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论析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Author 王丹 邱耕田

远望智库:与智者同行,为创新加速

专家库 | 人才库 | 企业库 | 项目库 | 投资机构库 | 招商信息库 | 前沿特攻队招募

前沿君微信:tech9999  手机:18501361766


转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作者:王丹,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邱耕田,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摘要

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革命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系统而科学地回答了“为何会兴起新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将带来什么影响”“如何应对新科技革命”等问题。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具有整体性、时代性和现实性等鲜明特征。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要求我们在新时代的“历史天空”下要大力提高理论思维能力、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和要求,将抢占新科技革命先机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结合,以应对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关键词

习近平;  新科技革命观;  新科技革命;  第六次科技革命


当今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的前夜。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已在多个场合提及“新科技革命”或“新一轮科技革命”,共计40多次。他紧扣时代脉搏、直面科技浪潮,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对新科技革命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论述,并对我国如何迎接和应对新科技革命进行了科学的前瞻谋划和战略上的顶层设计。梳理和研究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对于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强起来”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的基本内容

所谓“新科技革命”,是相对业已发生的科技革命而言的。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统称。判断科技是否“革命”的标准为:科学革命应该是显著改变人类的思想观念,技术革命则主要显著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上述两者的影响率和覆盖率都应超过50%[2]。每一次科技革命在兴起之际都会被称为“新科技革命”。那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的“新科技革命”或“新一轮科技革命”指的是第几次科技革命呢?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结合两个较具代表性的观点。一个是钱学森的观点,他将20世纪80年代正在兴起的以信息科技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界定为“第五次产业革命的别名”[3],提出“要预见到第六次产业革命”[4]。另一个是中国科学院专家的观点,2011年中国科学院开展了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预测研究,其中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中提出:“世界正处于第六次科技革命前夜。”[5]综上可见,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及的“新科技革命”或“新一轮科技革命”,指的就是第六次科技革命。相关研究表明,第六次科技革命(预计2020—2050年)很可能是一次新生物学和再生革命,融合信息科技和纳米科技,提供满足人类精神生活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最新科技……主体内容包括整合和创生生物学、思维和神经生物学、生命和再生工程、信息和仿生工程、纳米和仿生工程等[6]。



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革命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有着丰富的内涵,它科学诠释了新科技革命兴起的动因,从历史进程和发展大势中深刻洞察了新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巨大机遇与影响,提出了迎接和应对新科技革命的战略对策,为我们把握新科技革命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一)科学阐释了“为何会兴起新科技革命”

新科技革命的兴起源于人类不断发展的生产实践与生活需要,这是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的逻辑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为何会兴起新科技革命”问题的回答,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发展动因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技发展动因理论,人们从事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马克思看来,人类要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事社会生产特别是物质生产,社会生产实践又离不开技术方面的支撑和引领,这就赋予了技术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而人的需要又具有无限递进性,“超出社会当前需要的生产……将引起新的需要,同时将创造出满足这种新需要的手段”[7]。可见,需要推动生产及技术进步,生产及技术进步会引起新的需要,新的生产及技术进步又会产生更新的需要,如此螺旋攀升、呈波浪式发展态势。“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8]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表明,科技革命源于人类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需要,并最终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从而为人类的发展提供着“助推器”的作用。

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发展动因理论,进一步论证了新科技革命的兴起源于人们新的需要。“人们对生产生活便捷化的要求,带动了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涌现和突破。气候变化对人类带来的生存压力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推动煤炭清洁燃烧、太阳能电池、风电、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技术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人口老龄化趋势,形成了对生物技术进步的巨大需求,促使产业化规模快速扩大。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全面上升,促进了智能制造技术迅速发展,使机器人在越来越多领域替代人力。”[9]人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呼唤着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也决定着新科技革命发生的重点领域和科技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10]

(二)预先洞察了“新科技革命带来什么影响”

强调科技革命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推动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马克思、恩格斯亲睹了第一、二次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马克思评价道:“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是比巴尔巴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11]恩格斯评价道:“17世纪和18世纪从事制造蒸汽机的人们也没有料到,他们所制作的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使全世界的社会状态发生革命。”[12]20世纪50年代是世界第五次科技革命浪潮涌动之时,也是我国工业化初创之际,毛泽东认识到了科技革命的重要作用,他强调把“党的工作的着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13],“资本主义各国,苏联,都是靠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来赶上最先进的国家,我国也要这样”[14]。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多次强调科技革命的作用,他在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时讲道:“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 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15]

