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的“五一广场”现在都怎么样了?

W* 卷宗Wallpaper
2024-09-07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走上街头,欢聚一堂是我国庆祝和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主要方式,作为集体活动场所的城市广场应运而生,不少冠以“五一”之名。据统计,中国目前有37处五一广场。



太原五一广场建于195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

图片来自@草根春秋



改革开放后,旅游出行代替集体活动,度假消费代替庆典,不少五一广场的功能随之转变,期间经历的数度改造反映特定年代的空间需求和审美,成为城市发展的见证。地上的道路,地下的铁轨,周边的高楼大厦,人们的观念意识无不重新塑造五一广场的区位、形态,甚至是存在方式。其中有些成为市民休闲文化广场,有些成为地方的史书,有些成为地铁站的名字,还有一些成为当地人永久的回忆。





1886年五月一日,在美国以芝加哥为中心,约 35 万工人进行大规模罢工示威,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1889 年七月,由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代表大会将每年的五月一日确定为国际劳动节。


早在20世纪初,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各类活动已经在中国展开。1920年五月一日,《新青年》杂志推出《劳动节纪念号》,上海、北京、广州、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和群众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集聚活动,这是中国首次大规模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此后,欢度五一的方式日渐丰富,阅兵、运动会、专刊出版、工业展览会,不一而足。


1950年,新中国迎来建国以后的首个劳动节,庆祝活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办,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响应。无数人走上街头,庆祝属于劳动者的节日。此后,表演和典礼等集体活动成为纪念和庆祝五一的传统。许多城市以此为契机开始建设公共广场。通过人类行为,时间与地点发生关联,“五月一号”从时间概念变成“五一广场”、“五一路”等地点名词。



首都北京20余万人参加活动。

上海群众2万余人集聚活动。

天津4万余名职工和各界代表在民园体育场集体庆祝。


沈阳市将“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的庆祝活动合并举行。5 月 1 日,16万工人、职员和学生举行了盛大活动。


辽宁抚顺工人阶级与各界人民群众70000余人,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大会上,表示做好工作、安全生产。


广州群众庆祝新中国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济南群众庆祝新中国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武汉群众庆祝新中国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全国群众热烈庆祝新中国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图片来自@安徽党史方志@时晃看世界



转眼进入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每逢节假日,集体活动被更加个性化的旅游,出行和消费取代。五一广场的功能从举办聚会、典礼等官方活动,变成市民文化休闲的场所。随着城市的发展,“五一广场”又进一步成为地铁站,核心商圈,文化综合体,甚至是房地产的名字,内涵不断丰富。





在1950年劳动节庆典举行后,太原市启动五一广场的建设,地点选在了历史悠久的首义门,其前身是明代八座城门之一的承恩门,在辛亥革命后更名。太原市政府拆除在战争期间受损严重的原有城墙,城楼和关城,开辟五一广场。


在特定年代,拆除城市历史遗存意味着迎接一个崭新的时代。首都北京是其他城市建设模仿的对象,天安门广场是各地公共空间效仿的典范。50年代后期,太原五一广场临迎泽大街建起了坐北朝南的检阅台和观礼台,观礼台前方是宽阔的沥青路面,后方是公园,观礼台两侧后来树立起两座语录碑。这里曾经一度成为太原的标志性建筑,广场旧影留在许多家庭的老照片中。


随着庆典活动逐渐淡出大众的日常生活,广场功能变化带动其形态、构成元素和设计逻辑的调整。八十年代,喷泉和雕塑一度成为广场的标准配置,太原五一广场迎来第一次彻底改造,检阅台和观礼台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大型喷泉雕塑——《探索》,颇为前卫的造型曾引起市民围观,建成三年之后被《晋泉之声》取代。1988年,五一路上架起太原第一座人行天桥,后因五一路改造而在2006年被拆除,一并拆除的还有鸽子棚,1600多只鸽子迁去别处。1995年,五一广场再次迎来改造,变身一大一小两个广场分立迎泽大街的北侧和南侧。



点击看古今变化丨80年代中期,五一广场修建《探索》雕塑;1987年被《晋泉之声》取代。

图片来自@草根春秋



这里最近一次大规模改造发生在2020年,改造后的五一广场面积达3.46公顷,南、北两个广场分别以国旗台和首义门仿古建筑为核心,辅以主题雕塑,由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串联。首义门在七十年后的重生反映出人们对于建筑遗产的观念的转变。新建的仿古建筑在一派当代都市景象的城区追忆往昔,同时赋予广场传递历史信息的功能。随着城市结构日渐复杂,广场建设的综合性也越来越强,周边路网改造、地下通道结构、预留地铁5号线地下结构等基础设施与广场改造同步进行。



