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毅院士:自动驾驶落地可优先选择4大场景,大规模量产要2060年实现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智驾 Author 报道汽车未来的
专家库 | 人才库 | 企业库 | 项目库 | 投资机构库 | 招商信息库 | 前沿特攻队招募
前沿君微信:tech9999 手机:18501361766
转自:新智驾(AI-Drive)
作者:李德毅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
决定自动驾驶技术影响力的不仅是技术先进水平,更要从现有的系统痛点切入。
自动驾驶量产无人区,前几年的预言将一个个破灭?
5月10日,2019吉利汽车技术日暨第二届龙湾论坛在宁波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发表题为《勇闯人工智能无人区,从自动驾驶量产谈起》的主题演讲。
李德毅表示,直面解决现实问题,自动驾驶汇聚了当今几乎所有人工智能的黑科技,中国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落后美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和商业模式快于美国,各有优势。
自动驾驶量产,即是智能产业的无人区,又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将成为中国智能产业的顶梁柱。
李德毅认为,决定自动驾驶技术影响力的不仅是技术先进水平,更要从现有的系统痛点切入。同时,他还提到,自动驾驶量产要包含四大要素:技术、市场、成本、生态。
以下是李德毅院士的演讲全文,新智驾进行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今天主要讲关于自动驾驶量产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什么是量产,量产的难度在哪里,自动驾驶量产的道路在在何方?
此外,中国和美国的人工智能到底谁领先,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到底和美国差多少?
同时,目前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和突破点就像没有进入的无人区,要支持科学家勇闯人工智能科技前沿的无人区。智能时代的关键是智能,而汽车是其中的载体。
因此,我们要直面解决现实问题,自动驾驶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自动驾驶不是自动化,而是驾驶员与车辆之间更多的智能网联。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加强人工智能的分量。
在人工智能方面,中国和美国并驾齐驱了吗?
我的答案是,中国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落后于美国,但有自己的特色。同时,人工智能的应用技术和商业模式快于美国,各有优势。
此外,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自动驾驶要给大众真真实实的获得感,就是量产。自动驾驶量产既是产业的无人区,又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头雁”效应,成为中国智能产业的顶梁柱。所以我们现在很多人把智能网联汽车里的“汽车”丢了,忽悠网联。
但问题是,量产的主要依靠哪些因素?
我认为,自动驾驶量产主要包含四大因素,技术、市场、成本、生态。
在自动驾驶领域,我所研究的时间长达十多年,包括概念车、演示车、示范车等。但是,在每一次的实验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所以,目前自动驾驶还处于探索阶段。
而且,量产汽车一旦发生事故,该款车可能要召回几十万辆,甚至是全部。
也就是说,目前处于自动驾驶量产的无人区,我希望有汽车公司能够在自动驾驶量产上做一个“头雁”。
自动驾驶量产之路预测从规模经济的马克西·西尔伯斯通曲线中可以看出,如果一千辆汽车的年产量增加到五万辆,五万辆到十万辆,成本依次下降40%到15%。
依此类推可以得出,消费者的钱很难赚,钱大多数都被都被一级供应商赚走了。
同时,车载激光雷达和半导体也遵循类似的规模经济效应。
如果我们站在局外人立场来看自动驾驶量产是什么时间点?
我的设想是,科研探索期,也就是从0到1,如果从美国开始算起的话,现在科研探索期基本完成。
因此,我们目前进入了第二个产品孵化器,也就是从1到10。
大家可以看到,目前已经有部分自动驾驶车辆在商业试运营了,这就是一个标志,但现在还是处于非常小的范围内,到2025年也许有万辆规模的开始。
而自动驾驶车辆真正达到大的规模化量产,要等到2060年。
所以,我们中国的人工智能工作者不要太着急,目前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可靠性问题以及成本等各种问题。
现在有一个问题,全球现在大概70亿人,20亿辆车,中国13亿人口3.27亿辆车。
假设一:车的总量不再增加,维持在20亿量的水平;
假设二:寿命20年,准时报废;
假设三:每年国定新产一亿辆车,2025年L3以上自动驾驶车辆占1%,以后每两年自动驾驶车辆翻一番。
也就是说,到2035年,新产车全是自动驾驶车,总产量达4.4亿辆,大约到2054年甚至更长,才能完成70亿辆车的全部更新。
自动驾驶落地四大应用场景决定自动驾驶技术影响的不仅是先进水平,更要从现有的系统接入痛点,找到刚需的应用场景。
只有当自动驾驶技术和商业应用市场投缘时,才能擦出火花,完成孵化期的“惊险一跃”。
其中,孵化期寻找应用场景的三部曲有,选择、适应、创造。
因此,我们首先要选择,选择一个痛点,把这个痛点解决。然后,我们要寻找适应性的场景落地。最后,在做技术创造。
当然,没有商业化运用就没有量产,自动驾驶落地的应用场景,我认为目前包含四个:自主泊车、定点接送、快速公交、有限地域自动驾驶出租车。
那么问题来了,上述五大场景哪个将是自动驾驶首个量产商业化应用场景?哪个将进而利用自动驾驶优势创造出崭新需求,巨大产业和全新生态?
假如有一条BRT用车20辆,全球城市有500条自动驾驶投入快速公交,哪个公司是全球BRT的领头羊?
此外,到哪一年中国试点智慧城市公交车基本上都是自动驾驶车辆?
我预计,2024年将实现中国试点智慧城市公交车基本上都是自动驾驶车辆。例如,如果宁波所有的公交车都是自动驾驶,因为公交车是固定线路,它是定点停车,运营公司就可以在这样的总框架里做远程调度。
前不久,我与工信部经济司在一起讨论,什么叫智能制造的产业值?目前很多公司都定位是人工智能公司,其实严格上大部分算是自动化公司,或者是是互联网公司,而不是智能制造公司。
同样的问题,到哪一年中国商用车保有量中,70%达到自动驾驶?我预计是2033年,中国商用车保有量中,70%达到自动驾驶。所以说,我们汽车行业存在巨大的的潜在市场。
勇闯人工智能无人区全球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包含感知、技术、控制和决策。
原先,人们用有限封闭环境里的确定性和正确性来衡量系统中的模型,算法和效率,而一旦把系统放到开放、演化的环境里面,必须用不确定性和统计正确性来替代的时候,原先方法的脆弱性就暴露出来了。
最后,我想告诉自动驾驶从业者,要勇闯人工智能无人区。因为人工智能可望规模化复制能工巧匠的智能,人工智能可望弥补情绪失控下的智能缺失。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公号内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
---|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科研管理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 大学排名 |
预见未来:预见2016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5G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传感器 |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直升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战 | 反卫星 | 卫星 | 混合战争 |
领先国家:美国 | 俄罗斯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快响小组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阿里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8文章全收录 | 2017文章全收录 | 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