京民革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励广大南京民革党员再接再厉,奋发有为,“南京民革”微信公众号联手民革“中山博爱读书会”打造了“我读初心•南京民革杰出人物系列音频展播”栏目,向广大南京民革党员,尤其是青年党员,介绍南京民革发展历程中的杰出人物事迹。本周,我们为大家推介的是廖运泽。
00:5
1902年6月13日,廖运泽出生在淮河之滨的安徽寿县廖家湾村。父亲廖子宾是同盟会会员,受父亲影响,廖运泽很小就受到了革命思想的教育。
1920年春,廖运泽考取了安庆职业工读学校。当五四运动的浪潮席卷安庆时,他组织同学响应“五四”号召,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吓坏了北洋军阀统治者,安徽督军倪嗣冲抽调一个团来镇压学生。
安庆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的柯庆施获悉廖运泽在通缉名单中后,急忙告知他赶快逃走。廖运泽连夜离开安庆,到达广州,参加了黄埔军校第一期招生考试并被录取,被编到第三队,与陈赓、杜聿明、李仙洲、侯镜如等同队,与陈赓等人同住一屋。
1924年11月,廖运泽从黄埔军校一期毕业,被分配到第二期学生总队当教育副官。1925年2月,孙中山下令东征讨伐陈炯明。东征军的总指挥是许崇智,蒋介石是参谋长。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负责战时政治工作,参与指挥和领导。东征途中,廖运泽负责总部的警卫工作,保卫周恩来等人的安全,并随周恩来参加了3月12日发生的棉湖战斗,粉碎了敌人的攻势,歼灭了陈炯明主力,大振了学生军声威。
第一次东征结束之后,黄埔军校在潮州创办了分校。廖运泽被派到潮州分校。在那里,廖运泽逐步认识到,以中国共产党为主的左派才是真正的革命者。1926年6月,他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1月,他来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任政治大队第四队队长。同年5月,廖运泽被调到叶挺的第24师第72团当副团长,加入了北伐战争中以英勇善战而闻名的“铁军”。
右五为廖运泽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廖运泽在与鄂军夏斗寅的战斗中负伤,被送往汉口医院治疗,伤好后又回到24师72团,代理团长,部队驻扎在南昌女子职业学校里。
南昌起义时,廖运泽所率的第72团负责把驻扎在南昌城内的朱培德第三军两个团缴械。8月1日凌晨2时左右,起义的号角吹响了。廖运泽按照预定部署,率领全团以“演习夜行军”的名义接近敌人驻地,以4个连的兵力冲进第23团营房,以1个营的兵力冲进第24团的营房。上午8时左右,城内枪声全部停止,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宣告成功。
南昌起义之后,廖运泽与周恩来、叶挺等领导失去了联系。他一路伪装到了上海,协助原国民革命军第33军军长柏文蔚筹办学兵团,任教育长。此后10余年间,先后任过国民党独立第40旅及95师的团长、补充旅旅长等职。
1937年“七七事变”后,廖运泽调任国民党21师副师长,转战于鲁、豫等省,参加了台儿庄会战。1939年春,廖运泽奉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命令,从湘北抗日前线调到湖南衡山游记干部训练班工作,任副总队长,培训部队开展游击战术。期间,廖运泽与叶剑英交往频繁,受到了很大影响,进一步坚定了革命信念。
1943年,廖运泽被命名为骑二军军长,进驻皖北,成功反击日军的多次扫荡。1944年4月下旬,日军集中万余兵力进攻阜阳,廖运泽严阵以待,巧妙部署,大败日军,收付颍上县城、正阳关等地。从此,皖北驻军变被动为主动,伺机打击日军。在平汉线上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之际,阜阳保卫战的胜利大大鼓舞了人心,增强了民众抗日信心。
1946年秋天,内战爆发,廖运泽以“戎马多年、体力不支”为由提出辞职,挂了个陆军总司令部高参的虚名,在南京赋闲两年。1948年,在时任国民政府委员的同乡吴忠信的督促下,他再度出山,任第八绥靖区中将副司令兼第一纵队司令,上任后,他在正阳关设立第八绥靖区颍上指挥所,并兼任指挥所主任,独当一面负责维持皖北后方的治安。在此期间,廖运泽与中共地下党进行了接触,并向涡北一带中共地方武装部队提供通信器材和物资。
1949年年初淮海战役结束,廖运泽奉命南撤,改任衢州编练指挥部中将副司令。这期间,廖运泽通过开明人士,与华东野战军联系。他与多年密友、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彻夜长谈,谈及前途,一致决心率部起义。5月,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国民党政府滞留广州。廖运泽从杭州离开部队去广州,不想,国民党当局对他发起通缉,廖运泽只好转飞香港,侯镜如也随后到达,并与香港中共组织取得了联系。
左三为廖运泽
两人在中共华南局和社会部领导下,利用老同学、老同事的关系与一些留在香港的国民党高官进行接触,谈出路,谈前途,谈中共的统战政策,通过私人间的肺腑之谈,消除他们的顾虑。少数已去台湾的老同学、老同事曾亲自或派家属和他们联系,表示了投向祖国的意愿。廖运泽还曾对国民党在四川及海南岛的军队,做过策动起义的工作,为解放西南和海南岛创造了条件。
1953年,廖运泽回到南京,组织上安排他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兼参事室参事。加入民革后,他先后被选为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主委。作为民主党派省级领导人,他认真处理接待大量人民来信、来访,积极参加各类会议,向海内外朋友表达自己热切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的心愿,并利用自己是黄埔一期学生的优势,长期做国民党军界、门生故旧的工作,加强与海内外朋友的联系。1985年4月,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廖运泽被选为会长,在成立大会上,他说:“我们愿与各地黄埔军校同学重温中山先生的教导,加强联系,紧密携手,共同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