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廉洁文化进校园 | 让廉洁之花开满校园

左湘 黄芬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3-05-12

编者按:关于在学校微信公众号
开设“廉洁文化进校园”专栏的说明

学校旨在以“廉洁治校、率先垂范,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敬廉崇洁、诚实守信”为主题,将校园廉洁教育与师德师风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意识教育相结合,扎实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特开设“廉洁文化进校园”专栏,欢迎全体教职工不吝赐稿,相互交流,共勉互学,共同进步。



“廉,仄也,从广廉声”(见《说文解字》)本意指堂屋的侧边、棱角,堂边廉石多平整修洁,又棱角高耸峭立,故人有高行称之为廉。后人以廉字方正,正直来喻人清正、节俭、严于律己,有正直的品德。“廉洁”一词最早出现于屈原的《离骚》:“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廉洁,即当政之要在于兴一方,为政之要在于敢创新,治政之道在于求民安,施政之本在于洁自身。简言之,就是要讲正气,学生需要讲正气,教师需要讲正气,学校更需要讲正气。

习近平总书记喜欢用生动的故事来传情达意,他讲述的这些廉政故事充满中国智慧,引人深思。


(一)正考父“三命而俯”


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几朝元老,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他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

意思是说,每逢有任命提拔时都越来越谨慎,一次提拔要低着头,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弯腰,连走路都靠墙走。生活中只要有这只鼎煮粥糊口就可以了。

正考父的谦虚低调、清正谨慎,犹如一道对权力诱惑的思想防线,确保了个人不逾矩、权力不越轨,要像正考父一样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二)“亡国之音”


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国皇帝陈叔宝,在位时生活奢侈、不理朝政,后来隋军南下,其军队不堪一击,陈叔宝被俘病死。他所作的诗《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金陵五题·台城》中写道:“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管了很多地方,大搞“五子登科”,结果弄得民怨沸腾,彻底丧失了人心,最后很快就被我们党领导的革命赶跑了。

正所谓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历朝历代,奢靡之风兴盛都是衰败的前兆。以陈叔宝“亡国之音”警示骄奢淫逸的危害,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提醒坚守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告诫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三)杨震“四知拒金”


东汉人杨震做过荆州刺史,后调任为东莱太守。他去东莱上任时路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任职荆州刺史时举荐过的官员。王密听说杨震路过,为报答当年提携之情,白天空手去见了杨震,晚上则准备了十斤金子想送给杨震。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知道。”杨震却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后很惭愧。杨震为官清廉,有老朋友、长辈劝他为子孙购置产业,杨震说:“让以后的世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我用这个留给他们,不是也很丰厚吗?”   

因为“四知拒金”的故事,后人称杨震为“杨四知”“四知太守”“四知先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有了觉悟,觉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要让廉洁文化这颗种子深深地种在我们的校园,种在每位师生的心里,静待种子生根发芽,细心呵护使其茁壮成长,绽放出鲜艳的“廉洁”之花,开遍校园的每个角落。与此同时,构筑校园廉洁的校风,深掘廉政历史文化资源,塑造廉政校园教育特色,让全体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洁教育。从而,使清正廉洁之魂,真正融入全校师生心中;使清正廉洁之根,真正在全校师生心中发芽。



END



明意义、知敬畏、守底线、勤修养、为人师——我校召开“师德师风建设年”工作推进会

2021-10-29

廉洁文化进校园 | 坚守廉洁纪律 永葆清廉底色

2021-10-11

廉洁文化进校园 | 清白做人,廉洁心安

2021-09-01

廉洁文化进校园 | 廉•怜 ——对廉洁从教的认识

2021-07-09

廉洁文化进校园 | 树清廉风气 建和谐校园

2021-05-25



撰稿|小学教育学院党支部/左湘 黄芬

本期编辑|谭勇审核|组织人事宣传处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