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人作战时代是否已经到来?纳卡冲突中无人机运用情况及思考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海鹰资讯 Author 王彤


 电话:010-58330898 手机:18501361766

微信:tech99999 邮箱:qianyanjun@techxcope.com



来源:海鹰资讯

作者:王彤  


2020年9月27日,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在素存争议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Nagorno-Karabakh,也称Artsakh)简称纳卡地区,爆发了新一轮大规模武装冲突,并迅速升级为两国自1994年纳卡战争结束以来规模最大、交火最为激烈的军事对抗行动。经过近两周交战,双方均声称给对手造成数以千计的人员伤亡和大量装备损失,同时也带来相当的平民伤亡和民用设施的损毁。10月10日,在俄罗斯、法国的调停下,亚阿两国在莫斯科达成人道主义停火协议,但此后纳卡地区依然频繁交火,仍看不到和平的迹象。

图1 纳卡冲突周边地图(来源BBC)


在本轮冲突中,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均动用了包括坦克、装甲车、重型火炮、远程火箭炮乃至战术弹道导弹在内的重型武器展开交战,除了上述传统作战手段外,两国还使用了无人机等新型装备参与作战,尤其是阿塞拜疆投入了数量众多、不同型号的无人机和巡飞弹,在前线地带实施了一系列精确打击行动,取得了显著战果,给亚美尼亚带来了沉重的人员装备损失,为己方赢得了一定的战场优势,从而引发了外界对于无人机实战运用的关注和讨论。

1、冲突背景


纳卡地区位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之间,在历史上由于政治、宗教、民族迁徙等诸多因素,造成该地区的主权归属问题存在争议,引发了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之间长期的民族矛盾。在苏联时代,纳卡地区归阿塞拜疆管辖,但当地人口以亚美尼亚人居多。苏联解体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围绕纳卡地区爆发了持续数年的战争,双方于1994年就全面停火达成协议,然而纳卡地区的归属问题仍悬而未决,纳卡及周边地区成立了受亚美尼亚支持的阿尔察赫共和国(未受国际承认),名义上属于阿塞拜疆,但由亚美尼亚实际控制。此后,两国始终保持敌对状态,并在纳卡地区常年爆发武装冲突,在2020年6月两国就发生了较大规模的交火,造成数十人伤亡。此次冲突依然围绕纳卡地区的控制权展开,考虑到纳卡地区的实际管辖状态,亚美尼亚的立场是保持现状,不太可能主动挑起大规模冲突,外界部分认为此次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是阿塞拜疆经过充分准备和周密部署后发动的。

2、使用武器情况


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持续在国防军备建设上加大投入,同时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军工体系,部分装备弹药做到自给自足。其武器装备主要来自俄罗斯,从轻武器到装甲车辆和导弹均以俄制为主,不过在推进军队现代化的过程中,阿塞拜疆更谋求获取无人机等新兴军事技术。从目前公开报道看,阿塞拜疆的无人机系统主要来自土耳其和以色列,并在此次冲突之前建立了颇具规模的无人机部队。


在本轮冲突中,阿塞拜疆军队使用的无人机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土耳其制造的旗手TB-2无人机,该机为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2014年首飞,2015年列装,曾在叙利亚、利比亚经受实战考验,表现不俗。TB-2无人机巡航速度13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7620米,可装备4枚智能导弹,载荷能力55-155千克。


图2 TB-2型察打一体无人机


除了TB-2无人机,阿塞拜疆军队还装备了相当数量的以色列无人机/巡飞弹系统,其中以“哈罗普”巡飞弹最具代表性。以色列“哈罗普”巡飞弹是在“哈比”反辐射无人机基础上改进而成,2009年亮相,采用隐身设计,具备光电制导能力,可将战场实时影像传递给操作人员,以选择攻击目标,具备较高的攻击精度。


