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空军轰炸机:中国海军劲敌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默虹美海军学习小站 Author zvikaa
来源:默虹美海军学习小站
作者:zvikaa
中美大洋角逐,解放军海军最大的的对手是啥?可能不是美国海军,而是美国空军轰炸机。
1921年7月21日,美国陆军航空队的米切尔指挥轰炸机击沉了投降的德国海军战列舰SMS Ostfriesland,宣告了飞机反舰时代的来临。
时至今日,现代海军舰艇面临的空中威胁更加致命,因为现代作战飞机能在一小时内飞行数百英里,用少量精确制导武器就能击沉一艘战舰。飞机的速度、机动性、隐身技术、精确打击技术等,对舰船拥有巨大的优势,进而影响未来的战略。美军印太战区司令部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演示验证,利用空军轰炸机的灵活性、航程、快速反应能力,来应对未来的海上新威胁——如解放军海军。
尤其是诸如LRASM远程导弹这样的新式武器也正在被开发出来,极大增强了轰炸机在海上作战的杀伤力。现代空中力量依托先进的传感器,能够在几小时内对任何海上目标发动全天候的精确打击,而把自身损失控制到微乎其微,而海军舰队要做类似的事情可能需要准备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本文将描述现代空中武力在未来海上空袭中的重要作用和优势,让我们反思面对2020s以后的印太战区,是否该考虑强化这一力量。
随着美国所面临的对手的海上力量的兴衰,美国空军陆基航空力量的海上作战能力,在历史上也几经沉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航空队对德国和日本海军进行了成功的监视、侦察、反潜、水雷战和反舰作战任务。尤其是1945年,美国空军给敌人的海上力量构成了显著的损失。战后自己也发展放缓。
进入1970s年代,美国海军面临了前苏联远洋舰队的大威力、远程反舰导弹的威胁。这种威胁,促使美国空军的海上作战力量得到快速发展,携带AGM-84“鱼叉”反舰导弹的B-52战略轰炸机广泛部署。到冷战后,空军的海上作战力量发展又放缓了。
时至今日,类似的事情似乎又发生了。美国海军的力量被大幅削弱,而一个新的海上挑战者又出现了——解放军海军——发展了一大批大型的先进水面战舰。于是,美国空军的海上作战力量又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先进的传感器、数据链,加上B-2和B-21等具有隐身能力的轰炸机,对于海上作战显示出较强的优势。
美国空军的陆基轰炸机力量,似乎又走到了历史的相似点。二战中陆军航空队的轰炸机扮演了反潜战的关键角色,尤其在大西洋战区,装备雷达的远程B-24“解放者”轰炸机能一直飞到大西洋中部。在太平洋战场,陆基轰炸机运用高效率的低空水平轰炸战术、“桅杆轰炸”战术,击沉了大量的日军舰艇。美国海军也加入了空军的行动,他们采购了数百架B-24执行海上侦察和反舰任务。事实上,整个战争期间,美国和德国都使用了轰炸机携带早期的制导弹药来防区外反舰任务。1945年B-29“空中堡垒”轰炸机还执行了航空布雷任务,成功切断了日本列岛的海上交通,击沉了超过200万吨的船只,而自己的损失只有15架飞机。
但是二战结束后,美国空军再次削减了轰炸机部队的规模,并聚焦到战略轰炸任务上来,而不再重视海上作战任务。与此同时,美国海军鲜有遇到像样的海上对手——尤其是像样的敌人水面战舰。相反,海军航空兵开始聚焦于空中阻断和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CAS,从韩战一直到越战。越战以后,美国海军规模几乎“腰斩”;1969-1979年间,现役舰队规模从顶峰的1007艘削减到540艘。大型飞行甲板航母的数量从22艘削减到13艘,水面战舰从279艘削减到178艘。与此同时,苏联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海军复兴计划,尤其是用导弹武装起来的强大水面战舰。其代表性产物就是“基诺夫”级核动力巡洋舰,装备20枚远程的SS-N-19“花岗岩”反舰导弹。这种导弹可以携带核弹头 ,一枚核弹头的SS-N-19就能摧毁整个美军航母战斗群。此外,苏联海军航空兵力量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岸基起飞的图-95, 图-16, 图-22M轰炸机也装备了同样的远程、大威力反舰导弹。
