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量子计算机仍是梦想,但量子通信的时代已经到来


远望智库:与智者同行,为创新加速

专家库 | 人才库 | 企业库 | 项目库 | 投资机构库 | 招商信息库 | 前沿特攻队招募


来源:原理(ID:principia1687)


量子计算机仍然是一个梦想,但是量子通信的时代已经到来。一项新实验首次证明,量子通信优于传统的信息传输方式。

量子计算 & 量子通信


人们普遍认为,量子计算机的出现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但相关进展却一直很缓慢。当工程师们努力建造基本的量子计算机时,理论计算机科学家们却遇到了一个更根本的障碍:他们无法证明——经典计算机永远都无法完成要用量子计算机才能完成的任务。例如,今年夏天,18岁的Ewin Tang证明了经典计算机也可以快速解决一个长期以来被认为只能在量子计算机上快速解决的问题[1]。


然而,在通信领域(而不是计算领域),量子方法的好处是可以证明的。十多年前,计算机科学家证明,至少在理论上,对于某些任务来说,量子通信优于传统的发送信息的方式。论文的作者之一Iordanis Kerenidis说:“大多数人研究的是计算任务。对于通信任务而言,一个很大的优点是,量子通信的优势是可以证明的。”


2004年,Kerenidis和另外两名计算机科学家设想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人需要将信息发送给另一个人,这样另一个人才能够回答特定的问题。研究人员证明,量子装置可以传输比经典系统少指数量级的信息来完成这项任务[2]。但他们所设想的量子装置是纯理论的,远远超出了当时的技术水平。

抽样匹配问题


此次的新工作对上述设想的场景进行了修改。论文中讨论的问题涉及两个用户:A和B。A有一组编号的球,每个球的颜色被随机涂成红色或蓝色。B想知道,任意挑选的一对球是相同的颜色还是不同的颜色。A希望,向B发送的信息量尽可能少,但同时仍然确保B能够回答他的问题。


这个问题叫做“抽样匹配问题”(sampling matching problem) 。它对密码学和数字货币也有影响,在这些领域,用户通常希望交换信息却不必透露他们所知道的一切。这个问题也非常适合展示量子通信的优势。

○ 经典通信:A必须向B发送与球的数量成比例的大量信息(编码在光子中),B以经典方法读取信息。| 图片来源:Lucy Reading-Ikkanda/Quanta Magazine


要用经典方法解决匹配问题,爱丽丝向鲍勃发送的信息量必须与球的数量的平方根成正比。但是量子信息的非正统性质使得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成为可能。


在新工作中使用的实验室设置中,A和B通过激光脉冲进行通信。每个脉冲代表一个球。脉冲通过一个分束器,分束器将每个脉冲的一半发送给A,另一半发送给B。当一个脉冲经过A时,她可以移动激光脉冲的相位来编码每个球的信息——这个球是红色还是蓝色。


与此同时,B将他所关心的成对的球的信息编码到他那一半的激光脉冲中。然后,A和B的脉冲汇聚到另一个分束器中,在那里它们相互干涉。这两组脉冲相互干涉的方式反映了每个脉冲的相位被移动方式的不同。B可以读出附近光子探测器上的干涉图样。


在B“读取”A的激光信息之前,A的量子信息能够回答关于任意一对球的任何问题。但在读取量子信息的过程中,B破坏了它,最终只获得一对球的信息。


 量子通信| 图片来源:Lucy Reading-Ikkanda/Quanta Magazine

量子信息的这一特性——它具有以多种方式读取的潜力,但最终只能以一种方式读取——极大地减少了为解决抽样匹配问题而需要传输的信息量。如果A需要给B发送100个经典比特以确保他能够回答他的问题,她只需要发送大约10个量子比特就能够完成同样的任务。


新的实验是一项巨大的胜利。研究人员在实验中确切地知道需要以经典方法传输多少信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然后,他们无可争议地证明,问题可以通过量子手段以更简洁的方式解决。


这一结果还提出了实现计算机科学中一个长期目标的另一种途径:证明量子计算机优于经典计算机。这种量子“霸权”在纯计算领域很难确立,但许多重要问题不仅取决于计算。


Kerenidis说:“将我们用计算和通信能够做的事情结合起来,将更容易证明量子优势。”


参考链接:

[1] https://arxiv.org/pdf/1807.04271.pdf

[2] https://dl.acm.org/citation.cfm?doid=1007352.1007379

[3]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milestone-experiment-proves-quantum-communication-really-is-faster-20181219/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科研管理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创新教育 军工百强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预见2020  | 预见2025预见2030  | 预见2035 预见2045  | 预见2050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互联网+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5G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传感器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预警机 | 运输机 | 直升机 战斗机 | 六代机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潜航器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战 反卫星
领先国家美国 | 俄罗斯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日本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快响小组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阿里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易本胜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全文收录2018文章全收录 | 2017文章全收录 | 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