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支持1亿元 中关村发布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指导意见
来源:创新创业中关村
今天上午,中关村管委会发布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关于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该文件是国内首个公开发布的鼓励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专项政策文件。
《指导意见》提出,颠覆性技术属于典型的“破坏性创造”,具有前沿性、超越性、突变性、不确定性和非共识性等特点,对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引领作用。
《指导意见》围绕原始创新、前沿引领形成一揽子支持措施,充分体现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最终创新成果依靠市场选择、认可和检验,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和产业界参与。
《指导意见》的发布是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的要求,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关于“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有关部署,充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作用,加快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探索建立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科研管理新机制。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读《指导意见》的相关内容:
一、为什么出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是中关村示范区积极落实国家战略、抢占前沿科技制高点的一个重要举措。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新材料、智能制造、基因编辑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群体加速突破,为孕育产生颠覆性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成为催生新产业、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源泉,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高度重视颠覆性技术发展,2016年3月,国家发布“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更加重视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并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对这一表述进行了具体部署,即“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不断催生新产业、创造新就业”。2017年,“颠覆性技术”被正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
发展颠覆性技术是中关村示范区的重要使命。中关村示范区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和原始创新的策源地,是北京创新发展的主阵地,也是我国科教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区域,具备发展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条件。针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特点和规律,深化科研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挖掘和培育一批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为中关村示范区的改革创新注入新动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开辟新空间,有力支撑示范区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快速发展。
二、什么是颠覆性技术创新?
颠覆性技术创新又称“突破性创新”或“破坏性创新”,往往源于新科学原理的重大发现,或者由跨学科、跨领域技术融合创新产生,这类技术的重大突破和转化应用,能够催生新产业和潜力巨大的市场,引发产品制造模式、产业组织模式、商业运行模式发生重大变革,并有望重塑行业或产业竞争格局。颠覆性技术具有前瞻性、超越性、突变性、不确定性和非共识性等特点,对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引领作用。中关村示范区对颠覆性技术的评价标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技术突破性。在科学原理、工艺技术或跨学科、跨领域技术的集成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相较原有技术路径,其核心指标提升率高。
(二)产品替代性。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后,以该项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具有颠覆性创新,有望引发产品与服务(包括工艺装备和设计方法)的更新换代,或者创造全新的产品形态,可产生新的设备、原材料、工具或辅助品。
(三)市场广泛性。可强劲挤占原有的产品市场,市场和产业的容量大;或者引发和培育出新市场需求,形成规模庞大的新市场。市场规模超百亿元,对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极大的提升与改变。
(四)产业变革性。与其相关的产业在组织管理模式、产品制造生产模式、商业运行模式等方面必须进行相适应或创新性变革。
三、《指导意见》的创新点有哪些?
《指导意见》是中关村管委会在征求包括数十名海内外院士专家和企业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关村示范区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国内首个公开发布的鼓励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专项政策文件。《指导意见》围绕原始创新、前沿引领形成一揽子支持措施,充分体现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最终创新成果依靠市场选择、认可和检验,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和产业界参与,为示范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指导意见》有四大创新点:
一是建立广泛的项目征集渠道,通过公开征集、自主推荐、专家举荐、技术挑战赛等多种方式,面向国内外实行常年随时申报推荐机制;
二是探索非共识性项目评审方式,建立由战略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实施基于战略专家实名推荐的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即获得评审小组少数战略专家推荐即可立项支持;
三是实施分阶段逐步加大力度的支持方式,建立结合评审专家认可度给予不同额度的初次支持机制,以及动态加码式资金支持方式,针对项目不同发展阶段给予不同的支持力度;
四是建立基于项目专员制的新监管机制,建立充分授权和容错纠错机制,实行聘任制项目专员制度,全程跟踪服务项目研究进展,实行动态管理。
四、筛选颠覆性技术的具体环节是什么?
