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空:角逐未来的战略制高点

2017-12-24 战略前沿技术

远望智库:与智者同行,为创新加速

专家库 | 人才库 | 企业库 | 项目库 | 投资机构库 | 招商信息库


本文转自:求是网

原文来源:《前线》杂志2017年第12期

作者:仲晶,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摘要】太空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国家安全的先决条件。太空环境的特殊性和航天技术的独特性,使太空行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征。军事强国正展开对太空主导权的争夺,其结果将对未来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应建立共同安全的太空安全观,防止太空武器化和军备竞赛,共同创造和平安全的太空环境,为全人类造福。

“太空是国际战略竞争制高点。有关国家发展太空力量和手段,太空武器化初显端倪。中国一贯主张和平利用太空,反对太空武器化和太空军备竞赛,积极参与国际太空合作。密切跟踪掌握太空态势,应对太空安全威胁与挑战,保卫太空资产安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维护太空安全。” 太空是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的新高地,是大国战略博弈的新焦点,是战略制衡的新筹码。当今世界,太空军事化趋势加速发展,世界军事强国非常重视对太空的进入和控制,太空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

太空是否会成为未来的战场?太空行动有什么特点?人类如何保护这一制高点?这是一个值得重视和关注的重大课题。



没有太空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伴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拓着太空,不仅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对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太空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

目前,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太空的支持。太空中的各种卫星为我们提供测绘、通信、导航、气象等各种信息与服务,维持社会体系的正常运转。尤其是在突发灾害和重大事故中,太空更是承担着重要角色。太空提供的各种情报信息、精准定位和快速数据分发能力是国家安全应急体系高效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5年克什米尔地震、2011年日本核反应堆泄漏等事件中,卫星实时高分辨率图像为紧急救援提供了重要支持,也为后续开展后勤指挥、人员安置、安全防护、物资分发、交通运输及搭建通信网络等,提供了巨大帮助与支持。2016年4月,厄瓜多尔连续发生强烈地震。应厄瓜多尔请求,中国国家航天局紧急调动高分二号卫星对厄瓜多尔受灾地区进行观测,并提供了高分二号卫星获取的灾区震后影像图和灾区震前影像图,为厄瓜多尔掌握灾情、开展救援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

当太空安全受到威胁时,国家安全也将面临挑战。2002年6月23日至6月30日,我国鑫诺卫星2A、3A转发器受到非法攻击,四川、贵州、云南等10个省级电视台受到严重干扰,侵犯了公民权益,危及我国家安全。美国前防长拉姆斯菲尔德2001年发表的《美国的国家空间安全领导、组织与管理》评估报告,明确指出“必须警惕空间珍珠港的威胁”,在美国政府和军方内部产生很大震动和影响。人类对太空严重依赖和太空自身的脆弱性,使太空成为国家安全的一根“软肋”。

太空正孕育着新型战略威慑力量。

伴随航天技术的发展,太空领域正孕育新的战略威慑力量。如太空即时打击力量,能在1~2小时内打击地球上任何目标,由于速度快、机动能力强,现有防空反导系统都不能实施拦截,是改变“游戏规则”的非核战略威慑力量。目前,美国主要研发了三类全球即时打击武器。一是HTV-2“猎鹰”亚轨道滑翔飞行器,可用于投射核弹头。其由火箭或弹道导弹 40 41002 40 16456 0 0 11335 0 0:00:03 0:00:01 0:00:02 11333飞行器推至亚轨道(35~300千米),飞行器与火箭分离,飞行器下降到距地表100千米左右大气层边界做无动力滑翔,可以轻松达到5马赫以上的高速度。二是X-51A“驭波者”高超声速飞行器。一般来说,在大气层内传统喷气发动机不可能实现大于5马赫速度,必须使用超燃冲压发动机,实现高超声速飞行。目前,美国虽然进行了多次试验,但发动机技术还远未成熟。三是X-37B空天飞机。由运载火箭送入低轨道,可长期在轨飞行,并像飞机一样在机场着陆,速度最快可达20~30马赫。该飞行器平时用于执行太空侦察、巡航、卫星防护、修理等任务;战时用于对敌国目标实施干扰、捕获和摧毁等军事行动。

