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年世界陆军武器装备发展研究

远望智库预见未来 战略前沿技术 2022-04-11

前沿君微信:tech99999  手机:18501361766



2019年世界陆军装备发展研究

远望智库武器装备发展研究中心 山松

本文摘编自即将发布的《2019年世界武器装备发展研究报告》


关键词:远程精确火力项目;机器人战车营;ERCA营;M109A8;“战略火力”导弹;“战略火力连”;高超声速导弹连;下一代战车;机器人战车(RCV);通用高超声速滑翔器;伊斯坎德尔-M1导弹系统列装;S-350“勇士”近中程防空导弹系统;“狮鹫”多用途装甲车(VBMR);新型BCIP5.6“弓箭手”通信系统列装;19式155毫米轮式自行榴弹炮;“皮纳卡”制导火箭弹;印度试射“皮纳卡”制导火箭弹;朝鲜试射新型“超大型多管火箭炮”;超大型多管火箭炮;


2019年度,国外陆军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动向是:美陆军远程精确火力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并计划组建机器人战车营;俄陆军完成“撒手锏”装备——“伊斯坎德尔”-M1导弹系统的交付列装;欧洲和周边国家陆军武器装备建设亮点纷呈。


一、美陆军远程精确火力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并计划组建机器人战车营

美陆军在2019年继续大力研发六大优先装备研发项目(“六大件”):远程精确火力、下一代战车、“未来垂直起降”直升机、机动通信指挥网络、一体化防空反导、单兵杀伤力。其中最为重要的远程精确火力由近战火力(最大射程130千米)、纵深火力(最大射程499千米)、战略火力(包括最大射程1600千米的战略炮兵武器和最大射程2250千米的“战略火力”导弹)组成,具备打击陆上和海上机动目标的能力,在2019年取得重大进展。
近战火力亦称增程火炮(ERCA)项目,于2019年7月签订了“增量1”样炮研发合同,研发58倍口径身管、自动装弹机和弹丸,以大大提高射程和射速,并已被命名为M109A8,计划2023财年装备首个ERCA营。作为纵深火力的“精确打击导弹”项目于2019年5月成功进行了先进弹头试验场测试,计划2023财年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可由M270A1和“海玛斯”火箭炮发射,打击地面和海上移动目标。2019年9月,美陆军签订“通用高超声速滑翔器”原型研发合同,开始研发“战略火力”导弹,预计到2023财年将部署1个装备首批8枚导弹的高超声速导弹连,亦称“战略火力连”。该导弹长10米,直径0.87米,采用双发固体火箭发动机和高速滑翔弹头,最大射程2500千米。

图:M109A8的原型XM1299

下一代战车包括可选有人战车(OMFV)、机器人战车(RCV)、多用途装甲车(AMPV)、机动防护火力车(MPF)和新一代主战坦克等有人/无人战车。2019年4月,美陆军透露:根据陆军参谋长米勒(已于2019年7月升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提出在2~4年内部署1个机器人战车营的设想,陆军计划研发轻、中、重三种机器人战车(RCV),即轻型RCV-L、中型RCV-M和重型RCV-H。根据作战需要,它们适合装备陆军当前所有的基本作战编队里。RCV-L重约7吨,能用CH-47F重型运输直升机空运,主要是利用其传感器套件为其他杀伤性武器系统提供目标侦察,其机动能力应与装甲旅战斗队保持同步,即约20千米/小时。RCV-M重约10吨,能装备中口径机关炮或反坦克导弹遂行直瞄火力打击任务,能用C-130等战术运输机空运。RCV-H重至少20吨,将具备较强的直瞄火力杀伤能力和战场生存能力,能用C-17战略运输机空运,用于承担“机器人僚机”角色而不是取代现役有人驾驶装甲平台。美陆军未来司令部地面车辆系统中心副主任透露,将于2020财年使用4辆无人驾驶的M113装甲人员输送车作为替代型RCV,进行首次排级作战试验(阶段1试验)。计划在2021财年和2023财年开展的阶段2和阶段3试验中,将试验规模扩展到连级,作为替代型RCV的4辆M113将与2辆替代可选有人战车的“布雷德利”步兵战车进行协同试验。
总体看来,机器人战车融入装甲战车编队已是大势所趋。随着自动驾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战车及集群化机器人作战技术能在未来作战中遂行侦察、打击、反装甲、反狙击等多种高危险任务,将成倍提高装甲战车编队的作战能力,并将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未来作战形态、作战样式及部队编制体制发生变化。在不久的将来,地面部队将通过士兵、机器人、人工智能以及人体机能增强技术组成人机编队,从而极大地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
二、俄陆军完成“伊斯坎德尔”-M1的交付列装