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未曾遇到也很少论及的。因此,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给予洞察分析是时代赋予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技革命作用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既往科技革命的历史考察,基于我国发展的立场和全球视野,对新科技革命将要产生的影响给予了前瞻性的论述。

从全球视野看,新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新科技革命将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对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史的梳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科技革命发展的规律:“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16]针对新科技革命的蓄势待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17]在他看来:“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同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18]。此处,“历史性交汇”指的就是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人类社会发展三者之间的联同互动、相互作用。科技革命引起产业变革,产业变革推动人类社会的积极变化,人类社会的发展意味着人类需求的改变,而人类新的需求又呼唤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生。人的需要是动力,产业变革和社会发展是过程,科技革命是引擎,三者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路线图”。科技革命就是这个“路线图”的关键环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着具体的阐述:“科技革命必然引发产业革命”[19],“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带动众多产业变革和创新”[20]。其二,新科技革命将重塑世界力量格局。回顾历次科技革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总结的,“每一次科技和产业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面貌和格局。一些国家抓住了机遇,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迅速增强,甚至一跃成为世界强国”[21]。每一次世界力量格局的重大变化都与科技革命密切相关,那些抓住了科技革命机遇的国家,都实现腾飞并进入世界强国行列。比如,英国以第一、二次科技革命为契机,由一个人口仅占世界2%的落后小国一跃成为当时世界的头号强国;德国因引领了第三、四次科技革命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不仅抓住了第三、四次科技革命的机遇,而且引领了第五次科技革命,至今还占据着世界科技第一强国的位置。同时,日本、芬兰、爱尔兰等国也借前几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机遇而成为发达国家。预测第六次科技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22]能否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对一个国家拥有什么样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影响重大。



站在我国发展的立场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科技革命将为我国实现“强起来”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契机。回顾历史,“我国发展历史上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近代以来,我国逐渐由领先变为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错失了多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23]。正是因为与前四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我国国际地位一降再降,从“大清帝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历史上经济产值第一的国家衰变为落后挨打的国家。而在第五次科技革命中,我国虽然抓住了机遇,逐渐升级为工业化国家,但主要是靠对发达国家的模仿,充当的是“跟踪者”的角色,因而在第五次科技革命中表现平平,发展成绩并不突出,国际地位也没有得到应有提升。随着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我国将再次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如果我们依然采取依靠引进国外技术的办法,只会拉开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产业还将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24],而这种“中低端”角色显然是无法使我国强起来的。

(三)统筹谋划了“如何应对新科技革命”

面对新科技革命的到来,我们不可坐失良机,必须抓住机遇、赢得主动、有所作为。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及时确立发展战略……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25]。对于如何迎接和应对新科技革命,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支撑、战略目标、战略路径、战略方向等方面提出了战略对策。

首先,科技创新是战略支撑。从科技革命发展的规律看,科技革命的发生从来都不是偶然的,科技上的创新是科技革命发生的必然前提。新科技革命将带来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26]。抓住科技创新才能在战略上掌握新科技革命的主动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他强调“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7]。其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战略目标。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出了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目标引领行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必将激励我们积极抓住新科技革命机遇,占领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再次,自主创新是战略路径。道路决定命运。我国如果仅仅依靠引进他国的科技成果,就永远摆脱不掉他国科学技术附庸的角色,或者说只会永远跟在别国后面亦步亦趋,这显然是无法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28],“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29],在激烈的科技竞争赛场中,只有走自主创新道路,把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乘新科技革命之“东风”,实现由“跟跑者”向“同行者”、再到“领跑者”的转变。最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30]三大战略方向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新科技革命的时代脉搏所做出的战略判断,这对指导中国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的主要特征


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新科技革命实践的产物,蕴含着鲜明的整体性、时代性和现实性等特征。

(一)强调整体性,坚持全面系统

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坚持以整体性思维看待新科技革命问题。整体性的思维理念倡导系统性、关联性、协同性,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思想。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31],同时“每一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32]。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整体性,这一整体性既表现在组成有机体的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又表现在社会发展的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关联。