(一)项目产生
聚焦北京市重点发展的十大高精尖产业和中关村示范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通过公开征集、自主推荐、专家举荐、技术挑战赛等多种方式,广泛征集颠覆性技术项目。实行常年随时申报推荐机制,建立中关村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库,纳入项目储备库的团队需在中关村示范区独立或者合作开展研究,并在中关村示范区落地转化。
(二)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专家评审委员会
建立中关村颠覆性技术创新评审专家委员会,高质量开展颠覆性技术推荐、评选工作。参与评审的专家需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公信力、高水平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深厚的行业背景,以及敏锐的技术和产业分析判断能力,熟悉相关行业各环节发展特点和全球前沿科技发展趋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负责的态度开展项目评审工作。
(三)项目选拔和支持
建立颠覆性技术评审的标准和基本要求,突出评价项目的技术突破性、产业变革性和未来市场潜力。探索建立基于专家实名推荐的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调整现有少数服从多数或取平均分的项目评审规则,对符合基本标准并获得评审小组少数专家推荐的项目也可给予立项支持,同时建立结合评审专家认可度给予不同额度的初次支持机制,并按照长期培育、动态调整、小额起步、逐步加码的方式,对在中关村示范区内注册的企业或创新团队给予资金支持,支持力度根据项目发展阶段的不同进行调整。支持周期一般为五年,累计支持金额最高1亿元,从第二或第三年起引入科创基金或风险投资参与投资,形成政府与社会资金共同支持机制。
(四)项目监管
赋予项目团队充分自主权,自主决策技术路线、人员聘用和经费使用等事项。探索建立聘任制项目专员制度,项目专员由中关村管委会聘任相关行业专家担任,对项目研发进展、团队建设和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跟踪管理,评审委员会综合考虑项目专员跟踪管理意见、团队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实际情况,对支持方案进行动态调整或提出中止支持建议。
五、对颠覆性技术的支持方式是什么?
(一)资金支持:针对颠覆性技术周期长、风险大、短期效果不明显等特点,按照长期培育、动态调整、小额起步、逐步加码的方式,对在中关村示范区内注册的企业或创新团队给予资金支持,支持周期一般为五年。
其中,第一年最高给予200万元资金支持;第二至三年,每年最高给予500万元资金支持;第四至五年,每年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金支持。对于在实施过程中取得重大突破、进入成果转化或产业化阶段的项目,可按照《关于精准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前沿项目与创新平台建设的若干措施》每年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资金支持,累计支持金额最高1亿元。从第二或第三年起引入科创基金或风险投资参与投资,形成政府与社会资金共同支持机制。
(二)产业对接服务:组织项目单位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接交流和开展跨界合作。
(三)市场对接服务:通过应用示范、首台(套)等方式帮助项目开拓市场,加快技术商业化进程。
(四)投融资服务:对接金融机构,为项目提供股权融资、信贷、担保、融资租赁、投贷联动、上市等全链条资金服务。
(五)宣传服务:推动和组织人民日报、央视、新媒体等加大对项目的宣传报道。
(六)展示服务:项目可在中关村展示中心展示一年,并推荐参加科博会等科技展会。
(七)导师服务:组织中关村颠覆性技术创新专家评审委员会顶级专家,尤其是项目的推荐专家,不定期与项目团队对接交流,指导项目技术、市场等战略发展方向,为项目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疑答惑,加快推动项目发展。
(八)园区对接服务:向中关村示范区有关分园推荐,优先推荐进入中关村前沿技术中心,优先提供落地选址服务,并联合相关园区加大对技术的关注和支持。
六、对颠覆性技术的监管和考核机制是什么?
