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外物联网产业发展概览 | 物联网产业化新进展

2017-09-25 战略前沿技术

本文刊登于《中国信息安全》杂志2017年第8期,作者:夏聃 记者

未来,物联网将实现大规模发展与普及。对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物联网应用被视为巩固综合国力,促生经济动力的重要手段。美国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仅在智能电网和机场防入侵系统方面的市场就有上千亿美元。据思科报告称,物联网将带来一个价值14.4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其中,1/3的物联网市场机会在美国,30%在欧洲,而中国和日本将分别占据12%和5 %。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美元级的信息技术产业。有分析称,中国将引领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但是,美国在物联网连接数方面与中国不相上下——中国占据21%的全球物联网连接数,美国占据20%;但是,美国在收入份额方面却大于中国,美国为22%,中国则为19%。2025年,第三大物联网市场将是日本,届时,日本将占据全球物联网连接的7%和物联网收入的6%。市场研究公司Machina Research数据显示,到2025年,物联网将产生超过2泽字节的数据,主要来自于消费电子设备。


美国



美国最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并凭借其在互联网时代积累起来的,在芯片、软件、互联网和高端应用集成等领域强大的技术优势,在军事、电力、工业、农业、环境监测、建筑、医疗、企业管理、空间和海洋探索等领域,大力推进RFTD、传感器和M2M等应用,在物联网领域已取得明显的成效。

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理念后,得到奥巴马政府的响应。《2009年美国恢复和再投资法案》提出,要在电网、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带动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应用,发展物联网成为美国推动经济复苏和重塑其国家竞争力的重点。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IC)发表的《2025年对美国利益潜在影响的关键技术报告》中,把物联网列为六种关键技术之一。此间,国防部“智能微尘”(Smart Dust)、国家科学基金会“全球网络研究环境”(GENI)等项目也都把物联网作为提升美国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以思科、德州仪器(TI)、英特尔、高通、IBM、微软等企业为代表的产业界也在强化核心技术,纷纷加大投入用于物联网软硬件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物联网已经开始在军事、工业、农业、环境监测、建筑、医疗、空间和海洋探索等领域投入应用。

2010年至2011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了关于政府机构采用云计算的政府文件以及《联邦云计算策略》白皮书,前者提出了制定一个政府层面风险授权的计划,建议对云计算服务商进行安全评估和授权认定,通过“一次认证,多次使用”的方式加速云计算的评估和结果的获取,从而降低风险评估的费用,增强政府管理目标的开放性和透明度,积极推广云计算在政府各部门的应用。后者则对云计算定义、云计算转移IT基本构架、云计算改变公共信息部门等内容进行了阐述。美国联邦政府还计划在每年800亿美元的IT项目支出中,划拨25%的份额(约200亿美元)投入云计算的研发应用。

2015年是AT&T物联网业务发展的关键一年。AT&T专门成立了“移动和商业”事业部门,把车联网、物联网业务当作未来最大的利润增长点,其目标是通过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使更多的营收来自于车联网和物联网。其物联网业务布局主要分为六大模块,分别是车联网、智慧城市、家庭连接、商业连接、智能设备和智能医疗。车联网是发展的重中之重。2016年第一季度,AT&T网内新增120万个连接设备,其中包括100万台汽车。

美国在物联网产业方面的优势正在加强与扩大。美国将物联网发展和重塑智能制造业优势结合,希望借此重新占领全球制造业制高点,并借助联合GE、Amazon、Accenture、Cisco等打造符合工业物联网与海量数据分析平台,推动工业物联网标准框架制定。

然而,咨询公司埃森哲的调查显示,尽管物联网市场已得到充分发展,许多公司在部署物联网方面仍然存在困难。埃森哲高管布鲁诺泊松表示,“对1400名企业高管进行的调查显示,他们看好物联网市场,只是不一定能转化成部署物联网的有效行动。”有文章分析认为,有四大因素影响企业部署物联网技术,包括:薄弱的电信基础设施、难以获得投资、客户需求疲软和政府支持不够。

