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与装备:美陆军未来攻击侦察机将通过空射无人机和远程弹药摧毁敌防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空天防务观察 Author 发展中心 陈宣友
电话:010-58330898 手机:18501361766
微信:tech99999 邮箱:qianyanjun@techxcope.com
来源:空天防务观察
作者:陈宣友
美陆军对未来作战的设想是将有人机和无人机混编,执行各种任务。目前无人机主要限于侦察监视任务,但在“未来攻击侦察机”(FARA)计划中,美陆军将极大地拓展无人机的作用,包括远程瞄准、攻击、诱骗、运输、电子战、通信中继。
2020年3月25日,美陆军宣布贝尔360“无敌”(上)和西科斯基“劫掠者”X(下)入选美陆军“未来攻击侦察机”竞争原型机阶段。两家公司在发布消息时,在都宣称自己可满足美陆军要求的同时,都强调采用了数字线索或数字化环境完成设计、制造和交付后持续保障等工作,并都采用了符合美军“模块化开放式系统架构”(MOSA)的设计。更详细情况可参见本号2020年3月30日报道“贝尔、西科斯基又入围美陆军‘未来攻击侦察机’项目竞争性演示”(点击题名可直接访问)(美国贝尔德事隆公司、西科斯基飞机公司图片)
美陆军的“多域战”或“多域作战行动”概念中有纵深攻击的内容,但主要由无人机、远程火炮和导弹承担,而不是有人机。对于FARA,则不会承担纵深攻击的任务。FARA主要承担侦察、轻型攻击以及旋翼机的护航任务。
在“多域作战行动”概念中,美陆军为FARA设定的一项重要使命任务是打击敌防空系统,但FARA并不进入敌防空圈内,而是通过指挥地面起飞的“先进无人机系统”(AUAS)或空射自身携带的“空中发射效应”(ALE)进入敌防空圈内,获取防空系统信息,然后FARA发射远程精确制导弹药将目标摧毁。以前美研制的RAH-66“科曼奇”隐身武装侦察直升机主要依靠提高隐身性能以穿透敌防空系统、以短射程的导弹(其搭载的“海尔法”导弹的射程只有8千米)打击敌防空系统,这导致了“科曼奇”的价格和维护承包都很高,这是“科曼奇”项目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多域作战行动”概念下,美军FARA摧毁敌防空系统作战概念(美陆军图片)
FARA将采用“阿帕奇”攻击直升机以网络为中心思路,通过通用的“模块化开放式系统架构”(common Modular Open System Architecture(MOSA)),控制无人机充当FARA的“眼睛”,在前方执行侦察任务,从而避免了FARA驾驶员受到威胁。现代无人机的自主性在增加,能够按人员设定的目标自主飞行,不需要地面人员远程控制。但现代无人机还需要人通过数据链来指挥,指挥人员可在靠近前沿的高机动飞机上,而不是在后方指挥所,这样可更加紧密与前方无人机的联系,同时指令的延迟时间、提高抗干扰性,也减轻了对卫星通信的依赖。
在美陆军航空项目有人/无人编组演示验证中有两类,一是大型无人机从地面起飞,在空中与有人直升机协同,如“黑鹰”直升机或“阿帕奇”直升机与“影子”无人机和“灰鹰”无人机协同的飞行演示验证;二是小型无人机由有人机携带,在任务区域内发射,然后与有人直升机协同执行任务。
FARA主要作为控制无人机的控制机,虽然FARA也可选为无人驾驶。FARA通常有1名或2名机组人员,可与各种无人机编组协同作战,这些无人机预计包括:
——可消耗的空中投放微型无人机,即“空中发射效应”,这些微型无人机可携带传感器、诱饵、干扰装置、爆炸物等各种载荷;
——取代当前的RQ-7B“影子”无人机的小尺寸、不依赖跑道(runway-independent)战术无人机。“影子”无人机需要跑道,并且外形尺寸太大;目前可能取代RQ-7B“影子”无人机包括洛马公司的V-Bat。V-Bat具有独特的垂直起飞和着陆模式,执行监视侦察和目标定位任务,2018年5月参加了美陆军在德国进行的联合作战评估,在评估中,V-Bat可识别敌方的5辆坦克,并且可将信息中继给其它作战单元。未来美陆军还将演示V-Bat为作战部队提供目标瞄准的能力。V-Bat不仅可在苛刻的环境下不依赖跑道垂直起飞和降落,也能从弹射轨道或标准的飞机武器投放系统上起飞。V-Bat使用丙烷燃料电池,可飞行8小时,或以35英里/时(约合56千米/时)的巡航速度飞行4小时,在巡航模式下噪声非常低。V-Bat重24磅(约合11千克),翼展12英尺(约合3.7米)。V-Bat的控制系统也很简便,可以安装在笔记本电脑内,除了无人机和控制台以外,V-Bat无人机系统还有一架小天线。V-Bat无人机只需两人操纵。
V-Bat无人机及其控制台和控制天线(美国洛马公司图片)
V-Bat无人机只需两人操作(美国洛马公司图片)
——取代MQ-1C“灰鹰”的生存能力更强的大型无人机。“灰鹰”是“捕食者”无人机的改进型,“捕食者”需要两名地面人员进行远程控制,且无法穿透先进的防空系统。
