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竞争新领域 ——美俄聚焦研发高超声速武器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学术plus Author plus评论员
电话:010-58330898 手机:18501361766
微信:tech99999 邮箱:qianyanjun@techxcope.com
来源:学术plus
作者:学术plus评论员 徐秉君
近期,美俄加紧研发高超声速武器以及拦截武器的新闻接连不断。俄罗斯《消息报》网站2月12日报道称,俄罗斯不仅在研发高超音速武器,还在研发能拦截它的武器。美国导弹防御局发布“高超声速滑翔阶段区域防御武器系统”(RGPWS)原型设计信息征询书,寻求快速设计、研发、演示高超声速区域防御武器系统原型。这是美国导弹防御局在“高超声速防御”项目下启动的新型高超声速区域防御项目。参考消息网2月20日报道,俄媒称,美海军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将装备按照“常规快速打击”(CPS)计划制造的非核弹头型高超音速导弹。
值得注意的是,美俄不仅聚焦研发高超声速武器并加快部署,而且又把研发的一个重点转向研发拦截高声速武器上。美俄把发展高超声速武器扩展到战略竞争领域,势必打破现有的战略平衡,从而引起世界各国的担忧和不安。
战略竞争新领域 ——美俄聚焦研发高超声速武器
高超声速飞行器是指飞行速度超过5倍声速(约合每小时6000公里)的飞行物体。如果把高超声速飞行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根据其用途可以衍生出高超声速巡航导弹、高超声速军用飞机等高超声速武器。根据动力系统的不同,在研的新型高超音速武器可分为滑翔型和吸气式发动机推进型。
高超声速飞行技术是一项具有颠覆性意义的高新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技术瓶颈制约发展较为缓慢。近些年,由于技术突破,军事大国纷纷将发展高超声速武器列入战略竞争的重要发展项目,意欲在这场极限竞速中抢占先机。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实力锐减,为了应对美国的战略挤压,以及北约东扩的步步紧逼,俄罗斯在保持核威慑力量的情况下,注重研发尖端的杀手锏武器,以此来维持俄罗斯与美欧的战略平衡。其中,发展高超声速武器就是重要的战略选项。
近些年来,俄罗斯利用有限的军费开支,突出重点加紧研发以高超声速武器为代表的尖端杀手锏,并在这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特别是2018年3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情咨文中高调亮出了两种高超声速武器,重点介绍了“先锋”高超声速武器,并强调该弹最大速度可达20马赫,能在稠密大气层内进行跨洲际飞行,可突破任意现役或在研的防空和反导系统的拦截。2019年12月27日今日俄罗斯(RT)报道,俄罗斯国防部在当天宣布,该国研制的“先锋”(Avangard)高超音速导弹已于当天正式服役,首批导弹已经进入部署状态。对此,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称,“先锋”高超音速导弹的部署对俄罗斯及其军事力量而言“是一项标志性事件”。
之前,俄罗斯军方官员称,现有反导系统难以拦截“先锋”高超声速武器。俄罗斯在弹道导弹防御能力与美国相比无法占优的情况下,通过抢占高超声速武器领域的先机来寻求对美国战略围堵的突破。这样一来,美国开始深感焦虑了。
俄罗斯“先锋”高超音速导弹(图自俄罗斯卫星网)
作为俄罗斯的最新型战略武器,“先锋”导弹的弹头长约6米、直径约为2米,最大飞行速度超过20倍声速,可携带核战斗部或常规战斗部。“先锋”导弹的飞行速度极快,大部分飞行轨迹位于大气层内,可实现机动变轨,弹头装有干扰和反制装置。据称,“先锋”导弹可突破目前世界上所有防空及反导系统,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除了“先锋”导弹,俄罗斯还在研制“匕首”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和“锆石”高超声速反舰巡航导弹。“匕首”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可搭载核战斗部或常规战斗部,飞行速度高达10马赫,最大射程2000千米,主要载机是米格-31战斗机。但由于米格-31战斗机只能挂载1枚“匕首”导弹,俄空天军计划用升级后的图-160超音速战略轰炸机装备“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系统,相关研究设计应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俄罗斯米格-31K挂载“匕首”高超音速导弹
俄专家认为,图-160可以携带一组(多枚)“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一次出动可发射并命中多个目标,尤其是与俄罗斯海军舰队配合最为有效。包括敌军航母编队在内,任何对俄构成军事威胁的水面舰艇编队都是图-160的“靶子”。“锆石”高超声速反舰巡航导弹飞行速度达8马赫,主要装备于“亚森”级核潜艇、“哈斯基”级核潜艇和“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等。
外媒称,俄罗斯研制的高超声速导弹均可搭载核弹头,且分布在潜艇、战斗机、水面舰艇等各种作战平台,兼具战略打击和战略威慑双重效应。这在实质上增强了俄罗斯“新三位一体”核力量整体威慑力。
图为俄罗斯“锆石”高超音速导弹
