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美国军民融合看SpaceX的成功

2017-11-26 远望智库 战略前沿技术

从美国军民融合看SpaceX的成功

韩啸  严剑峰

(上海财经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

一、美国军民融合环境与SpaceX的成功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是一家由埃隆·马斯克(Elon Musk)2002年6月建立的太空运输公司。SpaceX成功开发火箭循环使用技术发射猎鹰9号火箭完成卫星发射任务,与重新打造一枚火箭相比成本减少一半多。2008年4月22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SpaceX获得由猎鹰号发射的IDIQ合同,该发射服务合同的期限自2010年6月30日起直至2012年。自此,SpaceX成为全球仅有的由私营企业承担国家航天发射任务的股份制公司。火箭循环使用技术的长期效益不可估量,例如:在SpaceX之前,美国垄断大中型载荷发射市场的联盟号火箭(ULA)在2012财年宣布,4次发射报价17.4亿美元,平均每次发射4.35亿美元,发射费用较上年大幅度上涨30%;即使我国长征三号乙火箭的发射费用也到了6000万美元以上。此外SpaceX 还宣布将于 2019 年开始发射计划中的 4425颗卫星,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免费Wi-Fi体系。可以说,SpaceX成为当今全球最为具有竞争力的商业卫星航空航天公司。

SpaceX的成功并非偶然,这得益于美国军民高度融合的环境。美国的军民融合步伐走在世界前列,美国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大多为军民融合型企业,例如通用技术、波音公司等。据统计,目前美国军事专用技术比重不到15%,军民通用技术超过80%,军队信息化建设80%以上的技术来自于民事部门。美国国会从1990年开始,通过制定《联邦采办改革法》及年度《国防授权法》等一系列重要法案和政策,积极鼓励采办民用企业的技术和产品。早在1986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联邦技术转让法》,授权政府科研机构向私营企业转让技术,或签订合作研发协议。该法案有力推动了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的统合,依靠民间科技力量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在确保军事技术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民用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正是美国保持军事优势和综合国力全球领先的重要因素。

正是得益于美国军民融合的环境,SpaceX在航空航天研发及发射市场进入等环节没有任何法律障碍。实际上,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对商业轨道运输服务等项目的支持对于SpaceX公司的发展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SpaceX公司并非美国军民融合优秀企业的孤例。二战后波音公司的波音707大型客机畅销全球,也是得益于为美国军方开发C-135运输机而积累的技术和设计能力,这也为波音公司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SpaceX公司所获得的政府发射合同,也不过是美国高度军民融合的重演,也让SpaceX公司参与其他国家的航天商业服务竞争具备更大的成本优势。

国防研发的巨额投入对加速科技创新与进步无疑具有很强刺激作用。但迄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自觉、更善于通过军民融合互动来加速科技进步和产业化、商业化应用。尤其在航空航天等科技领域,美国军民融合互动创新成效卓著,SpaceX成为了一个生动的典型案例。

二、美国政府如何助力SpaceX的快速发展

(一)支持创新的市场环境

美国早期奉行经济自由主义,对创新的支持政策很少。但到20世纪40年代之后,美国对科技创新开始进行“适当干预”,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支持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和科技转化的政策体系。其主要做法是:在促进研究开发方面,政府持续提供大量财政资金支持基础研究、重要产业关键共性及前沿技术研究以及军用科技研究等市场失灵的项目,同时采取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在成果转化方面,政府大力支持产学研合作和军民科技研究合作,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发展;在市场需求培育方面,主要通过军事订购和政府采购对创新产品给予支持。SpaceX公司作为新兴的小公司,既缺乏人脉关系也没有充足的历史发射业绩,但其能够在NASA火箭发射项目竞争中胜出,这离不开美国公开、公平、竞争的政府采购市场环境。

(二)开放的航空航天研发体系

与我国封闭的国防科技研发体系不同,美国包括航空航天在内的几乎所有的国防科研体系都是向全社会开放的。正是得益于这种开放的研发体系,SpaceX公司可以无障碍地参与到航空航天研发业务中去。2004年美国总统小布什推出星座计划,按计划美国空天局将退出地球轨道的发射任务、全面转向深空探索领域,而地球轨道运输则转交给商业公司,商业轨道运输服务(COTS)应运而生。通过研发合同竞争,SpaceX公司战胜了历史悠久的轨道科学公司,凭借可靠与低廉的技术优势赢得了美国空天局正式的商业补给服务(CRS)合同。此笔合同不仅为SpaceX带来了资金,更是扩大了该公司的声誉,增强了潜在商业客户对公司的信心。

(三)重视培育企业家精神及创新文化

通过创新创业、实现人生价值是美国梦的核心内容,也是美国创新力强大的文化基因。美国政府对于创新人才的政策从来都是以鼓励与宽容为主,而美国军民高度融合的环境决定了全美80%以上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在直接或间接地为美国国防服务。此外,美国鼓励“草根创新文化”,美国上流社会精英阶层虽然出现了诸多创新人士,但绝大多数创新是来自社会草根阶层的能动者、实践者。SpaceX创始人马斯克出生于南非,18岁时移民加拿大,随后正式加入美国国籍。特斯拉汽车以及PayPal等都是马斯克的创新杰作。面对不确定性的执意前行和面对失败的无所畏惧、以及不断挑战自我,是SpaceX创始人马斯克的领导精神核心,诠释了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内涵。

