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所要知道的M/M(Paris)都在这里

W* 卷宗Wallpaper 2022-04-27




M/M (Paris) 特辑



“我们一直以艺术家的身份看待自己。我们接受了最为开放的艺术教育,其核心不是如何出售艺术品而是认真思考世界。我们在还没有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20世纪末成立了工作室,以平面设计和艺术指导为基础与多种艺术形式建立联系。


与包豪斯不同,我们从不试图改造世界。我们只有M和M两个人,从我们的角度和规模出发重塑可涉及的范围。M/M 的艺术理念从字体和符号设计出发,这是我们立足时代唯一的途径。在任何语言中,字体都是意识形态的第一个容器。我们回归最为基础的符号沟通,至今已创造出多套没有背负过去时代思想的字母和字符。而绘画是符号的延展,在我们的作品中,绘画总是与图像并存,两者丰富彼此在时间和空位维度的内含。


而当下图像设计的要领,则在于创造出一个静止的、能够停滞时间的图像。此外关于展览,它不仅是展出艺术品的方式,其本身也可以作为传递想法和情感的媒介。面对我们在全球范围内的项目时,我们总将这些带有乌托邦价值的计划设想为展览。如果说我们的工作启发了他人,那或许是因为我们开启了所谓的多方向 模式,也就是说我们创作一个项目时会考虑它的其他各种版本,例如海报、剧院 布景、家具、展览、专辑等。在我们看来,未来的复杂性在于人类关系的重新定义。如今,我们已经对与他人的关系产生了怀疑。这是个大问题。M/M 的工作要旨是在混沌中导航。”


——摘录自艺术评论家 Jérôme Sans

与 M/M(Paris) 于2018年进行的对话


M/M(Paris) 创始人 Mathias Augustyniak 和 Michaël Amzalag 于其巴黎工作室内。摄影:Rodrigo Carmuega



Mathias Augustyniak 和 Michaël Amzalag,

或许你会对两个名字感到陌生,

但如果你关注设计、时尚或者当代艺术等领域,

一定不会错过这个组合——M/M (Paris),

自1992年工作室成立以来,

他们已然是这些领域的设计明星。

今年,他们把创作从巴黎带到了上海。


M/M(Paris) 创始人 Mathias Augustyniak 和 Michaël Amzalag 与其团队在巴黎工作室内。摄影:Rodrigo Carmuega


 编年纪事 

M/M(Paris) 作品年鉴,

不同媒介交融的视觉语汇。

撰文:JR



1998

Yohji Yamamoto


山本耀司1998年春/夏时装目录

Yohji Yamamoto Spring / Summer 1998 catalogue


这套目录由M/M(Paris)和摄影师 Inez van Lamsweerde 与 Vinoodh Matadin 合作,根据山本耀司当季的不同时装进行人物角色的演绎,其中包括艺术系的学生、法国浪漫主义者、新娘等等。在围绕模特 Maggie Rizer 为核心设计两套目录中,女主角经历了季节的更替与精神上的重生——从一个被囚禁于盒中的美人,蜕变为漫游乡野的狂野女性。


2001

Palais de Tokyo


巴黎东京宫视觉识别系统及字体

Tokyo Palace Typeface and identity toolkit


这是 M/M(Paris) 为巴黎东京宫(Palais de Tokyo)设计的字体和视觉识别系统。这个非传统当代艺术机构的视觉识别方案围绕非常简洁的“未设计”(undesigned)字体构建,M/M(Paris) 为其添加了一系列说明性符号,这些符号被描述为“建筑物周围的象形文字”,通过字母和图像的交叠创造出复杂而粗糙的图形肌理。


2003

Madonna


麦当娜《美国生活》特别版专辑设计

American Life Special Edition, 2003


2003年,M/M(Paris) 为流行歌星麦当娜(Madonna)的专辑《美国生活》(American Life)特别版设计了唱片视觉,通过现有的流行符号与 Craig McDean 的摄影进行拼贴,在他们自己看来,就像是一件混合拼贴的作品。


2006

Zidane


齐达内字母组合图案

Zidane’s Monogram, 2006


这是 M/M(Paris) 为电影长片《齐达内:21世纪肖像》(Zidane: A 21st Century Portrait)的片头创作的字母组合图案,这部围绕法国球星齐达内展开的电影由 Douglas Gordon 和 Philippe Parreno 导演,图中图形所叠加的画面是电影在巴塞尔的体育场首映期间所拍摄的。


2008

Tree of Signs


《符号之树》艺术装置,冰岛

Tree of Signs, 2008


这件被命名为《符号之树》(Tree of Signs, 2008)的装置竖立于冰岛一块尚未被开发的开阔地上,被规划的新城镇是其未来的命运。树的造型基于 M/M(Paris) 为 Björk 专辑《Medúlla》设计的字符形象,同时与艺术家 Gabríela Friðriksdóttir 合作创作了树上七颗想象的果实。


2009

Stanley Kubrick


斯坦利·库布里克《拿破仑:从未有过的伟大电影》书籍装帧设计

Stanley Kubrick’s Napoleon, The Greatest Movie Never Made, 2009


2009年,M/M(Paris) 负责设计了这套关于著名导演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未完成电影《拿破仑》(Napoleon)幕后档案的精装图书,金箔与松石绿人造革饰面的书盒内包含了十册小书,每册代表了库布里克的一个研究侧面,也是一套全面的电影制作手册。


