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向实战化,美空军将制订首个高超声速武器装备发展路线图

2017-08-10 战略前沿技术

本文由海鹰资讯(ID:hiwing_news)授权转载,作者: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  胡冬冬

据美国《航空周刊》2017年7月31日报道,7月12-13日,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的AIAA推进与能源会议期间,美国空军部负责科学、技术与工程的代理副部长Colin Tucker上校称空军即将制定首个高超声速武器装备发展路线图。会上Tucker上校以及DARPA的战术技术办公室主任Brad Tousley均透露了一些有关美国在高超声速导弹、高超声速飞机以及高超声速试验条件建设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2017年7月中旬在亚特兰大召开的AIAA推进与能源论坛现场

此次会议上,两位官员披露的信息要点总结如下:

1.披露美国空军将面向实战化目标着手制订首个高超声速武器装备谱系的发展路线图

美国高超声速技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经多次起伏。由于近年来中俄高超声速武器技术进展迅速,Tucker上校称,“目前形势下,我们已认识到现在是必须制订装备转化战略的时候了。”当前美国在推进、材料和控制技术方面的技术成熟度已达到一定水平,制订一份面向实战化应用的高超声速打击武器和执行ISR使命任务的高超声速飞机已具备可行性。美国空军即将着手制订的首份高超声速武器装备发展路线图,将涵盖高超声速导弹、高超声速飞机等一系列装备。

2.披露空军首型进入工程研制的空射型高超声速武器将基于高速打击武器(HSSW)的技术成果,并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

尽管当前美国正在开展一系列保密的高超声速导弹项目,但向外界公开的主要是DARPA和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联合开展的高速打击武器(HSSW)项目(包括HAWC和TBG两个技术验证项项目)。其中,TBG项目由洛马一家公司承担,HAWC项目由雷锡恩和洛马两家公司同时开展。通过利用在上述项目中的技术成果,空军已同时开始着手发展一型空射型的高超声速常规打击武器(HCSW)(参见海鹰资讯:美空军将启动首型高超声速武器的工程研制)。该武器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动力,采用GPS/INS复合制导模式。其研制合同将在2018年年初签订。

▲ 高速打击武器(HSSW)作战示意图

3.披露高超声速飞机的发展将采取“先爬-再走-最后才跑”的渐进方式,SR-72将是第一步

Tucker表示,“在实现一次性使用的高超声速打击武器实战化部署的基础上,最终目标是将这一能力进一步扩展,形成鲁棒的、可重复使用的高超声速作战平台。”这种高超声速作战平台在功能上要像一架真正的飞机,应具备可维护性、经济可承受性和作战实用性,而非一种实验性的飞机。为满足高节奏作战的需求,开发商需要重点提高推进系统和其它子系统的鲁棒性。“采用火箭动力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如DARPA和波音公司正在研发的XS-1),只能使用很短的时间,我们不可能在每次飞行期间都对发动机进行翻修,这种方案是不具备可持续的。”

Tucker指出,高超声速飞机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空军正在寻求一种“先爬-再走-最后才跑”的方式(a crawl, walk, run approach),并将承担相应的发展风险,并且特别提到,洛马公司正在发展的吸气式动力的马赫数6飞机SR-72,将是高超声速平台的第一步。

Tucker表示,需要开展更多的地面和飞行试验,并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过去那种“走走停停”的发展模式无法建立一支扎实的人才队伍。现在我们必须稳打稳扎地在这一领域开展工作,直至发展出实用化的作战装备。

会上还介绍了DARPA牵头开展的先进全速域发动机(AFRE)项目。据DARPA战术技术办公室主任Brad Tousley称,“如果AFRE项目验证成功的话,这将为我们后续与空军等部门的合作开辟出一条道路,我们将与空军、海军以及其它部门一道,发展出一型水平起降的、真正意义上可重复使用的高超声速飞机。”

▲ 先进全速域发动机(AFRE)示意图

(AFRE项目旨在研发和地面验证一种能够在马赫数0~5+范围内无缝工作的可重复使用、碳氢燃料、全尺寸涡轮基冲压组合(TBCC)发动机,以支撑实现能够在拒止环境下执行情监侦(ISR)任务的高超声速飞机。目前美国空军并未参与到该项目中。)

4.披露空军当前正在集中力量开发一种类X-15的“飞行风洞”,用于加快技术验证和实战化步伐

Tucker透露,空军当前正在集中力量开发一种类似X-15火箭飞机的“飞行风洞”(“flying wind tunnel”),通过创造真实的高超声速飞行环境,以支撑一系列采用吸气式动力和火箭动力的一次性武器和可重复使用平台的研发。Tucker表示,尽管当前还不明确这种类X-15的试验平台具体采用什么方案,具体该怎么用,但空军认为,这对于空军高超声速技术发展顺利“往前推进一步”、进而发展出具备实战能力的武器装备至关重要。

