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许知远“回到个人”,罗翔“爱具体人”:货拉拉在让谁迷失

谷神ceres 谷小九 2021-04-25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文丨谷神





今天这文章,有些长,以货拉拉事件为例,交待一下自己的写作心路。

文章理据稍多,希望大家能耐心读。这种文章不热闹,写作很是辛苦,真是干货满满。

庚子年,中国人有两次超级撕裂争议,现在想来仍是惊心动魄,一是上半年关于某作家老太的疯狂争议,二是下半年关于两个美国老头争抢总统宝座的国人站位。

事过境迁了,我对这两件事的性质和走向,现在能做的评判,仍与当初预见完全一致。

云在青天水在瓶,也无风雨也无晴。真懂我的老铁,相信也都明白。

到辛丑年,我真没想到,写作的第一场争议,竟是货拉拉女孩跳窗身亡这种社会事件。

相关事件警方通报(下拉可看全文):


当然,陷于争议的也不止是我的观点。从微博到头条,所有的社交媒体,都在围绕这起事件进行站队。这也远比那种正反对立的两派对峙要复杂多了。

至少有这三种直接观点:

1,货拉拉平台才是万恶之源,这是资本无良下的毒,是制度不公下的蛋。

2,货拉拉司机是不可饶恕的恶人,这个人以贪婪冷漠自私,活活逼死了一个年轻女孩。

3,货拉拉女孩自我迷失,把制度规则用到极致,没有给人性情感留存空间,过度自我作出不可思议之举。

不论你选择上面哪一种,在网上都会遭遇另外两类人群的攻击。

当然,相对来说,选择第一种,批平台规则不公,批资本逐利无良,容易站在道德高地上一脸正义,从而免于被群体谩骂的口水淹死。

每一个观点写作者都有自己的判断次序。对我来说,这三种观点都有其理性,但也都有其局限。

只不过,任何人,在表达观点的时候,也只能重点聚焦于一点。写文章,毕竟不是和稀泥,不是揉面团,没有聚焦就没有力量。

我在之前写的两篇相关文章中,观点侧重于第三种。

拙作:《货拉拉迷案揭晓,我确实同情司机,并不赞同精英过度精明》《悲悯货拉拉司机,感伤山东拉面哥:人生熬至滴水成珠》。

没有别的原因,我是从自我出发,回到个体,谈具体人,普通人如何避免再发生这种事。我一再强调,那是在做一次生活教育课。

是的,我放弃进行做过多的是非和价值判断,只是现实客观社会生态,谈如何规避利害风险。

事实上,我也一再强调前提设置——应批评货拉拉平台本身存在规则不公,制造人性博弈之祸;需批评货拉拉司机不应戾气太重,酿造人性危险之灾。

但是,我不可能极尽文本,去把制度规则不公骂到过瘾,把货拉拉司机没有善待顾客批到极致。那样的文章,就太拉杂了。

这就是写作的悲哀,更是阅读的悲哀。

我不止一次在公号里讲过自己写作的思想框架——个人实现。之前,还在相关文章中,反复讲述严复先生的相关论述。

除了严复,还有另外一个大学者,在个人实现这种思想体系中,也对我影响至深。他就是钱穆。

钱先生关于个人和自我的经典论述,实在太多,精彩之极。我这里不照搬罗列,总而言之,先生是在用“温情与敬意”,让我明白知识分子应有怎样的自省和风骨。


有了新的中国知识分子,不怕会没有新中国。最要关键所在,仍在知识分子内在自身一种精神上之觉醒,一种传统人文中心宗教性的热忱之复活,此则端在知识分子之自身努力。

百年风云变化,传统文化里太多有价值的东西,似乎都很难再复活了,世道人心也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之境。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能看到有一些思想者或者探索者,在带着人们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阶段。

就在今天,混沌大学发表一篇对许知远的专访《对话许知远:如何做一个坦然的焦虑者》。


其中,在谈到“时代”这个语词时,许知远这样说:

40多岁以后,我好像越来越希望回到个人,首先是时代确实无法把握,它经常不站在你这一边,你想拥抱它也抱不到。

每个人来到世间有自己的责任义务,所以我们不应该是仅仅指责时代,更应该从自我出发。


许知远这话说到我心里了。这些年,我耳边听得最多的声音,就是一样人扛着各种时代大旗,大唱宏大赞歌。

说实话,那些舌尖上的爱国主义,那些口号上的制度正义,越来越让我觉得虚无和疲软。

回到十年之前,我的写作曾经频繁密集被置于门户网站首页,百万千万的阅读量如同家常便饭。而那时,我最擅长的写作思维,正是这样的制度框架。

如果是那时,我写货拉拉事件,也应该会像现在很多人一样,把平台规则的漏洞全部捅开来,把资本无良的嘴脸全部撕开来。那样,得到的点赞打赏,要比现在这种写法多得多。

那真是无比容易的写作呀!事实上,我清晰地看到,成千上万的写作者,依然在做着这样的工作。

骂规则不公平,骂制度无正义,当然是有意义的,同时也是最有效果的收服人心的技术手段。特别是,通过贩卖焦虑,通过节奏律动,会给无数人带来共鸣。

只是,我坚定地认为,把一切推给制度规则,这是最懒的写作,往往是最不负责的。从某种技术手法说,也容易掉进“至道学宫”一个硬币的反面。

这个世界有一种基本逻辑,就是先有人,后有规则。当“先做个人吧”都成为稀缺品,即便是给了你一个看得见的制度规则,往往也还是“有制度,无正义”。

我认同梭罗说的那句话:

