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科学指南
专家库 | 人才库 | 企业库 | 项目库 | 投资机构库 | 招商信息库
来源:解放军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收录了习主席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要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形成了从“思想-战略-任务”的完整体系,为推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进入新时代:标明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的时代坐标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可以说,“新时代”是理解十九大报告所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展开的逻辑起点,党、国家和军队的各方面事业都要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来谋划和展开。习主席在大会闭幕后召开的军队领导干部会议上进一步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这就指明了当代中国特色军民融合所处的时代坐标。
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历来重视在不同历史时期适应不同时代内涵,有效处理“军”与“民”的关系,凝聚起“军”与“民”的强大合力,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军民融合重在实现“一体化”,承载起支撑强国、促进强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三重历史使命。
一是强国的核心枢纽。历史上的强国,无不在经济优势与军事优势之间建立起良性循环,确保将社会资源转化为双向互动的经济竞争力和军队战斗力。军民融合正是实现国力转化的核心枢纽和机制,转化得好,可以实现国富军强、国运兴旺;转化不足,会导致国家止步不前、国力衰微;过度转化,又会不堪重负、透支国力。二是强军的基本途径。现代军事力量建设已经成为科技高度密集、资源高度密集、人才高度密集的复杂巨系统。只有以最开放的胸襟、最便捷有效的方式,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体系,把经济社会中最先进的知识、最前沿的科技、最优质的人才资源吸纳和运用到国防和军队建设中来,才能有效地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三是国际战略竞争的力量之源。当今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仅是财富规模和财富创造能力的竞争,更是国家战略竞争能力的综合比拼。只有通过国家战略层面的体系整合、军民协同,形成“捏指成拳”的国家战略竞争能力,提升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多种战略资源和实力的综合运用,加快生成一体化的国家战略能力,才能在国际战略博弈中获得更多战略主动和更大战略利益。
确立科学指导:关于军民融合发展重要论述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发展,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决定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加强战略指导和规划统筹,我国军民融合发展进入提速增效的快车道。在领导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习主席就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军民融合在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内容。
习主席关于军民融合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在我国由大向强发展进程中如何有效统筹富国与强军、安全与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在战略定位上,强调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进一步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在强国强军中的地位作用。在发展方位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军民融合所处的特殊历史阶段和发展方位。在发展目标上,强调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在指导原则上,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国家主导、注重融合共享、发挥市场作用、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在发展任务上,先后就基础设施建设、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采购、军民科技创新、军队人才培养使用、军事后勤、国防动员等领域的军民融合作出系统部署;强调海洋、太空、新能源等领域军民共用性强,要在筹划设计、组织实施、成果使用全过程贯彻军民融合理念和要求,加快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格局,进一步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的主要方面和重点任务。在制度保障上,强调要努力构建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保障和条件,等等。
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关于军民融合的重要论述,必须把军民融合发展的理念和要求贯彻落实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全领域全过程,充分发挥军民融合对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支撑拉动作用,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综合效益最大化。要主动来一场深层次的观念变革和利益变革,彻底破除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壁垒和利益藩篱,掀起一场全方位的军事管理革命,彻底转变军队自成体系、相对封闭的发展模式,把军队建设发展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体系。要适应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按照军民融合的理念和要求改造那些不合时宜的建设模式和管理流程,不断提升军民融合对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生成的贡献度。
明确战略地位: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纳入新时代强国战略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这“七大战略”在国家战略体系中处于引领性、基础性、全局性的地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强国战略体系。报告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列为“七大战略”之一,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为什么要把军民融合发展纳入强国战略体系?这是因为只有坚定不移实施这一战略,才能实现国家安全和发展统筹治理的现代化;只有实现这个现代化,才能为国家由大向强提供强大的体系性支撑。人类社会在进入战争形态信息化、技术形态军民通用化、经济形态高度市场化时代之后,创造财富的活动与捍卫人类自身安全的活动已经水乳交融、共生共亡、枯荣与共,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已经高度融为一体,已被锻造成为体现国家根本利益的“一块整钢”。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通过强有力的国家战略意志,构建起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这就是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本质。
当前,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拓宽战略视野,创新战略指导,创新制度设计,把军民融合打造为国家由富向强的“加速器”,塑造成为强国的基础性机制和制度安排。就理念范畴而言,军民融合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和发展思维,就是要将统筹配置、开放共享、双向转化、体系优化的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全领域全过程。就实践范畴而言,军民融合作为一种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就是要将军民一体筹划、一体建设、一体管理、一体使用的工作要求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建设领域和重大项目上,实现资源在军民两大体系之间的一体配置、顺畅流动、双向转化、共享共用,充分释放国家大体系的集成优化效益,实现国家战略收益的最大化。
描绘发展目标: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党十九大报告指出,“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明确了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总目标。
国家战略体系是为实现国家利益而形成的有机战略系统。国家总体战略居于最顶端,其下为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发展战略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战略,国家安全战略分为各安全领域战略及军事战略等。国家战略能力则是运用国家战略资源达成国家战略目标的能力,具体体现为国家的经济能力、军事能力、科技能力、组织动员能力、制度变革能力、战略谋划能力以及民族凝聚力等。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国家战略意愿与战略能力的统一,构建完整有效的国家战略体系,目的在于形成强大的国家战略能力进而实现国家战略意愿。
军民融合是一个逐步走向深入的过程,融合趋于深度化即为军民一体化。军民一体化是指“军”与“民”在实现深度融合时所体现出的高度协同性、兼容性、互动性的良性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经济和国防两大体系能够充分实现建设规划统筹、发展进程同步、资源配置均衡、要素有效互动、政策制度兼容、组织实施统一。
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一个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大框架下,重塑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体系的过程。通过战略体系重塑,在各个国家战略层次上消除军民二元分离结构,大幅提升国家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新兴领域竞争、军事战略威慑、动员应急、国际规则主导等战略能力,进而实现国家发展和安全统筹谋划、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整体推进、经济力量和国防力量一体运用,达成国家大体系集成效益和国家战略收益最大化,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战略能力支撑。
提出新的要求: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的路线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规划了今后一个时期军民融合的路线图,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新举措。主要内容包括,“一个原则、四个强化、一个深化”。
“一个原则”就是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这是总的原则。
“四个强化”就是“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这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新举措新要求。“强化统一领导”,就是要强化党对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军民融合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强化顶层设计”,就是要强化对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统筹,强化对各领域军民融合的一体筹划,强化对军民融合政策制度体系、法律法规体系的一体设计和有效供给。“强化改革创新”,就是要以开放、共享、统筹、转化为着力点,以机制创新和制度改革为抓手,持续推动重大改革,推动试点示范,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让参与军民融合发展的市场主体有更多获得感,最大限度释放和激发深度融合的内在动力。“强化重大项目落实”,就是要抓紧重大项目的落地实施,尽早收获军民融合发展的红利。
“一个深化”,就是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要适应信息化战争形态的新变化,适应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重塑的新实际,适应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新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夯实发展根基,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的适应性,建设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最终建成世界一流的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中心)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