2010

Hotel Thoumieux


图米厄酒店室内设计

Hotel Thoumieux, 2010


2010年,M/M(Paris) 为巴黎的图米厄酒店(Hotel Thoumieux)设计了室内,其中包括酒店镜子瓷砖上的装饰性金银雕刻、手工吹制玻璃装饰的黄铜枝形吊灯、带有标志性 M/M(Paris) 视觉审美桃花心木藤制座椅等等。


2010

Givenchy


纪梵希高定时装秋/冬2010/11图册

Givenchy Haute Couture Fall / Winter 2010/11 portfolio


M/M(Paris) 为2010/2011季纪梵希(Givenchy)秋/冬高定时装设计的图册内含两套摄影作品和一份带有介绍文字的收藏证书,以胶版和丝网印刷进行装订,由金箔饰面。


2011

Kanye West


Kanye West | George Condo | M / M (Paris) 丝巾, 2011

Kanye West | George Condo | M / M (Paris) silk scarves, 2011


在为流行说唱歌手 Kanye West 的专辑《My Beautiful Dark Twisted Fantasy》设计封面的过程中,M/M(Paris) 提出了使用专辑原始设计素材发行收藏版丝巾的建议,作品将艺术家 George Condo 的委托绘画与 M/M(Paris) 精心制作的巴洛克式图样相交叠。


2011

Serpentine Gallery


蛇形美术馆《诗歌马拉松2009》书籍装帧设计

Serpentine Gallery, Poetry Marathon 2009, 2011 


该系列基于知名策展人 Hans Ulrich Obrist 发起的一项24小时专题讨论会,以一种实验性的方式通过关键人群之间的对话来描绘城市(或其他主题)肖像。这套 M/M(Paris) 设计的出版物试图将艺术和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如同一件桌上雕塑。


2012

The Carpetalogue


“The Carpetalogue”系列

The Carpetalogue, 2012


“The Carpetalogue”系列受伦敦画廊主 Libby Sellers 委托创作,以庆祝 M/M(Paris) 当时成立20周年的纪念,作品由四块地毯组成一个集合,分别索引了在其创作中反复出现的一些主题和图像。其中包括为纪梵希设计的邀请函、他们笔记本上的草图以及诸如“The Agent”之类的图形字符等等,展现了 M/M(Paris) 视觉语言的多样性。


2016

Citronnier ou Laurier


《Citronnier ou Laurier》艺术装置

Citronnier ou Laurier, 2016


这件装置作品由各种尺寸的放大镜、凸面镜、木材和记忆泡沫等材料组成,当时用于展览“M / Maison”的展出,这个无功能的作品以一个问题的方式命名:这是一颗柠檬树还是月桂树?并以装饰有反光镜的柠檬眼睛形象来映射周遭环境。


2017

Alexander McQueen


Alexander McQueen 2017年春/夏系列秀场设计

Set design for Alexander McQueen Spring/ Summer 2017 collection


自从在谢特兰群岛(Shetland Isles)上拍摄 Alexander McQueen 的2016秋冬广告大片并正式开启长期合作以来,M/M(Paris) 在其每个系列之初都会加入 Sarah Burton 和她的团队进行研究之旅。这也影响了他们作为艺术指导的秀场T台布景设计,从而确保时装系列和展示方式相辅相成。


2018-

Loewe


《Eye/ Loewe/ You》季刊(2018年至今)

Eye/ Loewe/ You, 2018–


M/M(Paris) 为 Loewe 设计的季刊《Eye/ Loewe/ You》是自2018年以来双方开启的长期项目,旨在展示该品牌的文化和时尚活动。刊物标题的呈现方式是 M/M 为解决 Loewe 的名字发音这一常见疑问所提供的视觉解决方案。


2018-2019

Chloé


Chloé时装秀邀请函设计

Chloé invitation, 2018-2019


M/M(Paris) 为2018年至2019年的 Chloé 时装秀设计的邀请函通过有机玻璃丝网印刷火柴盒组成,Natacha Ramsay-Levi 于2017年掌管 Chloé,继承了 Gaby Aghion 在1952年创立品牌时的精神诉求,强调女性个性表达。M/M(Paris) 设计的火柴盒邀请函为这一对象注入个人信息,也成为一种无性别交换符号的象征。


2019

Miu Miu


Miu Miu“M/Matching”彩色凳子

Miu Miu M/ Matching Colorstool, 2019


M/M(Paris) 为 Miu Miu 设计了特别限量版家具项目“M/ Matching”,可堆叠彩色凳子由带有规则分布孔洞的椴木材料制造,通过12种颜色的300根粗火柴棍来呈现其色彩组合样貌,外观与棋盘游戏或拼图类似,使用者可以轻松创造出多种不同外观。

拜访工作室

探秘 M/M(Paris) 背后的工作团队

撰文:马君怡


M/M(Paris) 创始人 Mathias Augustyniak 和 Michaël Amzalag 与其团队在巴黎工作室内。摄影:Rodrigo Carmuega




“如果我看到一些东西

(无论是书、桌子、 椅子、海报、冰淇淋、 糖果袋......)