在2016年11月发布的《保障物联网安全的战略原则》版本1.0中,美国国土安全部(DHS)表示,物联网制造商必须在产品设计阶段构建安全,否则可能会被起诉。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物联网带来的安全问题开始受到政府等的重视。


欧盟



2009年6月发布的《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通告》,目的是确保欧洲在构建物联网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通告提出了14项物联网行动计划。

同年9月发布的《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提出欧盟到2010、2015、2020年三个阶段物联网研发路线图,并提出物联网在航空航天、汽车、医药、能源等18个主要应用领域,以及识别、数据处理、物联网架构等12个方面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领域。

2009年11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发布了物联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除了通过ICT研发计划投资4亿欧元,启动90多个研发项目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外,欧盟委员会还将于 2011-2013年间每年新增2亿欧元进一步加强研发力度,同时拿出3亿欧元专款,支持物联网相关公司合作短期项目建设。

为了加强政府对物联网的管理,消除物联网发展的障碍,欧盟制定了一系列物联网相关的管理规则,并建立了一个有效的分布式管理架构,使全球管理机构可以公开、公平、尽责的履行管理职能。为了完善隐私和个人数据保护,欧盟提出持续监测隐私和个人数据保护问题,修订相关立法,加强相关方对话等;执委会将针对个人可以随时断开联网环境开展技术、法律层面的辩论。此外,为了提高物联网的可信度、接受度、安全性,欧盟积极推广标准化,执委会将评估现有物联网相关标准并推动制定新的标准,确保物联网标准的制定是在各相关方的积极参与下,以一种开放、透明、协商一致的方式达成。

欧盟的物联网愿景是,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欧洲物联网单一市场,并且持续投资于创新的物联网生态系统。尽管英国退出了欧盟,但是欧盟仍然持续朝着“促进和平,追求富裕,持续经济发展,加强国际合作”的创办目标前进。物联网的发展一直是欧盟在过去十几年来不断努力的重要方向。

2010年,在欧盟第七框架计划(Framework Program 7,FP7)发布的“2011年工作计划”中,确立了2011至2012年期间ICT领域需要优先发展的项目。

2013年,欧盟通过Horizon 2020计划,针对之前FP7的研发重点计划提出更全面和国际化的规划,旨在利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成长、增加就业。其研发重点集中在传感器、架构、标识、安全隐私等。此外,欧盟也在其国家型科研计划FP7中设立IoT-A、IoT6、open IoT等一系列项目,布建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智能城市应用项目。

2015年3月,欧盟成立了物联网创新联盟(Alliance for Internet of Things Innovation,AIOTI),汇集欧盟各成员国的物联网技术与资源,创造欧洲的物联网生态体系。同年5月,欧盟通过单一数字市场(Digital Single Market)策略,强调要避免分裂和促进共通性的技术和标准来发展物联网。在欧盟所提出的欧洲产业数字化(Digitising European Industry)新措施中,列出了三项具体行动:建构物联网的单一市场、强力发展物联网生态系统、深化以人为中心的物联网。2015年10月,欧盟发布“物联网大规模试点计划书”征求提案,广泛向全球征求各种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好点子。

从2014年至2017年,欧盟共投资1.92亿欧元用于物联网的研究和创新。目前,欧盟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智慧农业、智慧城市、逆向物流(废弃产品回收)、智慧水资源管理和智能电网等。在发展物联网的同时,欧盟也同步进行各种预防性的研究,比如隐私和安全、商业模式、可用性、法律层面和对社会可能造成的冲击。

欧盟之所以如此积极发展物联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国各大科技企业一直在物联网的世界不断结盟。这些联盟,都是由美国厂商发起、主导,参与厂商也都是以美国业者为主。面对美国厂商的大动作,欧洲物联网相关企业在欧盟支持下成立联盟,制定标准和政策,甚至执行大型试点计划。欧洲的物联网联盟汇集了欧洲企业能量,将各种创新应用导入欧盟地区,进而巩固欧洲企业在欧盟市场的主导地位,防止美国企业布局和生态体系扩建。