苏军的这一举动,又刺激了美国空军轰炸机部队海上作战的复兴。1975年,美国空军同意重启飞行员的海上侦察、海上空袭和海上布雷任务的训练,并加强与美国海军的协同训练。最初的协作意向在1982年达成,空军承诺将在未来的美军海上联合作战中承担以下任务:
1、舰队防空任务,拦截苏军轰炸机;
2、大洋侦察监视任务;
3、对苏联海军的反舰任务;
4、海上航空布雷等其他任务。
空军随即评估了一系列适合反舰作战的武器,包括AGM-84“鱼叉”导弹、AGM-65“小牛”导弹、GBU-15滑翔炸弹等。从1970s中期开始,B-52轰炸机开始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执行大洋侦察监视任务,并且演练与美国海军的通讯和协同。1983年,部署在缅因州和关岛的B-52G轰炸机装备了“鱼叉”导弹,与空军的E-3A“望楼”预警机和F-15战斗机一起组成空中编队,与海军的航母战斗群一起协同作战。
当时,空军B-52轰炸机对苏联海军舰艇的攻击,可以在空军的E-3A预警机,和海军的E-2C预警机, P-3C巡逻机的协同下进行。如果面临苏联海军大型编队,美国空军将组织至少10架B-52轰炸机为一个大编队,携带120枚“鱼叉”导弹,采用低空、多方向进入、同时发射,用“饱和攻击”的方式压垮对方的防空体系。发射完导弹后,轰炸机将迅速掉头返回基地。每架B-52能携带的反舰导弹数量超过了一艘军舰。而且轰炸机能够在几小时内返航、装弹、再次发动空袭,而海军战舰这么做往往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星期。而且轰炸机具有明显的航程和速度优势,能在敌方舰艇还没又接近到友军舰艇有效射程时,就发动攻击。
虽然1970s年代美国海军兵力经历了一次“腰斩”,而这还不是最坏的,在1980s末期,美国海军水面战舰只剩下4艘战列舰、208艘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另外,海军还有14艘航母和99艘攻击型核潜艇。整个现役战舰规模至少还有592艘。结果时至今日,只剩下11艘航母、104艘水面战舰、51艘攻击型核潜艇,整个现役舰艇只有287艘,堪称“膝盖斩”。这次的50%规模的削减,对战斗力的削减,可以从导弹发射管总数的变化看出来。裁军前是各种导弹发射管加起来有5000多个,而削减后只剩下3300个通用垂直发射管+1600个其他类型的发射管。
表面上看发射管子总数没有减少的那么厉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导弹发射管不是“进攻性”的,而变成“防御性”的了。现在的水面舰艇都装备了大量的防空反导导弹。剩下的发射管,尤其是3300多个VLS垂发管里,真正用于进攻打击战的只有1/4-1/3,很多还是对陆的“战斧”巡航导弹或者“阿斯诺克”反潜导弹。如果要跟旗鼓相当的海上对手交战,海军应当需要搭载更多的反舰和反潜武器,而不是对陆导弹——而这个更换有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事先的预警。另外,与旗鼓相当的对手交战,恐怕防空导弹的数量还不能少,甚至要增加!未来海军有差不多9000个VLS垂发管,并且计划在濒海战斗舰LCS上部署8个反舰导弹发射管。但是,战舰航速太慢,同一时间只能在一个地点出现。而现在的海战则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对手投射足够多的导弹。
在1980s时期,美国海军的反舰导弹包括“鱼叉”和反舰版本的“战斧”导弹。前者是一种亚音速低空掠海反舰导弹,早期版本射程只有60海里,后来扩展到150-200海里。其中BLOCK II+版本增加了飞行中通过数据链接收更新的目标数据的能力。而反舰版“战斧”射程达300海里,装有1000磅战斗部,但是随着苏联威胁的小时,在1994年全部撤装,变为对陆巡航导弹。2010s年代期间,海军开发了海上打击版本的“战术战斧”导弹,能够打击869海里范围内的机动目标,在飞行中接收更新的目标数据,在末端识别目标。