并且我想把它们放在家里,那就是一个好设计。

对我来说,对设计好坏的评判完全是主观的。”



Boon

LERTVILAI


 国籍:泰国 

 职位:三维设计师 


来自泰国Boon拥有巴黎视觉传播学院(Ecole de Communication Visuelle-ECV)的硕士学位。毕业后,他短暂从事广告业,但并不喜欢这一行业。2009年,他加入了 M/M(Paris) 团队。腼腆的他在工作室包揽3D建设、空间设计相关的重任,是设计团队中技术性最强的一位。他曾参与米兰普拉达基金会(Fondazione Prada)艺术家 Francesco Vezzoli 的展览“TV 70: Francesco Vezzoli guarda la Rai”的展览空间设计。自然而然的,他也是此次 M/M (Paris) 与上海 PSA 展览的主要对接人。法国实行全民隔离期间,Boon 与上海团队的工作持续不断。他说这份交流在艰难的隔离期给予了他极大的精神慰藉。

“设计是民主化的艺术。

好的设计应该能够应对社会的任何需求,

因为它是一种共通的、多维度的语言。”


Gabriel

NAZOA


 国籍:委内瑞拉 

 职位:平面设计师 


Gabriel 被私交甚好的 Boon 称为“Panda”,来自委内瑞拉的他,在本国和西班牙马德里完成学业后,便来到向往已久的巴黎寻找工作机会。他笑着说怕是给工作室经理Jane发了上百万次简历,才终于得到了面试机会,并最终于2014年加入团队。拥有西语优势的他,工作重心围绕西班牙奢侈品牌 Loewe 展开,从平面设计、时尚大片到品牌出版物、再到周边物件设计等方面他都有参与。巧合的是,这些项目还使他与在 Loewe 工作的老同学重新获得了联系。此外,他骄傲地展示了由意大利摄影师 Paolo Roversi 主持的2020年倍耐力年历的出版物,他也曾参与其设计。


“我相信好的平面设计和广义上的设计

都是在深刻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

加入令人意想不到的转折,从而将其更推进一步。”


Thomas

PETIT


 国籍:法国 

 职位:平面设计师 


于2008年9月加入工作室的 Thomas 是唯一一位法国本土选手。他在巴黎的 Estienne 学院和 Duperre 学院学习平面设计和传播学后,前往伦敦继续深造,并在两座城市从事了一段时间的自由职业。他说他到了 M/M(Paris) 后,便再也不想离开。他喜欢现在的工作的多样性,总是同期覆盖音乐、时尚、出版等各个领域的项目。当 Felipe Oliveira Baptista 于去年年初成为 Kenzo 的新任创意总监后,Thomas 便参与到了为品牌设计一套新的视觉身份(visual identity)的工作中。他觉得每个成员都是 M/M(Paris) 的一部分,每一项成果的背后包括了每个个人的研究和团队的交流。与其说是为 Mathias 和 Michael 工作(work for),更多的是与他们工作(work with)的关系。

“设计在美观的同时需要包含智慧和实用性,

每个元素都应有其作用。好的设计往往是微妙的:

它不会立即揭示所有秘密,但只需看一眼,

人们就会为其着迷,并留下持久印象。”


Eibhlín

DORAN


 国籍:爱尔兰 

 职位:平面设计师 


Eibhlín 来自爱尔兰,她的名字发音类似英文名 Evelyn。2017年加入 M/M(Paris) 的她也是团队的最新一员。她曾在都柏林学习视觉传媒、在伦敦学习平面设计,最后又在阿姆斯特丹获得了设计史的硕士学位。在 M/M(Paris),她的主要工作第一围绕为 Alexander McQueen 设计新一套视觉身份展开(包括logo、包装、展览、书籍等);第二则是第二期《M to M of M/M (Paris)》的书籍出版。2012年出版第一期,其平面设计由 Graphic Thought Facility 负责,当时的 Eibhlín 就在那里工作!和 Thomas 一样,她喜欢现在在工作室能担任不同的责任,有许多有趣的项目和相去甚远的客源。同时,她喜欢能够与两位老板有非常直接的交流,事实上在工作室,她的办公桌正是夹在了 Mathias 和 Michael 之间。

“我不是设计师,

对我来说探讨设计不是一件易事。

我的工作是保障设计师们能别无旁顾地

自由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Jane

SCHWENGBECK


 国籍:德国 

 职位:经理人 


作为工作室经理,Jane 负责工作室的经营、管理各种日常事务,她说她把琐碎的工作处理好了,设计师们便可以集中精力创作。腼腆的她来自德国,学习的专业是建筑,因为不喜欢所以来到法国寻求新的发展途径,曾在某摄影工作室担任经理。她早在2001年就加入了 M/M(Paris),她说因为喜欢现在的工作,喜欢 Michael 和 Mathias,就一直留下了。她显然深得 M/M 的信任,负责管理庞大的档案资料,也参与招新工作。她说他们没有刻意追求一个不同国籍的员工组成,只是各个领域最优秀的人才并不见得都是法国人,如此简单而已。

M/M(Paris) 团队于其巴黎工作室内。

摄影:Rodrigo Carmuega

M/M (Paris) 的创意世界

专访 M/M(Paris) ,

回顾创意世界观背后的逻辑。

撰文:Pooky Lee


Mathias Augustyniak(右)和 Michaël Amzalag(左)

摄影:Rodrigo Carmuega


创作类别跨越平面设计、装置陈列、艺术指导,并与时尚、音乐、文化等诸多领域密切合作的法国创意工作室 M/M (Paris)  在业内已经从业近三十年。在九月底于上海举办首场大型展览开幕之际,两位创始人 Mathias Augustyniak 和 Michaël Amzalag 同我们一起回顾了其创意世界观背后的逻辑。