我们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公民。


也正因如此,我对许知远说的应该“回到个人,从自我出发”,才极有共鸣。

现在中国人最大的问题,绝不是发现不了制度规则不公平的能力,而是彻底丢掉自我反省,陷于人人自恋的虚妄幻觉了。

去年以来,我曾很多次写过罗翔。我相信,罗翔下面这句话很多人一定很熟:

法律只是对人们,最低的道德要求,一个人标榜自己遵纪守法,这个人完全可能是人渣。


眼熟不等于心熟。现在很多问题,并不是因为缺少法律制度规则,而是这些制度规则形同虚置。甚至,很多规则本身就不是公平的,就是为了服务既得利益者才建的。

反腐败缺制度吗?从来不缺,腐败分子如雨后的春笋,砍了一茬又生长出一茬。

藏富于民缺规则吗?从来不缺,资本市场对普通人的欺骗掠夺,让无数人春天的韭菜,割了一茬又生长出一茬。

公民免于恐惧缺制度规则吗?从来不缺,然而这个世界最大的笑话,就是说真话成为一个社会的稀缺品。而我写几句真话,却要提心吊胆。

钱穆先生影响我的理论,除了个人自我,还有一个就叫“钱穆制度陷阱”。

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定一个制度来防止它,相沿日久,一天天地繁密化,于是有些却变成了病上加病。


真的不要把所有问题,都轻率地推到制度规则不公上面了。有追求的思想者,不应再局限于制度的囚徒困境了。

那么,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怎样的写作,才是对每个普通个体真正负责的呢?

这里要引用一句罗翔的经典表达,来与各位共勉:

爱“人类”,却不爱具体的人是很多文人的通病。人类是抽象的,并无具体的对象,无须投入真心,收放自如,还可以为自己赢得道德上的优越感,但具体的人总是有那么多的问题,总是那么的不可爱。

爱是要付出代价、恒久忍耐的。真正的爱永远是对具体个人的爱。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758814931069534209

这番话,应该提醒我们,走出自恋,走出群盲,爱具体的人,爱鲜活的人,爱看得见摸得着的人,这样,才能让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更加美好。

回到本文开头讲的货拉拉事件,再来一次,我当然痛恨平台规则存在不公,痛恨司机没有宽容温柔义务帮助弱女。

但是,这样寻常的批评之声,又怎么可能再缺我一个呢?

同样,对很多人批评货拉拉司机是“极恶之人”,我没有附和,反而强调要给予同情,原因无他,恰恰是在满足制度正义的基础上,我更多是给予人性善待。

要知道,官方证据也清晰表明,货拉拉司机与女孩没有身体拉扯接触。那么,这个司机到底又做了什么,值得让这个女孩走到这步?

现在所有的证据,也就是官方公布“恶劣口气”。

请注意,在法律语境下,我们永远也无法去根据自己想象,去猜测司机说了怎样不好的话,然后再下一个“语言杀人”的结论。

那样,就是最典型的非蠢即坏了。要知道,疑罪从无,这已经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与共识了。

回到现实中,很多时候,我们管不了别人的烂嘴,只能守住自己坚强的心。

就像我写这样文章,如果我忍受不了后台不意见者的恶言谩骂,选择去死,恐怕最大的苦难,还是由自己家人承担。

是的,这个年轻女孩之死令人遗憾悲伤,但它一定应该留下这样深刻的教训:

我们普通个体在强大的制度规则面前,是渺小的。面对制度弹性、制度滞后、制度不公,我们必须一边寻求改变,一边在制度规则面前,多些普适的人情人性。

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制度之外还有人性在。

那么,请让我们一起从个体出发,去爱具体的人吧。

至少,请给底层体力劳动者多些体恤悲悯,不要时时刻刻拿着制度规则的标尺,对着早就被制度羞辱和损害的人们,再榨干他们有关利益和人性的生命之水了。

这样的选择,要远比扛着制度规则的大旗,远比以冰冷姿态空喊口号,更有良知,更具公益,更有助于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悲悯货拉拉司机,感伤山东拉面哥:人生熬至滴水成珠
货拉拉迷案揭晓,我确实同情司机,并不赞同精英过度精明
肖老师只是一面镜子,有些教师正在从病人变成疯子
陈行甲曾有“七宗罪”,考公者已年入150万:困于体制围城
纪念吴孟达:一个生活的完美救赎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