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8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华裔与黑人的跨种族团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5·19计划纪录片后记

小月彦子 美国华人杂谈 2021-07-28


靠谱的新媒体不多,请关注美国华人杂谈
作者 | Yanzi
全文共 4993字,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假如对《5·19计划纪录片》尚不了解的朋友们,可以读读我们的开篇文章:一个日本女子与黑人民权运动领袖的传奇友谊。文章给出了这个系列纪录片的背景。



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团队是PBS纪录片《亚裔美国人》的原班人马,制作精良,是难得的讲述亚裔故事的纪录片。在这样的背景下,做翻译校对和添加字幕时,难免诚惶诚恐,生怕哪里没有理解对,能多查些背景资料便多查一些,尽量还原视频中想传达的内容。


PBS纪录片《亚裔美国人》海报,杂谈也发过关于《亚裔美国人》纪录片的整理,欢迎参考往期推送,图源:PBS


今天是发布最后一集“梦想美国”(视频在文末),也想借这个机会,分享些自己的发现和感想。


也许考虑到当代人的阅读习惯,这个14集系列的纪录片,每一集时长只有两到三分钟,有种“快餐文化”的感觉。但我也佩服导演的剪辑能力,用极短的时间讲述一个人或一个故事,而突出的主题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团结”。


如果说《亚裔美国人》是在讲述亚裔在美国历史中受到的种族主义和默默无闻的贡献,《5·19计划纪录片》则是更进一步谈论亚裔与其他少数族裔的团结。


《亚裔美国人》纪录片中亚裔团结的截图


我再次把《5·19计划纪录片》中人物和故事以发生时间顺序大致串联起来,方便大家按照这个顺序重新观看这部纪录片。这个时间线也有不尽完美的地方,比如一个人物的影响力或一个特定事件可能跨越数个年代,我在这里就集中在影响力较大的年代。过去几周发布视频的时候,我也在每个视频下添加了一小段介绍性文字,但平台300字的字数限制也使得无法尽情写介绍,容我这里再次作补充。


一.


在排华法案后,一位黑人多次为华人发声


故事时间线:19世纪中后期,大约1860~1900



故事中的这位黑人是19世纪的废奴领袖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1817-1895)。前总统川普在描述道格拉斯时说,“他是做了出色工作的人,他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的”,被媒体诟病,前总统似乎不了解道格拉斯是早已离世的废奴领袖。


早在《排华法案》还属酝酿期时,他为当时被政客们“妖魔化”的亚洲人发声,呼吁居住权利是属于所有人的,故意排除某一群体的做法是不符合人道主义精神的。


出生在美国的黄金德则是以最高法院的案件,重申宪法的第14修正案,再次确立外国人在美国出生的子女获得美国公民的身份。出生公民权的标准适用于所有人,不分肤色、宗教与种族。《美华史记》曾写一篇关于黄金德的文章:http://ahistoricalrecord.com/manuscript/wong-kim-ark-and-citizenship,值得读读,特别是文中提到的关于“纸儿子”那段历史的无奈。


二.


糖派德桑托:菲律宾裔与非裔混血的灵魂乐歌手


故事时间线:1935年至今,她影响力主要集中在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


糖派德桑托(左)和Etta James(右)


糖派德桑托(Sugar Pie DeSanto,生于1935年)是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影响力颇大的混血灵魂乐歌手。


坦白来说,我对她的音乐并不了解,所以能深入写的并不多,反倒视频中提到的与她一同做二重唱的表妹Etta James,她有一首《At last》, 可能大家会比较熟悉,这首歌也是奥巴马夫妇作为总统和第一夫人在就职典礼上的第一首舞曲。


三.


日本女子与黑人民权运动领袖的传奇友谊


故事时间线:两人友谊发生在1963-1965年


马尔科姆死在河内山百合怀里的照片


关于河内山百合(1921年5月19日-2014年6月1日)与马尔科姆·X(1925年5月19日-1965年2月21日)的友谊,起源于两人恰好都住哈莱姆,都在5月19日出生,两人的交集是从1963至1965年马尔科姆被暗杀之日。


关于马尔科姆与他的影响,可以读读这篇发表在《澎湃新闻》上的文章: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01715


从民权时期亚裔与非裔的诸多团结合作,到1980年代起非裔与亚裔间产生的分歧和被故意的抹黑和分化,视频后半段是河内山百合的孙子修复着两人“从哈莱姆来带着爱”的大型壁画,也预示着修复亚裔与非裔的关系。正如河内山百合的话,我们要搭建的是桥梁,而不是围墙。


四.


亚裔与墨西哥裔长达五年的联合罢工,轰动美国


故事时间线:1965-1970年


罢工时的照片,图源:NBC


德拉诺葡萄园工人罢工,为提高最低工资和改善工作环境,1965-1970年。菲律宾裔的伊特梁是罢工组织者,如果只有菲律宾裔的工人罢工,农场主仍可以利用墨西哥裔工人来瓦解罢工。伊特梁与同胞克鲁兹说服了墨西哥裔的工人组织者韦尔塔和查韦斯一同加入罢工,将运动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进行,得到百万计民众的支持。


五.