 卷宗 Wallpaper* 简称 W* 

 Mathias Augustyniak 简称 Mathias 

 Michaël Amzalag 简称 Michaël 


W*  对于即将开幕的上海展览,你们是想象着整个博物馆展厅空间转化成为了城市中的游乐园一般。这个构想让我联想起了法国导演 Jacques Tati 1967年作品《玩乐时间》——在后者中,他也将整个巴黎城市视为一座巨大的游乐园。恰巧去年的时候,你们还有帮 TASCHEN 出版社设计了一套关于这位导演作品的精装书。


Mathias这个对比和联系很有趣。对于 Tati 来说,他是在不断重新想象和塑造自己身边熟悉的世界。对 M/M (Paris) 来说,我们创作一般所需的规模、时间都不相同,但也都是在身边既有事物、素材基础上不断延伸再创作,并同时融入我们的创意视角。对于展览这个项目来说,我感觉自己像是“开荒阔野”一样——在既有的展厅空间里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世界。


M/M(Paris)为Tati设计的作品。摄影:Rodrigo Carmuega


W*  展览名称“上海制造”(M/Made in Shanghai)很有趣。你们工作室的起名里也有“Paris”这样的城市名称。M/M (Paris) 是如何思考设计创意和城市景观之间的关联的?


Mathias我很难解释巴黎城市和我们创作之间的关联是什么,更多可能是城市过往的背景和历史积累,给了我们某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上海展览的概念更多是把我们在巴黎城市这么多年来积累孕育的创意思维,带离开巴黎,飞跃大洋再在上海市中心植入。虽然我们工作室名字里有“Paris”,但我们其实一直是想试图摆脱巴黎的束缚框架。


W*  另外蛮有趣的一点是,上海早年间一直被称为“东方巴黎”的。


Mathias我还真的没有听过这个说法。和很多欧洲人一样,我们之前对上海的认识了解更多来自电影这样的媒介。在这些作品中,上海城市常是被笼罩在某种浪漫主义的光环之下的。为了准备这次展览,我们前后实地拜访了上海很多次,这些经历证实了早前通过观影获得的印象。但也让我有机会观察到上海更多的细腻维度。


M/M(Paris)于工作室内展示此次上海展览的图纸。

摄影:Rodrigo Carmuega


W*  在上海展览中,有很多作品是你们将自己过往的设计重新调整,以新的比例、尺寸呈现于场地之中。之前你有提到,这点是受当代上海宏伟城市建设面貌的启发的。


Mathias对的。上海是比巴黎远大许多的城市。它城市空间的规模和尺寸感是一直让我们最印象深刻的——甚至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建筑规模,比起巴黎博物馆机构来说,也显得要宏达非常多。另外一点是因为,我们自己常会把过往作品视为某种“风格”或“符号”,这么来说它自然可大可小,形无定式。


W*  这让我想到你们最近帮时装品牌 Loewe 创作的“Show in a Box”,将常规时装秀概念以迷你形式融入进一个纸盒当中。同规模更大型的展览一样,这些项目的自身尺寸形式也成为了内容叙事的一部分。


Mathias没错。“Show in a Box”的灵感来自艺术家 Marcel Duchamp 上世纪初做过的,以一只行李箱为移动博物馆空间载体的概念项目。上海展览中也有类似的概念:我们把许许多多在巴黎张贴过的普通尺寸海报做成了尺寸更巨大的旗帜。


Michael向我们展示了手机里爱犬哈士奇Indy的照片。在工作室的奖杯、荣誉展示柜边,Indy有自己的专属空间。摄影:Rodrigo Carmuega


Michael佩戴法国艺术及文学勋章(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法国文化部于2012年授予M/M(Paris)该荣誉勋章,以表彰他们在文学与艺术界的杰出贡献。摄影:Rodrigo Carmuega


W*  展览里也有很多维度的转换。很多原本平面二维的设计作品这一次被转换制成了三维立体的装置。


Mathias背后的思维都是如何在不同的媒介形式之间,调整转换你的创意想法。我们想呈现的是个开放性质的对话,不要给设计设定限制。如果你翻阅我们过往的作品集也会发现,很多创作都是基于这样的逻辑,在过往作品基础上不断调整。


W*  对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来说,这次展览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开拓性。这应该是第一次一家以平面设计为核心的创意工作室,可以有机会在一千多平方米的主展厅里举办个展,而不是像过往通常情况那样,在一楼的设计中心(power station of DESIGN)展厅办展。你们会如何思考外界对你们的称呼定位:平面设计师、艺术指导、还是视觉艺术家?


Mathias或许是你说的一切?整个展览也是想要尽可能展现 M/M (Paris) 创作的维度有多少,而不只是一种定论。我们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被更多人看到、理解和接受,并且这也是我们在中国的首场展览。展示出作品的广度和深度很重要。


Mathias于工作室内。摄影:Rodrigo Carmuega


W*  展览回顾了你们近三十年职业生涯的代表作品。重新回顾当年创作的感觉怎么样?会有哪些作品是你们如今来看,希望早可以用不同方式创作的吗?


Mathias或许展览结束后,我们会对前期准备过程间回顾过往作品这件事感受更多。上海展览的一个不同是,前期很多准备和沟通都是两个城市间远程操作进行的。而且今年因为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我们都没有办法前来展览开幕式。这样远程准备展览是个全新的感受,和以往在巴黎等地做展览很不一样——后者常常是你在一个已经非常熟悉的环境,梳理展示那些你在这个环境下创作出的作品。拉开一定的距离肯定会让我们对此次展出的创作有新的认识。


W*  M/M (Paris) 通常是怎样来接洽不同的项目的?有哪些特质共性是你会特别从合作邀约中找寻的吗?一般项目确定后,你们是如何开始着手准备的?