实际上,俄罗斯加速发展以高超声速武器为代表的杀手锏,意在维持因美国退出《中导条约》而遭破坏的战略平衡。面对美国及北约的强势战略挤压,俄罗斯通过加速研制和部署高超声速武器进行战略应对,并将研制和部署高超声速武器列为重大优先军事选项。
俄罗斯在高超声速武器的快速发展让美国倍感不爽,因为美国一直认为自己是高声速技术领域的领先者,可是竟让俄罗斯在应用方面占了先机,这便让美国倍感压力和“威胁”。因此,美国开始调整武器发展战略,大幅度提高用于研发系列高超声速武器的预算,同时加快高超声速武器的推进和部署。今年2月,外媒称,根据美国白宫发布的预算提案,特朗普政府向美国国会提议2021财年拨款32亿美元研发高超音速武器。这笔拨款提案比2020年多出4.59亿美元。
实际上,近些年美国也一直在研发高超声速武器。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目前有一系列在研的攻击型高超声速武器和高超声速技术项目,而且海陆空三军及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都在竞相研发。其中包括:
美国海军一项:中程常规快速打击武器(IR CPS)项目;
美国陆军一项:陆基高超声速导弹(也称远程高超声速武器);
美国空军两项:高超声速常规打击武器(HCSW),AGM-183A空射快速响应武器(ARRW);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四项:战术助推滑翔器(TBG),先进全程发动机(AFRE),作战火力(OpFires),高超声速吸气式武器概念(HAWC)。
资料图:美国X-51A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成果将用于美军的常规高超声速导弹
这些项目表明,美国正在加大投入并加速系统研发高超声速武器。2019年12月,美国国防部宣布,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将为本国空军研发高超声速武器。它已同美军方相关部门签署了近10亿美元的合同。条款规定,“先进快速反应武器”AGM-183A高超音速导弹要在2022年实现量产。美空军这项空射快速响应武器(ARRW)计划,主要是研发一型空射高超声速滑翔式飞行器,速度达20马赫,作战距离接近575英里。尽管技术问题导致试验推迟,但ARRW已于2019年6月成功完成了一次飞行试验,预计2022财年完成所有试飞试验并可以进行量产。
不过,另一项高超声速常规打击武器(HCSW)项目却被终止。据媒体报道,2月10日,美国空军发言人安·斯特法内克表示,美国空军已正式取消“高超音速常规打击武器”(HCSW)项目,同时继续推进AGM-183A“空射快速响应武器”(ARRW)项目。她表示,取消原因并非是性能不佳,而是由于其他“预算优先事项”。她还称,ARRW项目采用“独特的滑翔体设计”,有望在2022财年形成早期作战能力。
其实,HCSW项目原本就是备份项目,再加上其性能指标不如ARRW项目,关键其并非是美空军主导的项目,而ARRW则是美空军和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合作的项目,其目的是在建立的“战术助推滑翔”项目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新技术发展。所以,取消HCSW项目,转而集中力量推进ARRW项目也就不难理解了。
美海军的“中程常规快速打击武器”(IR CPS)项目,旨在为通用型滑翔式飞行器配置潜射助推系统。在2020财年,美海军为该项目申请了5.93亿美元经费,并在为期5年的“未来年度国防计划”中总计投入52亿美元,以达到“通过飞行试验展示部件和子系统的技术成熟度,并降低风险”的目的。美海军计划在2020年和2022年开展中程常规快速打击武器的飞行试验,并在2024年1月前持续开展原型验证。
2020年2月20日俄媒称,美海军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将装备按照“常规快速打击”(CPS)计划制造的非核弹头型高超音速导弹。表明美海军高超声速武器的研发正在加速推进。美海军希望投资10亿美元用于此项研发。预算申请文件称:常规快速打击武器项目旨在设计一种由通用高超声速滑翔机体(C-HGB)和876.3毫米(34.5英寸)两级助推器组成的导弹,具备在激烈的作战环境中跨越水面和水下平台进行即时精确打击的能力,计划2028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届时将被装备在1艘具有“弗吉尼亚载荷模块”的“弗吉尼亚”级潜艇上。
美国陆军新型战术导弹系统想象图
美陆军的陆基高超声速导弹项目计划,主要是在通用滑翔式飞行器的基础上配置两级陆基发射助推系统。该武器预计飞行距离1400英里,“使陆军拥有一型可挫败敌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战略攻击武器,压制敌方远程火力,并与其它高价值/时敏性目标交战”。美陆军在2020财年为该项目申请了2.28亿美元,并在“未来年度国防计划”中将投入12亿美元。计划在2023年开展陆基高超声速导弹的飞行试验。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研究项目,主要是通过与空军、海军和陆军合作来实现的。DARPA与美国空军合作,持续开展“战术助推滑翔器”的试验,该武器是一个楔形的高超声速滑翔式飞行器,飞行速度超过7马赫,可由空基发射,也考虑兼容海军的垂直发射系统,实现海、空军共用。实现空基、海基和陆基技术共用是美国在研制高声速武器的重要设计思想。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重复设计,而且可以大大缩短研发的时间。
