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课堂”教学纪实 ②|“云课堂”上掀起的一场“课堂革命”

CLOUD CLASS

“云课堂”上掀起的“课堂革命”

——“云课堂”教学纪实——





编者按



特殊时期,特殊担当。11月3日以来,因疫情影响,学校启动了线上教学。十几天来,很多老师在云端坚守教学一线,学生于方寸间砥砺前行。我们应该向特殊时期克服困难,维持教学有序进行的每一个你,致谢、致敬!今天,让我们走进小学教育学院,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云端精彩吧。


从传统的物理空间场所到信息技术下的“虚拟教室”,从面对面交流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到数据化的即时测评方案,连日来,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学院的老师们在线上课堂因势而新,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广泛开展教研、听课活动,在探讨和反思中破圈成长,线上教学呈现了高质量与高效能。



互学:公开课激发“课堂革命”


STUDY



相对于线下教学,线上授课因为互动受限,教学效果或多或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提高整体线上教学质量,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小学教育学院举办多场线上公开课,全体教师深入线上公开课堂听课、观课、评课,切实提升了学院在线教学技能和线上教学整体水平。

黄靖老师的《大学语文》课程以“召公谏厉王弭谤”为教学案例进行公开课展示,课前组织学生自主开展线上资源学习、录制朗读音频;课中运用平台开展预习小测试、优秀作业展示、随堂讨论、课堂点赞等活动进行研学,发挥大数据优势,精准把握学情。教学突显“学习者视角”,提升了学生在知识建构和应用中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充分发挥了先进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示范引领作用。


罗沛姿老师运用图片、视频、案例教学,形式生动活泼,资源丰富贴切,视野开阔;丁嘉欣老师围绕“数与代数”相关知识详细解读了结构化整合知识的概念及使用范围,强调师范生应具备跨学科教学能力的重要性;杨佳老师语言风趣幽默,采用视频、小实验、奇异图片等信息技术手段,牢牢吸引住学生的目光,课程在寓教于乐中,教会学生如何用发散性的思维、科学的态度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佘丹、左湘老师公开课实现理论、实践结合。


STUDY







共进:大教研汇聚集体智慧


STUDY



为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小学教育学院各教研室召开了线上教学研讨会议,分享线上教学经验,并为返校复课后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提供了方法指引。

由教学课堂的主导者摇身转变为网络课堂的“主播”,教师如何有效切换角色与场景?英语教研室易剑英老师指出,要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最重要的还是在课程设计方面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结合热点事件、专业动态,采用故事分享、英文歌曲、手语操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同时,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而应该将师生交流延展到课堂外,在课前、课后加强沟通,巧妙融入思政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语文教研室、小教理科与教育理论教研室针对精彩的线上公开课,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言进行深入的评议研讨。公开课教师分享了设计课程的教学巧思和展示课的实施经验,听课老师们分享所听、所感、所悟、所获,分析讲课老师如何将学生主体性、课堂驾驭力落实在精妙的互动引导、精确的知识结构、精准的学生评点,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研讨会中,老师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气氛活跃,这场研讨如同一场甘露滋润了疫情期间老师们的心灵,尤其是优秀教师的线上示范与分享,有效激发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


教学方式变化,教育初心不变。小学教育学院王辉平院长表示,线上教学虽给师生带来了不少挑战,但我们会立足课堂,迎难而上。线上及未来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同步推进,这是后疫情形势下我们必须面对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一种探索。我们将以此次线上教学经历为契机,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教育。




END




往期回顾

● 喜讯|株洲师专荣获“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 “云课堂”教学纪实 ①|云端三举措,助力线上教学质量提升

● 战“疫”师专人|小岗位的大责任!她最担心的是没能“秒回微信”

● “戏曲”撞上“广播体操”,有戏!

来源|小学教育学院

撰稿|陈芳庭

本期编辑|谢文利

审核|宣传统战部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