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三次“抵消战略”已来?美国防部战略能力办、国防创新实验单元、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和美空军快速持续保障办近期动向一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空天防务观察 Author 兰军21

远望智库:与智者同行,为创新加速

专家库 | 人才库 | 企业库 | 项目库 | 投资机构库 | 招商信息库


来源:空天防务观察(ID:AerospaceWatch)

作者: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袁成、张洋


很可能是出于政治原因,特朗普政府官方已不提第三个“抵消战略”。但正如美军将领和美国智库学者所言,最重要的并不是名号,而是行为,“让历史确定这就是我们实施第三个‘抵消战略’的时代。”特朗普政府就职一年半多以来,我们进行了持续观察,发现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防部高强度落实第三个“抵消战略”的各项具体举措实际在得到明显加强,即使曾拟议取消美国防部战略能力办公室,美国国会和美国防部想要的也是——“战略能力办的做法和经验应该渗透到美军整个采办体系之中去”。

无疑,在特朗普政府2017年12月的《国家安全战略》和2018年12月保密的《国防战略》指导下,美军的对华战斗力竞争战略落实力度正持续加大。近期有多条有关动态,本号特此筛选综合整理形成如下内容供读者参考:

一、美国防部任命战略能力办公室新领导人

二、美国防部国防创新实验单元将加强自身绩效和能力显示度(附我军中央军委科技委快响小组动向)

三、“平台隐身可能逼近物理极限”,美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探索打赢未来空战的新途径

四、美空军将建立快速持续保障办公室,利用新兴技术降低军机修理和航空场站运营成本



一、美国防部任命战略能力办公室新领导人


2018年7月12日,美国防部主管研究与工程的副部长迈克尔·格里芬曾透露,已经任命了国防部战略能力办公室(SCO)的新主任,但未公布姓名。2018年8月2日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披露,该办公室的新主任是前美空军官员克里斯·尚克(Chris Shank)。



◇克里斯·尚克出任美国防部战略能力办公室第二任主任(美国防部图片)


尚克曾在美国联邦政府的行政和美国国会机构任职。格里芬和他曾有一段共事经历。20052009年,尚克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战略投资部门的主任,而在这段时间格里芬是NASA局长。根据美国防部提供的尚克个人简历,他当时负责制定和保护NASA金额170亿美元的项目和预算。后来他接管了NASA的立法和公共事务。在离开NASA后,他加盟美国霍尼韦尔公司,负责军用、情报、民用和商用航天业务;之后,他为德克萨斯州众议员拉马尔·史密斯工作。再后来担任美国国会众议院科学、空间和技术委员会政策主任。2016年下半年,他成为特朗普总统任命的NASA过渡团队的第一人,之后当了美空军部长希瑟·威尔逊顾问10个月。在成为战略能力办主任之前的几个月,他是战略咨询公司Van Scoyoc Associates的副总裁。



美国防部战略能力办公室基本情况、三大途径和一些案例(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张洋制图)


美国防部战略能力办公室在20128月由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卡特创立,目的是支持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应对所谓的中国“高端威胁”。该办通过创新装备用途、发挥集群作用和融合军民技术三条途径,实施周期不超过4年的创新,快速为美军提供战斗力以增加常规威慑和增强军事优势。自成立以来,从奥巴马政府到特朗普政府,该办公室所获预算连年增长,现已达到每年十多亿美元。该办公室的首任主任威廉·罗珀目前在美空军就职,主管美空军的科技创新等工作。



二、美国防部国防创新实验单元将加强自身绩效和能力显示度


2018年7月10日,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称,美国防部的商用技术投资和引入枢纽——国防创新实验单元(DIUx)已在硅谷、波士顿和奥斯汀三处建立了站点,目前该机构开始把更多精力放到华盛顿特区,最近聘用了迈克尔·马德森(Michael Madsen)作为机构在华盛顿特区的运行主管,这个职位仅在DIUx主任之下,不过目前DIUx只有肖恩·赫里蒂奇(Sean Heritage)担任临时主任,上任主任拉杰·沙阿(Raj Shah)在DIUx工作两年之后于今年2月离开。美国防部主管研究与工程的副部长格里芬正在面试DIUx主任人选,原计划2018年夏秋之交选定新主任,但可能推迟。



◇迈克尔·马德森已成为国防创新实验单元在华盛顿特区的运行主管,将主要负责“讲好故事”等工作(国防创新实验单元图片)


