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石世印: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经验的初步思考

远望智库预见未来 战略前沿技术 2022-04-11


 电话:010-58330898 手机:18501361766

微信:tech99999 邮箱:qianyanjun@techxcope.com



总结经验    砥砺前行

——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经验的初步思考


(2020年3月5日)

石世印  原总装备部科技委常任委员,正军、少将


我们常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尤为重要。现在,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正处于新的关键阶段,在此之际,认真总结近几年的成功经验,是十分必要的。基于长期学习研究,本人初步梳理概括为以下十条,供大家参考!
一、认清来龙去脉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强调要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国战略体系和能力,并及时果断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但这决不是凭空作出的,必须看到,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性,都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近几年,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良好局面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我们党实行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和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只有以历史的观点看待当今的发展,才能深刻认识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地位、重大意义、时代特征、科学内涵、本质要求、目标重点以及方法途径等。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因此,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认清来龙去脉,明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样就能走得更坚定、更扎实、更有力!
二、坚持实践第一


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从根本上讲,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一个实践问题,而且是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富国和强军战略全局的重大实践问题。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为了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程度上加快军民融合发展,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所以,必须在抓落实上下真功夫、苦功夫、硬功夫和细功夫,切不可把心思和精力花在一些带形式主义的会议、论坛甚至标语口号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因此,只有千方百计在求真务实上凝心聚力,才能增强对军民融合发展指导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深度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才能经过实践检验和完善各项决策部署及具体举措。即使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只有坚持实践第一,才能通过实践,积累更多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并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实现从物质到精神、再从精神到物质的重大转变。简言之,唯有坚持实践第一,才能确保军民融合发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才能确保认识不断升华提高。可以肯定,有关军民融合理论的丰富和创新,只能植根于丰富多彩的实践,而决非书本或课堂。
三、抓住主要矛盾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本质,也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强大动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出发点或者说初衷,就是进一步改变军民二元分离结构,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但请注意,这决不是降低和削弱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地位,更不是某些人所谓“融合”是“化学反应”,军与民都“化”了。如此推论,实在是天大的误解!“国家大柄,莫重于兵”。邓小平同志讲过,军队是国家的核心,任何国家都不例外。那么,军民融合发展要解决什么主要矛盾呢?纵观当今风云变幻的世界,放眼激烈博弈的大国关系,一个严酷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就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真正走进世界舞台中心,必须拥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防,必须拥有世界一流的强大军队。但是,目前我军现代化水平同发达国家特别是军事强国还有差距,打赢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足。还有,当今世界大国,唯有我们国家还未实现完全统一,即使和平统一,也离不开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和支撑。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就是加快军队现代化,确保军队现代化建设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获得更雄厚的物质技术支持和发展后劲!在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强调军事优先、军为首要,道理就在于此。实际上,这也是一贯的指导原则。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确定国防军工要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的十二字方针;改革开放初期,中央确定国防科技工业要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此后,无论是强调军民兼容、寓军于民,还是强调军民融合、军民一体,但都是把优先确保军事需要放在突出地位。有人会说,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上面所说是否与之相违背呢?一点也不违背!因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由日益增长的强大的现代化的国防和军队作保障。
四、搞好供需平衡


经济社会发展中,供给和需求历来是既对立又统一,只有搞好综合平衡,才能实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各方面都重视需求牵引特别是军事需求牵引,这无疑是必须的。但应当看到,军民融合是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也是供给侧结构性重大改革,这必然对需求侧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引发需求侧的调整变革。长期以来,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一直强调“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相结合"。这就是说,军事需求可以引领科技发展,而科技创新突破也必定刺激和引发新的军事需求。早在六十年前,毛主席在谈及需要和生产的关系时指出,人们生活的需要是不断增长的,需要刺激生产的不断发展,生产也不断创造新的需要。因此,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更要注意搞好供需平衡。但这种平衡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定要以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供需平衡,重视供需双向依存和牵引作用。对供需平衡工作,不仅各主管部门要重视,各基层实体单位也要重视,这样才能确保总体平衡建立在更扎实更可靠的基础之上。
五、聚力科技创新


