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评论】阿里研究院:未来5年互联网创新十大展望


本文由阿里研究院高级专家 田丰授权转载,原文刊载于阿里研究院(aliresearch),敬请关注!



“互联网预言帝”凯文・凯利提醒我们:“你必须要经常去相信不可能,属于20年后的最伟大的产品还没有被发明!”基于互联网新技术与产业新模式的大胆思考,未来5年的创新将包括:



1人机数一体



万物智能化、人类机器化,智能终端是人类在物理世界的增强器官,也是通往互联网世界的“虫洞”,而数据是人类在比特世界的生命载体与表现形式,人类自身与智能设备(手机、穿戴式设备、传感器等)、在线数据正在加速融合,线上数据、服务将通过智能终端融入人、物体,例如有多少人的智能手环是日以继夜一直“长”在身上,糖尿病患者通过佩戴的智能隐形眼镜测量血糖等健康指标,将NFC芯片埋入表层皮肤下面以实现近场支付等“P2O”(People to Online) 功能。



2云脑新人类



在人机数一体化融合的过程中,将出现新人类,其生命外延和智慧边界将依靠“云脑”指数级提升,“云脑”比你自己更理解你的需求和细微变化,每个人(及其他生命体)的数据集(Individual Data Profile,简称IDP)将存储在云中,当然海量数据将对人类的个体生理认知产生“盈余溢出”效应,即超出我们人脑的处理能力,这时智能云脑(Cloud Intelligence)将根据日趋详细的个人数据,即时发现个性化场景需求,并动态生成“个人服务目录”,每个人都是VVIP,每个人都能获得智能助手“大白”为你定制的个人O2O服务门户(Individual Service Portal,简称ISP),例如现在可穿戴式设备、车联网都在向个人智能助理方向研发。



3数据驱动服务



简称“DDS” (Data Driven Service),即利用你的隐私数据来为你自己定制服务,形成个人“隐私消费闭环”。当前移动互联网的两类模式为UGC(User Generate Content用户产生内容)、PGC(Professor Generate Content专家产生内容),用户产生的流式内容参差不齐、海量庞杂,不能直接变现,专家人力成本成为规模化发展瓶颈,而DGC(Data Generate Content)则能针对个人特性需求自动化生成内容、甚至匹配服务,这一过程是从“DGC”到“DDS”的转变,例如“过日子”App根据手机、智能手环的个人体质测试,不断滚动“用户健康画像”,依靠个人数据提供季节节气中最适合你身体的养生食谱,根据LBS匹配身边的O2O养生服务。



4泛化商业



社交商业化,商业社交化,社交1.0以非商业化的情感沟通为主,而社交2.0则是以人与人之间日常发生的利益关系为纽带,商业与生活的边界逐渐模糊不清,社交电商、达人营销、粉丝经济、共享经济都是商业与社交融合的开始,在移动互联网中,全环境感知、全场景服务、全渠道零售让商业智能无处不在,O2O的商业形态通过统一用户账户合并消费者流量、数据,充分共享线上线下的服务组件,生活服务、电商导购、垂直社区、社交应用等App、H5轻应用、线下门店皆为前台市场“触点”,以统一用户数据为中台“服务智能”,以电商平台为后台“变现引擎”,用户在场景入口处“一站式”成交,这种泛化商业体系是未来互联网企业、创客合纵连横的业态环境。



5即时满足vs按需工作



伴随着电脑出生的80后、90后甚至00后,依靠互联网的便捷服务,期待能够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任何东西,包括产品、服务、工作、生活,这一趋势是持续推动O2O发展的源动力,这改变了商业游戏规则,为大众创造了灵活就业、按需工作的空间,简而言之,互联网让服务型工作机会随处可见,商业效率因社会化协作显著提升,移动创业者若能够在垂直细分领域创建多边服务平台、最大化利用社会资源,将会迅速获得巨大商业价值成功,例如Uber创造的100万司机伙伴、淘宝网创造的140万活跃卖家都是自由支配时间的“应需员工”,城市O2O领域的“河狸家”通过对接社会上分散的美甲师与女性消费者而快速崛起。



6物联网+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对产业改造时,“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创新紧随其后,据IDC预测“未来五年内,所有行业都将推出物联网举措”,物联网将从纵向专业化向横向多样化普及,其中智慧城市将成为领先物联网技术的综合应用空间,预计到2018年将有超过25%的政府开支用于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的部署管理;另一方面,“物联网+”与发迹于消费互联网的“移动互联网”不同,将从消费者端、产业端同时推进,政府、企业、个人应学习如何在物联网基础设施上创新创业,“软+硬”才能构筑更深的“护城河”,例如部分母婴导购App逐渐向智能手环、智能贴纸等家庭服务平台转型。



