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倒计时100天,观察奥运开幕式的流变
如果人类有什么共同的仪式感,奥运会开幕式一定算得上其中之一。
希腊诗人品达罗斯在《奥林匹克颂》中写道:“就像白昼的天空中没有比太阳更明亮和温暖的星球一样,没有一项竞赛比奥林匹克运动会更伟大”。
而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奥运开幕式的美学风格和内涵也有所不同。举办国们曾经试图在开幕式中极尽表达,展现国力,而最终又回归了本真。
今天距离巴黎奥运会开幕还有100天,本届奥运会开幕式将首次搬出体育场馆,在塞纳河上向公众开放。在期待一个更加开放多元的奥运到来的同时,我们探讨奥运开幕式的流变。
起初,开幕式并不是奥运会中的重点。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在雅典举行,共有13个国家参加,开幕式只有希腊国王致词和交响乐团演奏《奥运会圣歌》两项内容。
1896年首届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现场。
1908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增加了运动员入场环节。
1908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第一次设计了“各国运动员入场”的环节,各国运动员代表需要统一着装入场,举国旗入场的行为也让“国家身份”变得显而易见,奥运会的政治气氛开始浓厚起来。但开幕式依然只是一种常规形式,未开始真正的美学表达。
国别所带来的政治议题,以及与政治相关的仪式行为开始逐渐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显现。1916年第六届柏林奥运会因为一战而被迫取消,同时有32名奥运选手在战争中丧生。在多方权衡战后的各国损失情况后,奥组委决定将第七届奥运会设置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市。并决定对发起战争的德国及其附庸国家不予邀请。
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开幕式上升起奥林匹克旗。
1920年8月14日,安特卫普奥运会开幕式当天,先是由比利时大主教在教堂举行了弥撒活动,悼念战争中丧生的民众。然后在安特卫普体育场上,第一次升起了顾拜旦设计于1913年的奥林匹克旗,同时也是第一次放飞了象征着和平的白鸽。
而在16年后,情况发生了一种奇妙的反转。二战期间的1936年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曾因为纳粹的缘故而被抵制,但最终还是成为了纳粹的进行理念宣传的舞台。值得一提的是,“圣火传递”就是在希特勒的创意下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开幕式之中。同时,这也是第一次由电视转播奥运会开幕式及比赛。
1948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火炬接力。
1948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标语。
THE IMPORTANT THING IN THE OLYMPIC GAMES IN NOT WINNING BUT TAKING PART.
THE ESSENTIAL THING IN LIFE IS NOT CONQUERING BUT FIGHTING WELL.
(对奥运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赢而是参与;对生命而言最有意义的不是征服而是为之奋斗。)
二战结束后,1948年伦敦举办了第十二届奥运会。中断12年后重新恢复的首次奥运会开幕式很朴素,但也成为提振民心、呼吁和平的一次开幕式。其中很有意义的一幕是在从奥林匹亚到伦敦的接力过程中,火炬手需要在接过火炬之前脱下军装,放下武器,穿上运动装才能开始传递圣火。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1976年的金融问题之后,只有洛杉矶申办1984年奥运会,但尽管不被看好,还是以2.23亿美元的利润成为未来奥运举办国的学习范例。
在过去,举办奥运会对于各国来说从来都是“赔本的生意”。直到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洛杉矶奥组委主席彼得·尤伯罗斯让奥运会“扭亏为盈”,使这届奥运会成为了商业化最成功的一届。开幕式上空中飞人飞进体育馆,带有浓浓的希望感和未来感。
也是从这一次开始,各个国家意识到奥运会是可以赚钱的。资金充足,希望满满,开幕式的规格也从此开始越来越华丽。
有学者提出,奥运会是一种“政治的仪式化和美学化”。主办国通常会将奥运会当作塑造国家对外形象、展示国家实力和进行公共外交的平台,将奥运会的各种仪式涂抹上本国文化的色彩。
奥运会史学家John J.MacAloon认为,现代奥运会是一种表演的文化形态,它包括四种相互交织的表现形式:节日、仪式、奇观、体育。MacAloon认为“奇观”正在其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是否足够引人注目成为了现代奥运会最大的意义之一,而这带来了一种“奇观美学”。
开幕式的表演需要在短短的一小时中极尽展现。奥运开幕式跳脫了原本的框架,它不仅仅是一种仪式,而是逐渐成为了展示国家创新力、艺术与科技的舞台。
1988年汉城奥运会开幕上的圣火点燃仪式。
在西方国家占据中心的世界舞台上,东亚国家对于奥运会开幕式表现出格外的重视。1988年汉城奥运会几乎是举全国之力承办,韩国团结的国民性也展现得淋漓尽致。光是准备火炬接力的过程就花费了两年时间,主题歌《手拉手》也一度风靡。汉城奥运会成功举办后,韩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也大大提高。但“乌龙”事件也有,点燃奥运圣火的瞬间,开幕式放飞的和平鸽有11只停在圣火台没有飞走,结果不幸被火焰吞噬。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由张艺谋导演的开幕式。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同样耗费了漫长的筹备时间。而开幕式上,大规模的群体表演展示了一种特色鲜明的“集体美学”,人数、整齐度、调度顺畅程度都是以往开幕式未曾达到的、与众不同的美学效果。同时“四大发明”、“千里江山图”、“丝绸之路”等中国文化符号的使用,也将开幕式变成了一次“中国文化”的解释科普。
