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最严技术出口管制,反对声中大棒将至,恐殃及华为

新智元 战略前沿技术 2022-04-11


远望智库:与智者同行,为创新加速

专家库 | 人才库 | 企业库 | 项目库 | 投资机构库 | 招商信息库 | 前沿特攻队招募


转自:新智元(AI_era)



【导读】美国14项关键技术出口管制,周六结束征求意见。评论中绝大部分个人观点持反对意见。尽管反对声强烈,但美国商务部预计将发布正式提案,限制关键技术出口的大棒最终会落下,只不过是时间和范围的问题。


美国14项关键技术出口管制,征求意见结束。


这项旨在限制关键技术出口的征求意见行动于去年11月19日公布,12月延期一次,到1月10日结束。


14项关键技术中,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技术、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和传感技术、微处理器技术、定位导航和定时(PNT)技术、先进的计算技术等被列入清单,一旦这些技术被限制,一些严重依赖关键技术进出口的公司可能会面临灭顶之灾。


在征求意见的regulations.gov网站上,新智元发现,公众的评论超过220条,显示出来的有效评论有41条。其中哈佛大学、匹兹堡大学、AAAI、AAAS、美国计算机研究协会等机构都曾发表意见(多数是要求延期),评论中绝大部分个人观点持反对意见。


尽管反对声强烈,但美国商务部预计将发布正式提案,限制关键技术出口的大棒最终会落下,只不过是时间和范围的问题。

反对声高涨:美国做AI离不开国外数据


美国政府“关门”已经进入到第三周,不过部分负责管理出口管制、制裁和其他与贸易有关的职能的机构依旧办公。


还在上班的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署(BIS)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署(BIS)去年11月19日公布14项拟进行出口管制技术的征求意见稿,在公众回复的41个有效评论中,新智元按照评论中对技术限制的倾向(赞同/反对)将观点分成三类:


  • 赞同(含需要完善):6个

  • 反对:13个 

  • 其他(含要求延期):22



在regulations.gov网站上进行评论的多为个人,哈佛大学、匹兹堡大学、AAAI、AAAS等机构则申请进行延期,因此网站总体上代表个人观点。另外,网站只是征求意见的渠道之一,其他渠道观点尚未公开因此无法进行收集。


不过,从网站上也能反映出公众对于14项关键技术出口管制的态度。


支持者认为,在美国之外,现在一些技术已经开始迅速发展,比如中国的科学家正在开发基因工程技术,对双胞胎女孩进行了基因编辑,去除了具有更高艾滋病发病率倾向的基因。控制这类新兴技术的出口,让美国不仅能够监测这些技术的发展状况,还能够重视它们给社会带来的益处。


在新兴技术的监管问题上,美国应该寻找那些对国家有利的东西,考虑技术的使用和制造成本,重视能够造福社会的技术。除了这些标准外,还应考虑技术的可用性及其应用的广泛程度,以控制技术的出口。


比如用于军事用途的技术可以受到限制,但对如人工智能芯片、机器视觉或生物技术产品的限制将减缓发展和进步。

 

反对者则强烈警告不要采取任何限制“人工智能”扩散的一揽子规则,因为它会:


(a)在分析上难以处理。“深度学习”从根本上说是推动突破的基础科学,具有高覆盖率和高深度的特点,与许多基础科学的连通程度是紧密联系的,因此不能够简单区分。


(b)实际上无法执行。因为世界范围内的AI科学家和工程师往往仅依靠访问网络和计算资源就能改善科研结果,所以不可能完全限制技术。在当今世界,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许多成功指标取决于他们发现、应用和分享知识的能力。


(c)在经济上不利。限制关键技术出口可能会扼杀创新和基础研究,将减少竞争,增加成本和不确定性,使美国竞争力下降。经济越开放,吸引投资者、竞争和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此外,为了在AI和其他数据驱动技术上取得成功,美国需要访问美国以外的数据,保持这种开放性而非限制它是符合美国人民和美国公司利益的。

ACM等机构:对新技术的限制太早太宽泛


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担心,禁令中提到的出口管制可能会削弱美国企业在AI领域的优势地位。


在1月10日公众评论截止日期之前,科技公司、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都发表呼吁,建议美国商务部对AI出口规定采取宽松措施。重要的论点包括:


  • 第一,限制可能会损害美国企业,同时可能还会推动国际竞争对手,尤其是中国的发展;

