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土耳其无人机与“铠甲”防空系统激烈对抗

远望智库预见未来 战略前沿技术 2022-04-11


 电话:010-58330898 手机:18501361766

微信:tech99999 邮箱:qianyanjun@techxcope.com



土耳其无人机与“铠甲”防空系统激烈对抗

远望智库技术预警中心  侯 兵  编译


不久前在叙利亚伊德利卜、利比亚的鏖战中,土耳其无人机与俄制防空系统(主要是“铠甲-S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上演了激烈的对抗。俄“军事评论”称,现在并不掌握完整的细节,但根据已获取的信息可以得出结论:双方的对抗相当惨烈,互有损失。我们不想拘泥于被击落的无人机、被摧毁的防空系统究竟有多少,而重点分析无人机如何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无人机战术

土耳其针对“铠甲”防空系统使用了哪些装备?运用何种战术?
众所周知,针对叙利亚、利比亚的俄制防空系统,土耳其使用了“巴伊拉克塔尔TB2”、“安卡”无人机。
根据实用升限,分为低空、中空和高空无人机。“巴伊拉克塔尔TB2”、“安卡”属于中空无人机,升限分别为8200、9000米。土耳其下一步准备列装高空无人机。
“安卡”无人机由国营企业研制,而天才工程师、“土耳其西科斯基”巴伊拉克塔尔研制了“巴伊拉克塔尔TB2”,他是私营公司所有人,十分重视无人机的隐身性。实现了量产(约200架),应用广泛。与“巴伊拉克塔尔”相比,“安卡”RCS更大,隐蔽性更差,但机载设备能力更强。
“巴伊拉克塔尔TB2”是一种打击型无人机,携带4枚导弹,杀伤距离14千米。安装光电雷达红外成像仪、日间摄像机、激光测距仪或合成孔径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截获地面机动目标。“巴伊拉克塔尔”没有安装电子对抗吊舱(“安卡”可能安装了)。
土耳其使用多种型号的无人机,包括携带电子对抗吊舱的“安卡”,高效运用无人机蜂群战术,群内分工明确:一部分无人机负责释放干扰,另一部分对目标实施侦察,而打击型无人机将其消灭。为了实施侦察,低空(几百米)飞行,通过在安全距离、高度飞行的中继无人机与控制站保持联络。地面雷达只能在较近的距离上锁定无人机,而携带导弹的无人机可以发起自杀式攻击,消灭敌人。也可以使用专门的自杀式无人机。

二、无人机搜索、攻击“铠甲”

关键问题:“巴伊拉克塔尔TB2”的RCS究竟是多大?没有这一数值,无法分析其与防空系统的对抗。据俄方分析,外挂点上没有导弹时,“巴伊拉克塔尔TB2”的RCS为0.01-0.1平米之间。土耳其当然不会公布RCS,只是说RCS很小。俄方确定这一数值的依据是什么?
有几个理由:
- 采用隐身技术研制的现代无人机RCS一般为0.01-0.1平米;
- 希腊人曾经使用自己的雷达锁定了“巴伊拉克塔尔”,认为其RCS与F-35战斗机基本相当;
- 无人机外形显示,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如何减小RCS;
- 土耳其为F-35提供配套时,可以接触到先进的吸波材料;
- 假如土耳其无人机的RCS很大,不可能成功对抗俄制防空系统。
“巴伊拉克塔尔”的信息足够清晰了,“铠甲-S1”呢?可以距离35千米发现RCS为2平米的空中目标。这就是说,“铠甲”的雷达可以距离9.3-16.5千米发现土耳其的无人机。“铠甲”导弹的射程是20千米,光学雷达可以在12千米跟踪“巴伊拉克塔尔”这样的目标。“铠甲”在利比亚的使用饱受诟病,声称这一系统的出口型性能较差。俄军专家认为,这未必与事实相符。
土耳其使用无人机优先完成两类基本任务:侦察、打击任务。中空无人机的典型侦察任务——在约6000米高度完成飞行。这种情况下,“巴伊拉克塔尔”的机载雷达在水平方向至少7千米可以锁定“铠甲-S1”。最佳条件下——距离15.3千米。
无人机光学雷达发现“铠甲”的距离不是常数,取决于诸多因素:照明度、大气干扰、伪装的使用、摄像机的配置等。“巴伊拉克塔尔”上安装了美国Wescam CMX-15D军用光学雷达,其性能众所周知。多国军民领域使用这一光学雷达。在Youtube上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视频,清晰地注明了距离。光学雷达日间摄像机最大发现距离:对于“坦克”类目标,根据说明书,探测距离可达80千米。没有必要论证这是否正确,视频很清楚,距离20千米可以看到车队。画面质量足以看清驾驶室里的司机。显然,按照光学雷达的性能,“巴伊拉克塔尔”优于“铠甲”,可以在“铠甲”导弹的杀伤半径之外将其锁定,也可处于其雷达探测范围之外。CMX-15D的激光测距仪可以在20千米内测距。20千米处于防空导弹的杀伤区之外,无人机可以准确定位防空系统。当然,光学雷达的工作取决于大气因素、伪装水平等,总之,无人侦察机有机会率先锁定防空系统,即握有主动性。然后打击型无人机投入战斗,从14千米朝防空系统发射惯导/GPS制导导弹。不一定非要对目标进行激光照射(当然可以照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员的训练水平,无人机有机会接近防空系统。此外,土耳其在叙利亚积极使用无人机蜂群战术,由KORAL、REDET EW电子对抗系统提供强力支援。“铠甲-S1”的抗干扰性较差,与“铠甲-SM”不同,仅采用无源相控阵雷达,只有一个工作频率(频率可以改变,但只能在预设的频段)。如果敌人使用隐身无人机,干扰十分有效。干扰功率与被掩护目标的RCS之间存在正相关。掩护隐身无人机所需的干扰功率仅为掩护米格-29(RCS=5平米)的50-500分之一。“铠甲”的导弹没有自己独立的导引头,依靠防空系统的雷达照射目标。如果干扰雷达获得相互矛盾的数据,即使发现目标,导弹也无法命中。只有目标离得很近、近距离抵消了干扰作用,才能命中目标(不久前的视频显示,在利比亚距离4千米击落了无人机)。
至于装备机载雷达的“巴伊拉克塔尔”方案,与光学雷达相比,拥有诸多优势。雷达可以对地形进行高分辨率扫描,普通的伪装、烟雾、云层等无法对其构成干扰。“巴伊拉克塔尔”可以安装有源相控阵微型雷达,如从法国进口、“莱昂纳多”集团生产的Picosar。分辨率为1米时,扫描距离20千米。分辨率为0.3米时,确保能锁定“铠甲”,此时Picosar的扫描距离可达14千米。在“安卡”无人机上安装了土耳其本国生产的尺寸更大、更强大的新型Sarper有源相控阵雷达,其参数目前保密,但显然优于微型雷达至少50%-100%。
土耳其正在试验Akinci高空无人机,“铠甲-S1”望尘莫及。Akinci升限12千米,根据宣称的战技指标,防空导弹只有在20千米以内才能击中它。Akinci将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与“巴伊拉克塔尔”的微型雷达相比,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锁定地面目标,而且可以打击空中目标。Akinci可以使用射程达28千米的Jdam炸弹、射程250千米的巡航导弹和空空导弹。机载光学雷达也更加强大,能够在几十千米外发现地面目标,将构成严峻威胁。

