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国防科研机构协同创新机制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大柳树防务 Author 大柳树防务


 电话:010-58330898 手机:18501361766

微信:tech99999 邮箱:qianyanjun@techxcope.com



来源:大柳树防务

作者:郝家星、李斌、王振、王蔚


美国国防科研机构主要由政府所属科研机构、企业科研机构、大学科研机构、等三类机构组成。为有效构建国防科研机构协同创新机制,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间高效协同,推进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快速发展,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1、国防科研机构体系构成

美国拥有规模庞大、系统完整、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国防科研机构体系。

政府所属科研机构(国防实验室)。美国政府拥有产权的实验室共97个。其中,国防部所属实验室68个(其中国防部直属2个,陆军部26个,海军部29个,空军部11个),约6万人;能源部下属国防实验室19个(属于国家实验室体系的17个),约5万人;国家航空航天局所属研究中心10个,约2万人。政府投资为主的25个。其中国防部资助的联邦资助研发中心11个、资助的大学附属研发中心14个。

企业科研机构。美国有1000多家企业从事武器系统研制、试验和生产。这些企业具有很强的科研开发能力和先进的科研设施,既是军品试制和生产基地,也是国防科研的基本力量。例如波音公司的研发机构“鬼怪工厂”有4000多名工程师,承担500多个高科技项目的研究。工业企业的科研机构主要以合同方式承担武器系统的先期技术发展、设计和研制工作。

大学科研机构。美国3000余所大专院校中,“研究型”大学约400余所,其中与国防部有合同关系的超过200所,这些大学是美国国防科研的支柱之一,承担国防部35%以上国防科研项目,同时还为美国的军事科研生产输送大批人才,对美国保持技术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以上三类科研机构外,美国国防科研机构还包括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主要包括私人非营利研究所或公司以及某些学会和私人基金会等,如兰德公司、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巴特尔研究所,其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企业和基金会等。此类研究机构是上述3类国防科研机构的有益补充。

2、 国防科研机构协同创新机制

为了能够有效的激发各科研主体创新活力,促使创新链条各环节结合更加紧密,技术、人才和资金三大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配置更加优化,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国防科研机构实现高效协同。

(一)加强国防科研机构协同创新顶层战略谋划

为提升国防科技发展整体效能,美国提出跨部门协作的战略规划框架,构建国防科研生态力量体系,从战略规划、创新模式等方面进行优化。

第一、加强科技创新战略统筹。美国政府设置了由国家科技委员会、总统科技咨询委员会和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以及涉及科技的政府部门组成的科技行政系统,并在参议院和众议院都设有科技方面的委员会。通过这些高级别协调决策机制,统筹制定科技发展战略,优化配置联邦研发投入。在国防层面,国防部新一轮改革专设研究与工程副部长,以国防部首席技术官的身份推进技术和创新,统筹协调各军种和各业务局科研活动,同时通过国防基础工业委员等协调国防部、能源部、航空航天局等部门间的资源配置。

第三、构建国防科研生态力量体系。美国防研发与工程战略明确由国防部实验室等联邦政府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构成的国防科技力量体系,是支撑美国防科技创新的基础。其中,国防部直属科研机构是保持美军事技术优势的核心研发力量,联邦政府通过法律明确其战略地位,并给予稳定支持。此外,美通过制定资源共享、投资补贴等政策,最大限度激发大学、企业参与国防科技创新,与国防部直属科研机构实现高效协同。如设置中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等专项计划激发小企业创新活力,通过合同补偿和投资补贴,鼓励大型防务公司开展独立研发。

第二,推进跨部门协调机制。美国专门制定了“信赖21”战略管理流程,核心就是构建由国防部牵头推进研发、采办、作战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制定实施国防科技顶层战略,高效配置国防科技资源。基于“利益共同体”工作模式,国防部主管科研机构人员、各业务局主管科研人员、各军种主管科研人员以及技术专家全流程深度融合,通过多轮研讨和迭代,共享国防科技创新理念、平衡各领域各部门利益、明确技术方向和技术机会、评估各技术领域进展,共同编制与综合评审相关学科规划,研讨和制定全军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制定技术投资路线图,并提出国防科技发展政策和措施。

