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们用GANNI新型面料来设计产品,可美了!

W* 卷宗Wallpaper
2024-09-25
《卷宗Wallpaper*》“可美了Co-Made”是一次让创意人从“零”开始的全新产品设计链路——抛出问题、解决问题、概念创意、落地实现。项目最初诞生于2021年,旨在向手工艺与创意产业致敬,同时集合优秀创意人以家居和生活方式用品为端口带来主题创作。2024年,我们将本年度命题定为“因材施教”,用软性材料包裹硬性材料,以观察设计究竟还能够以怎样的形态展示其附有的更多可能。在这一命题之下,我们与GANNI合作,邀请三位中国设计师使用GANNI“未来”面料(Fabric Of The Future)自主创作家居产品,也试图在呈现她们的创作巧思的同时引发大众对于新型材料的思考。*GANNI“未来”面料(Fabric Of The Future) - 旨在研究、开发和投资创新的低碳和首选材料,这些材料是传统材料的替代品:Oleatex 一种利用橄榄油生产产生的橄榄废弃纤维制成的新一代生物基材料,其中60%的Biotex源自橄榄废弃纤维,以及混合棉与粘胶纤维。总体而言,该产品含有74%的再生和天然成分。Celium™ 一种细菌纤维素皮革,由工、农业水果废料喂养细菌所生成的细菌纤维素制成。这是一种独特的面料,提供“负责任”的方法和前瞻性的美学。Celium™可以像动物皮革一样进行染色、压花和鞣制,与传统面料相比,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小。基于它的生物性,每一块Celium™都像指纹一样独一无二。Vegea™ 一种使用废弃葡萄皮制成的创新皮革,由葡萄酒酿酒中剩余的葡萄皮、植物油和天然纤维制成。使用现有材料有助于防止废物进入垃圾填埋场。符合REACH标准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毒化学品、重金属或其他危险溶剂。正文:皮肉与骨骼间的运动关系 软骨灯 黄惠贞及唐伟焜设计(RESTUDIO) *使用Oleatex & Celium™面料 身为产品设计师,黄惠贞的创作灵感更多与其经验及感受相关,所接触到的人和事、一个具体的物品、不同学科的启发、甚至是物理现象、或数学模型等均有可能为其铺展出设计脉络。此次所带来的“软骨灯”便是如此,从游动中的魔鬼鱼汲取灵感,其弹性、曲线、反射光线的方式,和魔鬼鱼一样多变,极具生命感。“有一次,看到魔鬼鱼游的时候,它在波动‘发光’,以为是皮在动,实际上是被细密的骨骼牵动。”谈及此次以“因材施教”为主题的创作,黄惠贞和唐伟焜首先想起了此前观看魔鬼鱼游动的经历,往细了说,那让他们联想到了皮肉与骨骼之间的运动关系,即骨骼的变化牵动着表皮的变化。于是将其延伸,软骨灯的形态也拟出了苗头。在软骨灯的实际创作中,黄惠贞和唐伟焜重构了箱包的制作流程,“通常一些比较硬挺的箱包在制作过程中,会使用水刺布作为内衬,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包的‘骨架’”,而在此次的创作中,二人将水刺布替换为家居产品行业常用的不锈钢。此外,其他的工艺与皮具的惯常处理一致,例如先行平面剪裁而后折叠成立体的形态,再用边油去封边,如此完成软骨灯的制作。这样的设计手法如RESTUDIO所擅长的一般——基于更低环境影响地去解构材料的生产流程或结构,并对其中的某一环节进行干预。套用在此次的软骨灯设计上,或许可以这么理解:从创作过程来看,不过只是替换了其中一个“材料”变量,可再去观察结果,显然呈现出与此前全然不同的功能与气质。除了将不同的材质相结合,软骨灯在组装方式上也有它的特别之处。其并非是弯折处理后的效果,而是由几块平面的部件结合外部的约束力组合而成。