点击看古今变化丨辛亥革命后承恩门改名为首义门;解放初期拆除城门,建设五一广场;50年代后期建检阅台和观礼台;80年代建设喷泉雕塑;2020年重新修建首义门仿古建筑。

图片来自@草根春秋@移动城堡内的全麦


首义门仿古建筑与南北中轴线。

图片来自@移动城堡内的全麦等





1952年5月1日 ,长沙市五一路西段正式通车。当时,五一路与黄兴路交叉口修建有街心花坛,此处即称五一广场。从诞生之初,这座广场就与城市交通系统结下不解之缘。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五一广场的中央圆形花坛曾先后被画像碑和语录碑取代,但是不久就重新恢复起花园的样貌。1986年,为了兴建地下商场和地下人行通道,花坛再次被拆除,这一次是永久的消失。1996年,为了缓解城市中心的交通压力,地下商场被拆除,地上架设立交桥,同时在十字路口的东北角开辟土地,建设全新的五一广场,广场的设计语言从建国初期的基本几何形与对称式布局变得更加有机,增加绿化,室外座椅,以及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音乐喷泉。2010年,五一广场的命运因为城市地铁的建设迎来又一次转折,“五一广场”作为一号线和二号线换乘站的站名,目前共有八个出入口,是无可争议的城市交通枢纽,地面的广场反而略显冷清。


地处老城核心区的五一广场不仅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数度更改面貌,还一路见证的长沙商业的迭代。早年五一广场初具形态的时候,周围逐渐出现省供销合作社大厦、湘绣大楼、省中苏友好馆、五一路百货商店、市五金交电公司等三四层的现代建筑。进入八十年代,计划经济正在向市场经济逐步迈进, 五一路共有80多家新店打开围墙,修整门面,五一广场东南角的凯旋门、玉楼东(实验餐厅)、银星电影院,东北角的五一杂粮店、五一文、红梅冷饮店,西南角的九如斋,西北角的湘绣大楼勾勒出长沙五一商圈的草图。1990年中山商业大厦裙楼商场开业;1998年和平堂开业;2004年王府井百货开业;2018“湖南第一高楼”九龙仓长沙国金中心开业……一栋栋大型商场将“五一广场”从曾经的街心花坛,变成长沙市中心商圈的代名词。



点击看古今变化丨1952年修建五一路;刚建成时的五一广场,建筑拔地而起;1967年五一广场是长沙人的散步花园;2008年开始修建地铁站;如今五一广场更多作为长沙市中心商圈的代名词。

图片来自@迷糊老邓到处跑


长沙五一商圈的人潮。

图片来自@66Kan@HenrixLiu等





1950年5月,当张家口市在桥东区沙河路西侧破土兴建人民体育场的时候,它还属于察哈尔省,如今这个省已经不复存在,张家口也被划归河北省。


体育场于1951年4月30日竣工启用,因为恰逢五一劳动节,所以又被称为五一广场,人民体育场的名字反倒甚少被提起。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扩建,“五一广场”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有400米跑道8条,内含足球场,篮球馆、游泳馆、舞蹈教室、旱冰场等体育设施,可容纳观众8000余人,成为全市人民休闲娱乐以及开展各项体育盛会的重要场所,比如一年一度的夏季运动会、冬季的滑冰比赛、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的庆祝活动都会在此举办,连元宵节的烟火都会在五一广场上燃放。


2010年,就在建成六十年之后,陪伴一代又一代张家口人的五一广场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商业住宅小区,名为“永昌新五一广场”。而真正的“新五一广场”则将落地五一大街和建国路交叉口,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广场延续最初体育公园的精神,由全民健身中心和城市体育公园构成。全民健身中心内将配建真冰场、健身馆、游泳馆、各类球类训练馆等现代化健身运动设施。还包含足球篮球排球等场馆和停车场,如今已然是在建设的状态,尚未对外开放。



点击看古今变化丨1951年“内蒙、察省、张市庆祝‘五一’劳动节大会”在五一广场召开;2010年桥东区第24届中小学田径运动是五一广场举办的最后一场运动会;原五一广场建成了新的商业住宅小区;如今新的五一广场仍在建设中。

图片来自@张家口资讯网


张家口市桥东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中将张家口五一广场纳入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

图片来自@桥东区人民政府


新五一广场城市体育公园效果图

@张家口资讯网





宜昌五一广场的建设虽然历史并不算长,却与城市工业建设和发展密不可分,还与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颇有渊源。


五一广场的原址为伍家乡政府和共前村村委会所在地,1958年被划入城市郊区。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打通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运输道路,伍家岗与白马山之间修建了东山大道。在三线建设时期,伍家岗定格为宜昌市工业发展区,八一钢厂、印染厂、宜棉厂、旭棉厂、树脂厂、纺机厂等工业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市场、学校、住宅区等配套功能逐步完善。1987年四月,由宜昌纺织机械厂、宜昌八一钢厂等17家工厂和企事业单位出资赞助修建的城市广场在东山大道与彝陵路交叉口一侧破土动工,年底竣工开放。对于由工厂出资修建的广场来说,还有什么名字比“五一”更合适?