7数据物质化



移动互联网初期实现了“原子比特化”,将物理世界转换为数据化描述,这一过程仍在全面进行中,但逆向的“比特原子化”正在兴起,用数据刻画、生产物质,正是目前C2B柔性制造、3D打印、工业互联网的主要方向,基于此领域的创新商业模式仍存在较大空间。



8全民创客



DT时代(Data Technology) 是去中心化的,以“我”为核心,对话个体,开放组织,自设计、自开发、自制造、自传播、自运营、自管理,“我”即是终端消费者,又是商品服务的生产者,从工业时代的“精英创新”模式,转变为“草根创新”模式,将发明创造从拥有昂贵实验设备的大学或研究机构,推向开放创业空间,例如麻省理工学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在世界各地发起的Fab Lab(微观装配实验室,Fabrication Laboratory),是一个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个人创新制造环境,在这种小型工厂中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上班族、全职主妇可以制造任何产品和工具,此举引发了世界创客浪潮;受MIT启发,欧盟发起的“Living Lab”(生活实验室),立足于本地社区,汇聚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的力量为大众构建开放创新网络。



9平台+敏捷创新



“平台+”与“敏捷创新”相辅相成,以面向大众的开放平台为核心,汇聚了配套的技术资源、创业型人才、天使投资等公共创业设施服务与孵化配套资源,减免个人创业者与小微企业的创业资金投入,简化技术复杂度,大幅缩短创业周期,将个人创业门槛降至最低,形成“创新最小闭环”,催生了互联网开放平台上繁荣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态圈,而独立创业者则必须“重新发明轮子”并面对巨大的创业风险。“平台+”的生态圈案例包括美国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的BaaS (后台即服务,Backend as Service)平台,国内BAT的移动开放平台、硬件开放平台,其中“阿里百川”无线开放平台将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的App创新开发周期从18周缩短至4周。



10创新协同网



当“大平台+小前端”成为主流创业模式,创客从基于产业链的“线性创新”转为“网络创新”,创业变得更轻质、更协同,在一个云端的开放平台生态圈中,众多创业小组、个人创客根据手头任务形成动态合作关系,遵从统一技术标准,对接市场和生产数据,共享应用服务组件,在行业内或跨行业形成创新业务互补,例如苹果AppStore开发生态圈、淘宝“淘工厂”电商生态圈,都是聚合了海量中小创客、企业的协同力量。


作者简介

田丰,阿里研究院高级专家,全球TOGAF认证企业架构师,英国OGC认证ITIL Expert,ISO20000主任审核师,ISO27001主任审核师,FutureS中国管理论坛特邀顾问,入选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专家库。长期专注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研究,参与央企集团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配合发改委参与国家十三五规划子课题,参与国家可信云标准制定。历任IBM架构师团队负责人、HP IT战略咨询部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功完成数十家世界500强集团企业实施IT战略规划、企业架构设计、数据中心改造、容灾体系建设、IT组织转型、IT服务流程设计等咨询与信息化项目,著作包括《互联网+:从IT到DT》、《互联网+:未来空间无限》。




【战略前沿技术】
引领科技创新发展
1

微信公众号:tech999

个人微信号:tech9999

邮箱:2669537857@qq.com


【战略前沿技术】2014-2015年历史文章目录已上线,回复“目录”即可查看,敬请关注!

【战略前沿技术】已开通原创、评论以及对原创作品的打赏功能

欢迎评论:对于文章有任何问题和看法,请移步文末进行吐槽和评论!

欢迎投稿:对于原创性作品将优先发表,并将获得读者打赏的全部!

欢迎打赏:请对原创作品随意和任性打赏,打赏将全部归作者所有!

2015年5月十篇精华文章(按阅读量排名)

请关注后【战略前沿技术】后,点击历史信息或回复201505查看。2015年1-4月精华文章,请分别回复201501、201502、201503、201504查看。

日期标题

20150525

数学大师丘成桐:中国的科技至少要倒退20年

20150516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

20150516

真正的黑科技,你绝没见过的无人机应用

20150503

未来的战争: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20150508

科研经费管理新规:劳务费从15%变为上不封顶

20150525

北斗的复仇

20150517

2025年的世界:对未来十年的8个预言

20150523

大学之癌——有的教授他是官

20150529

华为是如何创新的?

20150509

发达国家发展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做法和启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