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SPRU主任论国家转型创新:变革可以是自下而上的,由草根发起

2018-03-09 远望智库 战略前沿技术

远望智库:与智者同行,为创新加速

专家库 | 人才库 | 企业库 | 项目库 | 投资机构库 | 招商信息库


来源:武夷山科学网博客

2018年3月6-7日,英国萨赛克斯大学科技政策研究中心(SPRU)与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在京联合举办了两天的研讨会,第一天的题目是“中国的转型变革与创新政策三框架”,是对转型创新政策思想的总体介绍;第二天的题目是“中国电力系统的低碳转型----转型创新政策案例研究”,是转型创新政策思想应用于 一个具体领域的尝试。来自大学、科研院所、企业、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中外嘉宾约50人出席了两天的会议。

SPRU是世界著名智库。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今年1月最新发布的全球智库排行榜中,SPRU在“科技智库类排行榜”中名列全球第三,英国第一。

这次,SPRU主任Johan Schot(约翰. 肖特)教授亲自带队,一行5人参加了研讨会。肖特教授是荷兰人,他长期在科技政策研究领域和技术史研究领域跨界作战,成果卓著。2015年,由于在技术史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他被美国技术史学会授予利奥纳多. 达. 芬奇奖章。

下面,我非常简要地介绍一下肖特教授的转型创新政策思想。

创新政策三框架指的是迄今出现过的三种创新政策思路、框架或阶段。

框架1:研发与规制。该框架大致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占据主导地位。其主要思路是:研发能导致竞争优势和国家威望;市场会产生外部性,所以需要规制,等等。

框架2:国家创新体系。该框架大致在20世纪80年代至今占据主导地位。其主要思路是:强调创新;强调学习(通过生产、使用和互动等方式进行学习);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部门创新体系;鼓励创业,重视企业的作用。

框架3:转型变革。该框架正在发展之中,尚未成熟、定型。其主要思想和判断是:

----迄今,很多社会需求和环境需求未获满足,出现了社会不平等加剧,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

----研发和创新并不能自动转化为人类福利;

----因此,我们需要转型变革,需要可持续性变迁,换句话说,需要改变社会技术体 44 35001 44 15644 0 0 6618 0 0:00:05 0:00:02 0:00:03 6617,而不仅仅是技术创新;

----变革可以是自下而上的,由草根发起。

框架3下,有如下一些典型的政策行动:

----确定哪些领域需要转型,与各类行动者一起讨论未来的可能选择;

----支持多样性,通向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可能路径都应开放;

----倡导社会创新、包容性创新、俭约创新、扶贫创新,等等;

----开展大规模的社会实验,将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战略利基管理)的规模放大(可利用中介机构或创立中介机构);

----加强预见能力、适应能力和反思能力;

----倡导建构性的技术评价和负责任的科研与创新(注重公众参与);

----在教育体系中将科学与工程、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融通;

----建立新的机构,专司不同政策间的协调,将科技创新政策与其他政策(如能源政策、住房政策、农业政策、保健政策、交通政策等)整合起来,寻求有效的政策组合。

肖特教授在3月6日上午的报告有22张PPT片子,以上我只介绍了大约4张片子的内容。我实在没有空详细介绍报告的内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他2016年9月的一篇关于创新政策3.0的文章,http://www.johanschot.com/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6/09/Framing-Innovation-Policy-for-Transformative-Change-Innovation-Policy-3.0-2016.pdf

这里,我想做一点点评论。

首先,转型创新的思想很好。用过去那样的模式搞技术创新,确实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奇产品问世,但享用者主要是有钱人。而且,地球资源能源耗竭状况会越来越严重。

2017年11月10日晚,我参加了一场在国家天文馆举办的“科学+经典”主题沙龙活动,几位嘉宾一起讨论卡尔·萨根其人及其经典作品《宇宙》。在讨论地外生命主题的时候,我发言说:“我宁愿不存在地外生命,地球是唯一适合生命繁衍的场所才好呢”。主持人问“为什么?”,我回答说:如果存在地外生命,很多地球人就会更加不爱护地球环境,反正把地球毁了后可以向其他适合居住的星球移民。如果地球是唯一适合生命繁衍的场所,恐怕大家就不敢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了。动物都知道不把自己的窝搞脏,而人类却把自己的窝(地球)污染得不成样子,破坏得满目疮痍。因此,肖特教授所一心一意呼吁的这个可持续发展转型确实是头等大事。如此宏大的转型,当然就需要相应的新型创新来配合。

其次,我认为,三种创新框架不是截然对立的。如果我们认为,前两种创新框架过时了,该抛弃了,那就太简单化、绝对化了。我认为,三种框架只是分别强调了不同的侧面。框架3完全可以把框架1和框架2纳入,而不是将其代替。做一个类比,我们常说要加强跨学科研究,但并不等于说单一学科的研究就不重要了。假定学科A和学科B自身发展乏善可陈,成果寥寥,那么,即使将这两个学科的边界打通,也没有多少油水。同样,框架3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但框架1、2所对应的一些政策行动仍旧可以继续。

再次,转型创新所蕴含的好几个认识我都很欣赏,但我最欣赏的是:“变革可以是自下而上的,由草根发起”。从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来看,很多改革(也是制度创新)都是由草根发起的,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星期日工程师”、“科技特派员”等,无不如此。今后,如何在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同时,更大胆地解放思想,呼唤、依赖百姓的创新创业活力,鼓励百姓的首创精神与实验,将是决定我国能否真正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