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外军用潜射无人机发展现状

远望智库:与智者同行,为创新加速

专家库 | 人才库 | 企业库 | 项目库 | 投资机构库 | 招商信息库


来源:高端装备发展研究中心


导读

潜射无人机是由潜艇携载并通过鱼雷发射管、导弹发射筒或其它专用装置发射,承担侦察监视、目标定位、通信中继、电子对抗、战果评估、诱饵、攻击等作战任务的无人机。潜艇加载无人机可有效克服水下侦察能力弱、指挥协同难度大、水下通信困难等不足,从而提高潜艇的综合作战性能。


潜射无人机发展现状

潜射无人机具有隐蔽性好、机动能力强、空中中继通信能力好的特点,在安装侦察设备、干扰设备、进攻武器后,还可以遂行侦察、电子干扰、空中作战等任务。


美海军于20世纪90年代初最早开始研制潜射无人机,用于支援潜艇侦察预警、通信导航及地面攻击等任务。目前,美军鸬鹚无人机具有较高发展水平,鸬鹚潜射无人机起飞质量大,可安装各种先进机载设备,执行侦察及对地攻击等多种任务。该型无人机可以从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上发射,用于执行战役战术任务。

鸬鹚无人机

2016年5月,美海军计划部署航空环境公司黑翼潜射无人机,并在提交国会的2017财年预算申请中计划采购150架。该型无人机长0.5 m,质量约1.8 kg,续航时间约1 h,可由美军攻击型核潜艇、弹道导弹核潜艇、无人潜航器等水下平台发射,也可搭载于多种水面舰艇或地面机动车辆。

黑翼潜射无人机

其巡航速度达80~160km/h,配备先进的微型光电/红外传感器、反欺骗模块化全球定位系统(GPS)、数字化数据链及武器,可执行侦察任务;还可以与潜艇保持通信,通过 Link16 数据链为其它飞机提供信息。美军称该型无人机可增强潜艇部队的态势感知能力,为潜艇防空作战和反潜作战提供新思路,从而极大提升美军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


奥克兰大学开发的潜鸟小型四旋翼无人机具备在空中、水面、水下运行的能力。2015年,潜鸟无人机完成了三种模式的验证演示。

潜鸟无人机水下验证

2016年8月,洛马公司在美海军演习中首次成功利用无人潜航器发射无人机,演示验证了枪鱼(Marlin)Mk 2型无人潜航器发射多任务微型固定翼无人机VectorHawk的跨域通信和指挥控制能力。

多任务微型固定翼无人机VectorHawk

德国飞鱼座潜射无人机系统也已经试验验证。

飞鱼座潜射无人机系统

总的来说,美军已经建立了一个以航母为核心的海上作战体系,实现了飞机与水面舰艇的有效结合,而且在航母、舰载机、无人机、潜艇等装备发展方面均处于优势地位,在现有作战理念及框架内,超越的难度非常大。


潜射无人机军事需求

潜艇装备无人机将使其拥有一种能看得更远、更清晰的超视距侦察手段,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能力将大幅提升。


潜射无人机将使潜艇具备自主探测远程目标和获取目标精确信息的能力——潜射无人机具有隐身性好、机动能力强、飞行距离远和留空时间长等特点。在作战行动中,无人机使潜艇先敌发现目标的概率大幅提高,潜艇的生存能力和执行多任务的能力也得到加强,因此,装备无人机的潜艇具有更广的作战范围和更强的独立作战能力。

潜射无人机将使潜艇有效融入己方作战体系,具备体系对抗能力——以往由于通讯技术和手段的限制,潜艇往往是单独作战,这种战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无法适应未来的信息化海战。在潜艇装备无人机后,潜射无人机将充分利用空中优势,远程、高精度地探测和获取敌方兵力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回母艇,或者分发给己方的其他兵力。同时,潜射无人机也可以获取己方兵力分发的战场信息,并将其转发给潜艇,从而起到战场信息中继的作用。

潜射无人机能够使潜艇比较有效地解决海水与海水、海水与空中、海水与外层空间不同界面之间、不同兵力之间的目标识别、信息融合和情报共享问题。当潜艇在远离本土基地的敌方水域、尤其是浅水近岸海域执行侦察、监视等任务时,潜射无人机将会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潜射无人机将大幅提升潜艇的隐身能力——未来潜艇在作战中将面临强大的反潜兵力体系,敌方已形成了由太空侦察卫星、空中反潜飞机、岸基探测器材、水面舰艇、潜艇、水下无人潜航器以及海底探测器材等所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探测、跟踪和攻击的网络化综合反潜体系,对潜艇的隐蔽作战带来巨大威胁。

当潜艇装备无人机后,可利用无人机完成潜艇作战海域数百千米范围的海空域搜索,使潜艇对战场态势的感知能力得到大幅跃升。因此,潜射无人机作为有效的战场感知和侦察手段,将大幅提高潜艇对周边战场态势的感知能力,增强潜艇自身的隐蔽性,从而为潜艇更好的遂行预定作战任务和有效规避威胁提供必要的态势信息保障。