图3 “哈罗普”巡飞弹


除“哈罗普”之外,阿塞拜疆军队还装备其他多种型号的以色列无人机。根据美国巴德学院无人机研究中心的说法,阿塞拜疆军队拥有2架“苍鹭”、10架“赫尔墨斯”、100架“空中打击者”、50架“哈罗普”,此外还获得了Orbiter 1K和Orbiter 3K两种自杀式无人机。值得注意的是,阿塞拜疆军队还将部分老旧的安-2轻型飞机改装为无人机,它们主要充当诱饵角色,配合其他无人机作战。


亚美尼亚

亚美尼亚军队的武器装备以俄式装备为主,但装备水平较为陈旧,缺乏技术升级手段,尤其在无人机等新技术装备方面略显落后。亚美尼亚军队装备了少量本国自制的轻型无人机,主要用于战场侦察,不具备精确打击能力。


在本轮冲突中,亚美尼亚使用无人机的力度和手段都不及阿塞拜疆。而且,面对阿塞拜疆无人机威胁,亚美尼亚军队也缺乏足够的防御手段。亚美尼亚防空部队装备了大量苏联/俄罗斯制造的防空武器,型号颇为庞杂,既有冷战时代的萨姆-2、萨姆-3等老式防空导弹,也有从俄罗斯获得的较为先进的“山毛榉”、“道尔”、S-300等防空导弹系统,此外还装备了“针”式、“箭”式等便携式防空导弹,同时拥有23毫米、57毫米、100毫米口径的各型高射炮。


根据报道,在纳卡地区冲突前沿,亚美尼亚军队及其支持的纳卡防卫军主要依靠9K33“黄蜂”近程防空导弹(北约代号萨姆-8)和9K38“针”便携式防空导弹(北约代号萨姆-16)构成野战防空体系,亚美尼亚在纳卡地区也部署了S-300防空导弹系统。


图4 “黄蜂”近程防空导弹系统


3、无人机作战运用情况


相比以往的国际间武装冲突,2020年纳卡冲突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交战双方通过互联网媒体随时发布动态,为外界获取交战信息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渠道,特别是阿塞拜疆方面在网络上持续发布无人机精确打击的视频影像,从而为研究此次冲突中无人机作战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9月27日至9月28日

从媒体报道看,在冲突爆发的第一时间,阿塞拜疆军队就将大量无人机投入作战,在前线展开积极行动。根据阿塞拜疆国防部发布的公报,阿军的步兵和坦克部队在己方火炮、导弹、前线飞机和无人机的支援下,侦察并摧毁了前沿地带及纵深的亚美尼亚部队、军事设施和武器装备,并宣称已经击毁了12部“黄蜂”防空导弹;后来发布了冲突以来第一段关于无人机精确打击的视频影像,标题为“敌人的军事装备被摧毁”,从视频可见受到攻击的是亚美尼亚防空导弹阵地,“黄峰”防空系统制导雷达正在运转,但未能对无人机袭击做出任何反应,这段影像应该是从监视战场的另一架无人机上拍摄的。


图5 阿塞边疆国防部官方推特9月28日发布的视频报道截图


9月29日至10月3日

从9月29日到10月3日间,阿塞拜疆国防部持续发布前线精确打击的视频片段,主要呈现两个新的特点:首先,部分视频的拍摄视角出现变化,目标由远及近,是从攻击者视角摄取,可能是巡飞弹或自杀式无人机的攻击影像;其次,视频显示无人机打击的目标类型和攻击范围进一步扩大,部署在战线后方的亚军火箭炮、指挥所、运输车辆和行军纵队均受到无人机的精确攻击,阿军无人机的行动范围已经由前沿地带向纵深推进。


阿塞拜疆国防部声称在9月29日的战斗中使亚军部署在纳卡地区的一部S-300防空导弹系统失去作用。阿军使用的措辞是disabled,而不是通常的destroyed,同时也没有发布现场视频,可能攻击未能取得完全成功,仅破坏了S-300阵地的部分设施。