太空成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从近几场局部战争实践看,侦察监视、通信、导航、气象等卫星在夺取战场信息优势、提高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打赢信息化战争至关重要的支撑。目前,任何一次军事行动都离不开太空的支持。以2002年美军突袭阿富汗霍斯特东南叛军武器藏匿地为例,作战计划是:由特种作战小组负责侦察并发现武器藏匿地,然后由2架F-15E飞机携联合制导攻击武器(JDAM)提供空中火力,将武器藏匿地摧毁。这次行动的成功,首要取决于太空力量的运用。其过程是:利用天基侦察卫星提供的监视地区卫星图像,通过不同时段图像比对分析,发现该地区西北方有挖掘的痕迹,初步判断出行动位置;由气象卫星提供行动时间内地球与太空天气预报;利用卫星提供不间断通信,确保指挥控制顺畅;利用和调控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将信号增强至最优级,确保联合制导攻击武器精确击中目标。未来战争中,谁控制了太空,谁就能够掌控制空权、制海权和制陆权。正如鹰是飞行动物食物链的最高端,太空已成为“战争食物链”的最高端。



航天技术的独特性与太空环境的特殊性

航天技术发展和太空开发推动国家利益的争夺从陆地、海洋、空中等传统领域走向太空高边疆。由于太空环境的特殊性和航天技术的独特性,使太空行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征。

全球性与跨域性

太空的独特之处,在于不受传统的陆地、海上、空域的限制,具有天然的全球性和跨域性。1颗运行在36000千米高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视场可覆盖约1/3的地球表面。3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就可以覆盖整个地球。

利用太空的全球性,可以实现全球范围信息支援和作战行动。各种侦察预警卫星能实现对全球的持续监视,提供全时空的战场态势;通信卫星能实现全球互联互通,交链陆、海、空、电、网等领域;导航卫星能实现全球范围的精确授时和定位。正是基于这一认识,2013年美国空军就将战略目标定位为“全球警戒、全球到达和全球力量”。

利用太空的跨域性,可以实现跨域融合和跨域行动。跨域融合,是利用太空优势建立跨领域协同,实现各领域的有机融合。例如,利用通信卫星,实现陆、海、空、电、网部队之间的协调;利用定位、导航与授时卫星,提供时空基准,实现陆、海、空、电、网部队同步行动和精确武器制导等。跨域行动,是指太空即时打击武器打通了大气层内外的地理区隔,实现了航空武器、弹道导弹、临近空间武器、航天武器、跨大气层武器的“五位一体”。基于对太空跨域性的认识,俄罗斯将空军与空天防御部队合并为空天军。空天军由空军、航天部队和防空反导部队组成,集航空航天、防空防天于一体,具备航空、临近空间、太空轨道的作战能力,实现空天跨域作战。



高效性和时效性

太空环境的特殊性,太空力量战斗力的强大催化功能,以及太空行动的迅捷性、敏感性,决定了太空行动具有突出的高效性和时效性。

太空力量是整体战斗力的倍增器。比如,美国空间实验室发射的“鸽群”卫星星座,由95颗低轨小卫星组成,不需要指令,就可以24小时不间断获取实时数据,实现全球持续覆盖和数据实时更新,并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这些小卫星特别适合探测移动目标,高效支持作战。 相反,一旦卫星失效或不能利用卫星,将对整体战斗力产生致命影响。美军战略司令部司令海顿说:“正因为有太空,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气象条件下打击地球上任何目标,如果不能利用太空,美国军力将明显下降,甚至有可能回到二战模式或工业时代战争。”正因为如此,美国十分重视其天基系统的安全,多次评估对手可能在第一时间对其何种卫星采取何种打击方式,以及这些作战行动会产生何种影响,研究在应急情况下对天基系统的替代方案与防御方法。例如,美国提出要将抗毁性作为天基系统发展的关键指标,研究不依赖GPS卫星的定位、导航与授时系统(PNT)和小卫星快速重构系统等。