根据俄国防部长绍伊古2019年1月宣布的计划,俄陆军已于2019年底接收了第13个旅,从而全部完成“伊斯坎德尔”-M1系统的交付与换装任务,使所有导弹旅都装备“伊斯坎德尔”-M1系统。“伊斯坎德尔”-M1是俄对抗美国及北约的“撒手锏”,每个“伊斯坎德尔”-M1旅编3个导弹营,每营装备4套“伊斯坎德尔”-M1系统,每套系统备弹4枚;每旅共编配12辆机动发射车、12辆运输装填车、11辆指控车、1辆维修保障车、1套数据处理系统,还包括数量不详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储备。

图:俄罗斯发射中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

由于美俄在东欧和中东的对抗进一步加剧,作为“撒手锏”装备,俄陆军2014年在西部军区部署2个“伊斯坎德尔-M1”导弹旅,又于2016年10月在飞地加里宁格勒(距美国在波兰的贝斯基德导弹基地仅300多千米)进行了部署。俄国防部2011年与KBM设计局签订了一份长期供货合同,每年交付2个旅的“伊斯坎德尔-M1”导弹系统,2013年6月交付了首个旅,到2017年共交付了11个旅。俄陆军换装“伊斯坎德尔-M1”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也接近完成,2013~2018年共为10个“伊斯坎德尔-M1”旅建设了458套建筑物。2017年8月,俄国防部又签订一份200亿卢布(3亿美元)的采购合同,再采购2个旅,2018年11月已交付了第12个旅。
另外,俄在2019年还完成:S-350“勇士”近中程防空导弹系统的升级工作,并交付列装了首批系统;最新改进型米-26T2V重型运输直升机的初步试验,并首批订购10架。
三、欧洲和周边国家陆军武器装备建设亮点纷呈

一是法陆军接收首批3辆“狮鹫”多用途装甲车。2019年7月4日,法陆军接收了首批3辆“蝎子”计划中的“狮鹫”6×6多用途装甲车(VBMR)。“狮鹫”战斗全重24.5吨,可使用A400M运输机空运,预计法陆军到2019年底将接收92辆,到2025年接收936辆。法陆军共订购1872辆“狮鹫”,用于取代1978年服役的2661辆VAB装甲车。“狮鹫”的变型车包括炮兵侦察车和迫击炮车。另外,由于法国与比利时政府签订的两国间“机械化能力”(CaMo)战略伙伴关系协议于2019年6月21日开始生效,法国装备总署于2019年6月24日与奈克斯特公司签订了382辆“狮鹫”多用途装甲车和60辆“捷豹”装甲侦察车的生产合同,这些车辆将装备比利时陆军。