Mathias无论是商业公司,还是个体创意人,还是像当年你邀约我们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展览,我们总希望可以通过前期的对话了解到项目潜在的乐趣有哪些。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接到展览的邀约,我们坚持一定要飞来上海,好更了解机构和空间是怎样——不是说我们心有疑虑,而是想更深地挖掘这个项目让人兴奋的点是什么,以及有哪些新的尝试是我们可能从中体验的。如果不来上海,不先体验过博物馆展厅规模,我们也不会想到以“上海制造”为主题准备这场展览。


M/M(Paris)巴黎工作室一角。摄影:Rodrigo Carmuega


W*  在最新一期《System》杂志的专访里,你也提到M/M (Paris) 工作时更喜欢直接与有决策权的关键人沟通,而不是经由许多中间环节。这或许也是你可以和 Loewe、Prada、Alexander McQueen 等有着非常长期的合作关系的原因。


Michael对。我们不是为了和品牌主理人成为好朋友。找到我们的人大多是希望通过我们,更好地对外传达某些信息,那自然我们要首先对对方有着透彻的理解和认识,找到他们偏好的发声方式是什么。这些不是通过市场、公关同事就可以实现了的。


W*  你们的创作跨越了许多领域:从时尚到音乐,从室内设计到装置艺术。但大部分人最熟悉你们,也最感到津津乐道的,依旧是你们为时装品牌创作的视觉形象。是什么让 M/M (Paris) 特别在时尚领域大受欢迎的?


Michael或许我们给时尚带来的,是某些早前未存在的想法。或者说在过往并没有特别受到重视的方面。我们上学的时候,学校里也有时装设计、平面设计、艺术等专业,但当时的时装设计学生是很少会和其他专业领域学生互动的。所以 M/M (Paris) 一直在做的都是试图把别的学科领域引入时尚,创造某种新的,可以用于理解时尚的新语言和语法。另外我们自己的感受是,M/M (Paris) 总是在站在自己的角度,试图梳理清楚时尚的逻辑——可能对于很多时尚业的人来说,他们更偏好情感冲动来做事。


M/M(Paris)设计的一系列出版物及获得的奖项。

摄影师:Rodrigo Carmuega


W*  去年我在采访设计师 Jonathan Anderson 时,他就提到当代时尚等同于影像的说法。


Mathias对我来说,时尚常常是你日常和人交往时,还未开口先已传达的语言信息。大家都是通过判断你的着装打扮,推测你这个人的性格喜好;着装者自己也会很重视对外呈现的形象风格。所以与其说时尚是一种视觉影像,我更倾向于说时尚是一种语言。我们之前做的“Alphabet”项目就是类似的逻辑:通过塑造时尚来塑造新的字母合集,进而塑造出某种新的语言机制。想一想看:作为一名时装设计师的 Jonathan 认为时尚是视觉影像,作为平面设计师的我们会认为时尚是种语言机制。


W*  M/M (Paris) 几个标志性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彼此间也有这样的巧妙对比关系:Jonathan 领导下的 Loewe 和他的个人品牌,对外输出的内容信息显然更偏重视觉导向;Alexander McQueen 和艺术总监 Sarah Burton,显然是比较古典派的高级时装创作者;Miuccia Prada 要显得更聪明,非常懂得平面设计和视觉艺术对于时尚的重要性,常常同期和不止一家创意设计工作室合作。


Mathias没错,每个时装品牌、设计师各自处的语境都不相同。Jonathan 是比较年轻一代时尚创作者的代表,我们更多是要为 Loewe 创造出一个新的背景语境,而不太受品牌过往既定历史的干扰。Alexander McQueen 不同的点在于,这个时装品牌更贴近现代,并且创始人也仅仅刚刚过世十年。Sarah 还是扮演着品牌精神和物质遗产守护人的角色,她既要尊重过往,也要融入个人新的诠释。Prada 是 Miuccia 的家族生意,所以又是不一样的例子。


我们的拍摄当天,Micheal试穿了一双 Alexander McQueen 寄给工作室的鞋子。摄影:Rodrigo Carmuega


像是我们和 Alexander McQueen 合作,M/M (Paris)  一直在做的是帮助 Sarah 把品牌面貌设计和梳理更加清晰明了。她常跟我们说在开始合作之前,她觉得自己被困在某种迪士尼版本的 McQueen 世界里——外界许许多多人一直不停在向她身上投射各种各自对于 McQueen 的理解,我们是在帮助她移除掉不必要的干扰,以某种更感性的方式来塑造新的品牌形象。


W*  那连接这么多不同合作方的共同线索是什么?M/M (Paris) 的签名式标签是什么?


Michael我们最感兴趣的依旧是人物,以及如何对外展示他们,雕塑形象。如果你仔细观察所有的时尚摄影,他们的本质都还是人物肖像摄影。好的时尚摄影作品是会让你相信画面中的人物是可以真实存在于这个世界中的——即使画面风格有多么的超现实。


M/M(Paris)于其巴黎工作室内。摄影:Rodrigo Carmuega


长久而来的默契

Jonathan Anderson 眼中的合作默契。

口述:Jonathan Anderson  撰文:Shan


M/M (Paris)与 JW Anderson 合作打造的 Loewe

设计微型版包装盒。摄影:Rodrigo Carmuega




与 M/M(Paris)的关系,我想应该可以算是在合作中逐渐成为密不可分的朋友。在我对时尚抱有憧憬的年代,他们为山本耀司所创作的一系列富有开拓性的先锋广告大片便成为了我心中值得仰视和向往的存在。于是当我真正踏进时尚圈,通过我在个人品牌 JW Anderson 中取得的莫大关注,并最终成为 Loewe 创意总监的候选人时,我心目中已然为他们留出了位置,我希望与最优秀的团队合作,这其中必须包括 Mathias Augustyniak 和 Michael Amzalag 的参与。


