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战争:人工智能,精确弹药,无人机群,美国如何保持军事优势?

BBC 战略前沿技术 2022-04-11


远望智库:与智者同行,为创新加速

专家库 | 人才库 | 企业库 | 项目库 | 投资机构库 | 招商信息库 | 前沿特工队招募


来源:BBC(ID:ourbbc)

转自:晓艳的科技坊


人工智能,精确弹药,无人机群


中国驾驶歼-10的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高度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改变了传统上由男性主宰的军人职业的性别比例。


100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争对欧洲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一战带来了深重灾难,但也是使用革命性武器的一场战争。

现在军事技术也取得变革性进展,加上国际地缘政治变化,令人更关注新科技对未来战争形式的影响以及将如何改变世界格局。

中国军事技术发展

中国领导人在19大上强调把中国建成科技强国。他还呼吁在人工智能和量子科学方面取得突破。战略技术已经成为中国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三(11月14日)美中经济安全委员会提交国会的报告指出,中国在领导下加速了军事现代化,“美国的长期军事优势已经减弱”。报告说,中国在“第二岛链”已经在陆海空和信息站领域内有能力同美军对抗。所谓第二岛链就是美国沿小笠原群岛,日本火山岛,马里亚纳群岛和帕劳建立的战略防御。


最近加拿大情报机构发布报告也说,中国正努力研发新一代军事技术,要超越美国军事技术,在未来战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中国的策略包括吸收西方技术,强调技术创新,在人工智能领域突破,发展无人武器系统以及定向能源武器等。

后工业化战争

19世纪末,英国科幻小说家HG威尔斯在《世界大战》一书中就描述过技术先进的火星人使用类似激光的武器,以及一种黑色毒气攻击地球人。20年后欧洲大战爆发,交战方开始使用毒气。小说中描绘的总体战概念,即没有道德限制,不加区分地摧毁各种基础设施,在一战中也成为现实。


英国发明了坦克,在一次世界大战战场首次使用。当时,战争中还是用了弹带供弹的机关枪,后膛炮。铁路运输把工业制造能力同战场距离不断拉近。


一战虽然延续使用过去的骑兵,但战场上出现了弹带供弹的机关枪,后膛炮。发达的铁路运输把大量军队运到前线,并向部队提供大量作战物资。《每日电讯报》报道说,在一战中工业革命的机械能力将工厂生产同杀戮紧密地联系起来。

100年前的大战涌现出坦克,空军,毒气,令战争进入革命的门槛。《每日电讯报》报道认为,现在世界同样面临新的科技革命,新技术在全球分为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样人类面对涌现出的革命性新技术,诸如人工智能和基因武器,其中任何一种新科技都可能改变现有的力量平衡。

100年后,激光武器已经成为现实,飞机和导弹已经从超音速进入超高音速时代。下一个世纪中的战争将如何进行,战场上用什么武器,由人还是机器人作战,战场在哪里?高科技会让未来战争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血腥吗?

无人机和集群

2016年美国国防部进行了一次空前的演习。3架超级大黄蜂F/A-18战机在加利福尼亚上空投掷了103个 Perdix微型无人机。这些无人机作为一个集群协作,共同进行决策,改变编队飞行,甚至能自我修复。


这种无人机群能够进行侦查和刺杀任务。能长时间滞空的飞机空投这种无人机,加上隐形技术,这是一种潜力不断提升的新型武器。无人机单个行动,或组成集群协调攻击,为20世纪的作战原则带来巨大挑战。

例如航空母舰和航母舰队一直是投送力量的主要手段。但是伦敦国王大学安全学院的专家佩恩(Kenneth Payne)说,航母是移动缓慢的大型作战平台,虽然航母具有自卫能力,但是试想航母面对一万个快速移动的自杀攻击无人机能如何应付?这些无人机可以集中力量迅速攻击,也可以分散单个行动。


在阿富汗赫尔曼德省,英军炮兵32团的战士萨顿准备放飞“沙漠鹰”侦查无人机。


陆地上俄罗斯开发出无人驾驶坦克,最近已经在叙利亚战场上部署过。

中国和俄罗斯研发海底舰船,俄罗斯研发了核攻击无人潜艇(Kanyon)。针对这种新威胁,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 (Darpa)研发“海洋猎人”系统,通过部署廉价的,组成网络的舰队跟踪敌方潜艇。

