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别推荐】近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改革的进展及脉络

2015-01-10 战略前沿技术
导读

近年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体制改革部署和要求,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的指导下,在广泛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形成了深化国家科技奖励改革的基本思路,以“提高质量、减少数量、优化结构、规范程序”为重点推进科技奖励改革,部分改革措施在奖励工作中进行了实践探索。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v0144ps0io0&width=698&height=523.5&auto=0&encryptVer=6.0&platform=61001&cKey=jYBhvcvcLk+Lc+q2TDiyuMmJElf5YsAlrYdz1nLYnJi8w6zxeEimx1Voe4DYN5NB


1、完善评价标准,提高奖励质量。


为实现分类评价,突出激励原始创新,提高授奖项目的质量:


——2012年,修订了三大奖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中更鼓励原始创新。


——2012年,将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分开单独评审,体现鼓励原始创新和重大发明创造的导向。


——2014年,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在严格要求自然科学奖代表性论文著不超过8篇的基础上,规定提交的授权发明专利最多不超过10项(前3项填写核心发明专利)。


2、大幅削减数量,优化奖励结构。


为突出鼓励原创和重大发明,严格控制科技进步奖数量,适度提高自然奖、发明奖的比重:


——2012年,自然、发明、进步三大奖项目总数比2011年减少11.8%,其中科技进步奖减少25.1%,自然科学奖增加13.9%,技术发明奖增加40%,三大奖的奖励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3年,三大奖项总数减少16.3%,比例结构调整为15%,25%、60&,奖励结构趋于合理。科技进步奖从2011年的283项减少到188项,成为2000年以来科技进步奖最少的一年。


——2014年,三大奖总数和结构与2013年基本持平。


3、突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激励。


为激励青年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热情,促进青年尖子人才脱颖而出:


——2012年,鼓励推荐45岁以下青年工程师或科学家作为牵头完成人申报国家科技奖,在坚持高标准的前提下,适度向45岁以下牵头完成人的项目倾斜。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首次为40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设立专门推荐渠道,不受推荐指标限制。2013年通过该渠道推荐的项目有1项通过评审。


——2014年,通过该渠道推荐的项目有1项通过评审。


4、突出对创新团队的奖励。


为激励联合攻关、协同创新:


——2012年,在科学技术进步奖中试点设立创新团队奖励,奖励了3个创新团队。


——2013年,扩大试点推荐单位范围,奖励了3个创新团队。


——2014年,试点面向所有推荐单位推荐,3个创新团队通过评审。


5、突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


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2013年修订了创新企业奖励办法和评价标准,加大对企业主导完成的产学研项目的激励力度。


6、大力倡导潜心研究的科研风气。


为鼓励潜心研究,减少学术浮躁,频繁报奖:


——2012年,在规定所有项目必须应用三年以上方可推荐的基础之上,列入国家计划的项目从2012年起还要求整体验收两年方可推荐,增强项目的时间沉淀和实践检验。


——2013年,首次限定同一年度每人只能作为一个项目的前三完成人,杜绝同一人牵头多个项目报奖。


——2014,规定同一年度每个人只允许作为1个项目的完成人参加国家科技奖励的评审。


7、着力引导学术诚信。


为培育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


——2013年,要求提 46 32752 46 15232 0 0 2787 0 0:00:11 0:00:05 0:00:06 3005不在报奖人之列的论文合著者对报奖事项的知情同意证明。


——2013年,细化奖励评审的评议事项和重点内容。


——2014年,要求报奖人提交知识产权共有人的知情同意证明和不同单位间的人员合作关系证明。


8、加强奖励政策和科普宣传。


为充分发挥科技奖励的辐射作用,营造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


——2014年,拍摄制作了题为《改革进行时》、《国家科学技术奖》等宣传片,多次组织“国家科技奖讲堂”活动,开展有效的宣传和科普活动。


9、积极探索科技奖励与科技报告制度结合的机制。


为引导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


——2014年,通过在推荐书增设栏目等方式,在三大项目奖推荐要求中增加对科技报告提交的有关规定。


10、建立推荐工作质量评价体系。


为从源头上提高奖励质量:


——2012年,明确推荐单位和推荐人是推荐项目真实性的第一责任主体。


——2012年,扩大公开提名范围,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科技奖励的积极性。


——2014年,建立推荐单位的考核和动态调整机制。


——2014年,扩大国际合作奖推荐范围,鼓励我国驻外使领馆和国内有关单位推荐国际科技合作奖,2014年是历年推荐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一次。