虽然当时尚未尘埃落定,但在我为 Loewe 递交的那本理想蓝图中,已经将 M/M(Paris)作为实现未来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摄影师 Steven Meisel、造型师 Benjamin Bruno 构成了我心目中的理想拍档。在我看来,Mathias 和 Michael 的敏锐、出其不意,甚至偶尔的灵光一现,对于 Loewe 和习惯了传统时装影像表达的受众来说,都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M/M(Paris)为Loewe设计的一系列出版物。

摄影:Rodrigo Carmuega


与 Mathias Augustyniak 和 Michael Amzalag 的第一次见面时在巴黎,在我的造型师好友 Benjamin Bruno 的引荐下,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便展开了深入的了解,或者说是开始成为朋友,我们交流的时间、聊天的话题,远远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合作,我希望能将这种关系延续到长久的合作中去,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通常的视觉创作流程中,一切似乎都要等到时装系列完成发布之后才能开始,但在双方频繁交流了对时尚与图像创作的观点与看法后,我们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先从改造品牌整体的视觉形象入手,选取了一些由摄影师 Steven Meisel 早年间为意大利版《Vogue》拍摄的时装作品,作为我入主品牌之后的首个广告大片的素材,这便是我与 M/M(Paris)的第一次正式合作。


也是从这次非传统的尝试之后,M/M(Paris)成为了我最值得信赖且稳定的合作伙伴,参与了关乎品牌形象的每一个重要决策。无论在 JW Anderson 还是 Loewe。相比于在我个人品牌更大的自由度与发挥空间,M/M(Paris)为 Loewe 重塑了一个经典品牌更为贴近当下的视觉形象,实现了我最初入主品牌之后想要建立起的一种不断展开对话的关系,以书籍、印刷品、手工技艺、艺术作品等搭建起 Loewe 更广泛的触角,丰富时装品牌框架中的内涵。现在看来,在如今疫情肆虐的时期,传达这样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Loewe 的一系列重要设计的微型版本被放置于一个盒子中 M/M (Paris) 将其作为礼物送给秀场观众。摄影:Rodrigo Carmuega


与许多其他的品牌一样,面对不能够放缓的品牌进度,我与 Mathias 和 Michael 也在思考特殊时期如何将时装秀身临其境的魅力转化到其他媒介上实现。由于疫情的关系,我当时正在伦敦与团队一起合作,试图找到一种最有凝聚力的方式,让观众可以在自己可控的时间内,与 Loewe 进行交流和对话。


我联想到了艺术家杜尚的“便携美术馆”的概念:将自己重要的作品复制出微型版本,共同放置于一个盒子中,让艺术品可以不拘泥于时间、地点,随身携带,或许时装秀也可以随身携带。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创造了一种类似于传统秀场,但更私密有形的呈现形式。M/M(Paris)将时装秀中的元素进行大刀阔斧的结构,提炼出其中所有的核心元素归类重组,制作出一个档案盒,原本时装秀所具备的所有元素,时装造型、配饰、布景、以至于音乐,都以一种原始但充满活力的立体折纸概念所呈现。观众收到我们的盒子后,可以尽情挑选自己合适的时间,将盒子中的一个个平面纸样通过自己的双手折叠成型,布置成一座微缩的秀场景观。


上图:LOEWE“SHOW-IN A BOX”官方图;下图:Michael向我们展示 LOEWE项目“SHOW-IN A BOX”细节。摄影:Rodrigo Carmuega


我们已经花了太多时间通过电脑或手机看屏幕、开会,我觉得我们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被剥夺了触摸和感知产品本身的机会。所以对我来说,通过“Show in a Box”(箱中秀场)的形式触及人们更多的感官,引发“感动的萌芽”,是更具有意义的事情。


从加入 Loewe 到现在,Mathias Augustyniak 和 Michael Amzalag 已经成为我非常亲密的朋友。可能有人会问,这么多年的合作下来有没有感到重复或无聊。我想说的是,当你在一个品牌工作时,需要在创意上获得一种呼应,而他们对我来说是最好的共鸣之一。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能够实现我脑海中对于品牌的愿景,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想法也会给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虽然我是 Loewe 的创意总监,但我认为这份工作中,你不能太自我,你必须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接受新想法、新观念的冲击。我之所以喜欢和他们一起工作,就是因为他们有时会挑战我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让我重新审视过去、现在与未来。


—— Loewe 创意总监 Jonathan Anderson

如何上海制造?