(一)建立项目专员制度实施动态监管
加强颠覆性技术项目的风险把控,注重过程监管。探索建立聘任制项目专员制度,项目专员由中关村管委会聘任相关行业专家担任。项目专员负责对项目研发进展、团队建设和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跟踪管理,提出评价意见。评审委员会综合考虑项目专员跟踪管理意见、团队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实际情况,对支持方案进行动态调整或提出中止支持建议。
(二)建立充分授权和容错纠错机制
赋予项目团队充分自主权,自主决策技术路线、人员聘用和经费使用等事项。对于确实做到勤勉尽责,因非道德因素造成的技术研发失败不予追责;对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资金支持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做出相应的处罚。强化过程痕迹管理,加强审计、纪检和社会监督,做到全程可追溯。在项目征集、评审、公示等环节,中关村管委会将一并公布机关纪委和纪检组联系方式和举报电话。
七、《指导意见》怎么组织实施?
(一)具体实施部门:《指导意见》由中关村管委会负责牵头组织实施。
(二)实施时间:该政策于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前期加快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组建中关村颠覆性技术创新评审专家委员会;
二是制定项目筛选和评审工作制度;
三是聘任项目专员,建立项目专员动态监管机制。项目征集工作拟于2019年年初正式启动。
(三)实施流程:每年在中关村示范区官方网站发布征集通知,并按照中关村管委会的相关规定组织实施。
(中关村示范区官方网站:zgcgw.beijing.gov.cn)
(四)申报渠道:
1.公开广泛征集。在中关村示范区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征集通知,通知常年有效,技术团队可随时自荐申报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
2.“双创”渠道推荐。支持高校、院所和科技型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鼓励由中关村示范区十六分园、创新型孵化器、高校院所及开放实验室、创新型企业、顶级专家、投资机构、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主动挖掘发现并积极推荐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
3.大赛挖掘渠道。通过中关村前沿科技创新大赛、军民融合挑战赛等赛事活动,挖掘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
以下是《指导意见》全文,干货满满请各位小伙伴查收~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关于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指导意见
(滑动查看~)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的要求,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关于“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有关部署,充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中关村示范区”)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作用,探索建立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科研管理新机制,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
颠覆性技术属于典型的“破坏性创造”,具有前沿性、超越性、突变性、不确定性和非共识性等特点,对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引领作用。颠覆性技术创新往往源于新科学原理的重大发现,或者由跨学科、跨领域技术融合创新产生,这类技术的重大突破和转化应用,能够催生新产业和潜力巨大的市场,引发产品制造模式、产业组织模式、商业运行模式发生重大变革,并有望重塑行业或产业竞争格局。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新材料、智能制造、基因编辑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群体加速突破,为孕育产生颠覆性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成为催生新产业、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源泉。世界主要国家都高度重视发展颠覆性技术,将其作为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积极发展颠覆性技术创新,着力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将为我国实现换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机遇,也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中关村示范区是我国科教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区域,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和原始创新的策源地,也是北京创新发展的主阵地,具备发展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条件。针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特点和规律,深化科研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挖掘和培育一批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将为中关村示范区的改革创新注入新动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开辟新空间。
二、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基本原则
——坚持原始创新、前沿引领。紧紧把握全球科技革命大趋势和产业变革大方向,围绕北京市十大高精尖产业和中关村重点产业的发展需求,支持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集成创新,抢占变革性产业的发展先机,以高水平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选择。针对颠覆性技术创新风险大、周期长的特点,前期政府给予引导性支持,后续逐步吸引社会资本和产业界投入,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最终创新成果要靠市场来选择、认可和检验。
——坚持改革创新、宽容失败。遵循颠覆性技术创新特点和规律,在发现、遴选、支持等各环节大胆改革,探索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有效机制。赋予技术创新团队充分的研发自主权,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和科学合理的监管服务机制。
——坚持科学管理、全程服务。建立由战略科学家组成的评审遴选委员会,创新评审遴选方式。实行项目专员制,全程跟踪服务项目研究进展,实行动态管理,形成分阶段联动支持机制。
三、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任务目标