这些变化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而且还具有诸如降低费用以及延长部署时间等寻常意义。《每日电讯报》报道说,一艘驱逐舰部署一天需要美国海军付出70万美元,而能够在海上逗留数月的“海洋猎人”系统部署一天只需两万美元。

无人机为攻击带来革命性变化,当然也促进了针对新攻击如何防御的研究。

传感器,制导武器

目前发生的军事变革中可能最重大的不是关于枪炮子弹的变化,而是信息方面的变化。

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的保罗·沙雷(Paul Scharre)是《自主武器和未来战争 》的作者,他曾在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担任特别行动官。沙雷认为在新世纪里,指挥官拥有海量信息,他们为信息而战。

传感器带来了信息革命。过去比较笨重昂贵的传感器,现在都小巧廉价,可以安装到几乎所有东西上面,诸如士兵的皮肤,飞行的无人机等等。传感器带来实时数据,指挥官能瞬息更新对敌人状态的了解。

传感器让军人随时掌握各处的装备和弹药状态,以及作战环境中军人面临的危险。最近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附近模拟战场上举行了一次为期三周的演习,其中就测试了一种英国技术,即“通过一体化电子网络技术用于保护装备的传感器”(Sapient)。

传感器甚至可以使用到每个单个的弹药上面,这种弹药能给狙击射击带来巨大变化。目前的狙击手已经能够在3-4千米外的距离射杀目标。


中国在国防技术中强调技术创新,努力在人工智能领域突破,发展无人武器系统以及定向能源武器。


传感器和精确子弹可能在中期未来的战场上实现人和机器并肩战斗的情况。虽然电影《终结者》那种科幻场面不大可能出现,但是那时候的士兵可能会装备动力外骨骼,头部显示装置。这种士兵将更强有力,速度更快,借助网络技术能更迅速地分析战场并作出判断。

地面战场革命

2,500年前的希腊神话中有个青铜制成的机械巨人武士塔罗斯(Talos)在保护克里特岛。现在Talos是“战术攻击轻型操作者装具”的英文缩写 ,这是一种带动力的外骨骼装置,美军希望特种部队使用这种装置突袭时能防弹,还能在行动中提高他们的平衡,力量以及经速度。

《每日电讯报》报道说,上述装置在研发中遇到许多问题,但是研发方向是清晰的。

这种外骨骼装置提供动力,还有信息处理能力,通过传感器检测军人主要脏器的状况。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制造的Onyx外骨骼装置是绑在战士的腿上,使他们能够负带更重的装备,走更远的路。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国防部数据显示“2017年12月1日测得,英国部队19.8%的官兵体能状况下降。数据中身体受伤最多表现为肌肉骨骼受伤和紊乱”。

2018年10月英国国防部的“防务和安全加速器(DASA)”呼吁承包商投标,提供“有效防止,治疗军队中受伤人员的科技手段。我们期望有新方法能够为身体受伤提供早期预警或预防,特别是使用时用耐久技术实现这个目的”。

身体防护技术在很多年中一直没有剧烈变革,但也一直在取得进展。新的研究利用遇到冲击能够瞬间便硬的液体,这种技术不仅能吸收子弹的冲击力,还吸收爆炸的震波。

这些新技术让未来的步兵战士更加强壮有力,行动更迅速,能掌握更多信息,得到更多防护。动力外骨骼,装甲,增强现实技术将带来新的步兵革命。

地缘政治变化令许多人担心下一次世界大战来临,技术进步或许能让将来的战争速战速决。下期我们接着谈更高速度的新战争技术,以及太空和网络等新战场如何影响未来冲突。

美国如何保持军事优势


美军的F-22隐身战机。在制导武器技术进步,特别是"发射后不管"(Fire-and-forget)锁定目标系统改善后,飞机的机动性和隐身性能就变得至关重要。 © Getty


工业革命后,英军还在投资鼓励发明改进骑兵马镫,但随后战争技术却走向机械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场工业化的战争。一战100年后,信息技术,自动化,太空技术已经进入了军事领域,但我们能瞥见未来战争的端倪吗? 