(四)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支持

美国航空航天工业不仅拥有世界上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完善的产业链以及数量众多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还拥有最广泛的资金支持。美国国会每年都会通过向NASA增加预算的提案,比如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3月21日签署法案,批准美国航天局2017财年195亿美元的预算方案。政府投入为私营航空航天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启动援助”资金,政府采购又为这些高科技企业提供市场需求,从而撬动金融市场对这些高科技企业的资金支持。航空航天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领域,需要稳定长期的风险投资资金。SpaceX从2002年成立至今不断有投资机构伸出援手,从而度过了前几年研发阶段的困难时期。SpaceX创始人马斯克不仅是创新企业家,更是资本市场的高手。通过娴熟的资本手段,SpaceX获取了金融市场大量风险投资机构的支持,在2008年赢得NASA的合同后终于使投资人看到投资回报的光明前景,从而成为资本市场争相追求的“香饽饽”。

(五)完善的创新法律法规制度

美国是第一个将保护知识产权写进宪法的国家,在建国之初就颁布了专利法,极大地调动了发明创新的积极性。林肯称:“专利制度是在天才的创造火焰中添加了利益的燃料”。美国也很注意防止专利权的滥用而扼杀竞争,于19世纪后期制定了“不公平竞争法”和“反托拉斯法”。到20世纪中期之后,随着美国逐渐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基础研究、国防军工技术研究、前沿性技术研究投入大量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为加快研究成果向应用技术转化,美国又先后出台了《国防航空和宇宙航行法》、《国防工业技术转轨、再投资和转移法》、《国防采办精简法案》、《国防授权法》、《购买美国产品法》、《拜度法》、《小企业创新法》等法案,建立和完善了航空航天领域军民融合、技术转移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制度。这些完善的制度为SpaceX的成功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正是军民融合环境下支持创新的市场环境、开放的研发体系、雄心勃勃的企业家精神、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才成就了SpaceX公司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空前的发射成本优势,实现了“火箭”般的快速成长。

三 、SpaceX的成功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启示

在我国,如何提升国防科技工业的运行效率、降低研发及生产成本、促进科技与产业创新,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埃隆·马斯克曾在一封公开信中宣称,官僚主义是火箭发射费用虚高的关键因素。而要突破这些多余的官僚主义、增进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竞争、提升国防科技工业的运行效率,鼓励、培育、推动更多的类似SpaceX这样新兴民营企业加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一)以市场化为导向,建立军民融合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正在进行市场化改革,必须以市场化思维和手段来推进军民融合进程,着眼于将军地资源双向转化为可市场交易的、有市场价值的创新产品,努力为新产品、新技术开辟新市场,为“民企参军”创造可获得经济价值的市场需求。同时,应建立国防研发的市场化招投标机制、监督审查和淘汰机制,尊重市场规律,摆脱军民融合的政府行政管理倾向,并推动军民融合项目决策的开放性、前瞻性、独立性及风险宽容性。此外,必须重视军民研发信息的对称,健全军品科研需求信息收集发布机制,突出政府信息引导与规划职能,实现军民研发需求由分散对接向整体对接的转换。

(二)打破国有垄断格局,降低民营企业参与国防科技研发的门槛

航空航天在我国原来属于国防科工领域,主要为国有大型企业所垄断,私营企业很难进入;而在美国,许多像SpaceX 一样的优秀私营企业可以任意选择进入并参与国防科技工业研发。在我国民企参军需要跨越各种有形与无形的门槛,而繁琐复杂的行政成本与市场进入成本无疑是优秀民企参军的主要顾虑之一。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这种高度一体化的封闭体制虽然有着强大的动员能力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好处,但毋庸讳言,但这种体制也会带来诸如寻租、逆向选择、效率损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有必要打破国防科研体系的国有垄断格局,降低民营企业参与国防科技研发的门槛,对具备核心科技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和财政扶持,并进一步探索军民研发资源共享机制,倡议向研发型中小企业有条件开放军工实验室及科研设备设施,引导军民双方优势科研资源的共享与互换。

(三)完善国防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培育创新文化

SpaceX聚集了大批有激情与创造力的年轻科学家,他们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研发团队。这种稳定的团队与强大的人才吸引力离不开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军民融合环境下的人才素质决定了融合的深度与水平,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人力资源改革应进行多元化背景的人才筛选,给予科研人才充分的平台施展才能,在项目回报机制、股权激励机制、人才流动与交流机制上做文章,探索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与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挂钩的分配制度改革。同时,提高对生产线前沿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给予个人创新价值的尊重与认可,培育以“大国工匠”为核心的企业创新文化。

(四)以金融助力国防科技创新,助推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

SpaceX的火箭研发项目从2002年启动,一直到近两年才实现主营收入的大幅增长,而盈利情况依然未知。在这十几年中,SpaceX不仅没有出现资金危机,相反有大量的投资机构愿意追加投资,这体现出美国发达金融市场的优越性。国防科技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高,研发成果市场价值转化较慢,因而必须依赖于充足的资金支持。一是要在现有财税优惠政策基础上专门设立针对民参军研发项目的财税激励机制,包括专项财政补贴及奖励等。二是建立军民融合创投基金,对民营企业参与的国防科工前沿技术创新项目进行专项支持。三是尝试建立军民融合信用增级机构,对民营企业军品研发项目提供银行担保、金融租赁及回购等融资服务。四是通过研发资助和政府采购合同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启动援助”,提升其市场融资能力。

(五)完善法律法规,创设优良的科技创新环境

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有效规范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行为空间,可以提高市场主体行为的可预期性,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保护各自的权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专利认可与管理制度,正是在这种专利制度的激励下,包括SpaceX以及硅谷的大量创新企业才能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建立健全有利于军民协同创新的法律法规制度是深化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民企军品研发项目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探索建立单独为民企的军品研发项目开通知识产权认定通道,允许通过产权中心进行军民两用技术知识产权的双向交易,提高研发成果市场转化速度,以专利保护有效提升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研发的积极性。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也会涌现出一批像SpaceX一样能够对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民营创新型企业。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