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有核酸焦虑吗?

W* 卷宗Wallpaper 2022-08-12



15分钟核酸采样圈:

在中国诸多城市开启了常态化核酸检测点的布局和建设,目的是使所有居民都能在从家或办公室步行15分钟内到达检测点,以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的灵敏性。然而并非所有城市都需要建立采样圈,主要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大城市。


在这个时代,核酸阴性证明是公共卫生安全的保障,但似乎也成为公共流动的许可证。以北京为例,失去了“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不仅意味着失去了自我安全的保障,也失去了部分参与公共生活的权力。自6月6日起,北京全市进入各类公共场所、单位、楼宇、社区(村)都需要查验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只有去核酸亭重新做一次检测,获取一个新的“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才能重新汇入城市的公共生活网络。


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者中,广泛存在“续航焦虑”,即担忧续航里程不够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如以此类比,在进入全民核酸时代后,很多人也患上了“核酸焦虑”。其中焦虑并不全部来自于对病毒的恐惧,而是担忧核酸结果过期,自己失去自由出入公共场所的权力,由此社会流动大规模降低。失去“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容易让人有种强烈的不安感,核酸检测成为上班族的头等大事,于是定期去做核酸已经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如同下班将车停到地库后,就立刻插上充电枪的新能源汽车车主。有些行业如快递员、医护人员、外卖员,更需要每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由于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隐蔽性高、传染性强的特点,为完善常态化检测机制,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大城市要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目的是使所有居民都能在从家或办公室步行15分钟内到达检测点,以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的灵敏性。五月份以来已有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在内的多个城市,陆续开始探索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布局建立核酸“采样圈”。在政策下,如雨后春笋一般生长的核酸检测亭也出现在各大城市街头,简易集装箱、核酸工作站、智能核酸亭,显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建筑领域分支,一个新的建筑类型学诞生。



核酸采样工作站

体积较小方便移动,配备空调、座椅等更为完善的设施,也更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拥有不同朝向的玻璃立面,一般较大的开口用于身份信息采集,另一侧有双手伸出的圆洞为采集窗口©️朱润资

核酸采样点

部分核酸采样点在集装箱式的空间内,窗口为推拉窗,这类检测站点体积较大,甚至可以同时开启二至三个窗口同步检测





对于当下的中国,如果你生活在人口众多的城市中,寻找一个电动汽车充电站并不是难事。据统计,截至2021年8月,深圳市的公用充电桩密度达到73.2台/平方公里,上海超过40台/平方公里。如今核酸亭在大城市正变成一个如充电站一样的城市生活基础设施。各大城市对旅客的政策不同导致大部分人到达后的第一件事往往是寻找寻找核酸检测点,以便不时之需。甚至“靠近核酸检测点”成为很多酒店用来招揽游客的制胜法宝。



在百度地图搜索“核酸检测机构”显示999+的部分城市分布



在百度地图搜索“核酸检测机构”,北京地区显示为9925处,上海则为7402处(实际情况可能与数据有所偏差)。15分钟核酸采样圈要求每2000至3000人需要设置一个采样点,巨大的检测需求让核酸检测的各个环节成为新的产业,自然核酸检测亭的建设也不例外。纵览北京的核酸检测点分布,检测亭的安放位置大多为主要干道的十字路口,城市公共绿化带,公共广场等开阔区域,以及各大社区、工作圈与商圈的主要出入口。



上海市街头的核酸亭©️朱润资



城市街头常见的核酸检测点形态较多的为集装箱一般的四方空间,这种大多为推拉窗;其次为有玻璃立面,并有双手伸出的圆洞的专业核酸检测亭;最后仍旧有少部分检测点存在于临时搭建的棚屋之内。


如今寻找核酸检测点并不是难事,各大地图软件都可搜索附近的检测点,但即便是免费检测也并不能缓解部分人的核酸检测焦虑。因为比寻找检测点更复杂的往往是推测什么时间该去检测,如何在正常的工作生活安排中顺便进行,成为当代都市生活的必修。





下一次核酸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出结果?下一次充电在哪里?需要多久?对于生活在中国的电动汽车车主来说,这是双重的日常焦虑。