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贯穿着整体性思维,表现为不仅从横向的现实维度看待新科技革命与社会的整体性发展问题,而且从纵向的历史维度看待新科技革命与社会的长远发展问题。从横向维度看,整体性发展要求社会机体各要素都得到发展,“我们要把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改革开放有机衔接起来,把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有机衔接起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33]。就纵向社会发展进程看,整体性思维要求我们将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结合以看待新科技革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所指出的,“把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统筹起来考虑”[34]。

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的整体性特征,还体现在协同性上,即倡导世界各国利益协调、管理协同。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35],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科技发展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我们将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实现各国共同发展。”[36]在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要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主动布局和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共同应对未来发展、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挑战,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其他更多国家和人民,推动全球范围平衡发展”[37]。

(二)彰显时代性,坚持与时俱进

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的时代性,主要表现为站在时代前沿看待新科技革命浪潮。当前,全球上一轮科技革命已接近尾声,“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38]。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39]。

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将不同于以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智能制造、互联网+、分享经济等新科技、新经济、新业态,蕴含着巨大商机。”[40]抓住新科技革命创造的机遇,有助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较短时间内后来居上、实现“弯道超车”。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抢抓机遇、夺占先机”,他先后在第十七次、十八次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就是要在新赛场建设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导一些赛场建设,从而使我们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41],“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42]。



当然,新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挑战将不同于以往:新一轮科技革命还在孕育中,但新科技革命的竞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世界各国争相调整、适时应变、抢抓先机。西方发达国家由于抓住了前几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先后顺利实现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等。相比之下,我国正处在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同步发展和叠加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不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则很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43]

(三)注重现实性,坚持问题导向

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的现实性,主要表现为强调以新时代我国发展的现实问题为导向,结合我国科技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看待并参与新科技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全面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大势,既要重视不掉队问题,也要从国情出发确定跟进和突破策略。”[44]

从新时代我国的现实境遇看,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着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努力,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但在我国经济规模大、产值高的背后,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日益突出。例如,我国号称“制造业大国”,但质量效益偏低、竞争力偏弱、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多数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45]。二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失调、区域发展失衡、城乡发展差距悬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等。三是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前期,受当时优先解决温饱问题的压迫,我国实际上走了一条靠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的经济增长老路,这样一种具有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在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生态赤字,因而是不可持续的。要解决中国发展所面临的这些现实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利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创造的机遇,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

就我国科技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看,当前我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的科技能力还远不能适应应对新科技革命挑战的需要。比如,“我国科技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46]。在可能发生科技革命的重要方向上,我国虽然大体上能跟上前沿水平,但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还未改变,尚未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现象。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47],“增强预见性和前瞻性,提高原始创新水平”[48],“我们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49]。

三、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的方法论意义


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这一理论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迎接和应对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到来。

(一)提高理论思维能力,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分析新科技革命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50]所谓理论思维,即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把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作为分析和应对新科技革命的思维方法。

强化战略思维,要求我们“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51]。具体而言,我们既要放眼世界,“着眼于全球产业发展和变革大趋势,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制高点”[52],牢牢把握世界科技进步的大方向,又要结合我国发展,“瞄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占据战略制高点”[53],实现“同频共振”与自主创新的统一。同时,我们需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将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看待新科技革命,“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要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顶层设计要有世界眼光,找准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找准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和应走的路径,把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统筹起来考虑,有所为有所不为,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目标、工作重点”[54]。

坚持辩证思维,需要具备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原则。具体而言,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既要看到科技发展对我国发展的推动作用,又要看到科技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社会系统各要素的相互关联性;既注重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推进全面创新,又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55],实现重点突破。

掌握历史思维,就是要从历史视野和发展规律中分析看待问题、把握前进方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当下。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科技发展置于近代以来科技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在总结中国因错失前几次科技革命所付出的惨痛教训中提出必须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为我们运用历史思维思考如何迎接和应对新科技革命提供了典范。我们应该根据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和实践需要来评判前几次科技革命中我国的反应,避免重蹈近代中国因闭关锁国所导致的错失机遇、落伍于世界的覆辙。同时还要求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新科技革命为我国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将我国发展的目的性与科技革命带动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有机统一起来。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把握新科技革命的主动权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理念的引导就没有前进的方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彻这五大发展理念,可以分别从发展动力、发展后劲、发展潜力、发展空间和发展目的等方面来引领把握新科技革命的主动权。