图:法陆军“狮鹫”多用途装甲车

二是英陆军开始列装新型BCIP5.6“弓箭手”通信系统。英陆军于2019年7月1日透露,部署在波兰的英陆军相关作战部队和皇家海军陆战队第3突击旅的高戒备部队已成功列装了新型BCIP5.6“弓箭手”通信系统。将于2019年夏天离开德国的英陆军第20装甲步兵旅和英陆军驻加拿大和肯尼亚的训练机构也已列装了BCIP5.6“弓箭手”通信系统。2019年7月至10月,英陆军驻爱沙尼亚、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部队,以及英陆军第16空中突击旅、第3师师部、皇家空军团部队保护联队和第1装甲步兵旅及训练部队也将列装BCIP5.6“弓箭手”通信系统。英陆军信息处处长透露,BCIP5.6“弓箭手”通信系统将于2020年6月完成列装。另外,该系统还于2019年完成了与法国SICF指挥信息系统的互操作试验。
三是日本研制成功19式155毫米轮式自行榴弹炮。2019年8月,日本陆上自卫队在东富士演习场举行的2019年度“富士综合火力”演习中展示了其新研制成功的19式155毫米轮式自行榴弹炮样炮。该炮采用德国“曼”军用8×8卡车底盘,前部是乘员舱,乘员5人(驾驶室3人、中间舱2人),后部为155毫米榴弹炮;驾驶室搭载火控系统并披挂装甲,可防御7.62毫米轻武器和炮弹破片。该炮外形与法国“凯撒”相似,火力与现役榴弹炮相当,但装填时间更短、稳定性与战略机动性更好,日本陆上自卫队将于2019财年底采购首批7门,总价51亿日元,用于取代现役老式FH-70 155毫米牵引榴弹炮,并计划2020财年再申请47亿日元(4430万美元)采购第二批7门。

图:演习中的日本陆上自卫队19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四是印度成功试射“皮纳卡”制导火箭弹。2019年3月,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在印巴边界的皮克兰靶场成功试射了“皮纳卡”制导火箭弹。“皮纳卡”制导火箭弹采用了先进制导组件和导航装置,可在44秒内发射12枚火箭弹,散布范围为900平方米,射程为20~90千米。在该靶场进行的两次试射中,遥测系统对整个飞行弹道进行了追踪和监测,火箭弹命中目标且达到了预期精度。制导火箭弹由固体发动机提供动力,可配装预制破片杀爆战斗部、燃烧战斗部和训练弹战斗部,利用6个向后折叠的直角弹翼维持火箭弹飞行稳定性。印度陆军计划在2026年前装备22个“皮纳卡”火箭炮团,其中包括12个团配用制导火箭弹。每个火箭炮团将列装6门基于“太拖拉”卡车的“皮纳卡”火箭炮。

图:印度“皮纳卡”火箭炮实弹发射试验

五是朝鲜试射新型“超大型多管火箭炮”。2019年8月24日、9月10日,朝鲜两次向半岛东部海域方向成功试射了新型“超大型多管火箭炮”。据朝方披露,该火箭炮在作战操作、弹道特点、精确制导技术和精度等方面均得到“令人满意的验证”;10月31日成功进行了2枚火箭弹的连发射击试验;11月28日,又成功进行了2枚火箭弹的“最终检验”实弹发射试验,验证了该炮的有效性。韩国军方认为该炮最大射程约330~380千米,火箭弹最大飞行高度达到97千米。从公开图片看:该炮4具管型发射器安装在8×8装甲防护型卡车底盘上,口径在300~420毫米之间;火箭弹头部、尾部配有多片弹翼,可综合实现制导修正的气动控制功能,具有制导火箭弹的技术特征,且弹径粗大,可满足容纳大量固体燃料及较多部件和较大弹头的需要。

图:2019年11月28日,朝鲜成功进行了超远程多管火箭炮最终检验。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科研管理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创新教育 军工百强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预见2020  | 预见2025预见2030  | 预见2035 预见2045  | 预见2050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互联网+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5G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传感器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预警机 | 运输机 | 直升机 战斗机 | 六代机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潜航器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战 反卫星
领先国家美国 | 俄罗斯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日本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快响小组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阿里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易本胜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全文收录2017文章全收录 | 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