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从未来趋势看,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都不是为了一般科研生产规模能力的扩张,更不是低水平重复,而着重点在于加快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尤其是高科技含量,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科技体系和军事体系,提高我国的大国地位和战略竞争力。必须牢记:当今世界的竞争,实质是科技的竞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核心战斗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也是科技生命力的源泉;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兴国强军之本。因此,必须把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作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协同,集智攻关,力求在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上有所突破,尽可能多的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唯有这样,才能把国家发展和安全的命运牢牢把在自己手里,从根上防止被别人卡脖子。实际上,提高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历来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根本要求。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要求国防科技工业坚持军民结合,在优先完成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发挥设备、技术和人才优势,大力开发生产高技术民品,突破国民经济生产中的技术水平,促进国家的科技进步。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坚持寓军于民,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应当相互兼容、相互促进,军队建设特别要同国家新兴技术产业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国家高科技成果。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全面推进各领域的军民融合,切实加强军民科技资源集成,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良好局面。在新的时代,习近平同志一再指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要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统一起来,特别是要立足自主创新这个战略基点,着眼谋取战略竞争新优势,推动融合由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提高海洋、太空、网信、生物、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新兴领域融合发展布局。现在可以说,方向已经指明,坚冰已经打破,道路已经开通,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把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六、形成强大合力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进程越来越雄辩地证明,这是一项宏大而长远的国家战略工程,涉及军地众多部门、领域以及成千上万的企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必须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强大合力,为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提供根本保障。形成强大合力,关健在于军地双方都要真正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有关军民融合的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统一思想,指导工作,推动实践。习总书记明确指出,军民融合既然是国家战略,就要凝聚国家意志,举全国之力,军地同心,一起推动。从实际情况看,军地双方都要强化战略意识,认清军民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是实现富国强军的必由之路。同时,军地双方都要强化“全国一盘棋”思想,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布局,国家布局要充分考虑国防建设需求。此外,军地双方都坚持问题导向,特别要清醒认识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发扬自我革命的精神,深化认识,更新观念,打破壁垒,革除弊端,不仅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而且要换位思考,体谅对方。这样,才能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做到应融则融,能融尽融,把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利用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确保军民深度融合长期持续稳定发展。
七、勇于攻坚克难