面对阿塞拜疆无人机的猛烈攻击,亚美尼亚方面也竭力采取反制措施,但从其官方发布的信息看效果并不明显。尽管亚美尼亚国防部新闻秘书在10月2日的推文中发布图片宣称,截至当日已经击落了107架阿军无人机,但这一说法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亚美尼亚国防部官方推特在9月29日发布了两段防空部队击落阿军飞机的视频,从影像分析亚军使用了便携式防空导弹,而被击落的似乎是安-2。10月1日,亚美尼亚军方展示了坠毁阿军无人机的残骸照片,可以明显辨认出为“哈罗普”巡飞弹。10月2日,亚美尼亚国防部宣称当天击落4架阿军无人机。就总体而言,亚美尼亚公布的击落对方无人机的证据远少于阿塞拜疆方面公布的无人机攻击成功的证据,从一个侧面表明亚美尼亚在纳卡战场的无人机攻防较量中落于下风。


图6 亚美尼亚军队营地的帐篷遭阿塞拜疆无人机的精确打击


10月4日至11日

从10月4日至11日间发布的新视频中,阿军无人机继续对亚军的坦克、火炮、火箭炮、防空导弹以及后方设施实施攻击,其中首次出现了摧毁亚军雷达和电子战设施的镜头。值得注意的是,阿方在10月11日首次公布了防空部队击落亚美尼亚无人机的视频,表明亚军也使用无人机进行侦察活动。


除了阿塞拜疆官方发布的信息外,其他媒体的报道还透露了阿塞拜疆军队在无人机作战方面的另一项举措,即将大量老式的安-2轻型飞机改装为无人机。在作战中,经过改装的安-2主要充当诱饵,在地面控制下飞临亚美尼亚阵地上空,引诱亚军防空武器开火射击,从而暴露阵地位置,由其他无人机加以准确摧毁。


图7 阿塞拜疆无人机锁定亚美尼亚雷达阵地的视频截图


图8 阿塞拜疆无人机发射的导弹准确命中正在卸载的亚军卡车


4、几点认识


本次纳卡冲突中,阿塞拜疆无人机大放异彩,让人们觉得无人作战时代已经到来。冲突中无人机的表现凸显了这种新型作战平台的潜力,同时也引发如何防御无人机威胁的思考。


从阿塞拜疆方面公布的视频看,无人机作战运用显示成功的。一方面利用无人机执行防区内抵近式情报监视侦察任务,为打击提供更加精确地目标位置,也为后方提供了清晰的毁伤效果图像,充分展示了无人机在战场监控和精确打击方面的战术价值。另一方面利用攻击无人机/巡飞弹实施精确打击,损毁高价值目标。公开信息来看,冲突中无人机攻击的最主要目标为亚美尼亚方面的坦克和重型火炮,其次是火箭炮和防空导弹阵地,同时也对后方指挥机构和后勤设施给予一定的打击。最后,亚美尼亚面应对无人机攻击的能力较弱也是阿塞拜疆无人机运用成功的因素之一,亚军装备长期得到不到技术升级,作战效能已落后于时代。如果亚军在冲突地区部署较为先进的防空武器并增强电子干扰能力,则无人机作战的难度将大幅增加。例如10月13日误入伊朗领空的阿军巡飞弹被立即击落。


从本质上看,纳卡冲突是两个中亚小国的军事对抗,其基本交战模式其实仍遵循传统的火力战,交战双方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虽然无人机的参与为这场战争增添了高科技色彩,但并不算高新技术条件下的智能战争。阿塞边疆军队主要将无人机作为一种战场侦察和精确打击手段,但没有将其融入到完整的作战体系中,无人机作战与地面进攻并没有协同起来。未来的无人机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真正的无人化,具备高度的自主行动和协同作战能力,可以说纳卡冲突的无人机作战是这种新型作战模式的初级形态。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科研管理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创新教育 军工百强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预见2020  | 预见2025预见2030  | 预见2035 预见2045  | 预见2050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互联网+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5G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传感器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预警机 | 运输机 | 直升机 战斗机 | 六代机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潜航器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战 反卫星
领先国家美国 | 俄罗斯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日本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快响小组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阿里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易本胜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全文收录2017文章全收录 | 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