太空行动强调快速响应。2007年,美军提出了“太空快速响应作战(ORS)”思想,并制定了“太空快速响应作战计划”。在这一计划指导下,美军强调构建精干高效的太空指挥控制体系,有效缩短侦察—定位—决策—行动(OODA)作战环路周期;研发快速响应技术与装备, 2009年美国《新闻周刊》披露,美国国防部正在研发“即插即用”卫星,这种卫星在几天甚至几小时之内就可以组装完毕,并被迅速“按需”发射。2013年11月,美军太空快速响应作战办公室利用“弥洛陶洛斯-1”火箭一箭发射29颗卫星,有效验证了快速发射补网技术;美国还将不同的航天器快速灵活组合,满足不同任务需求。美国正在研究分布式虚拟卫星技术,其技术特征是功能分解、结构分离、无线链接、无线能量传输、编队飞行。当不同模块发射后可在轨道上更换、重用、升级、重组。

脆弱性与制约性

由于太空环境天然的脆弱性,国际法对太空力量发展及其运用有诸多限制,从而使太空行动受到限制和约束。人类太空活动的增加正给太空环境造成很大程度的污染。这种污染不仅包括航天活动带来的化学、生物和放射性污染,还有人造太空垃圾,比如失效航天器、太空碎片等,且这种污染日益严重。根据联合国外空科技小组委员会的报告,目前外层太空碎片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这些太空碎片危害巨大,可导致地球静止轨道的拥挤,干扰地面和太空的天文观察,干扰太空试验,对天基平台的太阳电池、光学表面造成侵蚀,等等。尤其是,这些碎片可能碰撞运行中的航天器,并通过二次碰撞造成碎片扩散。2009年2月,美国在轨通信卫星铱星-33与前苏联“宇宙-2251”报废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790千米相撞,产生约上千块可追踪碎片和大量无法追踪小碎片。随着更多潜在的碰撞事件发生,可能造成更多的碎片,在低轨道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由于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与准则的限制,太空行动受到制约。早在1959年,联合国裁军谈判委员会小组委员会和联合国大会,就成立了旨在保证外空和平利用的“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太空委员会”。经过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国际上陆续签订了一些涉及外空军备控制的双边和多边条约。比如,1963年7月,美、苏、英签订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是最初涉及外空军备控制的条约,它禁止在外空进行核武器试验或任何其他核试验。1966年,第2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美苏共同提出的《外空条约》。该条约规定:缔约国承诺不在外层空间放置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毁伤性武器,禁止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进行一切军事活动,外层空间的科研活动须用于和平目的。这些条约虽不是专门为防止太空军备竞赛而制定,但仍对限制和防止太空军备竞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这些国际法规、惯例与准则,对太空行动的手段及运用有很大制约作用。




军事强国太空主导权的竞争日趋激烈

由于太空巨大的战略价值,以及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太空力量。截至2014年底,超过10个国家具备了自主进入太空的能力,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至少拥有1颗卫星的部分所有权。太空军事强国正展开对太空主导权的争夺,其结果将对未来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各国纷纷出台太空战略、政策与发展计划。

美国2010年颁布了新版《国家太空政策》,2011年发布了《国家安全太空战略》 ,明确了太空战略目标,即维持太空优势,增强太空能力,威慑针对美的太空侵犯。与其相配套,2012年,美国又发布了《国防部太空政策》,明确提出自由进入太空和使用太空对美国国家利益至关重要,要求军方确保航天发射和卫星运营服务,确保安全可靠、高效灵活地开展太空进入、太空运输、太空操作和太空返回等行动,确保太空可控、安全、可防御。美国这些太空战略和政策的核心,就是谋求绝对太空优势。俄罗斯等国也高度重视太空力量建设的筹划与指导。2013年,俄批准了《2030年及未来俄联邦航天活动领域的国家政策》,提出2020年、2030年及远期的运载火箭与航天发射场、社会经济及太空科学、载人航天等领域的发展规划与重点。2014年,英国发布了《国家太空安全政策》,明确提出四个发展目标,即增强太空服务与抗毁能力,利用太空确保国家安全利益,倡导和平安全的太空环境,工业界与学术界抓住机遇发展太空技术支持国家安全。日本早在2008年就修改了《宇宙基本法》,解除了航天不能用于军事目的的禁令;2015年又发布了新的《宇宙基本计划》,提出未来太空发展计划。加拿大也发布了《航天政策框架》,明确了航天活动的核心原则。各军事强国制订太空战略和政策的目的非常明确,即获取太空利益,发展自主太空军事能力和争夺太空主导权。