三、结论

显然,“铠甲-S1”不符合现代要求,无法对抗先进的空袭装备,过于脆弱。为了应对新挑战,俄罗斯已经研制了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铠甲-SM”新型防空系统。在能力方面(探测距离、抗干扰性、射程等参数)远胜旧版本。防空系统只是被动防御装备,被动防空无法战胜航空兵,因为航空兵可以建立局部的压倒性力量优势。使用新一代防空系统无法彻底消除无人机的威胁。采用合成孔径雷达的无人机可以从15000米以上的高度(例如RQ-4可以在18000米的高度)锁定并毁伤地面目标,新型“铠甲”、“道尔”的地空导弹奈何不了它。携带先进雷达的“巴伊拉克塔尔”无人机也是如此:可以爬升至6000米标准高度,升限8000米,大大缩短了地空导弹的射程。
二十一世纪的战争已经迫在眉睫。与有人机不同,无人机可以在战争中肆无忌惮地大量使用。由于采用先进电子技术、隐身技术,无人机已成为一种强大的作战力量。采用先进的通信系统(如卫星通信、无人机与控制站之间通过中继无人机转信),干扰很难将其压制。无人机的续航时间长达数昼夜(“巴伊拉克塔尔”—27小时),可以在前沿长期巡逻,保证对目标实施不间断侦察(对于毁伤时敏性目标十分关键),对敌人发起攻击,与有人机相比,拥有诸多优势。无人机对防空系统的攻击,无论成功率多高,如果防御方没有制空权,这一威胁严重存在。这意味着其他地面装备也将遭到猛烈攻击,这是不能允许的。防空系统的主要任务并不是自卫,而是掩护地面力量免遭来自空中的打击。显然,在利比亚亲土耳其的势力正是在无人机(已替代有人机)的大力支援下发动进攻,而且进展顺利。在叙利亚正是无人机的使用阻止了阿萨德对伊德利卜的攻击。
无人机使用还有一个重要问题。进攻方可以允许无人机在作战中大量损失,使用无人机蜂群攻击狭窄的前线地段。在大量消灭防空系统、地面装备的情况下,防线不可避免地土崩瓦解,防御方将丧失主动权,一溃千里,在利比亚正是如此。可以迅速生产无人机,土耳其军队已列装近120架“巴伊拉克塔尔TB2”。无人机即使被击落,政治损失也很小。假如一架有人机被击落,通常会引起公众热议,对领导激烈批评,而损失多架无人机也不会导致类似后果。飞行员不会丧生。为了抵御密集空袭,需要使用大量防空系统建立密集的梯次防空配系,而使用携带导弹的无人机效益更高,可以对敌人的地面力量发起高效攻击。
最近的武装冲突表明,研制隐身打击型无人机、弹药,并为无人机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应成为军队建设的优先发展方向。当然也要十分重视地面装备的伪装,采用新型吸波材料和其他伪装手段。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科研管理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创新教育 军工百强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预见2020  | 预见2025预见2030  | 预见2035 预见2045  | 预见2050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互联网+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5G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传感器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预警机 | 运输机 | 直升机 战斗机 | 六代机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潜航器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战 反卫星
领先国家美国 | 俄罗斯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日本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快响小组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阿里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易本胜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全文收录2017文章全收录 | 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