  • 第二,限令可能会阻碍相关技术进步;

  • 第三,从长远来看,重点并非对新兴技术实施出口管制的能力,而是确定新兴技术中潜在的安全问题。


ACM (国际计算机学会) 就美国政府14项新兴技术出口管制 (ANPRM) 发表了评论。ACM认为,这将是一个漫长过程的开始,这个过程超出了美国商务部已经开始的规则制定过程,接下来要对一系列技术、项目和流程进行明确定义和划分,包括制定相关规则,界定对已有网络内容的访问权限。



SPIE (国际光学与光子学会) 10号也就美国政府关于如何控制新兴技术的 ANPRM 发表了评论。


SPIE在回应中强调,在新兴技术的发展中不应过于宽泛或过早地建立控制:当技术达到成熟水平,能够对其控制进行合理评估时,任何控制都应该狭隘地应用于那些具有军事应用或国家安全的技术。过早或影响深远的控制 (premature or far-reaching controls),可能破坏相关商业应用的发展,而后者或将损害美国经济大幅增长,相关决策必须在国家安全与经济安全之间取得平衡。


SPIE评论中还指出,禁令中列举的多项新兴技术,在美国对这些技术进行研究的团队具有高度国际性,也即有很多非美国国籍研究人员参与,禁令的实施将对这些研究人员也造成影响。SPIE认为,出口管制的目的是防止特定技术的扩散:如果无法实现这一点,则不应采取控制措施。

限制关键技术出口大棒正落下:华为分公司遭刁难


尽管反对声音强烈,但BloombergLaw网站称,美国商务部预计将发布正式提案,限制关键技术出口的大棒最终会落下,只不过是时间和范围的问题。


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商务部日前暗示不会给华为美国分公司“Futurewei Technologies” 续发出口许可,这也意味着华为很难以将这个分公司所开发的一系列技术带回中国。


据报道,许可证涵盖的技术包括电信技术和软件,高速数据传输技术。美国商务部早在去年 6 月份就已致函 Futurewei,称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打算驳回后者续发许可的申请。


这表明尽管对关键技术的出口还没正式形成提案,但美国商务部的大棒已经开打。


作为企业,很可能受到这些政策变化的影响,需要留意以下内容:

 

  1. 尽快对公司的产品和技术进行自我分类或获取出口分类清单,以确定公司的技术是否在“关键技术”之列。


  2. 确定公司的产品和技术是否被列入“视为出口”或出口管制类别。“视为出口”是指对在美国的外国人分享受管控技术的行为。


  3. 确定公司的外国所有者和投资人(包括直接和间接投资)是否可以控制公司,导致其可以获得关键技术或“非公开技术信息”的相关材料,是否拥有任命董事会成员或观察员的权力,是否能够参与公司的决策(除了通过所有权参与决策之外)。


  4. 确保公司的法律顾问充分了解并熟悉相关领域,或者可以将熟悉相关领域的人士介绍给您。如果事先不知道公司控制的技术属于关键技术,会限制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的能力,可能会阻碍交易实施,甚至可能导致交易失败。

 

此外,所有的美国公司必须确保不与任何特别指定的个人或企业(SDN)、其他受限人员或与涉及禁运地的人士开展业务。显然,这个规定对于掌握敏感产品和技术的公司而言尤为重要。为了确保您的公司不会和受限制方或任何被禁运的国家开展业务,企业主需要制定一套合规计划,其中应该包含一系列降低风险的流程。

 

技术公司的投资人也应该了解这些变动,确保投资的公司知晓相关的监管问题。


参考资料:

https://www.regulations.gov/docketBrowser?rpp=50&so=ASC&sb=commentDueDate&po=0&dct=PS&D=BIS-2018-0024&refD=BIS-2018-0024-0001

https://www.wsj.com/articles/u-s-blocks-some-exports-from-huaweis-silicon-valley-unit-11547119803

https://news.bloombergtax.com/international-trade/industry-groups-sound-alarm-on-broad-new-export-controls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科研管理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创新教育 军工百强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预见2020  | 预见2025预见2030  | 预见2035 预见2045  | 预见2050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互联网+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5G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传感器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预警机 | 运输机 | 直升机 战斗机 | 六代机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潜航器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战 反卫星
领先国家美国 | 俄罗斯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日本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快响小组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阿里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易本胜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全文收录2018文章全收录 | 2017文章全收录 | 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