事非经过不知难。我国最早搞军民结合,是从国防工业起步的。六十多年来,从军民结合到寓军于民、从寓军于民到军民融合、军民融合从初步融合到深度融合,是三次具有标志性时代性的大跨越,其全部发展就是一部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毫无疑问,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步伐,不仅意味着军民融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而且意味着军民融合必定要触及更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和困难,诸如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和方式路径等。在具体融合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壁垒、坚冰、门槛,以及认识不统一、信息不对称、协调不得力、项目不落实、资金不到位、措施不完善等实际问题。这足以说明,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步伐,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决非轻而易举之事,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其发展仍将是一个不断攻坚克难的长期奋斗过程。而且,随着军民融合持续向深度广度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某些预料到或预料不到的矛盾、问题和困难,这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现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才成长是这样,事业成功也不例外。因此,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无论是军队还地方,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一切从事参与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人员,都应有“迎难而上”的思想准备,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魄力和狠劲,坚持在破解矛盾中求发展,在解决问题中求突破,在攻坚克难中创造新的辉煌。
八、注重整体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动军民融合发展,要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深度发展格局。所谓“高效益”,不仅是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重要的是军事效益,核心是有利于加快我军现代化建设,提高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不可否认,在利益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保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严格按价值规律办事,讲求投入产出和效费比。但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以至个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坚持国家至上,注重整体利益,切不可“唯利是图”,把眼前的局部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就在于事关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正确方向,事关这项国家战略能否真正落到实处。比如,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也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当代中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无疑要继续发挥军工集团、军队科研院所的主力军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民口和民营企业的潜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前几年为刺激“民参军”,有的竟宣扬“民参军”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民营企业就是以“追求最大利益”为目标;还有的妄言,“军工不计成本,不惜代价”,甚至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显然,这完全是误导,与事实背道而驰。我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战线工作几十年,深知军工科研生产有严格的经济核算,财务审计相当严密,而且有比较完善的价格制度,为尽量节约国家投资,总是力求能省则省,怎么会不计成本呢?也不可能追求利润最大化!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就决定了必须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所有部门、单位,切不可“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而要自觉服从国家大局,始终着眼整体利益,努力为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步代,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作出积极的贡献!
九、重在增强实力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而竞争优势归根结底取决于自身的实力。实力决定地位。这几年,随着军民融合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民口包括民营企业正日益成为一支重要生力军,这是令人鼓舞的良好趋势。同时,也产生了某些需要注意的现象,某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未能如愿以偿,未能在“民参军”中抢占一席之席。由此,出现了“怨天尤人”的倾向,有的归究于“上面没关系”、“下头没门路”,甚至怀疑竞争招标存在“暗箱操作”,缺乏公平公正透明。不可否认,这种积弊短期内难以根除。但是,我同不少民营企业负责人交流,一致认为“怨天尤人”毫无实际意义。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决定因素。最根本的是增强自身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拥有“金钢钻”、“一招鲜”、“撒手锏”。常言道,是金子总会要发光的。现在是信息社会,渠道很多,如果你真有“高招、妙招”,优势独特,肯定会引起需求方的重视,说不定会主动找上门来,还可能“特招入伍”。这就是说,作为各实体单位,务必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增强实力上,坚持自强为本。毛主席曾指出,世界从有历史以来,没有不搞实力地位的事情,搞实力地位,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不靠上帝,要靠自己,靠自己最可靠。这里,我决不是讲民营企业在“民参军”中,可以不重视同各方面的关系,更不是鼓吹“单打独斗”,而是认为务必把着眼点放在“内因”上,强基固本,增强实力,赢得优势,力求高人一筹,技压群雄,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十、把握战略主动


大凡干事创业,由于开始认识不深、经验不足,又无固定模式可供选择,开展工作往往要经历从被动到主动的演变过程。从被动到主动,是一种质变,也是一次飞跃。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工程。由于关系复杂,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各有关部门、单位对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如何准确定位、如何发挥作用等,难以一开始就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很可能处于被动地位,甚至感到有劲使不上。但是,就工作姿态而言,一定要以“主人公”的姿态,勇于担当,积极进取,决不能被动应付。过去常讲,开展工作不能“等、等、要”,而应“争、创、干”,力求把握主动权。比如,无论“军转民”还是“民参军”,军地双方都要牢记使命,主动担当、主动沟通、主动协调、主动作为,不断为融合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那么,怎样认识和掌握主动权呢?请看六十年前毛主席的重要指示:“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主动权是一个极端重要的事情。主动权,就是高屋建瓴、势如破竹。这件事来之于实事求是,来自客观情况在人们头脑中真实的反映,即人们对于客观外界的辩证法的认识过程。”显然,要获得战略主动权,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通过系统总结经验,正确认识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特点规律,一旦准确掌握了客观规律性,就能少走弯路,力避失误,获得更多更大的主动权。当然,主动权并非一劳永逸,需要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提高境界,才能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石世印将军前期文章:


石世印将军:善于总结经验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成功之道军工行业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作用民参军需要着力把握的关键问题石世印将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有十二大重要标志石世印将军:必须科学完整学习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

开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局面, 必须把握这9大鲜明特性

企业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务必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的十个重要环节

石世印将军: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石世印将军:坚持以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 全面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石世印将军:全面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必须形成军民一体化的强大推动力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科研管理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创新教育 军工百强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预见2020  | 预见2025预见2030  | 预见2035 预见2045  | 预见2050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互联网+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5G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传感器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预警机 | 运输机 | 直升机 战斗机 | 六代机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潜航器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战 反卫星
领先国家美国 | 俄罗斯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日本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快响小组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阿里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易本胜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全文收录2017文章全收录 | 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