(二)加强国防科研机构协同创新法律法规保障

美国近年来通过立法有效解决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等制约技术转移的核心问题,并把社会最新技术创新成果和前沿管理理念及时融入国防部采办实践。

第一,注重技术转移打通创新链条。美国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发挥知识产权在国防科技创新的牵引激励作用。制定《技术创新法》《拜杜法案》《联邦技术转移法》等法律法规妥善处理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等核心问题。《技术创新法》规定年度总预算超过20万美元以上的联邦实验室,必须设立研究和技术应用办公室专门负责技术转移工作;各联邦机构应至少将其研发预算的0.5%用于支持本部门实验室的技术转移。《联邦技术转移法》明确将技术转移作为联邦实验室雇员的业绩考核指标,同时要求国防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从国防实验室到工业界的技术转移,大力发展军转民、军民通用技术,积极转让和实施许可。

第二,通过投资与补偿鼓励积极创新。为了鼓励不同科研主体积极参与项目竞争,保护和培育其参与未来国防科研能力,美国十分重视对从事国防科研的企业进行投资与补偿。一方面,针对国防基础性研究和战略性研究项目,美国启用公共资金进行全力支持。另一方面,对于企业开展的独立研发活动,如果研发活动及成果能符合军方需求,国防部可与其签订采购合同,并根据标准补偿企业独立研发成本。美通过制定专项计划、投资补贴等政策,最大限度激发大学、中小企业参与国防科技创新。此外,美国还采取利用风险投资公司投资先进技术、资助初创企业和小企业的方式发展国防科技。

(三)加强国防科研机构协同创新机制完善

美国政府通过设置创新机构,构建创新平台,汇集社会优势资源等多种方式,有效激发科研机构创新活力、促进创新成果产出及转化应用。


第一,组建创新管理机构。美国国防部近几年陆续设置了国防创新咨询委员会、国防创新单元等多个机构,围绕保持军事技术领先优势等战略需求不断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利用民用技术、产业、资本和智力资源。组建国家制造创新网络,促进制造创新主体动态互联,资源共享,推动新技术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强国防部与硅谷高科技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吸纳硅谷商业技术人才作为核心成员加入,借鉴其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从战略层面指导国防科技创新发展。

第二,构建协同创新平台。美国建立了实验室技术转移联盟(FLC)、TechMatch、Techlink Center等各类专业技术转移网站和服务平台,及时公布各类机构的技术成果、培训信息、成功案例等,促进政府实验室与工业界和大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美军通过举办创新挑战赛、提案者日、开放日、创新论坛等,汇集先进的军事和民用技术成果,吸收民间高新科技研发力量。此外,DARPA在无人研发、军用车辆设计等多个领域借助互联网平台,利用众包方式,在短时间内吸收全球研发机构和人员,实现全社会自主协同创新,加速研发进程,提升研发能力。

第三,促进资源开放共享。政府投资的设施等资源在保障美国政府利益下,按照本部门政府科研机构、其他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工业界、国外用户等优先级提供开放共享服务,设施开放收取一定成本补偿费用。能源部实验室每年吸引客座人员和设施用户超过4万人。政府实验室通过合作研发协议、合作中介协议、专利许可协议等方式,将实验室基础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转化收益可用于奖励发明人和实验室后续研发管理。利用旋转门机制,促进高水平人才在政府、实验室、工业界、大学以及智库之间高效流动。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科研管理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创新教育 军工百强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预见2020  | 预见2025预见2030  | 预见2035 预见2045  | 预见2050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互联网+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5G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传感器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预警机 | 运输机 | 直升机 战斗机 | 六代机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潜航器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战 反卫星
领先国家美国 | 俄罗斯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日本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快响小组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阿里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易本胜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全文收录2017文章全收录 | 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