海军最近还开发了AGM-158C远程反舰导弹LRASM,还有SM-6防空导弹的反舰使用,以及新采购的NSM反舰导弹。其中SM-6的射程达250海里,有一个小战斗部但是撞击速度达到3.5马赫。2016年的测试中成功击沉了一艘靶船。LRASM导弹的射程超过200海里,拥有跟“战斧”一样的1000磅战斗部。海军战舰、F/A-18这样的战术飞机、空军的B-1B轰炸机都能携带LRASM。而NSM是一种装备于LCS濒海战斗舰的轻型反舰导弹,考虑了隐身性能枚射程100海里,在舰船甲板上就能安装,包括补给舰和辅船。
根据2019财年的“海军30年造舰计划”,海军巡洋舰和驱逐舰的数量将在2030年前一直维持100艘所有,2047年下降到90多艘。像濒海战斗舰、护卫舰这样的小型战舰的数量将从2030年的40艘上升到2040年的60艘。整个水面战舰数量将从130艘上升到150艘,当然大量是中小型战舰。攻击型核潜艇的数量将从2019年的52艘下降到2020s的40多艘,然后2030s上升到60艘。预计2040年整个舰队规模342艘,略少于355艘的目标。
除了整个海军舰队规模在缩小,部署到亚太的海军舰艇数量更少。过去20年,海军在和平时期一般保持100艘战舰前沿部署在各地,剩下的都是在本土维修、训练,或者往返前沿的路上。面对日益增长的解放军海军,其实很多前沿部署的美军战舰并不在亚太。例如,2015年,美国海军总共272艘现役战舰中,只有54艘在亚太,24艘在印度洋,13艘在地中海。海军希望把部署在亚太的战舰数量从现在的50多艘上升到2020s年的67艘。一旦西太平洋爆发战事,解放军海军能够迅速把所有战舰动员起来,取得明显的兵力优势,进攻面前这20%的美海军兵力。而全球剩余的美国海军兵力可能需要一个星期之后才能赶过来增援,如果考虑到战前准备、更远距离航渡等原因,可能更晚。
就像1970s的苏联海军一样,现在的解放军海军也在能力和规模上形成了巨大的挑战。解放军海军的现代化始于1991年,在本世纪开始加速。其水面舰艇部队的壮大,还仅仅是一个方面。剩下的还有:
1、岸基和空中发射的远程反舰导弹;
2、反舰弹道导弹;
3、现代化的潜艇部队;
4、现代化的作战飞机;
5、增强的水雷战部队;
6、航母。
2000年,PLAN水面舰艇部队有21艘驱逐舰、35艘护卫舰和87艘导弹快艇。其中只有4艘驱逐舰、12艘驱逐舰和25艘导弹快艇是建造于1990年以后的新舰。当时这些战舰总共能携带650枚反舰导弹,绝大部分是C-801型(相当于法国“飞鱼”导弹的改进版),还有少量老旧的SY-1“蚕”式导弹,以及新式的YJ-83导弹(射程97海里)。当时的PLAN的是视距外打击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必须依托性能有限的岸基飞机和舰载直升机。舰队防空力量也很弱,只有8艘战舰装备了HQ-7点防御导弹,是仿制的法国“响尾蛇”。
PLAN的潜艇部队在2000年的时候依然缺乏现代潜艇。87艘现役潜艇中只有5艘是1990年以后服役;1艘“宋”级和4艘kilo级。更老的还包括5艘“汉”级攻击型核潜艇和77艘老式柴电潜艇。只有“汉”和“宋”能发射潜射反舰导弹,对美国海军舰队的威胁很有限。
PLAN的海军航空兵力量在2000年包括550架岸基飞机。只有73架是现代的苏27“侧卫”。剩下的主要是J6, J7, 伊尔28,轰6。大部分飞机航程有限,只有简陋的雷达和空空导弹。14架轰6D轰炸机能各自携带2枚反舰导弹。对美国海军威胁有限。
PLAN的现代化在2000年以后经历了两个阶段。2010年前,他们建造了很多型号的新战舰,但数量都不多。2010年以后,他们开始聚焦与少量的型号进行大批量建造。与此同时,大批的老旧小战舰被淘汰。于是,很短的时间内,中国海军舰队的吨位比2000年翻了一番。从2014年开始,中国海军的总吨位就超过了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韩国海军总和,与英国和日本总吨位相差无几。值得注意的是最新建造的航母,装备112个垂直发射管的巡洋舰,防空驱逐舰,反潜护卫舰和两栖战舰。
PLAN战舰部队目前包括27艘驱逐舰,49艘护卫舰,40艘轻护,112艘导弹快艇。比2000年的吨位大了60%。其中3/4都是2000年后新造的,包括16艘驱逐舰,34艘护卫舰40艘轻护,83艘导弹快艇。很多装备了VLS垂发系统和相控阵雷达,这个在2000年前是看不到的。
