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培根院士:新时代的创新之路怎么走?

远望智库:与智者同行,为创新加速

专家库 | 人才库 | 企业库 | 项目库 | 投资机构库 | 招商信息库


本文转载自数字化企业
来源:中国经济大讲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被提升至国家发展理念的首要位置


天宫、天眼、墨子号、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涌动、前所未有。创新为什么会成为当下的一大热点?风起云涌的创新大潮中,哪些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创新驱动,政府、企业该扮演什么角色?教育又该避免哪些误区?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走进《中国经济大讲堂》,分别从“创新驱动,企业该注意什么?”、“驱动创新,政府如何发力?”、“创新教育的关键点在哪里?”三个方面,为我们进行了深入解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656etiseo&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一、创新驱动,企业该注意什么?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那企业在创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李培根在《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时说:“中国这么多年的创新,主要是满足市场上现实的需求。但有一些创新它不是去满足现实的需求。”


李培根在《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的过程中,讲了一个乔布斯的例子:


“乔布斯做智能手机的时候,他下面有人问他,说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一下市场调查?乔布斯说不用做市场查。原因是市场上还没有这个需求,大家不知道有这个需求。这实际上就是乔布斯在创造需求。”


“在我们中国,我们很多企业,包括我们的大学的科技研究人员,我们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这个实际上就是有比满足市场现实需求更重要的是什么?是创造市场的需求。”


可喜的是,我们国家现在有少数企业家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了。



2016年华为的任正非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面有一段话讲得非常好: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人跟随的困境。华为跟着别人跑的“机会主义”的高速度,会逐步慢下来。


李培根认为,中国有这样的企业、企业家意识到这个问题,是非常令我们更欣慰的。“对于企业来讲,尤其是一些好的企业,需要有一种担当,这个担当在于我们是不是有可能去解决人类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造福于社会。”


当然,在创新驱动中,企业还要注意协同开放。《科学美国人》有一个观点:今天的科技是复杂的协作系统,要有多个单位的紧密协作,像当年爱迪生那样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


李培根在《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时说到:“我觉得我们的企业家也好,我们的工程师们也好,现在要尤其意识到这个问题。”


现在企业的竞争已经不完全是同行之间的竞争了。在《中国经济大讲堂》的录制现场,李培根演讲时说到:“未来的企业竞争,可能是三维的,甚至是更高维度的竞争。”



李培根院士举了一个汽车的例子:


“比如说做汽车的,那以前基本上就是这个汽车厂和另外这个汽车厂竞争,现在不完全是这样了。汽车这个行业的竞争就不仅仅是汽车和汽车之间的,可能还包括跟IT(信息技术)行业的,跟传感器行业的竞争。我们想象一下未来的汽车是什么?是电脑加四个轮子?还是一个小型的办公室加上购物中心?无人驾驶技术,将是智能汽车底层操作系统,就像安卓是手机的底层操作系统一样。”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

二、创新驱动中政府的发力点在哪?


创新驱动需要发挥政府的引擎作用,要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与时俱进地改变政府发挥作用的重点和方式。作为创新驱动的重要引擎,政府有怎样的优势?政府驱动创新的发力点在哪?


李培根说:“我们现在的发力点就应该向超现实需求,向引领性创新或者说向创造需求的那种创新这个方面靠近一些。”


李培根认为,我们长期以来重点支持的多半是跟踪型的、增量式的创新。



我们中国这些年科技的高速发展,也得益于政府的支持,但是增量创新不是原始创新,它毕竟跟原始性创新跟颠覆性创新还是不一样的。李培根在《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时说:“我觉得我们国家,对于政府而言,现在仅仅强调面向现实的重大需求,这个是有欠缺的。”



李培根院士认为,政府应该从满足现实需求,逐步转移到重点支持,创造需求。“所谓创造需求,就是说这些需求它可能是超前的,甚至是完全我们想象的、虚拟的需求,是社会中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的。”



同时,政府在驱动创新重点支持的时候,要注意避免“放大效应”。李培根说:“这也是中国文化所致,上面说一个什么事情之后,层层放大,本来上面讲的这个事情是很正确的,但是我们层层一放大之后,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尤其是地方政府、省政府、市政府,再往下等等,层层放大。”


李培根认为,在非竞争性领域,像我们的航母、航天、大飞机等这些项目,我们“举国机制”非常好,能通过我们的制度优势产生很好的效果。但是在竞争性领域,随着科技实力的增强,举国机制”的做法,要逐步弱化。否则可能会影响创新的生态。“因为一个社会它总体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个资源包括很多,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等等,总体的资源有限。但是我们政府过度作用号召之后,它这实际上是指挥棒,那就是说它把过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包括资金资源等,吸引到政府强力支持的那些领域。”



李培根院士举了一个机器人的例子。


前几年中央号召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机器人非常重要,这大家都知道,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是对的。但是有些地方政府不顾实际情况过度投入,导致现在我们中国有几千家机器人的企业,那么这个会导致什么情况?导致价格战。这会扰乱市场,实际上是对市场的某种程度的破坏。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三、创新教育的关键点在哪里?



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创新驱动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这个超越意识。这个超越意识就是怎么超越现实的需求。



李培根认为,我们现在大学生搞创新创业活动,基本上是功利需求。比如说创业赚钱,参加机器人大赛可以考研时加分等。他在演讲时说:“不能陷入实用主义、工具主义。不能只着眼于业绩和功利,我们需要一种静的力量,需要一种内心世界。”



其次,创新教育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李培根在《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时说:“没有这种自由,思想不可能活跃。只有这个思想活跃创新才容易迸发。只有这种自由的氛围,我们的学生才不会盲从权威。”



此外,李培根认为,创新需要情怀,学生应该用善意关注社会问题。"比如比尔﹒盖茨,他并不是搞教育的,但是他号召大学生要关注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


微软有一个创新杯, 2012年乌克兰一个学生团队在微软创新杯获得世界冠军,做的一个什么东西呢?就是一个手套,这个手套里面就有一些传感器,陀螺仪等等。当聋哑人跟我们正常人交流我们听不懂的时候,它就自动把它翻译成普通人能够听懂的语言,这样就更便于聋哑人在社会上的交流。这一类的事情,就是真正的对人的关注。我觉得我们的大学生们对社会的关注问题还是少了一些。”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