M/M(Paris)在中国的首个大型回顾展“M/M上海制造”登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

撰文:马君怡


M/M (Paris)在其巴黎工作室中心的《无尽之桌》(Infinitable)上展示“上海制造”展览概念图,把玩过去的一个人形花瓶设计。摄影:Rodrigo Carmuega




2020年9月27日, M/M(Paris)在中国的首个大型回顾展“M/M上海制造”登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PSA)。面对PSA的大展厅,M/M(Paris)的两位创始人 Michael Amzalag 和 Mathias Augustyniak 构想的是一座都市中众生共享的庆典乐园。这个伫立上海的“M/M世界”是一个现实中不存在的乌托邦,庆祝着巴黎与上海之间的文化交流。


英国小说家 Robert Louis Stevenson 在书写《金银岛》之前,先画了一幅地图,故事的全部情节都围绕地图展开。对于构思展览的M/M(Paris)来说,他们的“地图”是年轻时候总是听到的“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这是他们对中国的最初印象,但这种说法背后的国家和人民始终是遥远、模糊和抽象的概念。


M/M (Paris)把玩与香港品牌 Anicorn 合作的两款手表,并向展示“M/M上海制造”展览的概念图和第二期《M to M of M/M (Paris)》书籍的封面。其中,手表和封面上的金币将出现在 PSA 展览上。摄影:Rodrigo Carmuega


近些年,他们先后几次到访上海考察调研、与PSA团队不断交流,对这座城市的认识也变得具体化、具象化了,从曾经半知不解的“中国制造”到展览名“M /M上海制造”(M/Made in Shanghai)的进化便体现了这一过程。此外,“上海制造”还有一层实际意义:M/M(Paris)作为城市规划师设计蓝图,但具体展品都由PSA的工作团队在地制作与搭建。


对作为展览灵感来源的上海,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印象。Augustyniak 觉得上海令人胆怯:进入这座城市仿佛踏入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新世界,亲近感和疏离感奇妙地同时存在。他们要在PSA构建一座乐园、一个公众的空间,就像是突然拿起话筒、站到舞台上面对千百人发言,多少让人害怕。他从朋友那里得知“shanghai”在英语里可以用作动词,有绑架的意思。无论这种用法起源如何,在当下的语境里,Augustyniak 已被“shanghaied”——被魔都的魅力深深诱惑、吸引:他震撼于中西合璧的荣宅修复项目、传统的中式园林,还注意到水元素在城市中的存在。而对于  Michael  来说,上海是一座极端的城市,其极端体现在摩天大楼、当代速度、对完美的追求,还因为在这里,似乎一切不可能都有可能发生,就像他在上海竟然能够偶遇四年未见、现已长居洛杉矶的法国老友。


M/M(Paris)展示库布里克电影《2001太空漫游》画册设计。

摄影:Rodrigo Carmuega


“M/M上海制造”围绕两个被放大百倍、正相对峙的时钟展开,一个显示巴黎时间,另一个显示上海时间。时钟的设计蓝本是他们与香港品牌 Anicorn 合作的手表表盘。M/M(Paris)的一大特色就是他们的许多平面设计能自然地变身立体装置,而当它们打入空间的同时也建立了时间这一维度。在 PSA 的 M/M(Paris)乌托邦,在两种思维、两个时区的交融之中,一种人类共享经验将应运而生。


为打造沉浸式感觉,所有参展作品——包括M/M(Paris)自1992年工作室成立以来的代表性平面海报(300余张)、产品设计、装置等——都被蓄意放大、混杂与并置于同一空间。其中每张海报都将超过真人身高,当它们彼此连接、平铺展开,一个由色彩、形状、信息汇成的海报丛林将叫参观者目不暇接。


M/M(Paris)为艺博会FIAC设计项目的资料。

摄影:Rodrigo Carmuega


在M/M(Paris)看来,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本质是各种语言、符号、标志、象征物的有机堆砌。字体设计因此成为他们的工作重心,而海报最能体现他们在这方面的功力。他们的文字设计理念基于可读性和不可读性的微妙联系。有时候他们设计的字母无法被一眼认出,但观众往往能通过其图像艺术,感受其内容想要传达的感情,这与具体信息一样确切和珍贵。而海报设计的过程是许多信息插入、堆积,然后通过结构性处理,得到一个简洁视觉效果的过程。


展出的300余张海报中,包括一系列艺术性极强的人像变形字母、符号概念海报。早期的经典之作《字母表系列》(The Alphabet, 2001)以 Inez Van Lamsweerde 和 Vinoodh Matadin 的黑白肖像摄影为基础,M/M(Paris)抹去每个人像的一些部分以分别打造 A-Z 的效果,每位模特的名字又暗示了她们身体转化出的字母(比如代表字母A的模特叫Anne-Catherine)。Nicolas Ghesquière 是这一系列海报的收藏者,时任 Balenciaga 创意总监的他还将这一创意融入了品牌的时尚大片。还有异曲同工的《数字系列》(Figures, 2005)和《标点符号系列》(The Punctuation, 2010)——其中 Daniel Day-Lewis 的侧脸幻化出书名号,Natalie Portman 变身为问号。


上图:《字母男子》(部分),M/M (Paris)设计制作,原片拍摄 Inez van Lamsweerde & Vinoodh Matadin,始登于《V MAN》杂志首刊,2003-2004年;下左:《“&”(卡尔·拉格斐)》,印刷海报,176cmx120cm,2010年;下右:《“ ? ”(娜塔莉·波特曼)》,印刷海报,176cmx120cm,2010年,设计师供图。


除此之外,展出的还有他们与Pierre Huyghe、Philippe Parreno、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 等艺术家合作的艺术海报,有他们为Sarah Morris设计的电影海报,还有已经持续了25年的剧院海报(洛里昂剧院Théâtre de Lorient 1996-2016;布列塔尼国家剧院Théâtre National de Bretagne 2017-2020)。在时尚领域,有早年为 Yohji Yamamoto 打造的大片(1998-2001),也有近期与 Loewe 合作的新品(2018)。这两组的共同展出,蕴含了M/M(Paris)从业30年的风云变幻:刚出道时,他们为仰慕的前辈山本耀司工作,如今,以 Loewe 创意总监 Jonathan Anderson 为代表的新一代合作者反过来仰慕他们。