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泛在网”战略的国家。2004年,日本政府在两期E-Japan战略目标均提前完成的基础上,提出了U-Japan战略,其战略目标是实现无论何时、何地、何物、何人都可受益于计算机通信技术(ICT)的社会。物联网包含在泛在网的概念之中,并服务于U-Japan及后续的信息化战略。通过这些战略,日本开始推广物联网在电网、远程监测、智能家居、汽车联网和灾难应对等方面的应用。

2009年3月,日本总务省(MIC)通过“数字日本创新计划”,物联网广泛应用于“泛在城镇”、“泛在绿色ICT”、“不撞车的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等项目中。

2012年,日本总计发展物联网用户(放号量)超过317万,主要分布在交通、监控、远程支付(包括自动贩卖机)、物流辅助、抄表等九个领域;通过推出可车载、小型、轻量、廉价的物联网通信服务,在交通、物流行业发展了超过100万KDDI用户;而Softbank因为最迟涉足物联网行业,仅25万多用户,大部分是数码相框等个人电子消费品,还有少量的电梯监控和自动贩卖机业务。

2015年,日本发布中长期信息技术发展战略《i-Japan战略2015》,其目标是“实现以国民为中心的数字安心、活力社会”。i-Japan战略描述了2015年日本的数字化社会蓝图,阐述了实现数字化社会的战略。该战略旨在通过打造数字化社会,参与解决全球性的重大问题,提升国家的竞争力,确保日本在全球的领先地位。i-Japan战略在总结过去问题的基础上,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致力于应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普遍为国民所接受的数字化社会。

在物联网平台建设方面,日本于2015年10月成立物联网推进联盟,该机构主要的职能为技术开发、活用及解决政策问题。在物联网推进联盟以下,共有4个工作会议,分别是技术开发WG(Working Group)、先进实证事业推进WG、物联网安全WG,及促进数据流通WG。

在物联网运用电业方面,2016年6月,日本中部电力公司和NEC合作,通过物联网技术支持火力发电厂,通过装设在火力发电厂的传感器和累积的大量数据,针对火力发电厂的设备故障、发电效率下降、温度、压力等因素进行分析,预计2017年系统开发完成,开发完成后的系统将创造新商机,进一步服务国内外火力发电厂。

日本为了建构新的物联网社会,提出了应对的战略计划,对于能源而言,有效率的分配电力也需要物联网的技术支持,因此,日本已经开始着手新一轮的商业模式布局。


韩国



韩国将物联网的发展纳入了信息产业的范畴。从1997年推动互联网普及的Cyber-Korea21计划到2011年对RFID、云计算等技术发展的明确部署规划的14年中,韩国政府先后出台了8项国家信息化建设计划。自2010年之后,韩国政府从订立综合型的战略计划转向重点扶持特定的物联网技术——致力于通过发展无线射频技术、云计算等,使其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新推动力。

2004年,韩国提出为期十年的U-Korea战略,是推动物联网普及应用的主要策略。其目标是“在全球最优的泛在基础设施上,将韩国建设成全球第一个泛在社会”。为了更好实施U-Korea战略,2006年2月,韩国《U- IT839计划》提出,要建设全国性宽带(BcN)和IPv6网络,建设泛在的传感器网(USN),打造强大的手机软件公司;把发展包括RFID/USN在内的8项业务和研发宽带数字家庭、网络等9方面的关键设备作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为推动USN在现实世界的应用并进行商业化,韩国在食品和药品管理、航空行李管理、军火管理、道路设施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试点应用。2009年10月,韩国通信委员会出台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明确了把物联网市场作为经济新增长动力的定位。《规划》提出了到2012年实现“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实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的信息通信技术强国”的目标,并确定了构建物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物联网服务、研发物联网技术、营造物联网扩散环境等4大领域、12项子课题。韩国通信委员会(KCC)决定促进“未来物体通信网络”建设,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智能通信,由首尔市政府、济州岛特别自治省、春川市江原道三地组成试点联盟,建设物体通信基础设施。