11、完善公示制度。


——2012年,要求所有项目推荐前在推荐单位及完成人所在单位内部进行推荐公示。


——2013年,建立完备的推荐、受理、初评三次公示制度,扩大公示内容信息。


——2014年,对推荐单位的公示情况进行抽查。


12、探索建立公众旁听制。


为实现评审过程的公开透明:


——2014年,探索建立公众旁听制。在连续四年举办媒体开放日活动的基础上,初评会期间,主动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两院院士和专家学者代表,到现场旁听,并进行交流座谈,听取意见建议。


13、加强专家队伍建设。


为提高专家队伍质量,优化专家结构:


——2012年,重建专家数据库,初步完成国家科技奖励专家的新老交替。


——2013年,对在库专家形成分级分类、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的机制,增加海外专家数量,专家规模已达2.5万人。


——2013年,建立初评组长库制度,每次初评在组长库随机抽取组长。


——2014年,加强对评委的考核,探索建立评审专家信用评价制度。


14、建立小同行专家评审制度。


为提高评审专家与被评项目在学科专业上的一致性,杜绝外行评内行:


——2012年,进行小同行专家审读试点,在国家自然科学奖中选取2个评审组,用小同行专家审读评议代替网评,以审读评价的结果确定进入初评会的答辩项目。


——2013年,扩大小同行专家审读制试点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奖80%以上的项目都进行了小同行审读,同时对审读规则进行了规范。


——2014年,全面推行国家自然科学奖小同行专家审读制,每个审读组有5名以上专家参与评价并撰写审读意见。


15、规范评审工作程序。


为准确评价项目,实现公平公正:


——2013年,实行“一天评审制”,合理调整专业评审组项目数量,减少评审工作的外部干扰。


——2014年,规范各评审组会议组织流程,使项目答辩、评议和投票等环节更加规范、高效。


16、全面实行视频答辩。


为规范评审行为,实现评审过程可申诉、可查询、可追溯:


——2012年,在电话答辩的基础上,除最高奖外其余评审委员会的会议采用了视频系统进行答辩。


——2013年,国家科技奖通用项目初评和评审全部实行网络视频答辩,评审全程录音录像并存档。


17、开展行业咨询试点。


为充分发挥行业管理部门和学术团体的咨询作用:


——2014年,选择了若干行业作为试点,对初评通过的项目,围绕其技术创新的先进性、代表性以及是否存在影响获奖的重大问题,征求了相关部门、协会和学会的书面意见,供评审委员会参考。


18、健全异议处理。


为规范处理异议,保证奖励评审公平公正:


——2012年,修改完善《国家科学技术奖异议处理办法(试行)》,研究制定《国家科学技术奖异议处理操作规程》。


——2013年制定发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异议处理办法》及《国家科学技术奖异议处理操作规程》,规范了异议处理程序。


19、精细化评审工作组织管理。


为加强评审组织流程管理:


——2012年,研发新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初步完成“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系统”、“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管理系统”、“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专家管理系统”等。


20、实行网络评审全盲管理模式。


为减少管理环节泄露评审信息,保证组织工作公平公正:


——2013年,试点实行网络评审全盲管理模式,随机遴选评审专家、随机分派工作人员,隐藏专家基本信息,工作人员通过系统与专家联系。


——2014年,全面实行网络评审全盲管理模式。


(来源:中国科技网)


【战略前沿技术】历史各期文章目录已上线,敬请关注!回复“目录”即可查看,回复列表中相应日期可查看历史各期内容!

2014年11月十篇精华文章(按阅读量排名)请关注后【战略前沿技术】后,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括号内为发布日期。


1、【科技评论】十大超越人类极限的未来技术(20141101)

2、【科技评论】德国已经进入制造4.0时代,中国还要泡沫多久?(20141109)

3、【特别推荐】30张PPT告诉你真正的“工业4.0” (20141125)

4、【热点推荐】审稿大牛给出的论文写作建议,超级实用(20141111)

5、【科技专论】人民日报:科技经费管理要尊重创新规律(20141108)

6、【特别推荐】2014年中国大学研究生教育排行榜揭晓,看看你的母校排名如何?(20141101)

7、【特别推荐】高等物理学家天才群(20141123)

8、【科技资讯】新科技成果转化法:教授可以离岗创业(20141122)

9、【科技专论】人民日报:改一改科技评价“指挥棒”(20141111)

10、【特别推荐】大学之殇,并非源自教授失德(2014111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