5.披露空军作战部门将在高超声速武器的研制早期介入,并采用兵棋推演等手段确保生成实际战斗力

Tucker称,“实现高超声速武器真正生成战斗力的关键是确保用户的早期介入和参与;研发采办部门将与军方作战部门联合起来,以确保开发的高超声速武器是作战部门真正能用的装备。”“我们将采用建模仿真和兵棋推演的手段,不仅仅从技术的角度,而是要从形成作战能力的角度,以明确高超声速武器怎么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情报评述



基于上述美军两位官员的讲话,结合近期美国在高超声速领域的一系列相关动态,我们对后续美国高超声速领域的发展态势和方向做出如下判断:

一、美空军首个高超声速武器装备发展路线图的制订,将有力牵引美国高超声速导弹和高超声速飞机快速发展

在2017年3月召开的第32届国防工业协会上,美空军装备司令部(AFMC)官员首次将高超声速武器装备发展比喻成一项“曼哈顿工程”,表明美国已将加快高超声速武器发展的重要性提升到国家战略竞争的高度,预示将美国将集中资源加快装备发展进程,与对手开展时间赛跑,争夺高超声速武器装备的战略制高点。

为了赢得这场战略博弈,美国正从顶层规划、管理机制、经费投入和研保条件建设等方面全面加快后续一系列高超声速武器装备的实战化步伐。

从顶层规划上,此前美国空军在高超声速领域制定发布的发展规划主要停留在技术发展层面,此次将制定的规划则是空军首个高超声速装备型号谱系的发展规划,将围绕实战化应用,针对高超声速打击武器、高超声速飞机平台以及高超声速试验条件建设给出具体的发展路线图。

从管理机制上,据2017年7月美国国会众议院武装力量委员会发布的2018财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第215条,“高超声速联合技术办公室”(JTOH)将更名为“联合高超声速转化办公室”(JHTO),以确保当前和未来国防部高超声速技术项目能够更好地协调发展和顺利向装备转化。

从经费投入上,近年来空军在高超声速领域研发经费大幅增长。2012年空军在高超声速技术领域的研发经费不足7900万美元,但在2018财年预算提案中,空军申请了2.92亿美元的研发经费(其中9000万美元用于高超声速样机研制)。

从研保条件建设上,美国也开始在多年来“试验设施能力不足、难以支撑高超声速技术发展”的呼吁声下开始实质性地大幅增加对高超声速试验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以确保预研攻关和后续工程研制阶段顺利开展。2017年3月空军装备司令部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心在其公开的《美国空军高超声速试验能力提升计划》中明确指出,未来5年(2017—2021财年)将为高超声速试验能力建设投资3.5亿美元。

二、美国高超声速飞机发展的第一步将采用空射型方案,动力形式为Strutjet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发动机

基于此次空军代理副部长Tucker和DARPA的战术技术办公室主任Brad Tousley透露的消息,结合近期其它相关论据,我们判断,美国高超声速飞机发展的第一步将采用空射型方案,动力形式为“管道火箭+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的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动力方案,基于TBCC动力方案的水平起降型高超声速飞机将是远期方案。

事实上,据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2016年8月公开发布的名为“高速作战系统支撑技术”(ETHOS)的调研公告透露,AFRL将在2025年前将用于ISR和打击的高速作战平台涉及的各项技术发展提升到技术成熟度6级,在2028年前完成可翻修后重复使用的高速作战系统验证机试飞,在2035年前完成可快速周转、不经翻修即可完全重复使用的验证机试飞。该公告明确指出,验证机将采取“先机载发射、再水平起降”的思路分两步发展,即:(1)利用载机从空中放飞,分离后利用火箭助推到高超声速,再利用吸气式动力巡航;(2)采用组合发动机,实现在常规跑道上水平起降。

此次AIAA推进与能源会议上,Tucker明确表示美国高超声速飞机的发展将采取“先爬-再走-最后才跑”的渐进式方式,在排除了类XS-1这种火箭动力的高超声速平台的前提下,透露洛马公司的SR-72飞机将成为高超声速飞机发展的第一步。