为推动U化社会的建设,深入推进物联网特定技术的相关研究,韩国政府陆续出台了推动RFID发展的相关政策,RFID/USN(传感器网)就是其中之一。韩国RFID/USN政策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RFID先导计划、RFID全面推动计划以及USN领域测试计划。

2011年3月,韩国知识经济部在经济政策调整会议上发布了隶属于“+α产业培育战略”一部分的“RFID推广战略”。该战略主要包含3方面的内容。在制药、酒类、时装、汽车、家电、物流、食品等七大领域扩大RFID的使用范围,分别推行符合各领域自身特点的相应项目。其中,在制药和酒类两大领域,将推行RFID标签,而在食品领域,则将推行RFID示范项目,以增强食品流通记录的透明度。韩国计划研发在900Hz和13.56MHz带宽上均可使用的双读写芯片,并推广拥有双读写芯片的经济型手机USIM卡。同时,到2015年,在流动人口密集地区规划出50个智能RFID区,使人群在此类区域里可以利用装有RFID读写器的手机享受定位查询、信息检测、购物结算、演出票购买、观看视频等服务。

在2011年5月召开的经济政策调整会上,韩国放送通信委员会、行政安全部和知识经济部联合做出决定,计划到2014年前,向云计算领域投入6,146亿韩元(约合6亿美元),大力培育云计算产业,使韩国在2015年发展成为全球“云计算”强国。该会议还发表了《云计算扩散和加强竞争力的战略计划》。计划规定,政府从2012年起,将在政府综合计算机中心引进云系统供多个部门同时使用,并建设大型云检测中心。

2014 年 5 月,韩国出版《物联网基本规划》。在规划中,韩国政府提出成为“超联数字革命领先国家”的战略远景,计划提升相关软件、设备、零件、传感器等技术竞争力,并培育一批能主导服务及产品创新的中小及中坚企业;同时,通过物联网产品及服务的开发,打造安全、活跃的物联网发展平台,并推进政府内部及官民合作等,最终力争使韩国在物联网服务开发及运用领域成为全球领先的国家。

有评论说,2016年是韩国物联网元年,韩国两大通信运营商SK电信(SK Telecom)和韩国电信(Korea Telecom)争先部署物联网,为的是第一时间实现商用。两家都想把另一家运营商LG U+拉到自己的阵营,争夺市场的话语权。韩国曾经因为拥有最快网速而进入全球视野。在2016年,韩国又成为全世界物联网设备普及率最高的国家。

根据韩国政府的报告,2016年韩国的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5.3万亿韩元(约等于324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的4.8万亿韩元(约等于294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0.4%。同时,据分析机构Gartner预计,到2022年,韩国物联网市场将达到23万亿韩元(约等于1408亿元人民币)。

为了抢占这23万亿韩元的物联网市场,韩国两大通信运营商SK、KT部署各自的物联网网络。SK电信 150万个窨井盖“变身”古老韩屋焕发新生采用的LoRaWAN(长距离低功耗广域网)和LTE-M混合组网的战略,而KT则采取IoST(小型物联网)先行,NB-IoT网络后行的战略。结果,SK电信抢先一步建成韩国首个全国性的IoT网络并且商用。两家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接入更多的物联网设备打起了价格战,争夺最为激烈的市场是中小企业,发展最为成熟的便是智慧家庭。




物联网产业化新进展

来源:科技财经观察

物联网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继互联网产业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的代表,是信息产业竞争和升级的制高点和核心驱动力。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广大企业的参与下,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物联网产业发展卓有成效。在技术层面,我国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与世界基本同步;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我国已成为主要的发起方和参与方;在基础设施方面,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产业方面,我国的物联网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可以预见,物联网在我国和世界都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一、国际物联网产业化新进展