创新引领发展,坚持创新发展是我们增强发展动力的根本之策。“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56]新一轮科技革命即将兴起,国际竞争愈加激烈,国家竞争的核心在于科技的竞争,而“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57]。可见,要在新科技革命中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58]。



协调强调发展的整体联动性,坚持协调发展是我们增加发展后劲的制胜要诀。从协调的角度看新科技革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整个社会要注意处理好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换言之,要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方面,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把握新科技革命的主动权提供强大的社会发展后劲。所谓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即注重协调社会发展的局部与部分、当前与长远、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着力推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实现社会的整体性发展。另一方面,把握新科技革命的主动权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大的科技支撑力。所谓提供更大的科技支撑力,即要增加我国发展的科技含量,利用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新增长点,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要求我们注重高质量、高层次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是我们挖掘发展潜力、解决发展短板的必然要求。从绿色发展角度看待新科技革命,把握新科技革命的主动权不仅需要注重绿色发展,而且应该将“绿色”因素注入其中。一方面,“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5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短板。鉴往知来,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这正好顺应了当今时代科技革命的大方向。把握新科技革命的主动权,需要我们在绿色发展方面挖掘潜力,使之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的科技发展包括迎接新科技革命也要注入绿色的因素,即我们的科技革命或科技发展必须坚持绿化的方向,要用绿色约束科技革命、科技进步,使科技成为保护绿色、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开放倡导发展的内外联动,坚持开放发展是我们实现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新科技革命的到来还将继续重塑世界格局,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也将随之发生深刻变化。把握新科技革命的主动权,要求我们建构互利共赢的开放新格局,充分利用全世界共同创造的先进科技成果,把我国的发展同世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60]。

共享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共享发展是我们调动人民群众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重要法宝。把握新科技革命的主动权,终极目标在于让科技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新科技革命带来的实惠,才能充分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使得我国的发展具有更深的伟力,从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抢占新科技革命先机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结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迎接和应对新科技革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具体而言,迎接和应对新科技革命,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

所谓“依靠人民”,是指人民群众是把握新科技革命机遇、实施新科技革命实践的主体。我们党历来十分注重人民群众在中国科技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我国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这个法宝搞出来的,千万不能丢了!”[61]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强调,主要体现在对人才聚集的重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为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62]因此,确保牢牢掌握新科技革命大势并抢占先机,就必须大量发现人才、培育人才,激发广大人才的力量。

所谓“为了人民”,是指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实现人民幸福作为迎接和实施新科技革命实践的最终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3]而“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64]。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重要契机,把握这一契机,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但创新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65]。只有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受益主体的创新才能算得上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才具有最大的价值意义。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了要求:“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和军民融合需求,加快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打好主动仗。”[66]

[参考文献]

[1][22][37][43][46][65][66]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8,6,17-18,9,7,12,13.

[2][5]白春礼.新科技革命的拂晓[N].北京:中国科学报,2012-01-01.

[3][4]钱学森.钱学森论第六次产业革命通信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232,232.

[6]何传启.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4.

[7][3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88,603.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68.

[9][16][17][18][19][20][25][26][27][28][29][30][34][36][38][39][40][44][45][47][48][49][52][53][54][55][56][57][5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G].北京,2016:100,86,86,97,97,75,84,26,26,40,46,64-65,15,19,24,78,31,48-49,8,57,58,3,91,83,15,17,3,47,3.

[10][21][23][24][35][42][59][6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72,202,203,203,538,267,198,267.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9.

[12][5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1,437.

[13]毛泽东文集:第7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1.

[14]毛泽东文集:第8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26.

[15][5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7-378,300.

[3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13.

[3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6.

[41][60][61][62][6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23,248,126,127,3.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科研管理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创新教育 军工百强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 大学排名
预见未来预见2016 |预见2020  | 预见2025预见2030  | 预见2035 预见2045  | 预见2050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互联网+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5G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传感器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预警机 | 运输机 | 直升机 战斗机 | 六代机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潜航器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战 反卫星
领先国家美国 | 俄罗斯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日本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快响小组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阿里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易本胜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全文收录2018文章全收录 | 2017文章全收录 | 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