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激声”——未来水下作战前沿技术

远望智库预见未来 战略前沿技术 2022-04-11


 电话:010-58330898 手机:18501361766

微信:tech99999 邮箱:qianyanjun@techxcope.com



“激声”——未来水下作战前沿技术

远望智库技术预警中心  侯 兵  编译


“激光”大家耳熟能详,来自英语“laser”(受激辐射光放大)。二十世纪中期发明的激光逐渐走入了我们的生活,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现代技术,有时其运用甚至不易察觉。在科幻小说、电影中很流行,激光武器成为未来战士不可或缺的装备。
激光在军事领域的运用走过了很长的路,主要用作侦察、目标指示装备,现在可能成为战场上的武器,将使战争的面貌焕然一新。
但还有一种辐射——“激声”,大部分人却知之甚少。

1、 什么是“激声”?

“激声”,类似于“激光”,是指受激辐射声音放大,通过一定频率的相干声波发生器,可以产生“声波激光”——激声。
如果说激光中发生光量子——光子的振荡,那么“激声”中,发生的是声子振荡。与光子不同,声子是前苏联科学家塔姆提出的准粒子。声子是晶体原子振荡运动量子或声波能量量子。
2009-2010年目睹了最早的“激声”研究。两个科学家团队提出了获得“激声”辐射的方式——一是在光学谐振器中借助声子激射器,二是在电子格栅中借助声子激光。美国加利福尼亚技术学院物理学家设计的光学谐振器“激声”试验样机中,使用两个外径63微米、内径12.5、8.7微米的轮环状硅光学谐振器,向其发射激光束。改变谐振器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频率差,使其符合系统的声学谐振,结果产生了频率为21兆赫的激声辐射。改变谐振器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声波辐射的频率。
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科学家借助电子格栅制造了“激声”试验样机,其中声音要穿过超结构(由相互交错、厚度为几个原子的多层镓、铝半导体构成)。在补充能源的刺激下,声子雪崩式积累,并在超结构内部各层中多次反射,直到以频率440吉赫的激声辐射形式从这一结构输出。
据推测,“激声”将引起微电子和纳米技术革命,正如当年的激光。获得频率达太赫兹的辐射后,可以使用激声进行高精度的测量,获得物体的宏观、微观和纳米结构图像,高速改变半导体的光学、电子属性。

2、 “激声”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新型传感器

战斗行动环境多种多样决定了每种情况下有效传感器的选择。目前航空兵的主要侦察装备是雷达,使用毫米波、厘米波、分米波、甚至米波(地面雷达)。地面战场需要提高准确识别目标的分辨率,目前只能由光学侦察装备提供辅助。当然地面装备可以使用雷达,航空兵也可以使用光学侦察设备,但优先使用一定波长时,获取的目标信息存在变形,这取决于战斗行动环境复杂多变,这一点显而易见。
水的物理特性大大限制了大量光学、雷达频谱电磁波的传播距离,但水可以保证良好的声波传播条件,与水下敌人作战时,水决定了潜艇、水面舰艇侦察、武器制导的运用。因此,侦察潜艇的主要装备是声呐。
分为有源和无源声呐。有源状态下,声呐发射调制声音信号,接收从敌人潜艇反射的信号。问题在于,在声呐接收到反射信号之前,敌人可以在很远处测定声呐发出的信号。
无源状态下,声呐“监听”潜艇或水面舰艇发出的噪声,进行分析,探测目标,并对其进行分类。无源状态的不足在于,新型潜艇的噪声大大降低,几乎可以淹没在海洋噪声当中。因此,对敌人新型潜艇的探测距离大为缩短。
声呐天线是复杂形状的离散相控阵,由几千个压电陶瓷或纤维化学转换器构成,可以保证接收声音信号。
简言之,现代声呐可以与航空兵装备的无源相控阵雷达相类比。
可以预测,激声出现后,可以制造出与有源相控阵雷达(已成为最新战斗机的标配)相类比的新型声呐。
这种情况下,基于激声辐射器的未来声呐就像是航空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形成窄天线方向图信号,对抗干扰源,或施加干扰。
有可能建立目标的三维声学全息图,经转换后可以获得被研究目标的图像,甚至内部结构,这对于目标识别极为重要。以有源状态工作时,可以建立定向辐射,使敌人很难探测到声波来源,当潜艇在浅水区活动时可以探测自然、人工障碍,发现水雷。
应该指出,水的环境对“声波束”的影响明显大于大气对激光辐射的影响,要求研制高效的激声制导、校正系统,这种情况下与“激光束”不同,激声辐射的散射要大得多。

3、 “激声”系统——未来潜艇的自卫武器

尽管早在上个世纪中叶激光就出现了,但作为武器,实现对目标的毁伤,近几年才成为现实。可以预测,激声同样可期。但至少“激声炮”可能长路漫漫(如果可以制造出来)。
与激光相类比,可以预测,基于激声,未来可能研制出自卫系统,原理类似于俄罗斯的L-370“维捷布斯克”(“总统-S”)机载自卫系统,借助光电压制站对抗红外导引头导弹,激光辐射器可以致盲导弹的自导引头。
相应地,基于激声辐射器的潜艇自卫系统,可以对抗敌人的声学制导鱼雷、水雷。

4、 结论

利用激声原理研制未来潜艇的侦察装备、武器,很可能至少是中期前景,甚至是长远未来的事。但是现在就应该为未来武器装备的研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十世纪激光成为现代侦察、目标指示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没有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战机不可能被认为是技术进步的巅峰,显然不及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对手。
近十年军用激光将大大改变陆地、海洋、空中战场的面貌。很可能,本世纪中叶至世纪末“激声”也将对水下战场的面貌产生深远影响。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科研管理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创新教育 军工百强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预见2020  | 预见2025预见2030  | 预见2035 预见2045  | 预见2050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互联网+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5G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传感器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预警机 | 运输机 | 直升机 战斗机 | 六代机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潜航器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战 反卫星
领先国家美国 | 俄罗斯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日本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快响小组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阿里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易本胜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全文收录2017文章全收录 | 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