那一年,华裔和非裔的学生联合领导了五个月的罢课


故事时间线:1968年


罢课现场照片,来源:UC Berkeley


1968年加州为期五个月的有色人种学生罢课,催生了美国的民族研究课程。1969年,旧金山州立大学建立了第一所民族研究学院。值得一提的是,Stop AAPI Hate报告中心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就是就职于旧金山州立大学亚裔美国人研究中心负责人张华耀(Russell Jeung)教授。


六.


允许政府监禁人民的美国黑历史,多亏日裔和非裔联手废除


故事时间线:1967-1971年


抗议《紧急拘留法案》,来源:Madison.com


日裔活动家帮助非裔民权运动领袖于1971年成功推翻了《紧急拘留法案》(Emergency Detention Act)。这里有个背景是我们在《亚裔美国人》纪录片中了解到的。1942-1945年,在美国出生并长大的日裔公民的被剥夺权利,攫取财产,没收生意,仅仅因为日裔血统而被关入类似监狱的拘留营。这样的经历使日裔活动家更能理解非裔害怕被政府大规模监禁,从而站出来帮助非裔,推翻仅因为怀疑“叛国”而有权监禁公民的法律。


七.


李小龙和他的非裔学生


故事时间线:1959-1973年,李小龙的影响力延续至今


李小龙和他的学生,来源:May 19th


李小龙(1940-1973)应该是整部纪录片中最为中国读者所知的。纪录片没有过多讲他的电影和成就,更多是引用他在采访中提到的人生哲学。也许如他所理解的,“普天之下,我们都是一家人”,他将一个人区别为白人、黑人、日本人、美国人,而是就是人本身。


李小龙在美国接收的第一个学生是非裔杰西·克鲁夫(学习时间1959-1965年),他的第一个教学助手是一位日本人。据李小龙说,当时一些华人还因为他教授非华人武术而对他下最后通牒。


视频中引用的是Pierre Berton对李小龙采访,有兴趣看全采访的读者可以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k1lzkH-e4U(总时长25分钟)。我个人偏爱的是24岁的李小龙受邀试镜时的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2BKNDc48N4(总时长8分钟),非常自信,魅力十足的武术思想家。


八.


他让非裔民权领袖为接纳亚裔难民鼓与呼


故事时间线:主张接纳难民工作集中在1970-1980年代


鲁斯汀(左)在组织华盛顿大游行,图源:PBS


这里的他是非裔领袖贝亚德·鲁斯汀(1912-1987)。他是民权运动时的重要领袖,某种程度可以说是一位“无名英雄”。在查阅关于贝亚德的几篇文章后,他是整部纪录片中带给我震撼最大的人。他的一生是真正在践行和平主义与人道主义。早在1941年,鲁斯汀与导师伦道夫一起,提议在华盛顿举行游行,以反对国防部对黑人工人的歧视。当日裔美国人被拘留时,他组织在拘留营外抗议。


他在1944年因为拒绝登记入伍而被捕入狱,被打上“逃兵”的标签。他是同性恋者,因与另一位男性发生关系被指控为“性变态”和“道德犯罪”,但他在后来说,如果不公开同性恋的身份,那他也成了对同性恋者有偏见的人,反而助长了这样的偏见。


他是策划力、组织力和行动力十足的人。能够跑到印度,深入圣雄甘地的核心圈子,学习“非暴力不合作”的抗议方法。能够说服马丁·路德·金采用这样的和平抗争方式。在受到“逃兵/性变态”诋毁时,为保全民权运动而退出领导团队,也因金博士当时没有为他辩护而受伤。几年后,当金博士1964年“华盛顿游行”需要他时,再次挺身而出。因为身上的"负面"标签,他不能被任命为总指挥,而实际上负责所有组织工作。因为负面标签,发表文章有时也避免使用真实姓名。金博士被暗杀后,鲁斯汀提议帮助完全马丁路德金博士的运动,但最后还是被其他领袖拒绝而离开。


鲁斯汀和马丁路德金,图源:outsports.com


当你觉得可能他的人生贡献止步于民权运动时期时,1970年代时,他为说服美国政府接纳亚裔难民而奔走努力。他给美国总统写专栏文章和信件,主张接纳难民。鲁斯汀身上带着一种“帮助那些被剥夺了体面的人的同情心”,他认为人类的进步和被压迫者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


1978年,他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份声明,恳请美国政府为逃避战争和迫害的人做更多的事情。该声明得到了80多位黑人社区领导人的支持,并导致了难民接纳人数的大幅增加。自1975年以来,超过120万难民逃离东南亚的战争并在美国重新定居,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难民群体。


九.