美国战后一直执行所谓"抵消战略"(Offset Strategy),即凭借技术取得对敌手的压倒性优势。第一轮抵消战略是围绕拥有核武器进行。第二轮是制导武器和隐形技术。现在五角大楼正在实行第三轮抵消战略。 


英国皇家联合研究所的报告说,美国军方目前的抵消战略侧重发展有关机器人,自主操作系统,先进制造和微型化等技术,以继续保持美国军事优势。 


但是美国国防战略委员会提交分析报告说,数十年来美国依靠无与伦比的军事优势在全球发挥作用,但是这种优势在许多重要领域已经被削弱。BBC安全防务记者马库斯(Jonathan Marcus)报道说,俄罗斯和中国都在倾国力努力抵消美国的军事技术优势。 


近年来媒体不断出现关于中国在超高音速武器,电磁武器,反卫星武器和网络战等方面的报道。彭博社评论员马克(Marc Champion)5月报道特别指出,中国航天业技术进步迅猛,特别是机载空对空导弹系统,给西方国家空军和全球军火贸易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伦敦国际战略问题研究所的太空军事高级研究员巴里(Douglas Barrie)说,美国空军在1980年代前在“空中随心所欲,不用担心对手的挑战,但是现在中国取得的成就改变了这一切”。

中国在2007年开始研发第五代隐形战机歼-20,去年已经开始装备部队服役。 © 新华社

隐身飞机

在最近数十年来的在提升战斗机飞行速度,诸如改善喷气发动机方面的进展一直比较迟缓。因此《每日电讯报》的报道指出,战斗机技术创新转向机动性和隐身性能。中国在2007年开始研发第五代隐形战机歼-20,去年已经开始装备部队服役。 
《每日电讯报》报道说,在制导武器技术进步,特别是"发射后不管"(Fire-and-forget)锁定目标系统改善后,飞机的机动性和隐身性能就变得至关重要。 
不过设计人员还是没有忽视靠提高速度取得决定性优势的考虑。追求能以数倍音速飞行的超高音速飞机和武器成为研发焦点。最有名的此类飞行器就是美国国防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2007年提出的新型战略隐身飞机SR-72,其前身SR-71是3倍音速的远程战略侦察机“黑鸟”。 
有传闻说已经存在SR-72样机,据说其速度能够达到音速的6倍,即每小时7344公里。这种飞机结合使用了传统的涡轮发动机同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相结合,依靠通过发动机的超高速气流实现超高速飞行。

高科技国家发生战争,通讯卫星肯定会受到攻击。 © Intelsat


超高音速

超高音速武器的应用前景受到各国军事决策者的重视,最明显的原因是大幅度提升速度能够令他们取得对潜在敌手的优势。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美国国防部主管研究与工程的副部长格里芬(Michael Griffin) 今年早些时候说,中国特别重视高超音速武器,他们已经进行过的超高音速试验的次数是美国试验次数的20倍。这种武器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欧汉龙(Michael O'Hanlon)发表文章说,超高音速技术“能在不到一小时内击中全球任何目标”。 
中国在2014年首次秘密测试了一种高超音速武器,美国军方称之为WU-14高超音速飞行器。后来中国官方证实了这个消息。《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甚至说,分析家认为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已经进入了实战部署阶段。

电磁炮,激光

军事科技不仅在突破现有的空中速度极限,电磁轨道炮技术也在提高炮弹速度。今年早些时候流传出的照片显示,中国一艘军舰似乎在甲板上安装了一门电磁炮。俄罗斯媒体在8月曾经报道说,中国正在加紧进行电磁炮测试,试图在2030年追上美国和俄罗斯。 

电磁炮通过强大电流将弹头速度提升到7倍于音速的速度,即每小时8575公里的速度。如此高速对材料的要求极高,因此虽然这种技术已经存在了数十年,但一直没有在常规军事平台上发挥作用。 

美国军舰已经使用激光。激光不仅能够很精确地瞄准,而且能够调节产生致命效果和不致命效果,因此在执法和巡逻中具有很大使用价值。 

英国国防部也宣布进行一个研究项目,探索激光系统的潜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国防部说,“(用激光)辅助或取代现有的武器系统…包围我们的海军和陆军;例如帮助舰艇防御导弹威胁,帮助士兵免受迫击炮攻击。” 

国防部负责英军研究工作的首席科学顾问柯勒尔顿(Simon Cholerton)说,激光项目是个能产生“惊奇效果”的研究。其中的问题在于能量。激光需要很多能量。但是好处显而易见,即精确和可控性。

