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耳炎 家长要重视
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药学部 詹晓莲
中耳炎即中耳粘膜的炎症,正常的中耳是一个含气空腔,产生的液体将会通过管道流向鼻腔,这个管道叫咽鼓管。
大部分儿童中耳炎的病因都在于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一端开口于鼻腔后方鼻咽部的侧面,另一开口位于中耳腔,正常情况下咽鼓管的开放维持中耳腔内的正常压力,同时咽鼓管的纤毛运动将中耳腔的液体和细菌排出中耳。
当鼻腔鼻咽部病变时,咽鼓管口受压,失去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各型中耳炎。
儿童咽鼓管较成人短、平,咽鼓管肌肉收缩无力,软骨弹性较差,咽鼓管软骨段管壁容易塌陷,因此发病率较成人为高,腭裂患儿更易患中耳炎。
儿童是各型中耳炎的好发人群,由于儿童难以描述耳痛、耳闷或听力下降等表现,临床上常易漏诊和误诊,家属也容易忽视,容易转为比较难治的慢性中耳炎。
也就是感冒,由于病毒经过鼻腔和咽喉进入到人体,引起口鼻咽部黏膜发炎。咽鼓管也充血水肿,导致不通畅发生中耳炎。
腺样体长在咽鼓管通向鼻腔的开口处,过大的腺样体会阻塞咽鼓管开口导致咽鼓管闭锁。
这也是儿童比成人高发的原因,儿童的咽鼓管基本水平的,而成人有一个角度,这个角度的存在,导致鼻腔的细菌不容易进入中耳。故儿童则更容易因为鼻腔的感染,如鼻炎、鼻窦炎而导致中耳炎。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主要原因外,还有过敏性体质等其他原因。总之如果孩子出现了耳闷和听力下降等表现,就应该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鼓膜和中耳。
早期应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鼓膜穿孔后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同时要注意休息,调节饮食并全身支持治疗。
部分家长一看到症状好转,如耳朵不流脓了,或者孩子不叫耳朵痛了,便以为病好了,马上停药,很容易造成治疗不彻底。耳朵不流脓了并不表明中耳炎治愈了,这只是暂时的干耳现象。因为穿孔鼓膜的修复和上皮化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鼓膜穿孔,中耳就失去屏障作用,若遇到感冒、耳朵进水或不坚持滴药,就很容易复发。中耳积液的治疗需要持续观察3个月。
①在进行用药之前,要先将外耳道以及中耳腔内的脓液用双氧水或者是硼酸水清洗,之后再用棉签擦拭干净后方可滴药。
②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患儿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审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药学部 黄 璞
【感冒】辨别小儿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
【过敏】开春儿了,别把孩子眼痒不当回事!【过敏】儿童咳嗽总不好,刨根儿找原因!
【安全常识】为什么儿童要慎用阿司匹林?
【药盾公益】官方公众号(PSMChina)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