加起来,现在PLAN舰艇部队总共拥有3000个发射管,能够携带C-801, YJ-83, YJ-62等反舰导弹,尤其YJ-62的射程超过220海里。舰队防空能力也日益增强,HHQ-16系统射程达22海里,HHQ-9系统射程达108海里,相当于S-300FM或者SM-2。
反舰弹道导弹是一支全新的反舰力量,对美军构成了显著的威胁。其中DF-21D射程达810海里,DF-26射程1600-2200海里。这些导弹都有机动再入弹头,末端制导传感器,能够捕获和瞄准海上机动目标。并且中国也开发了一个庞大的岸基超视距目标探测体系,能够探测、识别和定位美国战舰,里面包括岸基远程雷达、岸基有人和无人飞机、侦察卫星等。
PLAN的潜艇部队2000年后也取得长足的发展。从2007年开始采购了4艘新的战略导弹核潜艇。但是主力依然是攻击型潜艇。2000年PLAN只有5艘新的攻击型潜艇,从1998年开始他们采购了45艘新艇,包括2级新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和1级新柴电潜艇。更新的095攻击型核潜艇预计2020s服役。2017年,中国建成了一座新工厂,能每年建造4艘核潜艇。新的核潜艇据信装备了VLS垂发系统,能发射YJ-12超音速反舰导弹和YJ-18反舰导弹(射程290海里)。这些对美国海军的水面战舰构成了显著的威胁。
PLAN的航空兵力量目前拥有307架现代化战机,包括JH-7战斗轰炸机,苏30MK2多用途战机,J7, J8, J10多用途战机。29架轰6G轰炸机能各自携带4枚YJ-83反舰导弹执行对海打击任务。中国航母能装备J15战斗机。此外PLAN还装备超过30架岸基巡逻机、预警机,正在开发用于海上大范围侦察监视和打击的大型无人机。
综上所述,中国的岸基导弹、飞机、潜艇能把美国海军战舰拒止在“国门之外”,使其无法对中国沿海和海上目标发起有效打击。为此,美军必须寻找新的打击方式。
一种观点认为,2030年美国海军将拥有128艘战舰和45艘攻击型核潜艇,而同期中国海军将拥有102艘驱护舰和99艘潜艇。这将使中国海军在水面旗鼓相当,在水下优势明显。虽然潜艇可能核动力的不多,整体战斗力打折扣,但这个优势足以让他们对任何马里亚纳群岛以西的美军战舰构成威胁。
总之,中国海军过去20年的现代化,打造了一支技术上有优势,规模上更有优势的海上力量,能够向中远海投送力量。虽然规模不一定能转化为战斗力,但PLAN也意识到这一点,正在组织一系列复杂的、持续的联合作战训练。取得可观的水面作战和区域防空能力。另外,中国反舰巡航导弹的能力一直在增长,反舰弹道导弹又形成了新的力量。舰队防空能力全面提升,舰队的防空范围将逐步向远海推进,使得对中国海军的反舰空袭作战越来越富有挑战性。这个明显威胁到他的邻国,美国的盟友,以及美军在亚太的部队。
面对如此雄心勃勃的中国海上力量,该发展什么样的海上打击力量予以应对呢?为美国海军建造更多的战舰和潜艇是一个选项。美国海军也提出了更庞大的造舰计划,预计30年后达到355艘。但这个路径过于昂贵。例如,一艘“伯克”级驱逐舰造价17亿美元,而一艘“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带上弹药的造价高达34亿美元。2017年的国会预算委员会曾经估算过355艘舰队的建造、人员和运作成本,将比现有的308艘舰队规模高出13%,即前者是1020亿美元/年,而后者是900亿美元/年,同时需要新招募48000名官兵。而且舰队规模的扩大还不能带来海上打击能力的成比例提升。“伯克”级驱逐舰96个VLS垂发单元里依然有大量要装填防御性武器,只有20-30能携带反舰导弹。改进型的“弗吉尼亚”级潜艇的垂发装置里能携带40枚“战斧”尺寸的弹药。但是攻击型核潜艇的主要价值是在战争爆发之日的反潜和对陆打击,而不是自投罗网的反舰作战。
