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报告分析应对高超声速武器
电话:010-58330898 手机:18501361766
微信:tech99999 邮箱:qianyanjun@techxcope.com
【摘要】高超声速武器装备发展是大国竞争的一个具体体现,越来越得到关注。美国智库美国国际海事安全中心(CIMSEC)发布研究报告认为,相对高超声速核威胁,目前真正的威胁是常规高超声速武器。为应对此威胁,美国海军在短期内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变革传统水面作战理论、战术和舰队组织结构,提高水面舰艇生存能力。CIMSEC的研究报告提出了三种作战应对方案,并分别分析了利弊。
美国防部负责研究和工程的副部长迈克尔·格里芬指出,“在战区冲突或地区冲突中的战术能力”是高超声速威胁的核心。根据中国火箭军官方声明,DF-17搭载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HGV),8枚齐射即可将水面舰艇的近距防御完全淹没并将其歼灭。中国并没有将高超声速武器运载针对战略目标的核弹头,而是利用该技术来增强其战区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这些进展表明,高超声速武器构成的最严重威胁不是战略威胁,而是战术、作战和常规威胁。
美军大多数军种都采用了类似格里芬的观点,独立开发了多种高超声速平台。然而,对海军来说,高超声速可能代表着武器技术的结构性转变,就像二战期间战列舰的衰落和航母的崛起一样。的确,高超声速武器可能会挑战数十年来的假设——即美国海军可以自由行动,受到的生存威胁极小。虽然反舰巡航导弹或攻击机可以通过点防御、电子对抗、甚至定向能系统进行反击,但常规高超声速武器可能会使现有防御失效。
高超声速导弹和滑翔炮弹的速度至少为5马赫,是音速的5倍,相当于每秒约一英里。相比之下,现在速度最快的战斗机也只能达到2马赫左右,个别飞机能达到3马赫。目前,高超声速武器要么使用超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如高超声速巡航导弹,要么使用无动力滑翔飞行器。现有战区级导弹防御系统,如“萨德”系统和“爱国者”点防御导弹系统,可对抗飞行速度和飞行轨迹相对可预测的弹道导弹武器。而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和滑翔飞行器可以极快速度不规则地运动,从而使现有防御系统对其几乎都不起作用。
2018年12月,俄罗斯成功试射“Avangard”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这种武器能达到近27倍声速。尽管这一速度受到一些专家和防务媒体的质疑,但可以肯定,这种武器确实存在,而且确实有效。与此同时,中国在2018年进行了许多高超声速武器试验,比美国过去十年进行的试验还多。美国的对手已经在研发高超声速武器上投入了足够的资源和人力,这引起了华盛顿、包括美国海军的关注。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海军一直在世界各地作战。战后美国海上主导地位的核心是航空母舰。航母战斗群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美国力量投射战略的基石,并且能够将其意志和火力施加于全球几乎任何目标。与帮助美国取得太平洋胜利的马汉理论一致,现代水面舰艇战略是围绕主要指令组织舰队和水面舰艇作战,以保护航母。迄今为止,这一战略已被证明是成功的,潜艇屏幕、主动电子战、防空、以及配备宙斯盾的水面舰艇形成了一堵坚不可摧的墙,航母在这堵墙后面,是安全的,不会受到任何攻击。
但当新技术使现有防御系统几乎全部无效时,会发生什么?当航母战斗群被高超声速武器威胁时,会发生什么?这是美国海军现在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然而必须指出,这种对航母战斗群的威胁对水面舰艇作战来说并不是全新的。例如,中国数十年努力发展的反舰巡航导弹和反舰弹道导弹作为其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核心,使航母战斗群的生存能力备受质疑。过去十年,分析人士就反舰导弹能力的影响展开了辩论。在奥巴马时代的空海一体战概念中,这个话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争论。增强的反舰导弹能力可能迫使美国航母战斗群远离近岸,躲避于反舰导弹群打击范围以外。作为回应,分析人士开出了各种处方,从增加护航舰艇到新研制的MQ-25“黄貂鱼”舰载无人加油机。这些处方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前者希望通过常规防空来阻止反舰导弹攻击,后者通过增加常规战斗机的作战半径来确保航母战斗群的有效性。简而言之,航母战斗群面临的威胁并不新鲜。那么,是什么让高超声速武器与众不同呢?