2013年11月洛马公司首次披露SR-72飞机时,对其动力方案的推断大多为基于“现货涡轮发动机+超燃冲压发动机”的TBCC组合循环发动机;但据洛马公司负责预研的副总裁兼总经理Rob Weiss在2017年6月召开的AIAA航空2017论坛(AIAA Aviation 2017 forum)上透露,SR-72将采用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RBCC)的一种典型结构——支板引射火箭发动机(Strutjet),并提出了如下时间节点——即2020年代早期,将开展SR-72 验证机的首飞,2020年代晚期,将开展下一步更大尺寸验证机的首飞。这一消息表明,显然洛马公司已经根据空军研究实验室ETHOS项目反映的发展思路,对SR-72的发展规划及具体方案进行了调整。这一发展节奏不仅吻合了Tucker提出的渐进式思路,也与ETHOS公告的时间节点大致吻合。

▲Aerojet公司早期公开的Strutjet RBCC方案

(Strutjet为Aerojet公司于上世纪90年代末提出的一种采用“管道火箭+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的RBCC组合循环动力方案。鉴于早期的Strutjet方案和Aerojet公司2011年公开的Trijet动力方案的技术负责人均为Adam Siebenhaar,推断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Trijet应该是Strutjet的一种进化方案。Strutjet RBCC不能支持零速启动,需要火箭助推。)

而从DARPA战术技术办公室主任Brad Tousley在介绍AFRE项目时的表态来看,AFRE项目在定位上仍然是一种预研特点比较显著的技术验证项目,技术验证成功后才会联合空军等用户进行技术转化,这也表明基于现货涡轮的TBCC动力方案当前并不成熟,基于TBCC的水平起降型高超声速飞机仍是一种远期才有可能实现的方案。

三、空军首型高超声速导弹瞄准快速部署的需求,将采用较为成熟的技术,性能指标相对保守

结合2017年7月21日空军装备司令部(AFMC)发布的HCSW招标公告,作为即将进入工程研制的首型空射型高超声速导弹,将采用技术成熟的火箭发动机、GPS/INS复合制导方式和现货战斗部,从其技术方案推断,该导弹将是一款功能简单、性能指标较为保守的武器,旨在满足领先竞争对手、实现快速部署的紧迫需求。

据美国空军2018财年科研预算文件表明,高速打击武器(HSSW)下的两个技术验证项目仍在按计划持续推进高超声速武器化关键技术(如末制导导引头等)的成熟并完成飞行演示验证,且未来五年保持高水平经费投入,旨在为后续进一步发展性能指标更为先进的高超声速导弹奠定基础。

前面Tucker也提到,“在实现高超声速导弹实战化部署的基础上进行能力的进一步扩展,最终形成可重复使用的高超声速作战平台”,鉴于可重复使用的高超声速作战平台必然基于吸气式高超声速导弹,再考虑到最近吸气式高超声速武器方案(HAWC)的监管权将从主管预研的DARPA转交给直接用户空军(2017年7月美国国会众议院武装力量委员会发布的2018财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第216条),表明空军正在加快推动吸气式高超声速导弹尽早实现装备、具备实战化能力。

四、作为飞行试验平台的HyRAX项目已真正落地,将大大加快高超声速导弹和高超声速飞机形成战斗力的步伐

Tucker在此次AIAA会议上透露,空军当前正在集中力量开发一种类似X-15的“飞行风洞”,以支撑一系列采用吸气式动力和火箭动力的高超声速武器和平台的研发,尽管当前尚不明确这种类X-15的飞行试验平台具体采用什么方案,但十分强调其对加快高超声速技术实战化步伐的重要性。结合2016年5月空军研究实验室发布的“高频次、低成本高超声速飞行试验”(HyRAX)项目信息征询书的内容和目的,我们判断,Tucker提到的类X-15的“飞行风洞”极有可能就是HyRAX飞行试验平台。

HyRAX项目旨在通过研制一型可重复使用的高超声速试验平台(要求具有200~400架次的使用寿命),用于开展高频次、低成本、航时较长的高超声速飞行试验,提升包括气动、自主控制、材料、推进、结构和机载系统在内的高超声速技术成熟度,同时掌握高超声速科学测量方法及测试技术。项目目标是在不超过4年的时间内(即2020年前)实现平台首飞,用于支撑完成后续至少5年时间内(即2025年前)的各类飞行试验。HyRAX项目的信息征询书中明确指出,旨在征求关于高超声速试验台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和设计途径方面的信息,对潜在承包商的能力进行广泛摸底,但并不一定会授予正式合同。而从此次Tucker透露的信息判断,作为飞行试验平台的HyRAX项目已在实质性推进过程中,将大大加快美国高超声速导弹和高超声速飞机形成战斗力的步伐。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