从地面起飞的无人机由于飞行速度、空域协同等困难,很难伴随FARA执行任务,因此美陆军希望FARA能够携带一架小型无人机,并能够随时发射,与FARA协同执行任务。如前所述,该军种正在进行一项“空中发射效应”的项目,以研制一型多任务的小型无人机,可由旋翼机和大型无人机发射。该小型无人机采用模块化的任务载荷,可执行侦察、诱骗、干扰、网络中继和打击任务;具有半自主能力,可由FARA在150英尺(约合46米)以下的低空发射。在2018年8月,美陆军验证了由UH-60发射一架“阿尔提乌斯”600(ALTIUS-600,其中“ALTISU”是“Air-Launched, Tube-Integrated, Unmanned System”的缩略词,意为“空中发射、管式集成无人系统”,实质是空射无人机)无人机,演示验证可以帮助美陆军方了解从旋转机上空射无人机的技术需求,包括空射无人机的设计、空射控制、无人机从母机上的空射方向、无人机和母机的机动限制等。“空中发射效应”将在2020年年底到2023年进行更复杂的测试,其中在2022财年,将进行在复杂环境空射无人机承担诱饵和电子战任务的技术演示验证;在2023财年,将演示空射无人机突破一个综合防空系统。该无人机是由FARA携带到任务区域,然后由FARA空投放,飞行到目标区域执行任务,因此对该无人机要求尺寸重量约束明显。
美陆军对“空中发射效应”无人机的要求与该军种对其他航空装备的要求对比(美陆军图片)
在现有已知的小型无人机中,“阿尔提乌斯”600无人机与“空中发射效应”的要求比较接近。该无人机的航时为4小时,巡航速度为101千米/时,航程420千米。但其挂载能力比较小,最大任务载重只有2.7千克,极大限制了其任务能力。
“阿尔提乌斯”600空射小型无人机系统。该无人机是美国艾里尔埃公司2011年提出概念,在美空军研究实验室“战术机外感知”(TOBS)计划下,通过“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获得资金发展,可由美空军的通用发射管存储并发射,执行情监侦等任务。艾里尔埃公司还为美海军发展了该无人机的改进型,可从更小的声呐浮标发射管发射,专门执行磁异常探测任务,从而可用于反潜战(美国艾里尔埃公司图片)
“阿尔提乌斯”600空射小型无人机伴随直升机飞行(美陆军图片)
发现和跟踪目标只是任务成功的一半,FARA将发射“远程精确制导弹药”(LRPM)摧毁目标。2019年9月,美陆军发布了该弹药的信息征询书(RFI),要求它能够在GPS信号受限的恶劣气候环境可低附带损伤地打击固定目标和移动目标,包括综合防空系统、轻型装甲车辆、指挥与控制节点和人员等。
按照该要求,“远程精确制导弹药”的射程为30~40千米;飞行30千米的时间不超过100秒;具有数据链,具有中继制导的能力;包括该弹药的容器,总重量不超过200磅(约合91千克)。重要的是该弹药要求能在视距外跟踪移动目标。预计该弹药将在2021年进行飞行测试。
综上所述,美军的“未来攻击侦察机”是在高威胁环境下使用,基本定位为轻型攻击,侦察,城市特种作战,同时还可以作为编队护航。与AH-64E重型攻击直升机相比,AH-64E定位于重型攻击,是在“未来攻击侦察机”撕开敌前沿防线,开辟出道路后,AH-64E跟进,进行重型攻击。由于美陆军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形成直升机/无人机编组协同实战能力,“未来攻击侦察机”在这方面将进行进一步发展,形成经济有效的压制/摧毁敌防空作战能力,并能够在远至30~40千米的距离上对包括防空系统在内的多种目标进行打击。
如果“未来攻击侦察机”的上述战术与装备技术结合成为现实,那么带来的挑战将包括:
一是,对手陆军的机动式野战防空系统或要点防御系统需要更前出部署,甚至实现超地平线作战,并且要具备强大得多的多目标和敏捷快速拦截能力。这样,陆航与地面野战防空之间对抗的优势方将进一步向陆航大幅倾斜,而且连对抗成本也会朝着有利于陆航的方向改善。
二是,在地面战场立体对抗中,美军攻击直升机甚至攻击侦察机都将成为第二梯队或后方装备,主要用作指挥与控制空中节点和弹药库,打击链的闭环主要由前出的无人机和发射的远程精确制导弹药完成,如果这种作战方式比传统的攻击直升机或攻击直升机与武装侦察直升机贴近前沿配合具备更高的效费比,则可能给陆军航空兵带来自其诞生以来的最大一次变革——更值得注意的是,美陆军的这种变革是与其直升机更新换代同步进行的,这种更新换代还包括“黑鹰”战术通用直升机替换机——“未来远程突击机”的高速化和远程化。这两种变革同步推进、有机结合,可能赋予美陆军在重装或机动式作战力量难以大规模投入强大对手领土、或者难以对强大对手地面力量占据显著优势的情况下,通过陆航空中力量的颠覆性变革,实现更加凸显陆航作用的“空地一体战”2.0变革,使陆航在美陆军未来高端战争中成为一支重要决胜力量。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
---|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科研管理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
预见未来:预见2016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5G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传感器 |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直升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战 | 反卫星 |
领先国家:美国 | 俄罗斯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快响小组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阿里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7文章全收录 | 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