建成之初的五一广场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1.1万平方米,广场中心为六边形,由三段钢梁拼接成的“三峡之门”与水池和明珠球共同构成广场的主景雕塑。当年,环绕雕塑的水池和音乐喷泉是宜昌市的地标,每逢周末音乐喷泉开放,广场上总是人山人海。


1999年,五一广场迎来大规模改扩建,改建后的五一广场占地面积4.85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约60%,也标志着“生态”逐渐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命题。2000年11月,五一广场成为宜昌市首批永久性保护公共绿地之一。


点击看古今变化丨宜昌五一广场在80年代建成,99年进行改扩建,如今是宜昌市首批永久性保护公共绿地之一。

图片来自@三峡宜昌网@宜昌乐居官方网


“三峡之门”主题雕塑。

@宜昌乐居官方网





五一广场作为服务于职工的公共空间,直到今天依然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


东部新城是宁波向东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未来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4年6月动工建设的宁波五一广场是东部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原名宁波职工之家,毗邻市政府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地铁一号线。虽然名为“广场”,却已经全然不见过去庆典场所的影子,而是一处集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及商业配套为一体综合体,为全市职工的文体活动和休闲生活提供服务。广场新建内有人工湖,环湖一圈约为1.2公里,吸引不少跑步爱好者。场地西侧建筑容纳剧场、电影放映厅、职工文化站、职工文艺社团、职工服务中心,以及配套的商业餐饮服务空间。



点击看古今变化丨2006年的张溢村是如今宁波的东部新城。

图片来自@宁波晚报@氯雷他定



宁波东部新城

图片来自@右眼看世界@小吴睡不醒





1986年五月一日竣工的芜湖五一广场是指位于城主干道九华山路与团结路交汇处的环形通道,即九华山路五一广场,又称五一广场大转盘。这里曾经是芜湖市的北大门。


环形通道直径160米,中心岛直径70米,岛内建有一座高达25米的雕塑,由三面铝合金制成的风帆组成,因此得名“风帆”。随着城市车流量的增加,大转盘“环岛式”交通开始捉襟见肘,道路拥堵十分严重。2009年,作为芜湖主城区东西向交通枢纽赭山路拓宽改造的一部分,五一广场大转盘连同“风帆雕塑”于当年的2月28日正式被拆除。


“风帆”就这样随着时代的浪潮漂流,不到两个月后,雕塑的主体部件在“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点”———繁昌荻港板子矶上重新树立,从此成为了板子矶红色旅游景点的一部分,继续陪伴一代又一代的芜湖人。



点击看古今变化丨1986年芜湖五一广场环形通道竣工;2009年“风帆”雕塑拆除,道路拓宽形成如今的五一广场,2023年赭山路仍在进行整治提升。

图片来自@芜湖市镜湖区档案馆@芜湖发布


“风帆”雕塑如今竖立在板子矶上。

@芜湖楼市





五一广场”是由人类活动诞生的城市空间需求。当这种需求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消失之后,广场的功能随之发生变化,形式亦然。五一广场的历史几乎等于新中国的历史,虽然每座广场的命运各不相同,但是所有广场的集合却能大致勾勒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发展和大众生活方式变化的脉络。


关于五一,说完空间,最后说几句时间。


法定节假日和放假安排是两回事。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法定假期只出现过一天和三天两种。


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宣布5月1日为法定劳动节,放假一天。1999年,国务院发布新的法定休假制度,五一放假三天,加上调休和周末,凑成七天的“黄金周”,极大地刺激了旅游经济的发展;2007年,五一的法定假期恢复成一天,从此以后再没有改变,但是通过调休的方法,凑出三天假期;2019年放假四天;从2020年至今,一天假期,两天调休,接一个双休日,拼凑出五天的小长假。这样看来,“假”这个字虽然多音,但是多音却不耽误同义。


关于五一,无论是假期时长,还是城市空间,都在不断改变。只是最初,这个节日是为了八小时工作制而生。



2023年五一假期时长沙五一广场的人潮汹涌。

图片来自@不偷西瓜的猹




撰文:李里

海报设计:enkit

编辑:zhuoran

资料梳理、编排:宋佳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卷宗Wallpaper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