航母舰载机力量是1942年以来美国海军实施海上打击的最爱。但也饱受载弹量和航程的困扰。典型的F/A-18E/F“超级虫”的作战半径只有400-500海里,而且还取决于飞行剖面。新玩具F-35C在标准挂载下能达到600海里。如果携带LRASM导弹能极大拓展打击半径,毕竟它的射程有200海里,但需要额外的目标数据。典型任务里,一架F/A-18E/F能携带2枚LRASM导弹。但是F-35C的内部弹舱却容纳不下LRASM,只能外部挂载,将让自己的隐身和航程优势荡然无存。在海军设想的典型的海战场景里,F-35C更多是担任F/A-18的护航任务,由后者组成1-2个中队的规模,发动32-48枚LRASM导弹的饱和攻击。如果美国海军的航母打击群忌惮DF-26反舰弹弹道导弹,而保持在关岛以东阵位,则即使是加上LRASM导弹最大射程,打击半径也不过700海里,覆盖菲律宾海都困难。如果非要抵近够到中国近海的目标,则会把航母处于危险的境地。例如,如果要打击台湾海峡的中国战舰,则美军航母则要接近到大陆海岸线900海里以内,于是DF-21和DF-26,甚至岸基作战飞机都能“招呼”它,甚至解放军的潜艇也能有所作为。而典型战术情况下,航母舰载机应当从多个出乎意料的方向接近目标,才能达成战术的突然性。此外,发动后续连续打击的能力还要依赖航母弹药油料携带量和补给舰的能力。
另一个选项就是非对称的——美国空军的轰炸机。轰炸机拥有太多的战术优势,且相对庞大的造舰计划,其成本低得多。轰炸机载弹量大、航程远、反应速度快。而且像B-1B, B-52目前有着相当的数量,B-21和B-2还是隐身的。它们的特点,让美国空军轰炸机非常适于执行海上打击任务。
首先轰炸机执行海上空袭的效费比很高。实际上B-1B, B-52, B-2都是现成的。B-21也是早已列入优先代购计划的,它们执行海上空袭任务都不会带来额外的研发开支,对海军的预算也没影响。真要花钱,主要是采购新型的空射反舰巡航导弹,对轰炸机机组的海上空袭训练,以及确保海空军的海上协同。如果中国海军的能力持续增长,美国空军轰炸机的海上作战能力将会是一个效费比很高的非对称应对措施。
轰炸机载弹量大。B-52H轰炸机能携带8-12枚“鱼叉”导弹,也能携带20枚JASSM级别的精确制导弹药。B-1B能携带24枚JASSM级别的弹药,B-2能携带16枚。虽然目前只有B-1B能发射LRASM导弹,但这个导弹就是基于JASSM设计的,具有相近的尺寸和重量,因此B-2和B-52稍加改进就能携带LRASM。空军飞机目前还没有发射过“战斧”巡航导弹。但是“战斧”比以前空军自己的AGM-86C/D空射巡航导弹要更轻更小,当年B-52能携带20枚AGM-86导弹。所以空军只要很小的投资,就可以给B-1B和B-52装上反舰版本的“战术战斧”巡航导弹(据悉海军将在2020s部署这个版本的“战斧”)。每架轰炸机携带20枚射程869海里的反舰“战斧”,就能待在中国的陆基防空力量之外,威胁到中国近海的目标。一架轰炸机就能发射16-24枚LRASM导弹,形成一次饱和攻击,打击强度不亚于一艘“伯克”级驱逐舰或“弗吉尼亚”级潜艇。2架轰炸机就能发射最多48枚导弹,与一个航母舰载机联队的单次空袭规模相当。这对于突破对方的现代防空体系,非常有价值。轰炸机能空中加油,航程近乎无限。现役的三型轰炸机都经常执行从美国本土起飞空袭地球另一面的洲际飞行任务,而且是一次打击多个目标,然后再安全返回美国本土。轰炸机的不加油作战半径一般是2500-3500海里,取决于载荷。这就是的轰炸机具有下列优势:
1、从相对安全的后方基地起飞空袭敌军;
2、有足够的航程可以绕道对方意想不到的方向突袭;
3、可以从多个方向同时对敌人进行突袭。
这些都增大了对手的防御难度。
轰炸机速度快,尤其跟战舰比。所以轰炸机部队经常可以执行全球快速打击任务。理论上,本土的B-1B轰炸机能在13小时内空袭西太平洋的海上目标。而从夏威夷起飞则小于9小时,往返路上进行一次空中加油即可。而从澳大利亚起飞的轰炸机则只需要6小时,不需要空中加油。从夏威夷起飞的轰炸机也可以在空袭任务完成后,在另外一个地方进行加油,如澳洲或者迭戈加西亚,然后回国或者发动第二次空袭,也就是常说的“穿梭轰炸”。这种快速的、征兆很小的空袭将对中国海军的高价值目标造成很高威慑。
快速二次打击能力。轰炸机能在几个小时内返回基地,加油,装弹,再次出击。而海军的战舰在西太平洋返回关岛需要几天,返回夏威夷可能需要几个星期。等到加油、装弹,再次赶赴战场,可能又需要一个多星期。虽然海军开发了海上补给,锚泊状态下装弹,也只能做到“每周一次饱和齐射”,而轰炸机部队可能已经齐射完好几轮了。
轰炸机如何定位视距外的海上目标是个重要问题。所有的射手都需要从中立和友军目标中识别出敌方目标。尤其海上目标还是运动的,更加困难。在1980s年代,空军和海军联合,演练了使用E-2C, P-3C, E-3A等预警机、巡逻机为B-52轰炸机进行目标指示的战术。最近,2004年11月海军的“Resultant Fury”演习还是用了E-8C“联合星”飞机进行海上目标的探测,并把信息传递给B-52轰炸机,由后者发动空袭。海军最新的P-8A巡逻机, MQ-4C大型无人机也能跟踪和探测海上目标。现在的网络信息共享能力和先进传感器能力的扩展,进一步增强了这种“传感器—射手”协同能力。尤其是越来越向着“战斗云 combat cloud”体系方向发展,所有的传感器和武器都被关联在一起,为轰炸机的空袭服务。