30年前,有色人种齐聚华盛顿,教育美国政府重新认识“环境”


故事时间线:1991年;环境正义运动起源大概在1970年代初


第一届有色人种环境领袖峰会,来源:reimaginerpe.org


1991年,第一届有色人种环境领袖峰会的召开,应对有色人种居住地区的环境正义问题。


十.


一个华裔女博士,嫁给了黑人民权运动家,最终成了领袖


故事时间线:1990-2010年代(比较难定义她一生的时间中哪个阶段影响力更大些;她的晚年一直在著书写作,于是将她稍微排后)


陈玉平和丈夫,来源:NPR


这里的华裔女博士是陈玉平(Grace Lee Boggs,1915-2015年)。在最后的一个视频中提到Grace and Jimmy, 指的就是陈玉平和她的老公James Boggs,两人相濡以沫40年。现在在密西根州的底特律,仍有夫妇俩创办的社区学校(boggsschool.org)。今天,在亚裔社区活动组织者会议中,仍会听到人们提及她的名字及引用她说过的话。


她在自传(Living for Change: An Autobiography)前言里,写到丈夫常说,“我们都是nobody, 但是,当我们与其他人建立起联系时,我们才成为了somebody. ” 而这也刚好呼应了视频最后引用的陈玉平的一句话,“Movements are born of critical connections rather than critical mass”。(运动诞生于重要的连结,而非临界的数量。)也许可以这样解读,比起流量,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来的关系。


我很喜欢她的另一句话,是鼓励人们去大胆设想另一种可能性,不仅仅是通过抗议或期待事情变好,而是能重新构想新的解决方案,带来真正的改变。“The time has come for us to reimagine everything. It’s up to us to reimagine the alternatives and not just protest against them and expect them to do better.” 


陈玉平,图源:OnBeing


曾经的《美国华人》网页版还保存着长篇介绍陈玉平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读读。https://chineseamerican.org/p/28993


十一.


苗族青年被警察杀害14年后,他的母亲和BLM站在了一起


故事时间线:2006年与2020年


李方的母亲在弗洛伊德被杀后出席BLM游行,图源:BBC


每次看这个视频,都会忍不住泪目。事件发生的城市是在明尼阿波利斯,也是2020年佛洛依德案发生地点。2006年,明尼阿波利斯警察杰森·安德森枪杀了19岁的美国苗族人李方,李方的家人有非裔组织者的支持和陪伴。时隔14年,又一位妈妈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乔治·弗洛伊德,这次是李方的妈妈在非裔抗议中发言声援。


十二.


亚裔LGBTQ两代人的伤痛与疗愈


故事时间线:1990年代至今


Vince 和 Sammie, 图源:May 19th


老一代LGBTQ的社区组织者代表Vince Crisostomo与新一代LGBTQ社区组织者Sammie Wills的对话。感动于Vince,一生都在为他人的权利而奋斗,即使自己也面临着亚裔、性取向及作为艾滋病幸存者的多重歧视。


十三.


911后,被恐穆牵连的锡克教徒为什么拒绝说“我不是穆斯林”


故事时间线:2001年9月11日至今


图源:May 19th


锡克教与穆斯林是不同的宗教信仰,却有着类似的外在服饰,因此锡克教徒在911后会遭遇种族主义、伊斯兰恐惧症的谩骂。在这里,我想引用加拿大锡克教徒贾格米特·辛格的话,他写道:“一旦允许仇恨增长,仇恨会像火一样蔓延。一旦我们说基于宗教信仰的仇恨是可以的,我们也就为基于种族、性别、性取向等等的仇恨打开了大门。重要的是,我们要团结起来反对所有形式的仇恨。”


做视频字幕时,我会不由自主联想到这两年新冠大流行反亚裔的仇恨情绪。如果按着前总统川普和类似克鲁兹这类共和党员挂在嘴边的“中国病毒”,许多仇恨情绪是向着美国华人来的。庆幸我们有“亚裔美国人”这样的称呼,这样的身份政治从某个角度使非华人的亚裔觉得自己归属这个团体一部分,而不会用“我不是中国人”这样的话去回应。但这并不够,更有意义的联盟是走向与其他群体(从美国黑人到穆斯林,从拉丁裔到LGBTQ群体)结盟的道路。


十四.


最后一期视频: “梦想美国”:



以读诗及穿插上述视频故事的形式,为这部纪录片划个句号。我很喜欢诗中的一句话是,“从怀抱今生的幽默和心碎,到每日醒来时仍带着好奇的谦卑...”


我们的一生会经历许多艰难险阻,会有许多不安与悲伤,愿我们都能怀有幽默和谦卑的心,知道我们并不是孤身一人。当我们置身于群体中时,我们便相互联系起来了。




相关阅读:


加州为亚太社区拨款1.6亿美元,为什么只有投资社区才能保障安全?


我的白人朋友,一提种族主义,就开始哭泣


苗族青年被警察杀害14年后,他的母亲和BLM站在了一起


那一年,华裔和非裔的学生联合领导了五个月的罢课 | 5·1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