当前,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ICT)创新活跃、发展迅猛,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新一轮技术革命可能带来的历史机遇,发达国家政府纷 纷部署物联网的发展战略,瞄准重大融合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寻找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以期把握未来国 际经济科技竞争的主动权。

(一) 全球物联网产业布局进一步加强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和培育,全球物联网已经从单个应用为主的初级阶段步入“融合应用、集成创新”的新阶段,已全面渗透各个领域,产业布局正在逐步完善。 美国政府通过提供资金和政策来全面支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2014年,美国科技总统顾问委员会(PCAST)发布《加速美国先进制造业》(俗称AMP2.0),2015年美国能源部正式宣布牵头组建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中第 8个“制造创新机构——智能制造创新机构”,并投入多达70000万美元的联邦资金。欧盟及其成员国也积极发展物联网:2015年成立物联网创新联盟(AIOTI)平台,德国的工业4.0理念正影响着全球,英国在过去5年投资5亿英镑建设智慧城市。日本、韩国积极推动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相融合,推进智慧日本、智慧韩国的建设。2014年,韩国提出《制造业创新3.0战略》,2015年又公布了经过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后的《制造业创新3.0战略 实施方案》。

(二) 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加速

  经过几年的发展,物联网逐步从概念论证走向技术攻关及标准制定,并且已具备了大规模应用的基础条件。目前,物联网及相关产业的整体规模逐年扩大,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产业链结构逐渐趋向完整。 以ARM、Intel、博通、高通、TI等为代表的半导体厂家纷纷推出面向物联网的低功耗专用芯片产品,并且针对特殊应用环境进行优化。Intel继2014年发布爱迪生(Edison)适应可穿戴及物联网设备微型系统级芯片之后, 2015年继续发布居里(Curie)芯片,为开发者提供底层芯片及开发工具。微型化、低功耗、低成本的光线、距 离、温度、气压等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陀螺仪在物联网终端被广泛内置,识别、增强现实、3D显示等技术 被应用于认证识别。2015年,国内外各大公司相继推出各种物联网操作系统——谷歌推出了物联网软件BriloOS和 物联网协议Weave,微软在发布Windows 10的同时发布了Windows 10 IoT Core,华为发布开拓物联网领域的“敏捷网络3.0”战略,庆科发布了最新的Mico2.0。 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物联网大规模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M2M成为全球电信运营企业重要的业务增长点。“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标志着工业物联网将成为未来物联网应用的 焦点。智能可穿戴设备出现爆发式增长,2015年第三季度,全球共交付可穿戴设备2100万只,预计到2019年设备年 出货量将飙升到1026亿只,可穿戴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为医疗和健康保健。

物联网的应用逐步实现跨行业领域的互联。世界各大城市诸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首尔、斯德哥尔摩等 相继推行的“智慧城市”战略均在各有侧重行业领域的情况下,实现了多个行业领域的互联,主要包括智慧政务、 智慧电力、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和智慧教育等。2016年,在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福特与亚马逊 的合作使各大企业争相布局的车联网和智能家居实现了互联;宝马集团也展示了“物联网”概念,将交通出行和家 居或生活各个领域的必要信息综合在智能家居系统中。

(三) 全球物联网标准持续推进

  为加速推进全球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各标准组织都在根据本领域的需求努力开展物联网标准的研制工作。各标准化组织虽在标准制定方面各有侧重,但总体来看,国际上各个标准组织的物联网标准制定的热点和重点为物联网 架构标准的研究。目前投入物联网相关整体架构研究的国际组织有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协会(ISO/IEC)等。ETSI专门成立了一个专项小组M2M TC,从M2M的角度进行 相关标准化研究;ITU-T先后设立IOT-GSI(全球物联网标准举措)和FG M2M(M2M焦点组);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 电工委员会JTC1在2014年正式成立物联网标准工作组(WG10)。此外,首届国际物联网标准与产业峰会于2016+年 在中国上海举行,国际三大标准组织ISO、IEC、ITU-T相关负责人参会,共同探讨物联网标准与产业热点及目前在研的ISO/IEC 30141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标准等内容。



