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款战斗机和攻击机雷达性能对比

远望智库:与智者同行,为创新加速

专家库 | 人才库 | 企业库 | 项目库 | 投资机构库 | 招商信息库


来源:雷达通信电子战


1AN/APG-76

AN/APG-76是Norden系统公司为以色列F-4幻影2000战斗机开发的多模ku频段脉冲多普勒雷达,用于空对空、空对地目标的精确瞄准和武器投放。改进型号用在美国海军S-3战斗机和空军F-16战斗机。

该雷达能够同时完成SAR成像和对地面运动目标的识别与跟踪。系统包含机械扫描平面阵列天线、四个低噪声接收通道和信号处理设备,特点:

  • 远程多分辨率SAR成像

  • 所有速度的地面运动目标检测

  • 自动跟踪地面运动和“不动”的目标

  • 自动检测和定位的旋转天线

天线有7个接收端口:和、方位差、俯仰差、保护通道和三个干涉仪端口。在空对空模式下,4个接收通道并行处理和、方位差、俯仰差和保护通道信号;在空对地模式下,和信号占用一个接收通道,其余三个通道处理三个干涉仪信号。


地面动目标显示与跟踪(GMTI/GMTT):系统采用干涉仪技术,可探测并精确跟踪方位±60°范围内、速度在2~30米/秒的地面移动目标。

通过将一个天线的回波与另一天线的加权回波相减提高杂波抑制。对限定在两个天线方向图主瓣内的所有多普勒滤波器进行杂波抑制处理。

对于有杂波和无杂波区域,恒虚警检测门限CFAR独立设置。检测目标是n次检测,M次要在生成的SAR地图上正确的标注运动目标的方位和距离。

起初雷达采用5个并行的矢量流水线处理器和2个标量数据处理器。雷达提供了多种地图分辨率的选择,包括实波束、多普勒波束锐化和3米分辨率的SAR成像。

后来1米和30cm分辨率的SAR成像也通过了测试。高分辨率的SAR成像的广域监测模式可以方便连续的监测和跟踪移动目标。

2AN/APG-77

AN/APG-77是F-22战斗机雷达,采用机载电扫相控阵(AESA)天线。发射单元采用固态模块降低复杂度从而提高可靠性。系统采用了约2300个固态发射单元,据说能够识别240km范围内1m2的目标。

AN/APG-77相控阵雷达设计目标是获取制空权,用于空对空攻击。雷达以不低于每秒1000次的捷变频大大降低了被截获的概率。

AN/APG-77是多模脉冲多普勒雷达,满足F22隐形战斗机制空优势和精准对地攻击双重要求。

F22可以挂载6枚中程空对空导弹或者2枚导弹加上2个1000磅GBU-33炸弹,2个响尾蛇导弹,一个20mm机炮。所有武器都隐蔽在内部,减少雷达反射面积。4个外挂点可以加装武器或者副油箱。


AN/APG-77雷达具有非合作目标识别模式。利用ISAR形成波束并生成高分辨率目标图像。飞行员可以将目标影像与存储的实际影像对比。AN/APG-77雷达还有许多低截获概率的特点。

雷达采用两个集成处理器完成信号和数据处理,7个不同的处理单元处理了所有F22的传感器和航电数据处理。一个集成处理器负责雷达、光电和电子战系统,另一个处理器负责剩余的电子设备。

每个处理器都设计了66个相同接口的模块槽位,初始设计时处理器1使用了19个槽位,处理器2使用了22个,剩余空间能够实现200%的能力提升。

3AN/APG-81

AN/APG-81是为F35战斗机开发的高性能雷达系统,是AN/APG-77的延续产品。AN/APG-81具有与同AN/APG-77一样的空对空模式,还有增强的空对地模式,比如高分辨率影像、地面多目标检测与跟踪、战斗识别、电子战和超高带宽通信。


天线是X波段有源电扫相控阵,包含1200个固态单元,可覆盖方位俯仰±70°范围。采用固态技术和弃用机械扫描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可靠性。“可更换组件”设计可以很方便的维修和升级硬件或者软件模块。

因此,全生命周期费用比以往型号大大降低。F35上的有源阵列的预计寿命是机身的两倍。

4CAPTOR-M

Captor-M 雷达由欧洲雷达联合体研制,是多用途战斗机欧洲战斗机“台风”的主要雷达。雷达可以在对方武器系统有效范围外实现目标的探测、识别、追踪和攻击,还可同时抑制电磁干扰。

欧洲雷达联合体由Selex Galileo公司领导,联合了德国的Cassidian公司和西班牙的Indra公司。图中所示为“台风”战斗机安装的Captor-M X波段电扫雷达系统。主要特性包括:

  • 远程探测和跟踪

  • 空袭评估和目标识别

  • 灵活、强大和有效的抗干扰

  • 超视距武器

  • 同时多目标交战

  • 通过智能自动化降低飞行员工作量

  • 与其他航电设备高度集成

  • 雷达有多种操作模式:

  • 同时或交替的空/空、空/地模式

  • 空对空搜索跟踪或跟踪时搜索

  • 空对地高分辨率侦察

  • 地面移动目标搜索、跟踪

  • 海面搜索

  • 有效资源管理降低飞行员工作量

对于超视距范围的攻击,雷达会依据当前位置自动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仰视时选择低脉冲重复频率(LPRF)模式,俯视时选择高脉冲重复频率(HPRF),当同时需要兼顾俯视和仰视时,或者兼顾速度和距离参数时,选择一个折中。

另外,雷达对于特定目标清单可以自动启动扫描跟踪。系统使用自适应数据扫描提升对目标的跟踪,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天线转动。在近距离战斗时,雷达自动调整到高精度单目标跟踪模式。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