马德森退役前曾是美空军C-17战略战术运输机飞行员,并曾在美空军立法事务部门和美国防部成本评估和项目评估办公室任职。他表示这份新工作的任务就是增强DIUx在首都地区的存在感。“我认为DIUx之前过于强调与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建立联系,这虽然非常重要,但是他们没有做好的是向国会和国防部讲好故事,特别是关于投资回报的故事。而这就是我的首要职责,讲清楚DIUx所做的所有事情的投资回报。”他的任命正处于该机构敏感的时间段内。2015年时任国防部长卡特创建了DIUx,当时该机构可以向卡特直接汇报工作。但是20182月美国防部大改革落地,该机构现在向负责研究和工程的国防部副部长格里芬汇报工作。同时有些人开始对其究竟完成了什么工作进行质疑。马德森认为,“梳理工作流程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是很正常的。现在是讲好我们的故事和投资回报率的时候了。”



DIUx重点关注的五大技术领域:自主性、人工智能、人-系统、信息技术和太空(美国防部国防创新实验单元图片)


目前工作于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前国防部官员安德鲁·亨特指出,DIUx在华盛顿一直有一些代表,但是目前进一步增强该机构在首都的显示度也完全合情合理。“当他们与国防部长关系没有那么紧密时,需要靠他们自己不断发声,不断有所作为。在过去如果他们被攻击,你知道立法事务小组会帮助他们,因为这是国防部长的事情。但是目前却说不准。”马德森有三个他准备增加联系的团体:首先是美国防部内部的其他技术枢纽,例如战略能力办公室和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其次是美国国会;最后是军种。DIUx认为自己可以讲好关于投资回报率的故事。一个例子就是该机构与美空军合成空中作战中心(CAOC)的项目。该中心位于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控制着波斯湾上空的空中作战。DIUx与一家企业在数月时间内为加油机研发了一款智能规划工具。这款软件目前正伴随美军作战飞机作战,DIUx认为每天可为美军节省20万美元经费,每年就是1.37亿美元。



◇2017年10月,时任DIUx主任拉吉·沙赫曾表示:如果一切进展顺利,DIUx现有项目中很大比例的会直接转化成果,其中有的已经进入转化前的最后阶段。图为该机构投资孵化形成的空中加油智能规划工具,已在美国中央司令部空军合成空中作战中心使用(美空军图片)


马德森表示,美元的数额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其他的项目就很难获得关注。“很多故事都不被人所知,我将把这些故事告诉国防部和国会的人。”亨特认为,DIUx是证明美国防部可以改变其做事方式的案例。“当你正在开拓一项新技术,应该做好遇到困难的准备。华盛顿的人总说人们应该去冒更多的风险,而DIUx就是这个冒风险前进的机构。如果DIUx不允许做这些事情,美国防部内还会有谁敢于冒这种风险呢。”


马德森的众多工作想法之一是为每一个重点项目写一份一页纸的执行摘要,说清楚投资回报和潜在难点,并在美国防部和美国国会内部流传。这种文件计划每季度投放一次,而且也会为每个军种发放剪裁后的版本,以便呈送与该军种最相关的信息,不让军种领导深陷进技术细节中。他长远的打算是希望DIUx的专家按期发表关于其团队和项目的文章。


上述所有的做法都将让DIUx在华盛顿特区更加活跃,以便让自身更好地开展工作。截至201710月,该机构已累计授出61份合同,总金额1.84亿美元。该机构的理念和运行得到美国防部部长马蒂斯的高度认可。


对于如何快速孵化和/或引入商用技术,多个国家正在尝试。我国中央军委科技委于2018314日在广东省深圳市成立首个国防科技创新快速响应小组(快响小组)。该小组由组长、成员和动态专家组成,实行组长负责制。设组长一名,由军方人员担任;在设立小组的地区遴选有热情有潜力的年轻专家担任小组成员,负责探索发现前沿技术;根据项目情况,从全国全军动态遴选专家,协助组长进行项目发掘及合同评估。该小组于411日发布首批项目需求,720日在深圳与14家单位正式签订了首批项目合同,总经费1156万元,实施周期612个月。其中,10家单位从响应首批公开发布需求的单位中优选,3家单位为现场发掘考察,1家单位为神经义肢技术创新竞赛承办方。



◇中央军委科技委快响小组签约首批项目合同的14家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图片)


从该小组权限和工作方式、发布需求到签约的时长、项目实施周期来看,与美军DIUx都有类似之处。2018725日,快响小组又在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官网上发布一项新的重点需求:“舰载3D打印‘急救包’智能快速修复制造技术”,除了需求描述外,还提出“项目应优先选用国产材料、设备和系统”