二、国内物联网产业化新进展



在国家有力政策环境和产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下,我国物联网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和西部地区为核心的四大产业集聚区各具特色,行业应用不断深入,热点应用层出不穷, 产业发展模式逐渐清晰。

(一) 国家持续出台扶持政策,物联网产业政策环境日趋完善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物联网相关工作,国务院和各部委协力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从顶层设计、组织机制、产业 支撑等多个方面持续完善政策环境。2010年,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写入十一届全国人 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被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2050年国家路线产业图。2012年,确立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 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 领——《中国制造2025》,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提出了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 和保障。2015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 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营造物联网产业发展环境,以土地优惠、税收优惠、人才优待、专项资金扶持、产业联盟协调、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政策措施推动产业发展。

(二) 产业链趋向完整,产业集聚,区域特色明显

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已初步形成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西部地区四大物联网产业空间格局,四大区域各有特色,区域间相互独立,协调发展。各区域研发机构、公共服务等配套体系完备,企业分布密集,产业氛围良好。同时,这些地区依托发达的经济环境与雄厚的地方财力,建设了一大批物联网示范项目, 带动了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大范围社会应用。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龙头,物联网产业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 位,芯片、传感器等基础环节有一定产业积淀,特别是在新型MEMS传感器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一枝独秀,整体产业汇集力很强。环渤海地区则主要依靠京津冀区位与资源优势,以集成和模式创新为主发展物联网产业。珠江三角洲地区市场化程度最高、产业链衔接最为紧密,各环节对市场的感应程度较为明显,市场转向灵活。西部地区发展平 稳,逐步形成产业聚集,基于RFID的区域行业应用开展较好。未来优势地区将进一步提速发展,引领国内外物联网领域资源向这四个地区汇聚。

(三) 产业保持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助力物联网产业呈指数级增长 我国物联网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据相关报道,2014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5800亿元,同比增长18.46%。

我国M2M连接数突破7300万,同比增长46%,占全球M2M连接数的30%,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市场地位,未来中国M2M规模将继续扩大,2020年预计达到3.5亿,全球占比将达36%。

当前,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迅猛,将带动物联网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截至2015年上半年,我国36家主要第 三方应用商店应用程序规模累计超过386万,业已成为全球移动互联网最大市场。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繁荣和产业优势,将对物联网发展起到强大的带动作用。移动互联网应用以开放接口方式连接物联网设备,使物联网能够依 托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入口优势和用户优势,打造国民级物联网应用。

 (四) 国内物联网热点应用“层出不穷”,“互联网+”催生产业升级创新物联网以泛在感知、精益控制、数据决策等能力要素集的形式向传统行业的上下游各个环节加速渗透、多维融合,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推动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当前,物联网正通过与其他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加速向 制造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其他领域渗透。随着工业“互联网+”迅速崛起,物联网3.0时代悄然来临,逐渐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物联网的理念和相关技术产品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民生的各个领域。“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使传统产业爆发出新的生机。在家居方面,移动APP发挥数据汇聚中心和控制中心的作用,一方面获取 温度、湿度等各类传感设备的监测信息,一方面作为遥控器反向控制照明灯、洗碗机、落地灯等家用电器。在安全 方面,儿童防丢设备具有蓝牙防走散、安全区域报警、四重定位等功能,孩子佩戴后,家长在手机上即可随时查看 孩子位置、了解孩子动态。在养老方面,移动APP具备老人定位、报警、日常健康检测及大数据分析功能,帮助养 老机构解决找人难、老人遇险报警难、遇到问题追溯难等问题,目前已在部分养老机构开展示范。此外,基于可穿 戴设备的个人健康管理、运动统计等融合应用引发的流量占比越来越大。从智能制造与工业4.0、智慧医疗、可穿 戴、车联网到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物联网正凭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集成和综合应用,在推动产业转 型升级、提升社会服务、改善服务民生、增效节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正给部分领域带来真正的“智慧”应用。 