总导演张艺谋用多人表演与技术特效的结合,试图营造出一种独特的东方“盛世”氛围,并将其定义为“东方主义和西方文化叠加所产生的独一无二的效果”。而这种“集体”‘人海”式的美学在当时也曾引发争议。整齐划一的“盛大”场景被认为是一种前现代的表达方式。
一边是东方努力营造的“盛世氛围”,另一边是西方的金融危机大环境。在更广泛的全球舆论中,也正是2008年被视为中国崛起,“东升西降”的转折点,无论如何人,中国的确借由奥运开幕式的机会,重新展示了自己在国际上的形象。
很长一段时间内,各国都曾经为了开幕式极尽创意。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残奥运动员用弓箭将圣火射入圣杯之中,成为日后广为流传的奥运会开幕式记忆。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开幕式,将“水”运用得美轮美奂,舞台中水的总量达到2162吨,希腊神话中的人物雕塑先后出现在水面上,唯美华丽的风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背后是昂贵的成本投入,雅典奥运会的总开支达到了120亿欧元,因此让希腊背上了不菲的债务。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上射箭点燃圣火的经典场景。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场馆内的一汪水面。
2012年伦敦奥运开幕式上万人和Paul McCartney合唱《Hey Jude》。
到了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情况似乎开始变得不同,伦敦奥组委反复声明将坚持“节俭”的理念,构建低碳环保的一届奥运会。很多场馆都是临时性建筑,比赛后就拆除,开幕式也随之由繁至简。
开幕式的开篇就用绿地、山丘、马车等田园风光的画面呈现了“绿色奥运”的主题,之后的工业革命、莎士比亚、憨豆、JK罗琳等充满英国文化的符号一一出现。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和雅典、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风格明显不同,却简单典雅。
而也是从此开始,奥运会似乎正在国际范围内有“退热”的趋势。到了2016巴西奥运会,巴西经济的衰退也让奥运会开支变得更加精打细算,其预算仅为伦敦奥运会的十分之一。开幕式中不少原本设计的高科技表现手法都因为预算紧张而放弃。即便如此,在筹备阶段巴西政府还是因为“贪污、贿赂、暴力”等问题遭到民众抗议
2020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因疫情延迟举办一年。
而到了2021疫情期间,“物哀美”风格的东京奥运会开幕式,更是和人们对奥运会开幕式的既往印象大相径庭。多重压力之下的东京奥运会并没有让所有观众满意。舞蹈演员森山未来的静默舞蹈、日本传统歌舞伎等表演再部分人眼里也十分有“文化壁垒”。
而因为疫情原因,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也没有观众。没有“高大上”的宏大叙事,没有极度欢庆的气氛,东京奥运开幕式呈现的只有属于日本的独特美学。
即将举办的2024年第33届巴黎奥运会,则是首次将开幕式搬到了户外,以巴黎的风光为背景,成为奥运开幕式史上的一次创举。
7月26日当晚,开幕式将在长达六公里塞纳河河道及沿线区域举办。约10500名运动员将搭乘160多艘船只从奥斯特里茨桥由东至西入场,沿途会经过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大皇宫等著名景点,最终到达与巴黎地标埃菲尔铁塔仅一河之隔的特罗卡德罗花园,在这里完成开幕式的程序性仪式。
本届巴黎奥运计划在塞纳河上举办一场面向公众开放的独特的奥运开幕式。
本次巴黎奥运会仍然以”环保减碳“为原则,而塞纳河沿岸几乎就是一个露天博物馆。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 Thomas Bach )在谈及这一创意时表示:“在塞纳河岸举办开幕式,本身就与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远大目标完美契合,即通过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进来,将奥运模式重塑。对于参赛运动员和法国民众,甚至全世界人民来说都是非比寻常的体验。”
而塞纳河沿岸也会安排各种艺术表演,包括垂吊艺术、水幕投影、浮动交响乐团、无人机表演等等。起初,巴黎奥组委声称将有60万名观众在现场目睹盛况。而今年年初,法国内政部长达尔马宁对法国参议院报告称:塞纳河岸付费位置为10.4万人,高堤码头免费观众为22.2万人,比原计划的观众人数减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安保压力。
本届奥运会多个比赛场馆均为临时搭建。在城市地标或公共空间内举办比赛。
而同样因为秉持环保理念,巴黎奥组委也决定不盖新场馆,大量使用城市原有的体育场馆,同时在巴黎地标如埃菲尔铁塔、战神广场等地点搭建临时比赛场地。
法国插画家Ugo Gattoni绘制的本届巴黎奥运的官方海报。
法国插画家Ugo Gattoni为巴黎奥运会绘制的官方海报,Ugo以创造色彩丰富的趣味宇宙而闻名,这次也将自己的风格融合在海报当中,呈现了一个面向世界开放的、乌托邦式的巴黎。如同即将到来的巴黎开放的开幕式一样,传达着一种欢乐和轻松的氛围。
参考文献:
吴靖、云国强(2019),《奇观美学与奥运政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化批评》
馒头说(2021),《奥运会开幕式的那些事儿》
强世功(2022),《双奥开幕式之变:新普遍主义的兴起》
Marion Theissen(2024),《巴黎2024:插画家乌戈·加托尼设计的主题海报》
关于奥运会
还有更多可以了解
点击图片跳转相关报道
奥运历史,用这120张海报来讲
你注意过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和平鸽吗?
奥运会“退役”场馆现状考
张艺谋与蔡国强:当“我”成为“我们”
撰文:吃卜宝
海报设计:sisi
助理编辑:陈欣恬
编辑:hanxi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