但是这些“耳目”飞机最大的问题就是战时生存能力!对手的舰载防空系统也在不断拓展射程和杀伤力,而且会得到岸基防御体系的掩护。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航母舰载机联队也在不断成长,能为舰队提供500-700海里的立体防控体系。在2020s年代,中国可能会有4艘10万吨级的大型航母,装备J15战机, J31隐身战机和KJ-600预警机。美国的巡逻机和加油机必须小心翼翼地待在安全的距离上,直到这些威胁被压制。
一个高威胁战场环境中保持对敌方海上目标跟踪监视的办法,就是像B-2、B-21这样的隐身飞机。隐身轰炸机具有足够的航程和续航力去寻找和追踪敌方战舰,安全地抵近进行识别,然后有能力把高精度传感器数据回传给后方的隐身和不隐身的作战平台,进而是增强了战场上所有美军武器发射平台的视野和作战能力,充分发挥它们武器的射程。当然,隐身轰炸机也能自己发射大量小型武器打击敌方水面战舰,与此同时让远方的B-1B轰炸机、美军战舰发射LRASM等远程导弹、反舰“战斧”,一起打击,这将使敌方战舰的防御问题更加复杂而严峻。等到导弹打击结束后,隐身轰炸机还能用最便宜的“铁炸弹”,对残余的敌方战舰进行最后的“补枪”。
总之,目前美军面临迫切的反舰战需求,尤其是在西太平洋。中国正在发展一大批高性能的战舰、潜艇、飞机,装备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美国海军在这片海域妄图用更多的战舰、潜艇和航母去压制是不切实际的。为了应对这一威胁,美国空军应当训练和装备自己的轰炸机部队去执行海上空袭任务,就像二战和冷战中进行的一样。轰炸机能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快速、高效地发射数量可观的反舰导弹,从多个方向上实现饱和攻击。隐身轰炸机更能深入中国的岸基防空体系和海军舰艇防御系统内,去威胁和摧毁中国海军的高价值舰船。这些隐身轰炸机还能担任美军非隐身的武器发射平台的“耳目”,发起超视距攻击。总的来说,美国空军轰炸机部队的能力能够接近中国沿海,完成下列任务:
1、维持对中国的强大、有效、低成本的威慑;
2、助力美国海军应对持续增长的中国海上力量;
3、增强美国在全球应对中国威胁的能力。
作者:美国空军david deptula中将,34年军龄的老空军,1991年“沙漠风暴”空袭行动任务规划主要制定者;1998-1999空袭伊拉克“北方守望”联合任务部队指挥官;2001年美军中央展区联合空中行动中心主任,领导了“持久自由行动”首次空袭。后担任空军负责ISR的第一副参谋长,退休后“米切尔研究院”院长。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
---|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科研管理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
预见未来:预见2016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5G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传感器 |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直升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战 | 反卫星 |
领先国家:美国 | 俄罗斯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快响小组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阿里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7文章全收录 | 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