三、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一) 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 

1. 移动互联加速物物互联,指数级提速物联网产业发展

从移动互联到物物互联的演进正加速推进,BI Intelligence预计,到2018年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超过PC、平板 电脑与智能手机存量的总和,而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思科、Intel等多个机构的预测,到2020年全球联网设 备可达200亿~500亿套。其中,消费型可穿戴设备仍将独领风骚,广泛用于运动健身、休闲娱乐、智能开关、医疗 健康、远程控制、身份认证等不同领域。同时,物物互联带来的网络空间和物理世界的全面融合,将使网络价值呈 现指数级爆炸式增长。移动互联向物物互联的扩展浪潮,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相结合,将使我国创造出相比于移 动互联网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好的产业发展机遇。

 2. 加强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继续推进物联网自主技术标准的制定

我国物联网产业链基本完善,但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均,传感器、芯片、关键设备制造等高端市场多被发达国 家抢占。在物联网3.0时代,我国将继续发展国家大力推动的感知技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共性技术等关 键技术,推进物联网产业生态系统布局。加大对我国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支持,积极打造产业生态系 统,推动物联网产业的成熟及其核心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支持国内相关企业开展开源项目,建设开源社区,建 立开放应用+开放硬件的生态模式。

随着国内越来越多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我国已经成为ITU和ISO相应物联网工作组的主导国之 一,并牵头制定了首个国际物联网总体标准——《物联网概览》,未来将在物联网国际标准化中的影响力不断提 升。在国内标准研制方面,我国在不断加强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二维码和RFID、M2M、物联网 体系架构等共性标准研制的同时,将加快物联网应用标准推进速度,在智慧城市、农业信息化、医疗健康监测系 统、智能交通、汽车信息化、绿色社区、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电动自行车等领域加速推进标准化工作。

3. 智慧城市建设助推物联网行业应用的融合发展

物联网技术和应用是智慧城市“智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数据采集、城市精细化管理、生态环境保 护、低碳节能运行、产业效率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普惠化方面作用显著。物联网在智能电网、楼宇能耗监控、 水质监测、交通电子车牌、远程医疗与健康监护等领域的应用,也为智慧城市绿色、高效和均等的主题提供了有力 支撑。而智慧城市对多个行业领域的整合,为物联网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土壤和优越的环境。通过物联网自动感知、 快速反应、科学决策,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这也将给物联网技术应用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智慧城 市建设广袤的市场空间,将成为物联网发展的强大驱动力。紧密结合各地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和任务,加快推进物 联网在智慧城市中的集成应用,在应用推广中进一步聚焦和深化需求,完善产品与解决方案,促进物联网相关产业 持续发展,是未来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下一步发展建议 

1.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增强物联网内生发展力

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依托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以增强物联网发展的内生动力。优化国家资源配置,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的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技术 研发力度,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多方协作,推动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以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2.加速物联网产业链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有效的商业模式目前虽然物联网应用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但产业还比较零散,产业链各厂商间缺乏协同发展,而产业的繁荣需 建立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基础之上。随着物联 网3.0、“互联网+”等概念的出现,未来必定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不同行业应用之间的全盘互通,多方联 合;最终利用平台化的终端、标准化的中间件、集成化的解决方案打造规模化行业应用,利用多元化的推广渠道打 造成熟的物联网生态圈。

3.强化创新驱动,优化物联网发展的配套环境 坚持创新驱动,提高创新层次。加大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的研发力度,积极推动自主创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加强安全自主可控软硬件在物联网重大基础设施、重要业务系统的应用;加强融合创新,培育新型业态。坚持物联网 发展的自主可控,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和安全评估机制,有效保障物联网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应用等各环节的 安全可控。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