三、美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探索打赢未来空战的新途径


2018年6月12日,美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战术技术办公室(TTO)在美国联邦政府“联邦商机”网站发布题为“未来战争的颠覆性能力”的跨部门公告,其中提出:隐身技术可能并不是美军未来空战的答案,“平台隐身可能正在接近物理极限”,同时,“我们的采办系统跟不上敌人的进展速度,这让搜寻下一代能力的任务变得更加紧迫,同时也可能更加无用。”由此,DARPA不得不问几个美国之前从未认真考虑过的问题:“有什么其他可接受的空优方案吗?如果不能清除敌人的战斗机、轰炸机、防空系统,联合部队有可能实现作战目标吗?不把高价值、精密的作战平台至于前方危险的环境中,能够实现作战目标吗?”



◇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战术技术办公室在跨部门公告中提出的未来颠覆性空中系统思考。该办公室正寻求“无法慑止的空中存在”,并适应从宽松到强对抗的任何环境和战区。这段话不但提出了隐身可能接近物理极限的判断,还提出了是否可在不肃清敌方战斗机和轰炸机以及敌方所有陆基、海基威胁的情况下就达成美军联合部队作战目标,是否可以不需要将高价值、精密的平台和机组人员置于风险之中。部分类似的观点实际上在美空军于2016531日发布的《2030年空中优势飞行规划》中也有体现。这可能表明,美军正在寻求超越以“跨代”和“机型替换”为标志的传统装备解决方案思路,超越以肃清空域、扫荡战场威胁和长时间、大范围控制空域为标志的传统空中作战思想,寻求有效、高效应对中、俄军队的空中作战能力和途径(美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图片)


DARPA表示其打算探索是否有可能“跨过隐身,重新定义空中优势”。但是,自从1941年之后,美军赢得战争的方式就是控制住天空。但是这种情况可能一去不复返,这是因为俄罗斯和中国正在研发隐身战机和更具杀伤性的防空导弹。目前,DARPA正在寻找让美国空中力量在没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完成作战目标的方式,例如“通过结合具备压倒性的性能(例如高超)和具备压倒性数量(例如蜂群低成本武器)进行杀伤”(Lethality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overwhelming performance (e.g. hypersonics) and overwhelming numbers (e.g. swarming low-cost weapons)。确实,DARPA目前似乎在抨击类似于F-35和B-2这种小数量、高成本的作战飞机概念,提出“减少对日益复杂的单一平台的依赖”(Reduced reliance on increasingly complex, monolithic platforms,并将“小型、低成本、大量联网、派生自商用设计的飞行器”(small, inexpensive, massively-networked vessels derived from commercial designs视为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四、美空军将建立快速持续保障办公室,利用新兴技术降低军机修理和航空场站运营成本


2018年7月25日,在美国《华盛顿邮报》举办的一次活动中,美空军部长希瑟·威尔逊宣布:空军将创建一个快速持续保障办公室,以利用各项新兴技术来降低修理飞机和运营航空场站的成本。


目前美空军的新、老军机在持续保障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F-35战斗机联合项目办说过,该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持续保障成本。另外威尔逊透露,在2017年第一季度,美空军有一万个部件招标要求没有得到投标回应,因为原始制造商已停业,或者仅仅是制造一种新部件对一家公司而言不可行。美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此前曾因B-1B的弹射座椅系统出了一次问题而停飞该机,根据美空军参谋长高德费恩上将透露的情况,虽然美空军确认了出问题的部件并着手替换,但却面临着问题,因为某些部件的供应商已停业了。



◇美空军部长威尔逊展示3D打印的KC-135加油机调整手轮。她说该部件的制造商已停业,如果按传统方法新制造该部件,单价至少要700美元。然而,美空军通过逆向工程、3D打印制造一个该部件,一共只花费了50美元(美空军图片)


威尔逊说,该办与美空军的快速能力办公室(RCO)类似,将发展各种新方法,以在航空场站利用诸如3D打印、“冷喷涂”(cold spraying)以修理金属制件和机器人等技术制造替换装备部件,提高航空场站效率。该办的总体目标瞄准“利用各项先进技术,推动部件成本降低。”她在上述《华盛顿邮报》举办的活动中演示了一个3D打印的KC-135加油机调整手轮。该部件的制造商已停业,如果按传统方法新制造该部件,单价至少要700美元。然而,美空军通过逆向工程制造一个该部件,一共只花费了50美元。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科研管理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5G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传感器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直升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战 | 反卫星

领先国家美国 | 俄罗斯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快响小组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阿里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全文收录2017文章全收录 | 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