通过三至五年的探索,初步形成符合创新规律和产业变革发展方向的颠覆性技术遴选、培育和管理服务机制,挖掘支持一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重大成果和产业化项目,培育吸引一批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孵化一批颠覆性技术创新企业,推动构建基于颠覆性技术的产业生态,初步形成若干个引领产业技术变革方向、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集群,有力支撑中关村示范区高精尖产业发展和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四、建立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机制
(一)广泛征集颠覆性技术项目
聚焦北京市重点发展的十大高精尖产业和中关村示范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通过公开征集、自主推荐、专家举荐、技术挑战赛等多种方式,广泛征集颠覆性技术项目。实行常年随时申报推荐机制,建立中关村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库,纳入项目储备库的团队需在中关村示范区独立或者合作开展研究,并在中关村示范区落地转化。支持高校、院所和科技型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鼓励投资机构、孵化器、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主动挖掘发现并积极推荐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
(二)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评审专家委员会
建立中关村颠覆性技术创新评审专家委员会,高质量开展颠覆性技术推荐、评选工作。参与评审的专家需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公信力、高水平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深厚的行业背景,以及敏锐的技术和产业分析判断能力,熟悉相关行业各环节发展特点和全球前沿科技发展趋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负责的态度开展项目评审工作。
(三)建立符合颠覆性技术特点的项目筛选机制
建立颠覆性技术评审的标准和基本要求,突出评价项目的技术突破性、产业变革性和未来市场潜力。探索建立基于专家实名推荐的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调整现有少数服从多数或取平均分的项目评审规则,对符合基本标准并获得评审小组少数专家推荐的项目也可给予立项支持,同时建立结合评审专家认可度给予不同额度的初次支持机制。
(四)建立动态加码式支持方式
针对颠覆性技术周期长、风险大、短期效果不明显等特点,按照长期培育、动态调整、小额起步、逐步加码的方式,对在中关村示范区内注册的企业或创新团队给予资金支持,支持周期一般为五年。其中,第一年最高给予200万元资金支持;第二至三年,每年最高给予500万元资金支持;第四至五年,每年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金支持。对于在实施过程中取得重大突破、进入成果转化或产业化阶段的项目,可按照《关于精准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前沿项目与创新平台建设的若干措施》(中科园发〔2017〕13号)每年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资金支持,累计支持金额最高1亿元。从第二或第三年起引入科创基金或风险投资参与投资,形成政府与社会资金共同支持机制。
(五)建立项目专员制度实施动态监管
加强颠覆性技术项目的风险把控,注重过程监管。探索建立聘任制项目专员制度,项目专员由中关村管委会聘任相关行业专家担任。项目专员负责对项目研发进展、团队建设和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跟踪管理,提出评价意见。评审委员会综合考虑项目专员跟踪管理意见、团队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实际情况,对支持方案进行动态调整或提出中止支持建议。
(六)建立充分授权和容错纠错机制
赋予项目团队充分自主权,自主决策技术路线、人员聘用和经费使用等事项。对于确实做到勤勉尽责,因非道德因素造成的的技术研发失败不予追责;对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资金支持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做出相应的处理。强化过程痕迹管理,加强审计、纪检和社会监督。
五、加强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发挥中关村创新平台统筹协调功能,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基金委、国防科工局等国家部门有关司局给予指导支持,会同北京市相关委办局,共同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改革探索。
(二)加强资金保障
充分发挥中关村示范区“1+4”资金政策作用,在中关村发展专项资金中加大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北京科技创新基金设立重点投向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子基金,积极引导市场化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参与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投资。
(三)加强跟踪服务
建立健全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服务体系,支持中关村示范区各分园、孵化器、投资机构、高校院所、领军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积极为颠覆性技术创新发展提供空间、创业孵化、投融资、研发合作、产业对接等各类创新服务,提升研发创新效率。
(四)加强评估完善
定期对中关村示范区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工作成效进行评估评价,总结工作经验,及时优化完善相关管理办法,不断完善颠覆性技术的发现、支持和管理体制机制。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
---|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科研管理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
预见未来:预见2016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5G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传感器 |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直升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战 | 反卫星 |
领先国家:美国 | 俄罗斯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快响小组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阿里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8文章全收录 | 2017文章全收录 | 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