美俄围绕研发部署高超声速武器展开的竞争,实际上已把发展高超声武器推向战略竞争的新领域。谁在这个领域占得先机,谁就会赢得未来战争的主动权,这也是美俄在这个领域竞争的焦点。高超声速武器之所以备受军事大国重视,主要在于高超声速武器是一种颠覆性技术,目前最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都无法对其实施有效拦截。作为一种全新的攻防自如的高超声速武器,具有巨大的战略价值和应用价值。
高超音速武器不仅能够提升大国的战略打击能力,而且还能增强大国的实际核反击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常规作战能力,只要将核弹头换成常规弹头,它就能执行反击航母、攻击机场、打击重要战略目标等作战任务,依靠其超强的突防能力获得比常规弹道导弹更大的作战效能。
俄罗斯“瓦良格”号巡洋舰发射“玄武岩“超音速反舰导弹
然而,有矛必有盾。美俄在加紧研发高超声速武器的同时,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发反高声速武器,以应对即将面临的高超声速武器威胁。尽管目前俄罗斯在研和发应用高超声速武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俄罗斯也清楚的知道美国对手的技术能力和经济实力,所以不敢懈怠,一直保持着战略上的清醒。2月12日,俄罗斯《消息报》网站报道称,俄罗斯不仅在研发高超音速武器,还在研发能拦截它的武器。
早在2019年5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就在一次讨论军工联合体问题的会议上设定了一项任务,即在国外生产出高超音速武器之前,俄罗斯要研发出防御它的武器。随即这项任务便列入新武器研发计划。俄媒体披露,正在研发的新型拦截导弹是防御高超音速武器的选项之一。重型高速空基导弹系统把由若干先进的空对空导弹组成的战斗部发射到几百公里之外。然后,它们将与运载工具分离,在各自配备的主动制导雷达系统的协助下,开始自行搜索和攻击目标。
对此,俄专家们认为,这项工作如今极为迫切:五角大楼已经宣布了在2020年测试4种新型高超音速武器的计划。俄罗斯军事科学院教授瓦季姆·科久林说,目前只有俄罗斯拥有高超音速武器,但许多其他国家都在积极研发这种武器。他还说:“美国人正朝着造出高超音速武器的方向稳步前进。在这一领域,将展开一场严峻的竞赛。而且我们需要研究防御这类武器的手段。
事实上,美国不仅正在加速研制高超声速武器,同时也在研发其反制武器。早些时候,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美国可能在2025年左右研制出一种反高超声速武器。美国《2017年度国防授权法》已明确要求导弹防御局(MDA)制定专门应对高超声速导弹威胁计划。如在启动“远程高超声速拦截导弹”项目的同时,全新发展用于拦截滑翔弹头等目标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在全球一体化多层导弹防御系统中增设反高超声速武器方案等。
美国陆军新型导弹防御雷达的首个雷达天线阵列
2月21日,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美国雷神公司在替换“爱国者”反导防御系统传感器的竞标被选中之后,不到120天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这一美国陆军新型导弹防御雷达的首个雷达天线阵列。据称,新一代雷达将超越“爱国者”系统现有雷达的能力,以应对高超声速武器等先进武器的威胁。
俄罗斯力求在反高超声速武器研制领域走在前面,并将拦截高超声速目标作为空天防御发展的重点,同时也高度重视对高超声速目标的预警能力建设。2018年底,即将列装的最新型“集装箱”超视距侦察和导弹预警雷达,就已经投入测试作战值班。有关资料显示,这种超视距雷达能确定2500公里外的各种飞机和高超声速导弹坐标,可同时追踪5000个目标。这是俄军应对美国高超声速武器的超级盾牌。
由此可见,美俄发展高超声速武器及反制武器的竞争,凸显了研发的超前性,需求的紧迫性,任务的艰巨性,其背后隐含的却是大国间的战略对决和较量。尽管高超声速武器在应用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高超声武器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它不仅对军事领域产生不亚于当年核武器带来的冲击,而且还将对未来战争产生巨大影响。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
---|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科研管理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
预见未来:预见2016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5G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传感器 |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直升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战 | 反卫星 |
领先国家:美国 | 俄罗斯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快响小组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阿里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7文章全收录 | 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