M/M(Paris)巴黎工作室的电脑上显示的是其十月将于 Thames&Hudson 出版的新画册封面。摄影:Rodrigo Carmuega


而为创造一个 M/M(Paris)的世界,制作家具自然是不能少的。在 PSA,参观者能看到巨型的桌椅设计。其中M/M(Paris)的经典设计“无尽之桌”(infinitable)既有建筑感十足的巨型版本两张,又有日常大小的版本。在他们看来,桌子是一个人们相聚、交流意见的地方,因此“无尽之桌”不仅是 M/M(Paris)世界的重要装置,也在他们巴黎的工作室占据了中心位置。除了桌子,空间内还有以板凳为基础发展出的设计“M/Matching Color Stool”和“Just Like an Ant Walking on the Edge of the Visible”等。


在他们看来,每一件设计都是家具字母表(alphabet of fournitures)中的一个组成,既能独立而为,同时又彼此相连。此外,灯具也是空间的重要元素,灯光可以随着人的需求变化而调整,除了“无尽之桌”自带的光源,展厅内还有机器人造型的灯光装置“The Agent”和动物造型的“C/est Wouf!”(它的创作灵感是 Amzalag 的爱犬哈士奇Indy)。


灯光装置《TheAgent》 和《C’est Wouf!》静静地在工作室内一角陪伴设计师,迎接到访者。摄影:Rodrigo Carmuega


理想状态下,展览所有的装置、展品都是交互的。在最初的设想中,他们为 M/M(Paris)世界设计的货币——两款分别印着 Amzalag 和 Augustyniak 侧影以及其他 M/M(Paris)元素的金币——将可供参观者投入他们特别设计的许愿喷泉内。可惜这样的理想需要无尽的资源投入,最终没有全部实现。


的确在 M/M(Paris)的设计哲学中,有非常理想主义的一面。他们想通过设计搭建艺术、电影、音乐、奢侈品与大众生活的联系,且在此过程中避免庸俗化,就像在他们心中艺术是非物质的非商业品,因此他们的许多设计都从物质与非物质的微妙关系出发。而 M/M(Paris)的世界是一个关于记忆、存在、经历的概念,建立一个共享的社区有机体是他们的目标。


工作室贴在墙上的英国摄影师Alasdair McLellan的作品启发了M/M(Paris)的创作。摄影:Rodrigo Carmuega


面对因时局特殊而错过开幕的遗憾,M/M(Paris)有另一种看待的角度:有些展览的开幕如果他们无法参加,后果会非常负面;然后在“M /M上海制造”,由于他们的设定是一个公共乐园,展览开幕只是社会实践的开始,理想状况则是等公园开放,人们对空间有所体会,他们再插入观察此沟通过程中孕育出的全新叙事,这样会更有意义。


“M/M上海制造”所代表的实践和实验,是 M/M(Paris)近30年设计生涯成果和理念的集成和延续。从 PSA 展厅内的公共乐园拓展开去,Amzalag 和 Augustyniak 还想打造一栋专属房屋。他们希望能够遇到与他们一样相信情感传递、经验共享、社区力量、想象力的理想主义者,一起合作完成这项特别的计划,他们觉得这一项目或许也能在中国实现。


M/M(Paris) 团队于工作室内,中间摆放着的“无尽之桌”。

摄影:Rodrigo Carmuega


封面设计

M/M(Paris)为卷宗 Wallpaper*

设计的特殊封面。



M/M(Paris)多年来以设计串联艺术、戏剧、教学、商业合作等领域,并构建着一个乌托邦,一个介于现实世界边境的M/M(Paris)世界。以此出发,此次为卷宗Wallpaper*特别设计的封面,风格层面可以拿“极其真实、极其虚假”来概括。


封面上呈现的物件都是他们的原创设计,并都能在“上海制造”展览中看到。它们体现了工作室的设计哲学和美学,并包含着M/M(Paris)的梦想:无尽之桌(Infinitable)直指合作与团结,两枚手表象征巴黎和上海两个时间的汇合,原为灯光装置的“Double agent”以红心跳动的机器人代表两位设计师,分别印着两人侧影的金币则代表了经济肌理。这些设计都是现实中存在的物品,同时也是M / M世界的“纪念品”。而封面背景中东方明珠塔和黄浦江边繁忙的城市景象突出了令M/M印象深刻的上海速度。


其中,手表的设计非常能代表他们的视野。表盘数字的设计来自一套专属于M/M(Paris)世界的字体,每一个数字坚持由人工雕刻,代表了他们对手工艺传统的支持。手表本身预见了三维空间对时间概念的转化,因此将M/M(Paris)的独特时间和空间可视化了。


另外,封面图像不是简单的摄影而是一件数字拼贴作品,它延续了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拼贴是Marcel Duchamp在创作现成品艺术时惯用的技法,也被超现实主义女摄影师Dora Maar大量运用在她的广告摄影作品中。





M/M上海制造

 M/Made in Shanghai 

2020.09.27 - 2021.04.18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7楼



🎫🎫🎫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你印象最深的 M/M(Paris) 作品是什么? 

点赞前10的留言将获得由 PSA

送出的“M/M上海制造”门票一张



Photographer:Rodrigo Carmuega

Writers:Pooky Lee、马君怡、Shan、Jiaruo

Editors:Pooky Lee、郭嘉铖、翁家若

Graphic:Jing Da、Sany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