美国波音公司研发的X-51乘波者(WaveRider)无人高超音速样机。超高音速武器的应用前景受到各国军事决策者的重视。 © USAF


洋底,太空

潜艇因为具有第二地打击能力而能继续发挥重要的核威慑作用。《每日电讯报》报道说,大洋深处还是隐藏和部署新型武器的场所,即被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称作“深海浮沉有效载荷”UFP(Upward Falling Payloads)的武器和装备。这时隐蔽部署在大洋底的武器和通讯系统,可以潜伏多年甚至数十年,在需要的时候激活,浮上水面发射。 
《自主武器和未来战争 》的作者沙雷说,“太空已经军事化,但是还没有武器化,但这也能成为现实。技术先进国家间发生任何主要战争,我们都会看到攻击和摧毁卫星。他们对于指挥和控制至关重要。” 
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组成美军的第六分支,太空部队,并说“美国进入太空还不够。我们必须要在太空占据主宰地位。”美国已经拥有了军用的太空穿梭飞机X-37B,但其用途从未对外公开过。 
与此同时中国一直在大力发展反卫星武器。《每日电讯报》报道认为,太空战的现实已经到来,因为绕地卫星是军事通讯的重要工具,高科技国家发生战争,通讯卫星肯定会受到攻击。

网络攻击属于所谓灰色地带的战争,灰色的含义是介于战争与和平之间的状态。网络攻击可以不招致常规军事行动报复。


网络:灰色战争

在最近的冲突中,西方国家往往是用动用技术先进的军队对付诸如塔利班这样的低技术反叛武装,他们只是在某些时候是否有效,但总体上无法匹敌英美军队的优势火力。 
但是如果西方国家面对这些技术和财富相差不远的国家,诸如俄罗斯和中国,情况就会大不一样。相差不多的国家的军队的武器装备相差不多,当他们面对面为生存而战的时候,才是最具灾难性的。因为相差不多的国家间战争最具摧毁性,因此也罕有发生。 
网络攻击属于所谓灰色地带的战争,灰色的含义是介于战争与和平之间的状态。网络攻击可以不招致常规军事行动报复。这类攻击能够绕过核威慑和北约的集体防卫反应。《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即集体防御条款的承诺对攻击做出集体反应。 
这也就是为什么包括俄罗斯和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有网络战争部队。美国前间谍斯诺登透露的许多内幕中就有关于英国GCHQ内部有自己的联合威胁情报组织,他们负责散布假消息和其他肮脏伎俩,中伤和扰乱对手。 
数十年来,军事科学一直都侧重于发展规模,比如更大的弹头,威力更大的爆炸当量。但是现在战争发展转向了新方向。纳米技术在毫厘规模内发展。 
因此现有的武器装备可能向微型化发展,诸如炸弹和无人机在微型化后,用作刺杀和间谍手段,有更广阔的前景。《每日电讯报》报道中引用的例子是指控的中国黑客攻击。10月的报道说,十多家美国的主要公司受到中国的黑客攻击,他们使用了极小,肉眼几乎看不到的芯片。

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军仍然投资鼓励改善马镫的发明。这个例子说明,军事技术变化,往往在军队之外发生。

未来难测

《每日电讯报》报道,世界上只有诸如中国和美国等极少数国家有能力投资“全面”发展高精尖的军事科技,因此作为结盟的一部分就十分重要。因此大部分国家需要在大国之间做出选择。 
另外该报道还指出,军事技术的发展往往会偏离设计者的初衷。例如在200年前发明的加特林机关枪。发明家乍得·加特林的想法是,4个人操作那种机枪能替代数百人的火力,因此会减少作战人数,战场伤亡也会大大减少。 
但事与愿违。后来英国人马克西姆又发明了更高效的马克西姆机关枪,接着就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方都有了机关枪,并且进行了伤亡巨大的堑壕战,加特林的梦想就成了噩梦。那么人工智能,微型技术进入战场,人们真能预料未来战争吗? 
军事作者沙雷说,全球每年信息技术研发投资是所有国家军费总和的两倍,“真正的变化发生在军队之外。相比之下军队所作的都显得无足轻重,那就像在工业革命中英军投资鼓励改善马镫的发明”。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科研管理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创新教育 军工百强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预见2020  | 预见2025预见2030  | 预见2035 预见2045  | 预见2050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互联网+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5G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传感器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预警机 | 运输机 | 直升机 战斗机 | 六代机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潜航器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战 反卫星
领先国家美国 | 俄罗斯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日本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快响小组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阿里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易本胜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全文收录2018文章全收录 | 2017文章全收录 | 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