“金属本身的弹力加上面料的厚度成就了它最后的曲线,最终产品形成的结构没有一处是多余的。”黄惠贞和唐伟焜如此解释。回归至灵感源,即运动中的魔鬼鱼,他们发现,魔鬼鱼在游动时每个角度的形态都非常不同且极为优美,而这样的观察也被模拟到了灯具中——使用上,它可以转换各种角度,当你改变灯泡与灯体的组合关系,用法也会随之改变。创新设计中,难题总是无可避免,在黄惠贞看来,最难的地方在于灯具前沿的曲线总是会向下耷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一次又一次的制作模型揣摩该如何应对,好在多次尝试后,最终成品得以顺利跨越难题。如果将此次的创新设计作为一次案例去观察,或许可以寻得RESTUDIO的设计脉络——更喜欢将工艺或材料本身作为一个引子,顺着去挖掘关于它的更多信息,然后再探索除了原有功能之外,还会有什么可能性。如黄惠贞所谈到的一般,“像这次的作品中我用到了Celium™这款面料,它是用农业和工业水果废弃物来培养细菌,从而获得优质的细菌纤维素来制作面料,正因为这种生长特性促使我们很自然地将它与我们的主要线索‘皮与骨’联系在了一起。” 对于工艺与材料更多可能性的探讨有时也会以人文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此前RESTUDIO所推出的DONG系列产品,在与侗族亮布的偶然接触并被背后的手工艺及人文风情打动后,RESTUDIO将侗族亮布作为产品设计中的主角,尝试将“穿于身”的侗族亮布“着于物”,由此做出了DONG系列的两组产品——“侗瓶”和“裹灯”。黄惠贞坦言,“将地方作为一种设计方法或许不会是我们唯一研究的课题,但一定会是其中之一,它真的太有魅力。” “没有过时的材料,也没有过时的工艺。”在黄惠贞及RESTUDIO看来,这便是最重要的设计法则,无需给自己设限,也不要惯性地去思考,跳脱既定的框架,让自己沉浸在各式各样的探索实验中,总是能够获取新的启发。从一幅名画到一组沙发 依靠沙发 汪晓亚设计(一周设计) *使用Oleatex & Celium™面料 在四川美术学院专修家具设计专业后,汪晓亚先在工厂积攒了两年绘图员的经验,随后在上海各知名设计公司做了多年家具设计师,之后又前往丹麦就读科灵设计学院。毕业后,她与先生在上海青浦开设了ONE WEEK家具设计工作室,基于生产,也兼顾自己的创作,工作室作品包括软体家具麦芬圆凳,心椅系列,豆荚系列沙发,以及扭转系列玻璃钢家具等。此次,她以油画作品《The Kiss》抽象的轮廓为灵感来源,带来了三款具有“依偎感”的沙发作品。收到以“因材施教”为题的创作邀请后,汪晓亚首先想到了奥地利艺术家古斯塔夫·克林姆特的代表名作《The Kiss》,画作中,两人依偎在一处,一种甜蜜的柔软跃然于纸上。“或许可以让沙发的各个模块之间相互依靠,形成一件舒适的家具”,带着这样的想法,她选择了黑色和粉色的GANNI“未来”面料相依偎作为表皮——黑色在家居产品中最为常见,自动适配多个场合;粉色则更为年轻化,且隐喻着爱情,从语义上先行贴近“依偎”。确定好想要制作三款沙发,接下来便开始动手。汪晓亚先从草图画起,由于此次使用到的Oleatex和Celium™面料的尺寸不同于常规所使用的面料,所以提前规划好每一片面料具体用在何处也成了必须。不止于此,秉着想要对环境更“负责任”的想法,也想要做些新的尝试,汪晓亚边试样边思考到底该如何为其赋予新意。思路先在内里填充物有了突破,脱离了日常的客制产品,她想到或许可以使用棕丝来作为部分填充物,“在修缮中古老旧家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天然棕丝在这些中古家具中使用(棕丝的特性:环保、透气、舒适,坚固经久耐用),于是我一边做一边想,为什么不切合Oleatex和Celium™这些更低环境影响的面料来搭配使用?如此搭配也更为切题。”于是,利用棕丝及天然乳胶棉去填充的想法便落实了下来。