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志澄观察】黄志澄: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2018-01-02 远望智库 战略前沿技术


远望智库:与智者同行,为创新加速

专家库 | 人才库 | 企业库 | 项目库 | 投资机构库 | 招商信息库


来源:微言航天

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重读《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有感 

作者:黄志澄   

他在讲话中说:“我父亲钱均夫很懂得现代教育,他一方面让我学理工,走技术强国的路;另一方面又送我去学音乐、绘画这些艺术课。我从小不仅对科学感兴趣,也对艺术有兴趣,读过许多艺术理论方面的书,像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念书时就读过了。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第一动力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谁拥有人才上的优势,谁就会拥有创新实力上的优势。实际上,我国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方面,还存在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一线科技人员创新能力不足、年青科技人员重大创新成果较少、人才培养与创新实践脱节等问题。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钱学森的一生,是为中国的“两弹一星”作出杰出贡献的一生,他开创的中国航天事业与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成就,是中华民族复兴历程中的一座丰碑。钱学森的一生,是创新的一生,他在科学上不断从一个高度攀登到一个新的高度,科学探索永不停息。他用自己的科技创新实践以及在系统科学和思维科学上的创新,丰富了人类关于科技创新的理论。因此,在我国新一轮科技创新高潮即将来临之际,正确领会钱学森先生的科技创新思想,对我们建设创新中国,将提供十分有益的启示。

钱学森先生的科技创新思想集中地表达在《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发表于2009年11月5日的《人民日报》)中。日前,为参加创新中国的讨论,我又重读了这篇讲话。虽然,这次谈话是于2005年3月29日下午在301医院谈的,离今已有12年多了。经过努力,钱老当时指出的问题,现在已经有所缓和,但远未彻底解决。因此,在我再读这篇讲话时,仍然让我再一次为钱学森先生在这次讲话中表达的爱国热忱和追求真理的精神,而深受感动。

在这份称为钱学森的“临终遗言”中,钱老语重心长的说:“今天,党和国家都很重视科技创新问题,投了不少钱搞什么‘创新工程’、‘创新计划’等等,这是必要的。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问题在于,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

尽管从字面看,钱老在讲话中批评的是中国的大学教育,但实际上谈的是关乎中国国运、民族前途的大事,从而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钱老在这篇讲话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科技创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提倡创新精神、营造创新环境、探索创新规律和培养创新人才等。

关于创新精神,钱学森先生说:“我们办学,一定要有加州理工学院的那种科技创新精神,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我回国这么多年,感到中国还没有一所这样的学校,都是些一般的,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尖帅才的。我们国家应该解决这个问题。你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就看是不是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而不是别人已经说过的东西我们知道,没有说过的东西,我们就不知道。所谓优秀学生就是要有创新。没有创新,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 我们要向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学习它的科学创新精神。我们中国学生到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的,回国以后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所有在那学习过的人都受它创新精神的熏陶,知道不创新不行。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正如钱老所言,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我国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还有欠缺。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强调科技人员要淡泊名利,甘受寂寞,只有无私才能无畏。另一方面,仍要克服“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减少学术“权威”对决定学术问题的行政干预,努力营造一个公正、公平和透明的学术环境,保持一个“在科学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学术氛围,让一大批敢于提出新观点、敢于面对失败的创新型的“小人物”脱颖而出。  

   

图1 1945年钱学森、冯卡门和普朗特(左)在一起

关于创新环境,钱学森先生回忆他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的情况时说:“创新的学风弥漫在整个校园,可以说,整个学校的一个精神就是创新。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在前沿。这里的创新还不能是一般的,迈小步可不行,你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那里的学术气氛非常浓厚,学术讨论会十分活跃,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我们现在倒好,一些技术和学术讨论会还互相保密,互相封锁,这不是发展科学的学风。你真的有本事,就不怕别人赶上来。”“加州理工学院给这些学者、教授们,也给年轻的学生、研究生们提供了充分的学术权力和民主氛围。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学术观点都可以充分发表。学生们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学术见解,可以向权威们挑战。过去我曾讲过我在加州理工学院当研究生时和一些权威辩论的情况,其实这在加州理工学院是很平常的事。” “这就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学术风气,民主而又活跃。我们这些年轻人在这里学习真是大受教益,大开眼界。今天我们有哪一所大学能做到这样?大家见面都是客客气气,学术讨论活跃不起来。这怎么能够培养创新人才?更不用说大师级人才了。” 

图2 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

正如钱老在这次讲话中所说,他对国内的学术风气并不满意。他生前曾说起,在力学所学术讨论班上,他讲完后没有人发表意见。后来在报告时故意讲错几处,但结果仍然是冷场。究其原因,有人没有发现错误;有人听出来讲错了,但认为钱老不会错,可能自己错了;也有人听出来讲错了,但怕提出来会影响钱老的威信。总之,钱老在上述谈话中已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一个开放、包容的思想交流环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

关于创新规律的研究,北大老哲学家熊十力教授曾把智慧分为“量智”和“性智”。钱学森先生认为,“量智”主要体现为逻辑思维,“性智”主要体现为形象思维。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就是“量智”和“性智”的结合,就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兼通互启。“量智”和“性智”结合得好,就形成了创造性思维。艺术家常用的形象思维方式,其灵感涌现看似具有偶然性、经验性,但其实是要以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为积淀的。由此,他在讲话中说:“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 

图3 钱学森在中国科技大学讲课

关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钱学森先生根据他对创新规律的研究提出,科技创新要实现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完美结合,这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就表现为“文理兼通”。他在讲话中说:“我父亲钱均夫很懂得现代教育,他一方面让我学理工,走技术强国的路;另一方面又送我去学音乐、绘画这些艺术课。我从小不仅对科学感兴趣,也对艺术有兴趣,读过许多艺术理论方面的书,像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念书时就读过了。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

钱学森先生在这个讲话中,对“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的状况,感到痛心和忧虑,并由此反复强调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90多岁的钱老,在病榻上,讲了最后一次“别人没说过”、“别人不敢说”的话,为国家、为人民留下了最后一笔珍贵遗产。今天,当我们在开启“创新中国”之旅而重读这篇讲话时,仍被先生在讲话中表达出的科学勇气和深刻的内涵,强烈震撼。为此,我们一定要弘扬钱学森先生的科技创新思想,为助力“创新中国”而奋力前行。


黄志澄,空气动力学家、航天技术专家。1937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58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航天发展战略研究,为我国大型试验基地建设、载人航天方案论证、新型航天器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十年来从事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等宏观科学领域研究。著作有《新航天:创新驱动的商业航天》《空天大视野》《高超声速飞行器空气动力学》、《航天科技与社会第四次浪潮》等。

黄志澄先生新书《新航天:创新驱动的商业航天》已发布。

京东购书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当当网购书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