潜射无人机关键技术

发射技术——按无人机发射时处于的状态可分为水上发射与水下发射两大类型。水上发射方式之一,无人机直接从处于上浮状态的潜艇上发射出去。该发射方式与陆上发射箱发射方式较为接近,技术难度低,但潜艇容易暴露,生存能力差,因此已基本不再使用。另一水上发射方式,潜艇处于半潜状态,通过模块化桅杆等升降装置将无人机与发射装置伸出水面后再发射,该方式潜艇暴露机率也较大,而且只能发射轻小型无人机。

水下发射方式,潜艇生存力高,是潜射无人机发射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水下发射按无人机在发射过程中是否与水接触又可分为湿式发射与干式发射两大类。湿式发射方式,无人机直接从水下发射,对无人机尺寸、重量等的限制较小,但无人机需解决水密和抗压问题。

发射方式

特点

湿式发射方式

一种是无人机直接从水下点火发射,例如“鸬鹚”无人机,但因存在助推火箭燃气排导的问题,无人机一般需先伸出艇外才能发射,因此发射装置体积较大,对潜艇适装性要求较高。无人机在发射前可通过液压机构等先行展开折叠的翼面,提高了发射的可靠性,对无人机回收后再次收成折叠状态也有好处,便于无人机水下回收到潜艇内。

另一种方式是无人机由艇载(垂直)发射装置直接弹射出水,在空中完成助推火箭点火及展开翼面等动作,潜射巡航导弹及弹道导弹大都采用该发射方式。这种发射方式作战反应速度最快,但弹射过载较大,且无人机一般也难以在水下再次回收到潜艇内,而只能由水面舰艇等进行回收。

干式发射方式

无人机装在一个密封的运载器内,发射时运载器携带无人机一同通过鱼雷发射管或其他发射装置脱离潜艇,待运载器出水后,运载器舱门开启,无人机发射升空,潜射反舰导弹一般都采取这种发射方式。此种方式避免了无人机水下湿式发射的密封和抗压问题,而且可以利用潜艇已有的鱼雷发射管等装置发射,潜艇改动很小。但干式发射方式存在回收困难的问题,一般只能由地面人员回收或自毁,即使无人机采用了水密技术可以在水面溅落漂浮,也难以回收到潜艇内,而只能由水面舰艇等进行回收。

上述发射方式各有优缺点,发射方式的选择既对无人机总体设计有很大影响,又与潜艇这一载体有很大关系,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射方式。


回收技术——潜射无人机的回收可以采用其他无人机广泛使用的伞降回收方式,但因存在翼面折叠等问题,其在总体布置和结构设计等方面比普通无人机要困难许多。虽然潜射无人机也可在陆上进行回收,但战术使用限制较多,一般均需在水面进行回收,这就需解决无人机的水密问题。如果还需回收到潜艇内,则必须解决翼面等的再次折叠问题及水下拖曳、对接等问题。战时潜射无人机宜采用一次性使用方式,取消回收要求对降低潜射无人机的研制难度也有较大好处。


总体气动设计技术——为满足潜射无人机的特殊使用要求,无人机总体气动布局上需实现折叠翼面与良好隐身性能一体化气动设计的特殊要求。目前,国产反舰导弹等大都采用了翼面折叠技术,而无人机的翼面折叠技术也开始型号应用,这些都对潜射无人机的研制有较大帮助。隐身技术的使用则可借鉴有人战机和其他无人机的相关经验,但需对翼面折叠处的隐身处理进行专门研究。另外,采用水下湿式发射方式的无人机还必须考虑水下运动模态与空中飞行模态对飞行器的不同要求。

动力装置技术——喷气发动机是潜射无人机的主要动力装置,其中耗油率较低的涡扇发动机更是潜射无人机的首选。由于潜射无人机使用上的特殊性,其动力装置必须解决助推火箭与主发动机工作时序设计、进气口与尾喷口的密封与开启或进气道的折叠与展开,以及发动机空中起动等技术问题。


潜射无人机未来发展趋势

为了能够使潜艇装备潜射无人机,并且真正具备作战能力,各国海军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潜艇装备实战化的潜射无人机将变为现实。潜艇在未来作战中,应当配备适用于艇上安装和使用的无人机3D打印机。在需要使用无人机作战时,在艇上现场打印无人机,这样无需装备无人机整机,从而高效利用艇内空间,实现潜艇作战效能的最大化。

另外,受到潜艇空间的限制,小型化的潜射无人机更加有利于在潜艇上储备,但是有时为了增加无人机的作战能力,需要为潜艇配备较大尺寸的潜射无人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潜射无人机还应当具有多机组合和分离的功能。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将数架小型无人机组合成一架大型无人机,完成多种作战任务。


潜射无人机是空中、水面、水下作战的一个新的结合点,围绕潜射无人机实现三者之间的重塑,建立一个新的更具隐蔽性和智能化的作战体系,更好地实现潜艇兵力与航空兵之间的协同,是突破现有作战体系的新思路,必将对未来信息化海战产生深远影响。

主要参考资料:

[1]. 孙东平、李世令、尹岳昆.  潜射无人机发展需求与作战样式分析.  《飞航导弹》 ,2016 (3) :33-38

[2]. 陈邓安、陈榕、赵志梅.  潜射无人机军事需求与发展趋势分析.  《飞航导弹》 ,2018 (2)

[3]. 谭红明、邓海强、周欲晓、操李敏.  潜射无人机发展现状及其关键技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9 ,41 (s1) :1-5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