实际上,对比起其他工业原材料来说,棕丝材料稀缺且制作效率较低,日常使用它大面积铺满的场景并不太多,但也因为这样,此次创作让她达成了新的解法。在用泥塑将沙发形态初步捏制去探索外观后,汪晓亚着手用棕丝做成了一个1:3的小模型,远处看去,那些缠绕的棕丝仿若一只小棕熊般憨态可掬,也多了些自然的模样。确认形态没有问题后,再行制作1:1的样品。棕丝因为其自身的特性,看上去多有蓬松,汪晓亚便在制作过程中尽可能的将其铺满缠绕,哪一处觉得少了便补充添加,直到其变得足够扎实,坐起来也足够舒服。同内里填充物的创新使用一致,汪晓亚几乎在制作的每个环节都在考虑如何实现更多创新可能。譬如还运用到了箱包底面的做法,这种做法在服装及配饰上虽为常见,但用在沙发上,她还是第一次尝试。试样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需要解决的难题,像是沙发接缝处的褶皱,“早期试样出来的效果并没有那么多的褶皱,用它们将沙发包裹起来会发现整体看来较为平淡,没能凸显饱满的感觉。”于是试过好几版之后,汪晓亚会将面料尽可能的延展伸长再去缝合,效果如她料想的一般,终于出现了更多褶皱。有不少新的发现都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出的,譬如此次使用到的面料。“Oleatex相对较薄且附带一些光泽,处在平面的情况下或许不太能觉察到这点,但是将其缝出褶皱再打开灯光,你便会立刻被它的光泽惊艳到,这种面料很适合制作家居品。Celium™则相对厚实且为哑光材质,表面有一层温润的质感和细小的肌理,在创新性上很有特色,用来制作尺寸较小的家具产品或是箱包品类或许会非常合适。”在耗时一个月完成了这个项目后,汪晓亚得出了自己的总结,也发现了新材料在未来家具设计制作中的可能性。如这三款依靠沙发的创新灵感一般,作为一周家居设计的共同创始人,汪晓亚日常也惯于在跳脱的思维中寻得想法,希望产品尽可能的贴近生活,去探索当代软体家具的无限可能与艺术面貌。像是一周家居此前推出过的豆荚系列沙发,那一系列的灵感迸发于一次意外,“只是因为当时恰巧在吃酸角,而它的外形类似于豆荚”,于是,汪晓亚及其先生利用仿生原理制作出了后来备受消费者欢迎的豆荚沙发。此类案例在一周家居不胜枚举,设计俨然已经融于她的生活,而她又可以随时从生活中打破常规思维,汲取更多新意。如果说希望借由产品设计向大众传达什么讯息,汪晓亚认为那一定是有趣,“有趣的灵魂相当重要”。餐桌上的编织风情 编织桌布 钟梓欣设计(ZHONG ZIXIN) *使用Vegea™面料 从同名时装品牌ZHONG ZIXIN即将发表的SS25主题“酒神”出发,时装设计师钟梓欣在GANNI“未来”面料中选取了Vegea™植物面料——其由葡萄酒酿造中剩余的葡萄皮、植物油和天然纤维制成——由此制作了一张颇有质感的编织桌布,也借由这一作品达成了时装与家居品类的隐性联结。正式接触时装品类之前,钟梓欣的生长经历与“编织工艺”及“家具”两个词汇息息相关。关于前者,成长于广西的缘故,当地随处可见发展成熟的竹编、藤编一类的编织工艺品,耳濡目染之下,她对这一手艺生出了不少兴趣,后来也将其多次运用在了自己的时装创作中,用编织的方式来软化成片织物或皮料所附有的坚硬与冷酷,使其看起来更为放松,且多一份民族感;至于后者,在她处在孩童时期时,家里便做起了家具生意,从实木板材到后来流行的合成板材,从自行制作家具到选购符合市场审美的成品进行售卖,源于父母对这一门类的涉猎,钟梓欣早早的便对家具品的生产与市场行情积累了一定的了解。到了大学时期,她头一回在老师的家中看到了用旧家具改造而成的家具成品,别致的形态完全不同于早期她所了解到的,如当时备受市场偏爱的欧式皮沙发一类趋同的品类,那也是她第一次认识到家具还可以有这样的制作方式,因而对家具也生出了更多创作兴趣。