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人机技术发展运用的主要特点影响探析

远望智库 利剑 战略前沿技术 2022-04-11


远望智库:与智者同行,为创新加速

专家库 | 人才库 | 企业库 | 项目库 | 投资机构库 | 招商信息库 | 前沿特工队招募


无人机技术发展运用的主要特点及影响探析

远望智库技术预警中心 利剑

当今世界,无人机作为一种空中利器,已经从最初的情报侦察,发展为电子对抗、防空压制、对地突击等多种用途,并进一步向集群智能化方向迈进。美空军《2016—2036年小型无人机系统飞行规划》中就提出了多种无人机集群作战构想,预期在2035年形成无人机集群作战能力。2018年1月初,俄驻叙利亚部队综合运用软、硬杀伤手段成功挫败一起无人机群空袭行动,共击落和俘获13架自杀式简易无人机,这是世界首例反无人机集群空袭战例,预示着这种新型作战平台催生了新的作战样式,必将对空天战场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隐身化设计不易侦察发现。现代无人机隐身性能良好,当前侦查探测设备难以及时发现,便于其实施突防突袭。

一是采用复合材料、雷达吸波材料等缩小雷达反射面积。例如,美军“捕食者”无人机除机身主梁外,全部采用能缩小雷达反射面积的石墨合成材料,并对发动机进出气口和卫星通信天线做了特殊设计,其雷达信号特征仅有0.1平方米。

二是采用红外隐身技术。无人机表面涂上能吸收红外光的特制漆,在发动机燃料中注入防红外辐射的化学制剂,使得雷达和目视侦察均难以发现。

三是采用预编程飞行或遥控飞行,配以规避系统,能够绕过固定雷达站和防空阵地,避免被探测发现。此外,轻型和微型无人机的尺寸小、噪声低、光学和红外信息特征较弱,具有低可探测性和高突防率。这些成为防空侦察预警、探测跟踪无人机面临的首要难题。

美国“捕食者”无人机

多任务配置影响指挥决策。现代无人机多采用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可根据任务需要安装或搭载不同设备,具备不同功能作用,战术使用十分灵活。例如,美国“全球鹰”无人机通过安装合成孔径雷达和光电/红外传感器,即可作为侦察平台,提供战场情报支援。这就增大了空情研判和指挥决策难度,如果打击敌诱饵机就会浪费弹药,打击敌无人电子侦察机就可能暴露雷达技术参数等,特别是当敌我识别系统受到干扰时,仅通过雷达信号或外观特征几乎无法分辨目标性质和类型,一旦空中出现大批量无人机,对目标的敌我识别和威胁程度判断就更加困难,严重影响指挥员决策。


无人机空中发射弹药进行打击


独特性能增加处置难度。无人机具有独特的性能优势,对其拦截抗击并非易事。

一是无人机不受人体生理条件限制,可用过载大、机动性能强,若未来无人机挂载自卫干扰设备,被防空武器命中的概率将小于有人飞机,降低了遭受打击威胁程度。

二是对于体积较小的无人机,其雷达和红外信号比较弱,使用导弹攻击时,将增加跟踪和锁定目标的难度,而使用高炮或航炮射击时,又因目标被弹面比较小,影响命中率。

三是对于活动在平流层以上的超高空、超高速无人机而言,防空武器弹药够不着、追不上,无法拦截阻击。

四是对于无人机蜂群,具有“无中心”和“自主协同”特性,当部分个体遭到损毁时,整个无人机集群仍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可继续执行作战任务,增加了拦截阻击难度。

多样式行动带来多种威胁。无人机可采取多种样式作战行动,对重要目标进行空袭打击,给空天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一是持续袭扰消耗,主要是使用无人机进行持续侦察袭扰,测试对方防空火力系统,探明防空火力网薄弱点,并消耗对方有限数量的防空弹药,逐步抢夺空天优势。

二是干扰诱骗掩护,主要是派出电子对抗无人机对防空系统实施干扰诱骗,压迫防空系统的多目标处理能力,掩护主要攻击武器突破对方防空火力网进行空袭。

三是集群突防打击,主要以网络化的集群智能为依托,展开以量取胜、动态聚能、精准释能的“饱和攻击”。

四是与有人机协同作战,主要根据有人战机与无人机蜂群各自的能力特点,进行混合编组,实施联合突防打击。


无人机“蜂群”攻击示意图

作战低成本导致攻防失衡。无人机制造成本低、保障费用低,可在战场上大量廉价使用,使得反无人机代价随之迅速增加,这也成为反无人机空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美国陆军上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早在2014年美国空中和导弹防御相关文件中就指出,要找到新的反无人机方法,从而避免出现使用复杂且昂贵的防空武器拦截敌方相对廉价的无人机。如用100万美元的导弹消灭价值1000美元的无人机,实际上每消灭1架无人机对于对方而言都是一种胜利;而用平均成本在1000万美元左右的微型/小型无人机系统组成无人机“蜂群”作战,其生产成本优势更为突出,可快速按需生产,形成蜂群数量优势,进行饱和式或诱骗式攻击,进而大量消耗对方高价值防空武器弹药,以其数量上的规模优势给对方造成惨重损失。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科研管理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创新教育 军工百强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预见2020  | 预见2025预见2030  | 预见2035 预见2045  | 预见2050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互联网+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5G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传感器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预警机 | 运输机 | 直升机 战斗机 | 六代机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潜航器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战 反卫星
领先国家美国 | 俄罗斯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日本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快响小组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阿里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易本胜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全文收录2018文章全收录 | 2017文章全收录 | 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