与传统反舰导弹和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不同,目前高超声速威胁没有技术可以对抗。美军方和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目前正在努力,如最近宣布的滑翔阻断(Glide Breaker)计划,已经制定出阻止高超声速武器的可行方案。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立竿见影的动态反高超声速技术。更糟糕的是,五角大楼技术开发办公室高级官员承认,现有雷达系统无法充分跟踪和识别高超声速威胁,更不用说击败这种威胁。
美国防部宣称,基于太空的传感器阵列是“预警、探测、监视、获取和跟踪”高超声速威胁的可行手段。同样,尽管存在技术挑战,国防部导弹防御局和DARPA等机构已经在研究高饱和动能弹,甚至定向能武器。尽管有多种方案,但一些技术尚不成熟且成本高昂,未来几年,美国海军还是缺少抵御高超声速攻击的能力。
显然,为应对高超声速威胁,在短期内海军不能依靠技术发展和美国传统技术优势。海军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传统水面作战理论以确保生存,而不是依靠实验室和研发机构的“硬件”。以下提出的三个理论上的转变都是潜在选择,每一个都有不同程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首先,减少对航母战斗群的集中式“豪猪”结构的依赖,分布式使用驱逐舰、巡洋舰、两栖攻击舰、船坞运输舰等水面舰艇。通过将目标分散在航母战斗群周围,集中式高超声速攻击(如“八枚齐射”)将不可行,对手无法有效达到歼灭目标所需的高超声速火力集中度。这种转变并非没有缺陷。网络化和分布式水面作战概念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过去尝试这种结构的失误一直是海军的祸根。此外,水面作战群或航母战斗群的分布使用,分散和降低了美国军舰密度,可能会限制力量投送能力,从而阻碍海军核心任务的完成。
第二种选择是,进一步利用无人水下装备和核潜艇。例如,增加对潜艇的发展和部署,无论是改进型俄亥俄级核潜艇,还是波音公司的Orca/Echo Voyager无人驾驶潜艇,都将为海军提供若干远程前沿作战能力。这种装备能使海军在更靠近敌海岸线的地方部署导弹打击和侦察能力,而水面舰艇也不会进入高超声速武器打击范围。虽然潜艇无法像航母那样部署航空兵或投射力量,但它可以参与一些海上巡逻和导弹打击任务。同样,该方案并非无懈可击,没有航母的参与,许多关键任务无法很好完成,无法提供强大威慑和火力投射能力。
最后,DARPA和海军部强调,增加常规导弹威慑和常规干扰行动,可促使对手在首先使用高超声速导弹时“三思而后行”。正如美陆军战争学院罗伯特·法利教授指出,要想成功对航母战斗群实施打击,必须有一系列极其复杂的决策和步骤,而且必须毫无障碍地进行。“破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减慢或完全避免攻击。”因此,海军可以构建其舰队理论和作战重点,以对抗高超声速打击所使用的技术,而不是对抗高超声速武器本身。例如,对该区域导弹制导节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干扰,或摧毁引导高超声速武器的飞机和卫星。当然,这种“全谱”方案也存在缺陷。例如,先发制人地攻击或干扰行动可能会使战术或当前局势升级。尽管可能降低高超声速攻击成功的可能性,但如果局势失控,将得不偿失。
对于高超声速威胁并没有唯一的理论答案。美国海军必须发展以前一直固守的马汉学说,采用水面舰艇组织战术,降低高超声速攻击的可能,并将这种攻击的效力降至最低。
在过去几个月,互联网上关于高超声速武器的报道铺天盖地,报道这种武器可以在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迅速将核弹头打到美国本土。尽管高超声速核威胁是一种有效威胁,但真正的威胁确是常规高超声速系统,美国的核三角对其没有威慑作用。高超声速武器的常规作战使用可能会使海军现有水面舰艇装备失效。海军与其依赖技术部门,不如在作战理论、战术和舰队组织结构上有所变革,来应对高超声速的短期威胁。就像航空工业的发展使战列舰时代接近尾声,高超声速武器将结束传统航母战斗群时代。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
---|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科研管理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
预见未来:预见2016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5G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传感器 |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直升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战 | 反卫星 |
领先国家:美国 | 俄罗斯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快响小组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阿里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7文章全收录 | 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