在出门前,你必须确认自己的核酸结果还在有效期内,需要计算核酸结果的剩余期限,并预估下一次核酸检测的时间。拿北京健康宝为例,更新过多次时间统计方式,取消零天的计算方式后,即便是三天一检的要求下,还是有部分人选择两天一检。此外每个核酸检测点的工作节奏与效率并不相同,导致并无法完全估计核酸检测出结果的准确时间。



©️朱润资



当然,最保险的方法就是每天做一遍,就像在自己的停车位上安装了充电桩的电动汽车车主,每次一回家,就插上充电头,保障每次出门都是满电状态。这也是医生、快递员、外卖小哥每天的例行公事,因为没有24小时的核酸检测结果,他们甚至不能参加日常工作,和他们使用的电动车一样,每天充电。72小时成为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如同《时间规划局》手臂上的倒计时,在各大健康宝小程序内也在倒数、在跳转。



名为“He酸查”的小程序可以帮助计算核酸检测有效时间©️亮亮





此前上海发起了“重与急的使命·轻与快的设计” 核酸采样亭设计方案大赛,发起方声称“为加快推进常态化核酸采样点布局建设工作,科学合理布局日常核酸采样设施功能、优化核酸采样亭场地适应性、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贡献专业力量,核酸采样亭大赛应运而生”。



竞赛的优胜奖作品之一“城市取景框”,设计师认为这个设计意味着记录与见证,疫情后检测亭可改造为运动补给站、共享书吧、mini便民服务站、萌宠之家等,进行二次利用,自成一道城市街景©️雄大设计港

另一位优胜奖的获奖作品“城市‘T细胞’”,设计师认为如果将城市比作有机生命体,遍布其中的一个个核酸亭,就像身体中的健康卫士T细胞。整体可拼装、预制化,极大地降低了生产、组装和运输难度;智能化的引入为使用者创造更多的便利©️雄大设计港



为什么要进行核酸检测,一是我们需要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保障,二是疫情筛查的必要,对部分人来说,无非是为了获得一张自由行动的通行证。核酸亭成为一个新的建筑形态,设施的功能和定位我们是否清晰?核酸采样过程中医护人员与居民的痛点大家又是否都能理解?在报刊亭都逐渐减少的城市里,核酸亭的出现是否会占用城市公共空间?人群在核酸亭周围其乐融融的景象,是我们在城市生活中希望看到的吗?



由上至下依次为上海、长春、北京的核酸采样点



“即便十分希望把做核酸当成饭后散步的附带动作,但她始终无法将这件事当成顺带去做的事,而是不得不做的事。”腾讯新闻的一篇《北京零点做核酸的人们快要过期》里记录了一个普通市民的心态。似乎没有人想在繁忙的日常工作后,拖着疲惫的身躯,排长长的队伍,忍受夏季的炎热和蚊虫或者突然到来的大雨,去做核酸采样,以获得一张公共生活的通行证。


在凌晨的公共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附近总能见到一群群身躯疲惫、目光涣散的中年人,他们大都是网约车的车主,百无聊赖的在充电桩周围打发时间,等待车辆充能,以便第二天能继续出车。这些面孔似乎与核酸检测队伍里人群的表情有几分相似,大部分人无非就是刷着手机打发排队的一点时间,好在核酸检测站点的增多也节省了不少等待时间。



城市中排队等候核酸检测的队伍©️朱润资



不得不承认我们正在经历被核酸亭改变的当代生活,“做核酸”是对自我生命安全负责的体现,但当下也许“做核酸”是你短暂逃离工作的理由,给生活留下课间时间的借口,一起去做核酸成为新的社交生活,但担心核酸过期的焦虑感还是会随之到来,以及无法预料的“弹窗”更成为当代恐惧。


“15分钟的核酸采样圈并不是要求所有城市都要建立,主要是集中在疫情输入风险比较高的,特别是人口多的大城市。”但在大城市的我们还是无一幸免需要接受常态化核酸赋予的“保质期”。


今天记得去做核酸,这样明天的我们不必为此焦虑,也不会“过期”。



凌晨一点的北京隆福医院24小时核酸检测点外©️h

左图来自网友©️王肥肥oneWhere



摄影:朱润资

撰文:游旭东

设计:RAO

编辑:hanxi

部分图片来源见图注署名

本文的图片与文字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