兴趣是一回事,在对运营成本及生产运输难度的考量之下,父母建议她可以从轻工业开始着手,待积淀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行延伸至这一品类也不迟,于是,这就有了后来的时装品牌ZHONG ZIXIN。之所以以服装为起点,钟梓欣有自己的想法:时装与家具或者说家居品类密不可分,均指向着个体的生活方式。如果说服装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那么家居则承载着其在个人空间独处时的整个状态,也展示着个体的全部喜好与生活态度。ZHONG ZIXIN所发布的每一季服装均有不同的主题,但钟梓欣认为,品牌的根本终归是在“家”这个大主题下不断衍生。而两者的联结也时常可在其服装作品中得以窥见:譬如编织、流苏、珠串等标识,这些共同元素构建起了服装与家具之间的联系。此次在“因材施教”的命题创作中,钟梓欣同样让这层联系显形于作品之上。在GANNI“未来”面料中,她选取了Vegea™植物面料,其拥有丰富的色彩选择,便于她将创作可能最大化实现;此外,这是一款使用废弃葡萄皮制成的创新面料,由葡萄酒酿酒中剩余的葡萄皮、植物油和天然纤维制成,而这也与ZHONG ZIXIN即将发布的SS25主题“酒神”不谋而合,基于此,用不同色彩的“皮条”去编织成一块桌布的想法也就自然出现。时装与家居的联结固然存在,但实际操作下来,还是有些问题需要逐一解决。收到Vegea™面料并确定要用编织的方式完成作品之后,钟梓欣联系了工厂将面料分别抽条,并在网上学习了很多编织手法。在用黑色皮条去编织最里层时她发现,用那种编织方式做出的成品会特别厚,虽不影响美观度,却在实用性上稍有欠缺(比如物品无法平齐放置),于是立刻调整了思路——只保留最里层的编织,外圈改用其他编织方式去延伸来确保它的功能性。就这样,团队4人一有闲暇时间便一同围绕着餐桌编织起来,稍有觉得不妥之处便将皮条散开重新编织,前后用了一星期时间最终完成了这块编织桌布。Vegea™面料实际使用下来,钟梓欣有自己的体会:作为一款植物面料,Vegea™的质感及颜色丰富程度已经非常成熟,在将这些面料送至工厂抽成皮条之后,她甚至有些惊喜,“因为它抽出来的效果非常好,结实程度及饱满度都在我的意料之外。”用这样的面料去结合编织工艺,钟梓欣认为再合适不过。从一整块面料到最终的编织桌布这一成品,钟梓欣觉得其中承载的并不仅仅只是表面所花费的时间与劳动力。当工作室的大家一起参与编织时,不同画面都围绕着这块桌布逐一显现:大家一起谈笑闲聊,也一起围着它开会工作。“在使用它工作、用餐或是单独作为装饰物呈现之外,它更多起到了将大家联结在一处的作用。”而当这一指向被人察觉时,关于“家”的场景也就真正达成。三款作品正确中英文信息:· 软骨灯 由RESTUDIO黄惠贞和唐伟焜设计 使用Oleatex & Celium™可持续面料 Cartilage Lamp Designed by Nadi Huang & Weikun Tang, RESTUDIO Made by Oleatex & Celium™ fabric · 依靠沙发 由一周设计汪晓亚设计 使用Oleatex & Celium™可持续面料 Cuddle Sofa & Bench Designed by Xiaoya Wang, One Week Design Made by Oleatex & Celium™ fabric · 编织桌布 由钟梓欣设计 使用Vegea™可持续面料 Grape-weaved Dining Table Cover Designed by Zhong Zixin Made by Vegea™ fabric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卷宗Wallpaper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