打造太空装备体系。

获取太空主导权的基础是构建太空装备力量体系。美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太空装备体系,主要包括太空态势感知体系、太空信息支援体系、太空作战响应体系、太空信息攻防体系和太空运用体系。俄罗斯太空装备体系建设,强调发射新一代格洛纳斯-K导航卫星,建立宽带、移动和中继通信系统初步实现全球覆盖,发展面向重点地区的导弹预警卫星。欧洲太空装备体系建设,强调多国合作、弥补短板,重点发展电子侦察卫星,多国合作发展导弹预警卫星,2018年欧洲伽利略全球导航系统将全面运行。日本太空装备体系建设,强调与美国合作、固强补弱,重视发展覆盖本土和周边的导航卫星星座“准天顶”(QZSS),还计划与欧洲伽利略系统合作,实现全球覆盖。印度已初步建成由7颗卫星组成的区域导航卫星系统。从各国太空装备体系建设的情况看,美国与其他军事强国的太空装备体系相比已形成代差,美国正试图保持和扩大这种优势,而其他国家正努力减少这种差距。

完善太空指挥管理体系。

早在1985年9月,美国就成立了具有联合指挥能力的美国航天司令部,2000年成立了第76太空管制中队和第527“侵略者”中队,分别担负太空防御和进攻任务。从作战指挥关系看,美军太空作战由全球太空作战和战区太空作战两部分组成。此外,国防部所属的国防信息系统局、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国家侦察局、国家地面情报中心,国家所属的航空航天局、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以及盟国的太空力量,也向战略司令部或战区提供太空支援。

提高太空实战化能力。

美军相继出台一系列作战条令和作战规则,对太空军事活动进行规范。同时,进行专门的太空战演习或在军事演习中增加太空军事行动的内容,训练太空作战人员。从2001年起,美先后进行了10次“施里弗”太空作战模拟演习。演练其认为是潜在或现实对手国家的太空威慑和太空力量打击等。太空战演习对美军太空力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太空理念的传播器、太空概念的孵化器和太空能力建设的指示器。美军通过这一系列演习,已基本完成了太空作战的理论与实践准备。 



和平利用太空防止太空武器化

21世纪,面对日益升级的太空竞争,世界各国更加关注太空军备竞赛和太空武器化的危险。目前,就防止外空武器化、确保空间安全主要有两种思路:

一是为寻求其太空的绝对安全而不惜以牺牲其他国家的安全为代价,反对就太空武器化展开谈判。

有关国家认为,它们比其他国家更依赖太空,必须发展其独一无二的空间能力保证其安全,反对和抵制任何可能对其发展太空能力形成约束的条约。很明显,有关国家的态度是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倡导的空间和平利用、防止外空武器化和避免外空军备竞赛背道而驰的。

二是反对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主张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解决有关国家的空间安全关切,这有利于增进国际安全与稳定,符合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

2008年,中国、俄罗斯共同向联合国裁军谈判委员会提交了《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和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 (PPWT)草案,提出应尽早就太空非武器化展开谈判。2014年对这一草案进行了完善修订。这一草案受到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但由于有关大国的阻挠,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在防止外空军备竞赛而强化外层空间法律体系方面停滞不前,导致太空军备控制进程受挫。


为维护太空安全,我们应建立共同安全的太空安全观,航天强国应起带头作用,摒弃冷战思维,防止太空武器化和军备竞赛,共同创造和平安全的空间环境,让所有国家共享太空技术的成果。外空属于全人类,国家无论大小、发展快慢都能参与太空开发,并从太空和平利用中受益。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